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出一份常见的持久化类配置文件大概熟悉一下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zyw.app.domain.Person1">
<id name="id" type="java.lang.Integer">
<generator class="identity" />
</id>
<property name="name" type="java.lang.String"/>
<property name="age" type="java.lang.Integer"/>
<list name="schools" inverse="false" table="school" lazy="true">
<key>
<column name="person_id" />
</key>
<list-index column="schools_order"/>
<element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school_name" />
</element>
</lis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一、映射文件结构
Hibernate的持久化类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通常是用一个XML文档来定义的。该文档通过一系列XML元素的配置,来将持久化类与数据库表之间建立起一一映射。这意味着映射文档是按照持久化类的定义来创建的,而不是表的定义。
1、根元素:<hibernate-mapping>,每一个hbm.xml文件都有唯一的一个根元素,包含一些可选的属性
1)package:指定一个包前缀,如果在映射文档中没有指定全限定的类名,就使用这个作为包名,如
<hibernate-mapping package="com.demo.hibernate.beans">
<class name="User" ...>
</hibernate-mapping>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com.demo.hibernate.beans.User" ...>
</hibernate-mapping>
2)schema:数据库schema的名称
3)catalog:数据库catalog的名称
4)default-cascade:默认的级联风格,默认为none
5)default-access:Hibernate用来访问属性的策略
6)default-lazy:指定了未明确注明lazy属性的Java属性和集合类,Hibernate会采取什么样的默认加载风格,默认为true
7)auto-import:指定我们是否可以在查询语言中使用非全限定的类名,默认为true,如果项目中有两个同名的持久化类,则最好在这两个类的对应的映射文件中配置为false
2、<class>定义类:根元素的子元素,用以定义一个持久化类与数据表的映射关系,如下是该元素包含的一些可选的属性
1)name:持久化类(或者接口)的Java全限定名,如果这个属性不存在,则Hibernate将假定这是一个非POJO的实体映射
2)table:对应数据库表名
3)discriminator-value:默认和类名一样,一个用于区分不同的子类的值,在多态行为时使用
4)mutable:表明该类的实例是可变的或者是不可变的
5)schema:覆盖根元素<hibernate-mapping>中指定的schema名字
6)catalog:覆盖根元素<hibernate-mapping>中指定的catalog名字
7)proxy:指定一个接口,在延迟装载时作为代理使用
8)dynamic-update:指定用于UPDATE的SQL将会在运行时动态生成,并且只更新那些改变过的字段
9)dynamic-insert:指定用于INSERT的SQL将会在执行时动态生成,并且只包含那些非空值字段
10)select-before-update:指定HIbernate除非确定对象真正被修改了(如果该值为true),否则不会执行SQL UPDATE操作。在特定场合(实际上,它只在一个瞬时对象关联到一个新的Session中时执行的update()中生效),这说明Hibernate会在UPDATE之前执行一次额外的SQL SELECT操作,来决定是否应该执行UPDATE
11)polymorphism:多态,界定是隐式还是显式的多态查询
12)where:指定定个附加的SQLWHERE条件,在抓取这个类的对象时会增加这个条件
13)persister:指定一个定制的ClassPers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