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STL-stack and queue

BingWallpaper16

image-20220411194942612

1. Stack

1.1 Intro of stack

来自文档

🍁 stack是一种容器适配器,专门用在具有后进先出操作的上下文环境中,其删除只能从容器的一端进行元素的插入与提取操作。
🍁 stack是作为容器适配器被实现的,容器适配器即是对特定类封装作为其底层的容器,并提供一组特定
的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将特定类作为其底层的,元素特定容器的尾部(即栈顶)被压入和弹出。
🍁 stack的底层容器可以是任何标准的容器类模板或者一些其他特定的容器类,这些容器类应该支持以下操作:
🌸 empty:判空操作
🌸 back:获取尾部元素操作
🌸 push_back:尾部插入元素操作
🌸 pop_back:尾部删除元素操作
🍁 标准容器vector、deque、list均符合这些需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stack指定特定的底层容器,默认情况下使用deque。

1.2 使用stack

函数说明接口说明
stack()构造空的栈
empty()检测stack是否为空
size()返回stack中元素的个数
top()返回栈顶元素的引用
push()将元素val压入stack中
pop()将stack中尾部的元素弹出

1.3 stack模拟实现

stack其实是用容器适配器来实现的,容器适配器是,我们可以通过底层不同的构成,使其有不同的结构,比如说底层使用vector或者是list甚至是双端队列,通过这样的容器适配器来实现这个栈,就变得很方便了

	// 容器适配器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std::vector<T>>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std::list<T>>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std::deque<T>>
	class stack
	{
	public: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

		void pop()
		{
			_con.pop_back();
		}

		T top()
		{
			return _con.back();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private:
		Container _con;
	};

2. Queue

2.1 Intro of queue

🍁 队列是一种容器适配器,专门用于在FIFO上下文(先进先出)中操作,其中从容器一端插入元素,另一端提取元素。
🍁 队列作为容器适配器实现,容器适配器即将特定容器类封装作为其底层容器类,queue提供一组特定的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元素从队尾入队列,从队头出队列。
🍁 底层容器可以是标准容器类模板之一,也可以是其他专门设计的容器类。该底层容器应至少支持以下操作:
🌸 empty:检测队列是否为空
🌸 size:返回队列中有效元素的个数
🌸 front:返回队头元素的引用
🌸 back:返回队尾元素的引用
🌸 push_back:在队列尾部入队列
🌸 pop_front:在队列头部出队列
🍁 标准容器类deque和list满足了这些要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queue实例化指定容器类,则使用标准容器deque。

2.2 queue的使用

函数说明接口说明
queue()构造空的队列
empty()检测queue是否为空
size()返回queue中元素的个数
front()返回队头元素的引用
push()在队尾将元素val入队列
pop()将队头元素出队列
back()返回队尾元素的引用

2.3 queue 模拟实现

注意因为queue要支持头删,所以vector作为底层容器的话,效率太低,用list比vector好

namespace allen
{
	// list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deque<T>>
        //	template<class T, class Container = list<T>>
	class queue
	{
	public: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

		void pop()
		{
			_con.pop_front();
		}

		T front()
		{
			return _con.front();
		}

		T back()
		{
			return _con.back();
		}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private:
		Container _con;
	};
}

3. Priority_queue

3.1 Intro of priority_queue

🍁 优先队列是一种容器适配器,根据严格的弱排序标准,它的第一个元素总是它所包含的元素中最大的。
🍁 此上下文类似于堆,在堆中可以随时插入元素,并且只能检索最大堆元素(优先队列中位于顶部的元素)。
🍁 优先队列被实现为容器适配器,容器适配器即将特定容器类封装作为其底层容器类,queue提供一组特定的成员函数来访问其元素。元素从特定容器的“尾部”弹出,其称为优先队列的顶部。
🍁 底层容器可以是任何标准容器类模板,也可以是其他特定设计的容器类。容器应该可以通过随机访问迭代器访问,并支持以下操作:
🌸 empty():检测容器是否为空
🌸 size():返回容器中有效元素个数
🌸 front():返回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 push_back():在容器尾部插入元素
🌸 pop_back():删除容器尾部元素
🍁 标准容器类vector和deque满足这些需求。默认情况下,如果没有为特定的priority_queue类实例化指定容器类,则使用vector。
🍁 需要支持随机访问迭代器,以便始终在内部保持堆结构。容器适配器通过在需要时自动调用算法函数make_heap、push_heap和pop_heap来自动完成此操作。

3.2 priority_queue的使用

优先级队列默认使用vector作为其底层存储数据的容器,在vector上又使用了堆算法将vector中元素构造成堆的结构,因此priority_queue就是堆,所有需要用到堆的位置,都可以考虑使用priority_queue。(默认情况下priority_queue是大堆)

函数说明接口说明
priority_queue()/priority_queue(first,last)构造一个空的优先级队列
empty()检测优先级队列是否为空,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top()返回优先级队列中最大(最小元素),即堆顶元素
push(x)在优先级队列中插入元素x
pop()删除优先级队列中最大(最小)元素,即堆顶元素
一般我们使用优先级队列,往往是会要选出最大的k个数据或是最小的k个数据时会使用

3.3 priority_queue 快速入门

遍历可以发现该队列,push顺序改变出队列之后变成了降序

	// 默认是一个大堆,默认大的优先级高 less
	std::priority_queue<int> pq;
	pq.push(3);
	pq.push(5);
	pq.push(6);
	pq.push(1);
	pq.push(4);
	while (!pq.empty())
	{
		cout << pq.top() << " ";
		pq.pop();
	}
	cout << endl;

image-20220330115631957

如何变成小堆,这里涉及到了仿函数less和greater,注意这里设计者脑回路了很清奇,大堆用到了的仿函数是less,小堆用到了的仿函数是greater,默认的是大堆

若要使用greater的话要包头文件<functional>

仿函数 – 函数对象 这个类的对象可以像函数一样去使用capture_20220330115229918

变成小堆只需要这么写

std::priority_queue<int, vector<int>, std::greater<int>> pq

3.4 模拟实现priority_queue

这里我们先没有加上仿函数,来写一个形成小堆的队列

3.4.1 结构

底层适配器使用了vector

template <class T,class Container=vector<T>>
	class priority_queue
	{
	public:
	private:
		Container _con;//自定义类型,所以不需要写构造和析构函数
	};
3.4.2 push

实现优先队列插入,就是想象成一个大堆的插入

大堆底层是一个数组结构,逻辑上其实是一个完全二叉树结构,要在插入之后形成一个大堆的话,那么就应该实现对的向上调整,来保证插入之后仍是大堆

	void push(const T& x)
		{
			_con.push_back(x);
			AdjustUp(_con.size() - 1);
		}
3.4.3 AdjustUp

向上调整

		void AdjustUp(size_t child)
		{
			size_t parent = (child - 1) / 2;
			//child==0就是终止
			while (child>0)
			{
				if (_con[parent] > _con[child])
				{
					swap(_con[parent], _con[child]);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直接结束
					break;
				}
			}
		}
3.4.4 pop

删除堆顶的数据不是直接删除就可以了,因为会破坏堆的底层结构,选取的方法就是交换堆顶数据和堆尾数据,然后删除尾,接着做一个向下调整

	void pop()
		{
			swap(_con[0], _con[_con.size() - 1]);
			_con.pop_back();
			AdjustDown(0);
		}
3.4.5 AdjustDown
void AdjustDown(size_t parent)
		{
				size_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_con.size())
				{//选出左右孩子中小的那一个,且判断右孩子存在
					if (child + 1 < _con.size() && _con[child] > _con[child + 1])
					{
						++child;
					}

					if (_con[parent] > _con[child ])
					{
						swap(_con[parent], _con[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3.4.6 top
		T top()
		{
			return _con[0];
		}
3.4.7 size
		size_t size()
		{
			return _con.size();
		}
3.4.8 empty
		bool empty()
		{
			return _con.empty();
		}

3.5 仿函数

仿函数是一个函数对象,可以使得类的对象像函数一样去使用,为什么,要搞仿函数呢,这是因为函数指针太复杂,如果我要去搞定控制实现大堆和小堆的自由实现的话,有仿函数比函数指针简洁高效

怎么样来判断是仿函数还是函数呢,通过观察类里面是否有对括号来重载

struct LessInt
{
	bool operator()(int l, int r)
	{
		return l < r;
	}
};

bool LessFunc1(int l, int r)
{
	return l < r;
}

int main()
{
	cout << LessFunc1(1, 2) << endl;;

	LessInt LessFunc2;
	cout << LessFunc2(3, 4) << endl;
	 //转换成下面的调用
	cout << LessFunc2.operator()(3, 4) << endl;
	return 0;
}
3.5.1 仿函数改造优先级队列
调整模板
template <class T, class Container=vector<T>, class Compare=less<T>>
构建仿函数
	template<class T>
	struct less
	{
		bool operator()(const T& l, const T& r)
		{
			return l < r;
		}
	};

	template<class T>
	struct greater
	{
		bool operator()(const T& l, const T& r)
		{
			return l > r;
		}
	};
改造堆调整
		void AdjustUp(size_t child)
		{
			Compare com;

			size_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_con[parent], _con[child]);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void AdjustDown(size_t parent)
		{
				Compare com;
				size_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_con.size())
				{
					if (child + 1 < _con.size() &&  com(_con[child] , _con[child + 1] ) )
					{
						++child;
					}

					if (com(_con[parent], _con[child]))
					{
						swap(_con[parent], _con[child]);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由于我们传的是less,这样的话输出就是一个大堆,反之如果我们要小堆,那么就传greater

3.5.2 一个小坑

typename的用法get

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没有对模板实例化具体类型的时候,不会生成具体的类,编译器就不能去类中寻找image-20220330185821383

所以如果我们这么写的话会报错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写,来标识这是一个类型名称,就可以实现了

image-20220330190214987

用class在VS2013中没问题,在VS2019中报错

image-20220330190339246

4. 容器适配器

4.1 Intro of 容器适配器

适配器是一种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该种模式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4.2 STL中stack和queue底层结构

虽然stack和queue中也可以存放元素,但在STL中并没有将其划分在容器的行列,而是将其称为容器适配
器,这是因为stack和队列只是对其他容器的接口进行了包装,STL中stack和queue默认使用deque

image-20220330190652047

image-20220330190659307

image-20220330190705099

5. deque(非重点)

image-20220411160801764

deque的功能类似于vector和list的合体,功能合体,支持随机访问,也支持在任意位置随机插入删除,之所以作为栈和队列的适配器是因为他正好很适合栈和队列需要的操作

可惜deque太复杂的结构,对其sort甚至会将deque数据复制到vector再进行排序算法

如果欲深究可以参考侯捷老师的《STL源码剖析》中的第四第五章序列式容器和associated containers

5.1 deque原理

Implementation of Deque using circular array - GeeksforGeeks

图片来源于 Implementation of Deque using circular array - GeeksforGeeks

deque(双端队列):是一种双开口的"连续"空间的数据结构

**双开口的含义是:**可以在头尾两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且时间复杂度为O(1),与vector比较,头插效率高,不需要搬移元素;与list比较,空间利用率比较高。

5.2 deque底层结构

首先deque并不是真正连续的空间,而是由一段段连续的小空间拼接而成的,实际deque结构类似于一个动态的二维数组(不是静态的二维数组,静态二维数组本质上是一个一维数组)

5.2.1 map in deque

deque为了维持整体连续的假象,其用来记录deque内部每一段连续空间的地址。大体上可以理解为deque中的每一段连续空间分布在内存的不连续空间上,然后用一个所谓的map作为主控,记录每一段内存空间的入口,从而做到整体连续的假象。

img

我们说会这样一个指针数组,指针数组的每个空间会指向每一个chunk,每一个chunk类似于vector,指针数组满了也会增容,增容代价还是比较低的,只需要拷贝存储数据的buff数组的指针

来自《STL源码剖析》

deque internal structure

The datas in deque are stored by chuncks of fixed size vector,

which are pointered by a map(which is also a chunk of vector, but its size may change)

from stackoverflow

5.3 取代vector/list?

deque看起来那么牛,那是否可以直接替代vector和list?,当然是不可以的

常见使用场景就是做栈和队列的容器适配器

deque适合头尾的插入删除,不适合大量的中间插入删除和大量的随机访问

回顾一下vector和list的特点

image-20220411164345754

与vector比较,deque的优势是:头部插入和删除时,不需要搬移元素,效率特别高,而且在扩容时,也不需要搬移大量的元素,因此其效率是必vector高的。
与list比较,其底层是连续空间,空间利用率比较高,不需要存储额外字段。

但是,deque有一个致命缺陷:不适合遍历,因为在遍历时,deque的迭代器要频繁的去检测其是否移动到某段小空间的边界,导致效率低下,而序列式场景中,可能需要经常遍历,因此在实际中,需要线性结构时,大多数情况下优先考虑vector和list,deque的应用并不多,而目前能看到的一个应用就是,STL用其作为stack和queue的底层数据结构。

5.4 迭代器

双端队列底层是一段假象的连续空间,实际是分段连续的,为了维护其“整体连续”以及随机访问的假象,落
在了deque的迭代器身上,因此deque的迭代器设计就比较复杂

deque的迭代器中有cur,first,last和node四个指针,前三个记录了迭代器与缓冲区的联系,最后一个记录了迭代器于中控器的关系。从下面这张图可以很好的看出其关系:

image-20220411193829138

来自《STL源码剖析》

仅仅定义了迭代器结构还只是开始,迭代器是一个随机访问迭代器,所以其必须提供++,–,下标操作符等运算符。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迭代器的主要问题是,当++,–迭代器时,它可能会跳到其他块(如果它指向块的边缘)。例如,有三个数据块:chunk 1, chunk 2, chunk 3.

pointer1指向开头的指针,chunk 2当操作符时,--pointer它会指向结尾chunk 1,从而指向pointer2.

image-20220411191706889

Auxiliary pictures are from stackoverflow

futher learning, visit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6292332/what-really-is-a-deque-in-stl/6292401#6292401

5.5 访问元素

仍旧是三种方法,类似vector

	for (size_t i = 0; i < dq.size(); ++i)
	{
		cout << dq[i] << " ";
	}
	cout << endl;

	deque<int>::iterator it = dq.begin();
	while (it != dq.end())
	{
		cout << *it << " ";
		++it;
	}
	cout << endl;

	for (auto e : dq)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5.5.1 deque如何做到下标访问的?
operator[](size_t i)

实际上先是得再map上找到对应的chunk,寻找的方法就是获取每个chunk的size,然后让下标除上size,经过一系列运算,比vector复杂

5.5.2 deque如何操作迭代器的

image-20220411192848958

5.6 浅读一下源码

image-20220411194403696

如果对本文中stack和queue相关源码感兴趣的话可以访问我的Github
https://github.com/Allen9012/cpp/tree/main/STL/Queue
https://github.com/Allen9012/cpp/tree/main/STL/Stack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言之命至9012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