软件工程考点

软件工程(第二版)课堂介绍内容列表:


第一篇 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
       第1章 软件工程
       1.1 软件危机 (understand)
           1.1.2 软件危机的含义
           1.1.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1.4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2 软件工程 (understand)
           1.2.1 什么是软件工程
           1.2.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2.3 软件工程方法学
       第2章 软件过程 (master)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2.2 瀑布模型
       2.3 快速原型模型
       2.4 增量模型
       2.5 螺旋模型
       2.6 喷泉模型
第二篇 传统方法学
       第3章 结构化分析
       3.3 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understand)
           3.3.1 分析建模
           3.3.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4 实体—关系图 (master)
           3.4.1 数据对象
           3.4.2 属性
           3.4.3 关系
           3.4.4 实体—关系图的符号
       3.5 数据流图 (master)
           3.5.1 数据流图符号
           3.5.2 例子
           3.5.3 命名
       3.6 状态转换图 (master)
           3.6.1 状态
           3.6.2 事件
           3.6.3 符号
           3.6.4 例子
       3.7 数据字典 (master)
       3.8 结构化分析实例
           3.8.1 问题陈述
           3.8.2 问题定义
           3.8.3 可行性研究
           3.8.4 需求分析
       第4章 结构化设计(understand)
       4.1 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4.2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4.2.1 模块化
           4.2.2 抽象
           4.2.3 逐步求精
           4.2.4 信息隐藏
       4.3 模块独立
           4.3.1 耦合
           4.3.2 内聚
       4.4 启发规则
           4.4.1 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4.4.2 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4.4.3 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
           4.4.4 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4.4.5 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4.4.6 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4.4.7 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4.5 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4.5.1 层次图和HIPO图
           4.5.2 结构图
       4.6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master)
           4.6.1 概念
           4.6.2 变换分析
           4.6.3 事务分析
           4.6.4 设计优化
       4.7 人机界面设计 (pass)
           4.7.1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4.7.2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4.7.3 界面设计指南
       4.8 过程设计
       4.9 过程设计的工具
           4.9.1 程序流程具
           4.9.2 盒图
           4.9.3 PAD图
           4.9.4 判定表
           4.9.5 判定树
           4.9.6 过程设计语言(PDL)
       第5章 结构化实现
       5.1 编码
           5.1.1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5.1.2 编码风格
       5.2 软件测试基础 (master)
           5.2.1 测试目标
           5.2.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5.2.3 测试准则
           5.2.4 流图
       5.3 逻辑覆盖 (master)
       5.4 控制结构测试
           5.4.1 基本路径测试 (master)
           5.4.2 条件测试 (pass)
           5.4.3 数据流测试 (pass)
           5.4.4 循环测试 (pass)
       5.5 黑盒测试技术 (master)
           5.5.1 等价划分
           5.5.2 边界值分析
           5.5.3 错误推测
       5.6 测试策略
           5.6.1 测试步骤
           5.6.2 单元测试
           5.6.3 集成测试
           5.6.4 确认测试
       5.7 调试
           5.7.1 调试过程
           5.7.2 调试途径
       5.8 软件可靠性
           5.8.1 基本概念
           5.8.2 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第三篇 面向对象方法学
       第6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导论
       6.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6.1.1 用对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6.1.2 设计类等级
           6.1.3 定义属性和服务
           6.1.4 用C++语言实现
       6.2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6.2.1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6.2.2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6.3 面向对象方法樘的主要优点
       6.4 面向对象的概念
           6.4.1 对象
           6.4.2 其他概念
       6.5 面向对象建模
       6.6 对象模型
           6.6.1 表示类的符号
           6.6.2 表示关系的符号
       6.7 动态模型
       6.8 功能模型
       6.9 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习题
       第7章 面向对象分析 (掌握OO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业务)
       7.1 分析过程
           7.1.1 概述
           7.1.2 三个子模型与五个层次
       7.2 需求陈述
           7.2.1 书写要点
           7.2.2 例子
       7.3 建立对象模型
           7.3.1 确定类与对象
           7.3.2 确定关联
           7.3.3 划分主题
           7.3.4 确定属性
           7.3.5 识别继承关系
           7.3.6 反复修改
       7.4 建立动态模型
           7.4.1 编写脚本
           7.4.2 设想用户界面
           7.4.3 画事件跟踪图
           7.4.4 画状态图
           7.4.5 审查动态模型
       7.5 建立功能模型
           7.5.1 画出基本系统模型图
           7.5.2 画出功能级数据流图
           7.5.3 描述处理框功能
       7.6 定义服务..
           7.6.1 常规行为
           7.6.2 从事件导出的操作
           7.6.3 与数据流图中处理框对应的操作
           7.6.4 利用继承减少冗余操作
       7.7 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7.7.1 需求陈述
           7.7.2 建立对象模型
           7.7.3 建立动态模型
           7.7.4 建立功能模型
           7.7.5 进一步完善
       第8章 面向对象设计 (OO设计步骤,结构优化准则)
       8.1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8.1.1 模块化
           8.1.2 抽象
           8.1.3 信息隐藏
           8.1.4 弱耦合
           8.1.5 强内聚
           8.1.6 可重用
       8.2 启发规则
           8.2.1 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8.2.2 一般_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8.2.3 设计简单的类
           8.2.4 使用简单的协议
           8.2.5 使用简单的服务
           8.2.6 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8.3 系统分解
           8.3.1 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8.3.2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8.3.3 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8.4 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8.4.1 调整需求
           8.4.2 重用已有的类
           8.4.3 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8.4.4 增添一般化类以建立协议
           8.4.5 ATM系统之例
       8.5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8.5.1 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8.5.2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8.6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8.6.1 分的并发性
           8.6.2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8.7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8.7.1 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8.7.2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8.7.3 例子
       8.8 设计类中的服务
           8.8.1 确定类中应有的服务
           8.8.2 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
       8.9 设计关联
           8.9.1 关联的遍历
           8.9.2 实现单向关联
           8.9.3 实现双向关联
           8.9.4 关联对象的实现方法
       8.10 设计优化
           8.10.1 确定优先级
           8.10.2 提高效率的几项技术
           8.10.3 调整继承关系
       8.1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8.11.1 面向对象分析
           8.11.2 面向对象设计
       第9章 面向对象实现 (understand)
       9.1 程序设计语言
           9.1.1 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
           9.1.2 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
           9.1.3 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9.2 程序设计风格
           9.2.1 提高可重用性
           9.2.2 提高可扩充性
           9.2.3 提高健壮性
       9.3 测试策略
           9.3.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9.3.2 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9.3.3 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9.4 设计测试用例
           9.4.1 测试类的方法
           9.4.2 集成测试方法
第四篇 软件项目管理 (understand)
       第10章 计划
       10.1 度量软件规模
           10.1.1 代码行技术
           10.1.2 功能点技术
       10.2 工作量估算
           10.2.1 静态单变量模型
           10.2.2 动态多变量模型
           10.2.3 COCOMO2模型
       10.3 进度计划
           10.3.1 基本原则
           10.3.2 估算软件开发时间
           10.3.3 Gantt图
           10.3.4 工程网络
           10.3.5 估算进度
           10.3.6 关键路径
           10.3.7 机动时间
       第11章 组织 (pass)
       11.1 民主制程序员组
       11.2 主程序员组
       11.3 现代程序员组
       11.4 软件项目组
           11.4.1 三种组织方式
           11.4.2 四种组织范型
       第12章 控制 (pass)
       12.1 风险管理
           12.1.1 软件风险分类
           12.1.2 风险识别
           12.1.3 风险预测
           12.1.4 处理风险的策略
       12.2 质量保证
           12.2.1 软件质量
           12.2.2 软件质量保证措施
       12.3 配置管理 (understand)
           12.3.1 软件配置
           12.3.2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第五篇 高级课题
       第15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绘制方法,要求规范)
       15.1 概述
           15.1.1 UML的生产和发展
           15.1.2 UML的结构
           15.1.3 UML的图
           15.1.4 UML的应用领域
       15.2 静态建模机制
           15.2.1 用例图
           15.2.2 类图和对象图
       15.3 动态建模机制
           15.3.1 消息
           15.3.2 状态图
           15.3.3 顺序图
           15.3.4 协作图
           15.3.5 活动图
       15.4 描述物理架构的机制
           15.4.1 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
           15.4.2 构件图
           15.4.3 配置图
       15.5 使用和扩展UML
           15.5.1 使用UML的准则
           15.5.2 扩展UML的机制

## 架构模式:层次、CS、MVC、Pipe-filter ...
## 设计模式:understand (课堂上介绍的几个)
## 设计准则:understand 7 principles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