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名看中国五大行的国际影响力
什么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G-SIB)排行榜作为衡量全球大型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影响力的重要标尺,每年由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
量化指标主要包括规模( Size ) 、关联度(Interconnectedness)、可替代性/金融基础设施(Substitutability/financialinstitution infrastructure ) 、复杂性( Complexity ) 和全球活跃性(跨境业务)( Cross-jurisdictional activity)5 个方面,权重各20%。入选G-SIBs 名单的全球银行机构将根据得分情况被划入5 个不同组别,第1-5 组分别面临1.0%、1.5%、2.0%、2.5%及3.5%的附加资本要求。
简单地理解,就是一家银行出现风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影响越大,排名越高。
下面是2024年11月26日发布的完整名单。
可以看到最高的是美国摩根大通(第四组),然后是花旗和汇丰(第三组)。中国的中、农、工、建排在第二组,交行在第一组。
如果我们再翻一下数据,可以发现从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排名来看,中国四大行工、农、建、中都远超(不是超过一点点)摩根大通,但是加权计算后却排在摩根大通和花旗、汇丰之后。说明一方面,中国五大行具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国内市场份额,足以跻身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行列。另一方面,从全球互联性和跨境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与摩根大通、花旗等背景深厚、全球业务布局广泛的巨头仍存在差距。
从公开的数据上看,中国五大行的国际业务主要还是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展开。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国际业务营收规模在665亿元,国际化业务占比20.99%,工行国际业务营收规模在573亿元,国际化业务占比13.63%,农行、建行、交行的国际化业务占比都是个位数。
换句话说,一旦出风险,中国五大行对全球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强。
当然,五大行已经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说明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深度嵌入全球经济之中,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
什么是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也定期发布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识别对中国金融体系影响较大的本土银行。与全球名单侧重全球维度不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的评选关注国内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其中第五组也是空缺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并列第四组。说明这四家银行对中国经济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