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场景设置:

首先将脚本放入场景,分配设置Vuser数量为10155075,分四次运行,每次持续5分钟(这里设置持续5分钟,并不是说每次场景只需要运行5分钟而已,而是为了快速采集部分演示数据,实际不同的场景脚本需要持续多少时间,根据业务需求而定),收集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和通过事务量来进行数据曲线的变化的分析。此处省略了LR结果图形截图,让我们直接来看整理后的数据。(监控数据暂不纳入其中)


通过整理后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以并发用户数从10增加到15 为栗):

  1. 用户并发量增加了约为1.5倍;

  2. 平均响应时间从0.227S增加到了0.297S,增加约为1.3倍;

  3. 平均TPSTPS采用的计算方法为 TPS=并发用户数*1/平均响应时间)由约为44增加到了约为51,约增加了1.16倍;

  4. 事务通过量由652增加到了907,约增加为1.4倍。

由归纳整理后的数据,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1. 如果当我们系统的TPS在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用户量增加1.5倍,那么通过事务总量也应该增加1.5倍,但是实际情况是通过的事务总量增量了1.4倍;

  2. 如果TPS10个并发用户的时候已经是最大值了,那么并发用户增加1.5倍,响应时间应该增加1.5倍,事务通过量无明显增加或者减少,实际上我们的平均响应时间增加了约为1.3倍,事务通过总量增加了约为1.4倍。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

  1. 在并发用户为10的时候,系统的TPS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2. 同理可得,当并发用户达到15的时候TPS已经不会继续提升了,但是不代表系统响应就很糟糕了,因为当TPS到达50的时候平均响应时间也只有1S而已。

  3. 当用户达到75时,TPS已经不会继续提升了且平均响应时间达到11.238S。接下去我们需要运用相同的方法,细化此时间段的测试,结合其他监控数据去定位系统最优可承受的并发用户数。

综上所述,我们所做的一切分析都是基于列表中数据展开的,列表经过处理的数据是来自性能测试工具LR的原始统计数据。由此可见,分析方法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如何获取要分析的数据、分析哪些数据。选择数据的时候也并非所有场景数据都可以纳入分析范畴,要选择整个场景运行稳定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将有效数据归纳整合成数据走势图,根据数据走势运用理论的思想分析数据,就是本篇的核心所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