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D打印首篇Science!

2025年1月17日,Science期刊以封面形式发表了一篇题为“3D polycatenated architected materials”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架构材料——3D多联结构材料。作者为中国学者周文杰,现为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后。3D打印技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理模型,进而研究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和潜在应用。

3D多联结构与传统通过周期性重复单元格或无序架构来实现特定的宏观性能不同,它由离散的环或笼状粒子在三维网络中相互锁定构成,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均表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可设计性。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还使其在响应外部刺激时展现出可调控的变形能力。

研究团队实现了对PAMs结构的精确设计,并使用一种脆性丙烯酸聚合物3D打印制造了N×N×N阵列的3D多联结构。通过3D打印,研究者能够精确控制PAMs的几何形状和拓扑结构,从而研究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测试表明,PAMs小应变下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可通过连接拓扑控制;大应变下呈现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其还能微观响应静电荷变形,可用于刺激响应材料、能量吸收系统和变形建筑等领域。

3D多联结构(PAMs)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其静电响应特性可用于制造快速展开的太阳能帆和天线等可展开结构,同时凭借出色的能量吸收与防护能力,可保护航天器及内部设备安全。在生物医学领域,PAMs的柔软性、可变形性及对电荷的反应性,使其可用于制造柔性医疗设备、智能生物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支架,为个性化医疗和组织修复提供新途径。在机器人领域,PAMs的流动特性和刚性转换能力使其成为软体机器人的理想材料,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运动能力,还能用于制造更安全、灵活的人机交互设备,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3D打印技术在PAMs的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得复杂的设计能够被精确地制造出来,还允许研究者在微观尺度上构建材料,以探索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独特力学性能和响应行为。例如,通过双光子光刻结合后处理的氧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研究者制造了微尺度的PAMs,这些PAMs在电静力作用下能够迅速且可逆地改变形状,展现出“可锁定”的三维形状变形行为。本文为创造具有前所未有的力学性能和响应控制的架构材料奠定了基础。

注:本文由3D打印技术参考创作,未经联系授权,谢绝转载。

欢迎转发

欢迎加入硕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延伸阅读:

1.2025年首篇增材Science:3D打印更强大架构材料—PAMs!

2.2025年首篇增材Nature正刊:3D打印材料研究与过程控制新突破!

3.航空航天晶格结构增材制造的最新趋势与潜在应用

4.3D打印晶格结构推动制造业创新,同时面临挑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