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开始在艺术领域中崭露头角,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生成的艺术。这一创作形式引发了人们对于创作界限和未来可能性的思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讨论。
“艺术”究竟是什么?
如果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表达的形式,那么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是否真的那么令人反感呢?这场争论的关键之一在于,生成的人工智能艺术被指责缺乏技能,特别是在透明度方面。举例来说,Jason M. Allen以Midjourney创作的Opéra Spatial 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荣获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美术比赛“数字艺术/数字操纵摄影”类别的第一名。这项作品耗时80多个小时,经历了900多次迭代。
这表明,尽管创造出具有可接受美学内容并不困难,但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策划和决策。然而,这并不妨碍与艺术家在发展实践和身体技能方面所投入的时间相比,甚至包括创作所需的所有材料以及决策。
人工智能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如何从他人作品中未经同意地进行学习和训练,虽然它可能不会创造完全相同的作品,但却可能模仿他人的风格。然而,艺术风格本身并不受版权保护,这就是艺术家们感到不安的原因,他们的作品没有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然而,如果机器对图像的改变足够大,以至于无法直接辨认出原始作品,这又与人们在彼此的创作中获得启发并实现想法有何区别呢?耶鲁大学对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测试中,504名本科生中有54%的学生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区分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和真实艺术品。这显示出,尽管存在模糊区域,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中感受到独特性和吸引力。
生成的艺术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领域。虽然它带来了创作的便利和多样性,但也引发了关于艺术原创性、技术介入和版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然而,正如历史上每一个新的创作形式一样,生成的艺术也将逐渐在艺术界找到其独特的位置,并为我们呈现更多的创作可能性。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评者,我们都无法否认,生成的艺术已经在艺术的演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的未来发展将不断影响着我们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