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是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于1988年成立的专门针对运动图像和语音压缩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
MPEG标准主要有以下五个,MPEG-1、MPEG-2、MPEG-4、MPEG-7及MPEG-21等。该专家组建于1988年,专门负责为CD建立视频和音频标准,而成员都是为视频、音频及系统领域的技术专家。及后,他们成功将声音和影像的记录脱离了传统的模拟方式,建立了ISO/IEC11172压缩编码标准,并制定出MPEG-格式,令视听传播方面进入了数码化时代。因此,大家现时泛指的MPEG-X版本,就是由ISO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所制定而发布的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标准。
MPEG标准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主要利用了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压缩编码技术以减小时间冗余度,利用DCT技术以减小图像的空间冗余度,利用熵编码则在信息表示方面减小了统计冗余度。这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增强了压缩性能。
感知音频编码
原理框架
输入声音信号经过一个多相滤波器组,变换到多个子带。同时,经过“心理声学模型”计算以频率为自变量的噪声掩蔽阈值、量化和编码部分用信掩比SMR决定分配给子带信号的量化位数,使量化噪声<掩蔽阈值。最后通过数据帧包装将量化的子带样本和其他数据按照规定的帧格式组装成比特数据流。
MPEG音频压缩编码框架主体分为两条线:
- 红框部分:PCM码流经多相滤波器组变换为32个子带的频域信号。以1152个样本为单位,输入到滤波器组中进行32个子带的分解,即以32个样本为一个时间窗口,做36次自带分解,形成36个样本,形成以12个样本为单位的3个块,以此进行比例因子的提取和选择,通过频域分析线路的辅助,进行后续的量化等工作。
- 蓝框部分:对PCM信号进行FFT,和比例因子共同输入到心理声学模型中,输出SMR并生成听阈曲线,再结合码率限制进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