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Netty篇-第1章-深入Hotspot源码与Linux内核理解NIO与Epoll
这里写目录标题
一、I/O模型详解
1.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思考:物理内存是有限的(比如16G内存),怎么把有限的内存分配给不同的进程?
Linux 给每个进程虚拟出一块很大的地址空间,比如 32 位机器上进程的虚拟内存地址空间是 4GB,从 0x00000000 到 0xFFFFFFFF。但这 4GB 并不是真实的物理内存,而是进程访问到了某个虚拟地址,如果这个地址还没有对应的物理内存页,就会产生缺页中断,分配物理内存,MMU(内存管理单元)会将虚拟地址与物理内存页的映射关系保存在页表中,再次访问这个虚拟地址,就能找到相应的物理内存页。每个进程的这 4GB 虚拟地址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用户空间从低到高依次是代码区、数据区、堆、共享库与 mmap 内存映射区、栈、环境变量。其中堆向高地址增长,栈向低地址增长。
用户空间上还有一个共享库和 mmap 映射区,Linux 提供了内存映射函数 mmap, 它可将文件内容映射到这个内存区域,用户通过读写这段内存,从而实现对文件的读取和修改,无需通过 read/write 系统调用来读写文件,省去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Java 的 MappedByteBuffer 就是通过它来实现的;用户程序用到的系统共享库也是通过 mmap 映射到了这个区域。
task_struct结构体本身是分配在内核空间,它的vm_struct成员变量保存了各内存区域的起始和终止地址,此外task_struct中还保存了进程的其他信息,比如进程号、打开的文件、创建的 Socket 以及 CPU 运行上下文
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总体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低地址上的 3GB 属于用户空间,高地址的 1GB 是内核空间,这是基于安全上的考虑,用户程序只能访问用户空间,内核程序可以访问整个进程空间,并且只有内核可以直接访问各种硬件资源,比如磁盘和网卡。
那用户程序需要访问这些硬件资源该怎么办呢?答案是通过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可以理解为内核实现的函数,比如应用程序要通过网卡接收数据,会调用 Socket 的 read 函数:
ssize_t read(int fd,void *buf,size_t nbyte)
CPU 在执行系统调用的过程中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CPU 在用户态下执行用户程序,使用的是用户空间的栈,访问用户空间的内存;当 CPU 切换到内核态后,执行内核代码,使用的是内核空间上的栈。
在 Linux 中,线程是一个轻量级的进程,轻量级说的是线程只是一个 CPU 调度单元,因此线程有自己的task_struct结构体和运行栈区,但是线程的其他资源都是跟父进程共用的,比如虚拟地址空间、打开的文件和 Socket 等。
2.阻塞与唤醒
思考: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阻塞式的 read 调用,数据未就绪时,线程就会阻塞,那阻塞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
Linux 内核将线程当作一个进程进行 CPU 调度,内核维护了一个可运行的进程队列,所有处于TASK_RUNNING状态的进程都会被放入运行队列中,本质是用双向链表将task_struct链接起来,排队使用 CPU 时间片,时间片用完重新调度 CPU。所谓调度就是在可运行进程列表中选择一个进程,再从 CPU 列表中选择一个可用的 CPU,将进程的上下文恢复到这个 CPU 的寄存器中,然后执行进程上下文指定的下一条指令。
而阻塞的本质就是将进程的task_struct移出运行队列,添加到等待队列,并且将进程的状态的置为TASK_UNINTERRUPTIBLE或者TASK_INTERRUPTIBLE,重新触发一次 CPU 调度让出 CPU。
思考:线程是如何唤醒的呢?
线程在加入到等待队列的同时向内核注册了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我在等待这个 Socket 上的数据,如果数据到了就唤醒我。这样当网卡接收到数据时,产生硬件中断,内核再通过调用回调函数唤醒进程。唤醒的过程就是将进程的task_struct从等待队列移到运行队列,并且将task_struct的状态置为TASK_RUNNING,这样进程就有机会重新获得 CPU 时间片。
这个过程中,内核还会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的堆上。
当 read 系统调用返回时,CPU 又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继续执行 read 调用的下一行代码,并且能从用户空间上的 Buffer 读到数据了。
3.Socket Read 系统调用的过程
以Linux操作系统为例,一次socket read 系统调用的过程:
首先 CPU 在用户态执行应用程序的代码,访问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用户空间;
read 系统调用时 CPU 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执行内核代码,内核检测到 Socket 上的数据未就绪时,将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体从运行队列中移到等待队列,并触发一次 CPU 调度,这时进程会让出 CPU;
当网卡数据到达时,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的 Buffer,接着将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体重新移到运行队列,这样进程就有机会重新获得 CPU 时间片,系统调用返回,CPU 又从内核态切换到用户态,访问用户空间的数据。
总结:
当用户线程发起 I/O 调用后,网络数据读取操作会经历两个步骤:
用户线程等待内核将数据从网卡拷贝到内核空间。(数据准备阶段)
内核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应用进程的缓冲区)。
各种 I/O 模型的区别就是:
它们实现这两个步骤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4.Unix(linux)下5种I/O模型
4.1 I/O 模型作用
是为了解决内存和外部设备速度差异的问题。
4.2 阻塞或非阻塞
是指应用程序在发起 I/O 操作时,是立即返回(非阻塞)还是等待(阻塞)。
4.3 同步和异步
是指应用程序在与内核通信时,数据从内核空间到应用空间的拷贝,是由内核主动发起(异步)还是由应用程序来触发(同步)。
Linux 系统下的 I/O 模型有 5 种:
同步阻塞I/O(bloking I/O)
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I/O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I/O)
信号驱动式I/O(signal-driven I/O)
异步I/O(asynchronous I/O)
其中信号驱动式IO在实际中并不常用
5.网络IO分类
Java共支持3种网络编程IO模式:BIO,NIO,AIO
二、BIO-同步阻塞模型
1.概念
同步阻塞模型,一个客户端连接对应一个处理线程。
2.工作逻辑图
3.BIO代码逻辑
4.BIO代码示例
4.1 服务端单线程代码
缺点:多个客户端连接到服务端后,读取客户端的数据是单线程阻塞的,需要按顺序逐个处理,非常耗时。
package com.tuling.b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public class Socket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9000);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等待连接。。");
//阻塞方法
Socket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有客户端连接了。。");
(1)单个线程,多个客户端连接,后面的客户端连接发送信息,
无法立即到服务端。需要阻塞等待前面的客户端处理完成后才能
继续处理后面的客户端请求
handler(clientSocket);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r(Socket clientSocket)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System.out.println("准备read。。");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阻塞方法,没有数据可读时就阻塞
int read = 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read(bytes);
System.out.println("read完毕。。");
if (read != -1)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 + new String(bytes, 0, read));
}
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HelloClient".getBytes());
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flush();
}
}
4.2 服务端多线程代码
package com.tuling.b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public class Socket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9000);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等待连接。。");
//阻塞方法
Socket clie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有客户端连接了。。");
(2)多线程客户端连接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handler(clientSocke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rt();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r(Socket clientSocket)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System.out.println("准备read。。");
//接收客户端的数据,阻塞方法,没有数据可读时就阻塞
int read = 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read(bytes);
System.out.println("read完毕。。");
if (read != -1)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客户端的数据:" + new String(bytes, 0, read));
}
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HelloClient".getBytes());
clientSocket.getOutputStream().flush();
}
}
4.3 客户端代码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Socket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localhost", 9000);
//向服务端发送数据
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HelloServer".getBytes());
socket.getOutputStream().flush();
System.out.println("向服务端发送数据结束");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接收服务端回传的数据
socket.getInputStream().read(bytes);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服务端的数据:" + new String(bytes));
socket.close();
}
}
5.缺点
1、单线程情况下:IO代码里read操作是阻塞操作,如果连接不做数据读写操作会导致线程阻塞,浪费资源
2、多线程情况下:会导致服务器线程太多,压力太大,比如C10K问题(10000个线程连接,导致服务资源占满)
6.应用场景
BIO 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比较小且固定的架构, 这种方式对服务器资源要求比较高, 但程序简单易理解。
7.telnet连接服务端测试
CMD任务框:
输入命令telnet
#连接服务端,端口是9000,按回车–》按’CTRL+] ’
telnet localhost 9000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
send 测试数据
三、NIO-同步非阻塞
1.概念
同步非阻塞,服务端实现模式为一个线程可以处理多个请求(连接)。
客户端发送的连接请求都会注册到多路复用器selector上,多路复用器轮询到连接有IO请求就进行处理,JDK1.4开始引入。
2.应用场景
NIO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轻操作) 的架构, 比如聊天服务器, 弹幕系统, 服务器间通讯,编程比较复杂
3.服务端非阻塞实现
3.1 轮询SocketChannel
package com.tuling.n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rver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NioServer {
// 保存客户端连接
static List<SocketChannel> channel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NIO ServerSocketChannel,与BIO的serverSocket类似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9000));
// 设置ServerSocketChannel为非阻塞
serverSocket.configureBlocking(false);
System.out.println("服务启动成功");
while (true) {
// 非阻塞模式accept方法不会阻塞,否则会阻塞
// NIO的非阻塞是由操作系统内部实现的,底层调用了linux内核的accept函数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accept();
if (socketChannel != null) { // 如果有客户端进行连接
System.out.println("连接成功");
// 设置SocketChannel为非阻塞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保存客户端连接在List中
channelList.add(socketChannel);
}
// 遍历连接进行数据读取
Iterator<SocketChannel> iterator = channel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ocketChannel sc = iterator.next();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28);
// 非阻塞模式read方法不会阻塞,否则会阻塞
int len = sc.read(byteBuffer);
// 如果有数据,把数据打印出来
if (len > 0)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消息:" + new String(byteBuffer.array()));
} else if (len == -1) { // 如果客户端断开,把socket从集合中去掉
iterator.remove();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断开连接");
}
}
}
}
}
总结:如果连接数太多的话,会有大量的无效遍历,假如有10000个连接,其中只有1000个连接有写数据,但是由于其他9000个连接并没有断开,我们还是要每次轮询遍历一万次,其中有十分之九的遍历都是无效的,这显然不是一个让人很满意的状态。这就是C10K问题。
3.2 多路复用器Selector
package com.tuling.n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rver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NioSelector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NIO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9000));
// 设置ServerSocketChannel为非阻塞
serverSocket.configureBlocking(false);
// 打开Selector处理Channel,即创建epoll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把ServerSocket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上,并且selector对客户端accept连接操作感兴趣
serverSocket.register(selector,2222 SelectionKey.OP_ACCEPT);
System.out.println("服务启动成功");
while (true) {
// 阻塞等待需要处理的事件发生
selector.select();
// 获取selector中注册的全部事件的 SelectionKey 实例
Set<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ionKeys.iterator();
// 遍历SelectionKey对事件进行处理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 如果是OP_ACCEPT事件,则进行连接获取和事件注册
if (key.isAcceptable())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accept();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这里只注册了读事件,如果需要给客户端发送数据可以注册写事件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连接成功");
} else if (key.isReadable()) { // 如果是OP_READ事件,则进行读取和打印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28);
int len = socketChannel.read(byteBuffer);
// 如果有数据,把数据打印出来
if (len > 0) {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消息:" + new String(byteBuffer.array()));
} else if (len == -1) { // 如果客户端断开连接,关闭Socket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断开连接");
socketChannel.close();
}
}
//从事件集合里删除本次处理的key,防止下次select重复处理
iterator.remove();
}
}
}
}
4.NIO 有三大核心组件
Channel(通道), Buffer(缓冲区),Selector(多路复用器)
1、channel 类似于流,每个 channel 对应一个 buffer缓冲区,buffer 底层就是个数组
2、channel 会注册到 selector 上,由 selector 根据 channel 读写事件的发生将其交由某个空闲的线程处理
3、NIO 的 Buffer 和 channel 都是既可以读也可以写
5、多路复用器Selector模式工作原理图
6.NIO非阻塞底层原理
(1)轮询机制:在JDK1.4版本是用linux的内核函数select()或poll()来实现,跟上面的NioServer代码类似,selector每次都会轮询所有的sockchannel看下哪个channel有读写事件,有的话就处理,没有就继续遍历。
(2)事件通知机制:JDK1.5开始引入了epoll基于事件响应机制来优化NIO。
7.重要方法
Selector.open() //创建多路复用器
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将channel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
selector.select() //阻塞等待需要处理的事件发生
8.多路复用器Selector底层源码
NIO整个调用流程:
1.Selector.open() :创建EPoll实例(Selector),用文件描述符epfd代表。创建一个集合EPollArrayWapper。
2.socke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给服务端的socketChannel新建一个文件描述符fd,并将fd加入集合EPollArrayWapper。
3.selector.select():
3.1:从EPollArrayWapper集合中拿出fd,并绑定将事件与fd,epfd,opcode绑定。
3.2:等待事件触发。将事件处理交给了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中断程序实现)。
9.Epoll函数详解
9.1 epoll_create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实例,并返回一个非负数作为文件描述符,用于对epoll接口的所有后续调用。参数size代表可能会容纳size个描述符,但size不是一个最大值,只是提示操作系统它的数量级,现在这个参数基本上已经弃用了。
9.2 epoll_ctl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使用文件描述符epfd引用的epoll实例,对目标文件描述符fd执行op操作。
参数epfd表示epoll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参数fd表示socket对应的文件描述符。
参数op有以下几个值: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并关联事件event;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移除fd,并且忽略掉绑定的event,这时event可以为null;
参数event是一个结构体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__uint32_t u32;
__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events有很多可选值,这里只举例最常见的几个: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是可读的;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是可写的;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了错误;
成功则返回0,失败返回-1
9.3 epoll_wait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等待文件描述符epfd上的事件。
epfd是Epoll对应的文件描述符,events表示调用者所有可用事件的集合,maxevents表示最多等到多少个事件就返回,timeout是超时时间。
10.Linux 内核函数比较
I/O多路复用底层主要用的Linux 内核·函数(select,poll,epoll)来实现,windows不支持epoll实现,windows底层是基于winsock2的select函数实现的(不开源)
11.Redis线程模型
Redis就是典型的基于epoll的NIO线程模型(nginx也是),epoll实例收集所有事件(连接与读写事件),由一个服务端线程连续处理所有事件命令。
Redis底层关于epoll的源码实现在redis的src源码目录的ae_epoll.c文件里,感兴趣可以自行研究。
三、AIO-异步非阻塞
1.概念
异步非阻塞, 由操作系统完成后回调通知服务端程序启动线程去处理。 一般适用于连接数较多且连接时间较长的应用。
2.应用场景
AIO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重操作)的架构,JDK7 开始支持
3.AIO代码示例
package com.tuling.a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nnels.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nio.channels.CompletionHandler;
public class AIO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nal 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Channel =
AsynchronousServerSocketChannel.open().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9000));
serverChannel.accept(null, new CompletionHandler<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Object>()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mpleted(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Object attachment) {
try {
System.out.println("2--"+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再此接收客户端连接,如果不写这行代码后面的客户端连接连不上服务端
serverChannel.accept(attachment, this);
System.out.println(socketChannel.getRemoteAddress());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socketChannel.read(buffer, buffer, new CompletionHandler<Integer, ByteBuff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ompleted(Integer result, ByteBuffer buffer) {
System.out.println("3--"+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buffer.flip();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uffer.array(), 0, result));
socketChannel.write(ByteBuffer.wrap("HelloClient".getBytes()));
}
@Override
public void failed(Throwable exc, ByteBuffer buffer) {
exc.printStackTrace();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failed(Throwable exc, Object attachment) {
exc.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1--"+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hread.sleep(Integer.MAX_VALUE);
}
}
package com.tuling.aio;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public class AIO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AsynchronousSocketChannel.open();
socket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27.0.0.1", 9000)).get();
socketChannel.write(ByteBuffer.wrap("HelloServer".getBytes()));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512);
Integer len = socketChannel.read(buffer).get();
if (len != -1) {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收到信息:" + new String(buffer.array(), 0, len));
}
}
}
四、BIO、 NIO、 AIO 对比
五、为什么Netty使用NIO而不是AIO?
在Linux系统上,AIO的底层实现仍使用Epoll,没有很好实现AIO,因此在性能上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被JDK封装了一层不容易深度优化,Linux上AIO还不够成熟。Netty是异步非阻塞框架,Netty在NIO上做了很多异步的封装。
六、同步异步与阻塞非阻塞(段子)
老张爱喝茶,废话不说,煮开水。
出场人物:老张,水壶两把(普通水壶,简称水壶;会响的水壶,简称响水壶)。
1 老张把水壶放到火上,立等水开。(同步阻塞)
老张觉得自己有点傻
2 老张把水壶放到火上,去客厅看电视,时不时去厨房看看水开没有。(同步非阻塞)
老张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傻,于是变高端了,买了把会响笛的那种水壶。水开之后,能大声发出嘀~~~~的噪音。
3 老张把响水壶放到火上,立等水开。(异步阻塞)
老张觉得这样傻等意义不大
4 老张把响水壶放到火上,去客厅看电视,水壶响之前不再去看它了,响了再去拿壶。(异步非阻塞)
老张觉得自己聪明了。
所谓同步异步,只是对于水壶而言。
普通水壶,同步;响水壶,异步。
虽然都能干活,但响水壶可以在自己完工之后,提示老张水开了。这是普通水壶所不能及的。
同步只能让调用者去轮询自己(情况2中),造成老张效率的低下。
所谓阻塞非阻塞,仅仅对于老张而言。
立等的老张,阻塞;看电视的老张,非阻塞。
七、Tomcat的 I/O 模型
1.Tomcat支持I/O模型
Tomcat 支持的多种 I/O 模型和应用层协议。Tomcat 支持的 I/O 模型有:
IO模型 描述
BIO (JIoEndpoint) 同步阻塞式IO,即Tomcat使用传统的http://java.io进行操作。该模式下每个请求都会创建一个线程,对性能开销大,不适合高并发场景。优点是稳定,适合连接数目小且固定架构。
NIO(NioEndpoint) 同步非阻塞式IO,jdk1.4 之后实现的新IO。该模式基于多路复用选择器监测连接状态再同步通知线程处理,从而达到非阻塞的目的。比传统BIO能更好的支持并发性能。Tomcat 8.0之后默认采用该模式。NIO方式适用于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轻操作) 的架构, 比如聊天服务器, 弹幕系统, 服务器间通讯,编程比较复杂
AIO (Nio2Endpoint) 异步非阻塞式IO,jdk1.7后之支持 。与nio不同在于不需要多路复用选择器,而是请求处理线程执行完成进行回调通知,继续执行后续操作。Tomcat 8之后支持。一般适用于连接数较多且连接时间较长的应用
APR(AprEndpoint) 全称是 Apache Portable Runtime/Apache可移植运行库),是Apache HTTP服务器的支持库。AprEndpoint 是通过 JNI 调用 APR 本地库而实现非阻塞 I/O 的。使用需要编译安装APR 库
注意: Linux 内核没有很完善地支持异步 I/O 模型,因此 JVM 并没有采用原生的 Linux 异步 I/O,而是在应用层面通过 epoll 模拟了异步 I/O 模型。因此在 Linux 平台上,Java NIO 和 Java NIO.2 底层都是通过 epoll 来实现的,但是 Java NIO 更加简单高效。
2.Tomcat I/O 模型的选择
I/O 调优实际上是连接器类型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默认都是 NIO,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够用的,除非你的 Web 应用用到了 TLS 加密传输,而且对性能要求极高,这个时候可以考虑 APR,因为 APR 通过 OpenSSL 来处理 TLS 握手和加密 / 解密。OpenSSL 本身用 C 语言实现,它还对 TLS 通信做了优化,所以性能比 Java 要高。如果你的 Tomcat 跑在 Windows 平台上,并且 HTTP 请求的数据量比较大,可以考虑 NIO.2,这是因为 Windows 从操作系统层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异步 I/O,如果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异步 I/O 的效果就能显现出来。
3.指定IO模型只需修改server.xml文件的protocol配置
<!-- 修改protocol属性, 使用NIO2 -->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Nio2Protocol"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
4.NioEndpoint -同步非阻塞
思考:Tomcat是如何实现非阻塞I/O的?
在 Tomcat 中,EndPoint 组件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 I/O,而 NioEndpoint 利用 Java NIO API 实现了多路复用 I/O 模型。Tomcat的NioEndpoint 是基于主从Reactor多线程模型设计。
4.1 NioEndpoint的设计思路
LimitLatch 是连接控制器,它负责控制最大连接数,NIO 模式下默认是 10000(tomcat9中8192),当连接数到达最大时阻塞线程,直到后续组件处理完一个连接后将连接数减 1。注意到达最大连接数后操作系统底层还是会接收客户端连接,但用户层已经不再接收。
Acceptor 跑在一个单独的线程里,它在一个死循环里调用 accept 方法来接收新连接,一旦有新的连接请求到来,accept 方法返回一个 Channel 对象,接着把 Channel 对象交给 Poller 去处理。
#NioEndpoint#initServerSocket
serverSock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第2个参数表示操作系统的等待队列长度,默认100
//当应用层面的连接数到达最大值时,操作系统可以继续接收的最大连接数
serverSock.bind(addr, getAcceptCount());
//ServerSocketChannel 被设置成阻塞模式
serverSock.configureBlocking(true);
ServerSocketChannel 通过 accept() 接受新的连接,accept() 方法返回获得 SocketChannel 对象,然后将 SocketChannel 对象封装在一个 PollerEvent 对象中,并将 PollerEvent 对象压入 Poller 的 SynchronizedQueue 里,这是个典型的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Acceptor 与 Poller 线程之间通过 SynchronizedQueue 通信。
Poller 的本质是一个 Selector,也跑在单独线程里。Poller 在内部维护一个 Channel 数组,它在一个死循环里不断检测 Channel 的数据就绪状态,一旦有 Channel 可读,就生成一个 SocketProcessor 任务对象扔给 Executor 去处理。
Executor 就是线程池,负责运行 SocketProcessor 任务类,SocketProcessor 的 run 方法会调用 Http11Processor 来读取和解析请求数据。Http11Processor 是应用层协议的封装,它会调用容器获得响应,再把响应通过 Channel 写出。
4.2 设计精髓:Tomcat线程池扩展
思考:Tomcat是如何扩展java线程池的?
Tomcat线程池默认实现StandardThreadExecutor。Tomcat 线程池和 Java 原生线程池的区别:
自定义了拒绝策略,Tomcat 在线程总数达到最大数时,不是立即执行拒绝策略,而是再尝试向任务队列添加任务,添加失败后再执行拒绝策略。
TaskQueue 重写了 LinkedBlockingQueue 的 offer 方法。只有当前线程数大于核心线程数、小于最大线程数,并且已提交的任务个数大于当前线程数时,也就是说线程不够用了,但是线程数又没达到极限,才会去创建新的线程。目的:在任务队列的长度无限制的情况下,让线程池有机会创建新的线程。
4.3 设计精髓:NIO中涉及的对象池技术
Java 对象,特别是一个比较大、比较复杂的 Java 对象,它们的创建、初始化和 GC 都需要耗费 CPU 和内存资源,为了减少这些开销,Tomcat 使用了对象池技术。对象池技术可以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带来的成本,实现对象的缓存和复用,是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
思考: PollerEvent为什么采用SynchronizedStack缓存?
/** * Cache for poller events */ private SynchronizedStack eventCache;
SynchronizedStack 内部维护了一个对象数组,并且用数组来实现栈的接口:push 和 pop 方法,这两个方法分别用来归还对象和获取对象。SynchronizedStack 用数组而不是链表来维护对象,可以减少结点维护的内存开销,并且它本身只支持扩容不支持缩容,也就是说数组对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重新赋值,也就不会被 GC。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最低的内存和 GC 的代价来实现无界容器,同时 Tomcat 的最大同时请求数是有限制的,因此不需要担心对象的数量会无限膨胀。
5.Nio2Endpoint-异步非阻塞
NIO 和 NIO.2 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同步一个是异步。异步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程序不需要自己去触发数据从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拷贝。
思考:Tomcat如何实现异步I/O的?
Nio2Endpoint 中没有 Poller 组件,也就是没有 Selector。在异步 I/O 模式下,Selector 的工作交给内核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