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鹊桥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作为公共中继星平台,“鹊桥二号”将为后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提供中继通讯服务,本次发射正式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新征程。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航天六院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在此次发射中,有卫星贮箱结构应用3D打印工艺实现,这对于微小卫星批量生产和组网发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大商业价值”。
中继星轨道位置与工作示意图
卫星贮箱是卫星推进系统的重要部件,同时,它也是一种封闭结构。《Development of an Additive Manufactured Mass, Volume and Cost Optimised Ti-6AL-4V Fuel Tank for Microsatellite Propulsion Systems MiniTANK》一文指出,现有的燃料贮箱通常使用大厚壁和大重量来保障结构强度,造成贮箱的体积效率低。卫星燃料箱必须能够承受高压,并且在使用传统制造技术时,其设计往往受到限制。贮箱由钛合金制造,涉及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和焊接等工艺组合。使用传统工艺,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质量减少。复杂的设计对于制造来说要么不可行,要么不经济。传统方法制造的贮箱浪费了大约80%的原材料。因此,燃料贮箱的传统制造技术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其中就包括3D打印。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2021-2024年,已开始有关于3D打印燃料贮箱应用的报道,涉及大尺寸的火箭燃料贮箱和中小尺寸的卫星贮箱。对于此类封闭结构的打印,无支撑技术尤为关键。
Velo3D打印的无支撑燃料贮箱
2021年,Relativity Space公司开始对3D打印的火箭贮箱进行水压试验、低温试验、飞行压力等测试。2023年3月,全球首枚全3D打印火箭发射进入太空。可以知晓的是,该公司采用3D打印制造的是为火箭发动机储存燃料的大型贮箱。
2023年1月,SpaceX将Launcher的Orbiter卫星运输工具送入太空。值得注意的是,该运输工具的8个钛合金贮箱均为3D打印制造。Velo3D公司的无支撑金属3D打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Velo3D打印的无支撑燃料贮箱
对于小型卫星燃料贮箱,其不仅具有封闭结构,顶部的悬空面更是对金属3D打印提出了制造挑战。Velo3D以开发出无支撑金属3D打印工艺著称,借助非接触送粉、工艺优化和实时反馈实现了大倾斜角度无支撑打印。
Velo3D无支撑燃料贮箱打印解决方案
另一家打印封闭燃料贮箱的公司是EOS。Smart Fusion是EOS致力于通过简化流程、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力的创新解决方案来推进和促进金属增材制造(AM)的最新成果,它也是EOS实现SLM无支撑打印的重要保障。
Smart Fusion可以实时自动调整激光功率,快速有效解决潜在的制造问题。该技术通过测量粉末床所吸收的激光能量,并使用先进的算法进行调整,可以有效避免甚至消除支撑结构。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通过减少后处理和减少材料用量,降低了每个零件的成本(CPP)。
EOS采用60微米工艺和Smart Fusion打印的推进剂罐
目前的工作证明了3D打印作为制造燃料贮箱的替代路线的有效性。通过面向增材制造的设计,现在可以进一步对贮箱进行轻量化设计,实现高容积利用率,同时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这种重量减轻可转化为有效载荷容量的增加和任务效率的提高。
注:本文内容由3D打印技术参考整理编辑,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转发
主编微信:2396747576(请注明身份); 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网址:www.amreference.com
延伸阅读:
3.【电子书】3D打印如何深度影响现代珠宝首饰设计和制造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