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C的一些知识点

JUC的概述

  1. 进程与线程

    进程和线程都是操作系统中用于实现多任务的概念,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是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一个实例。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堆栈等系统资源。进程之间通过进程间通信(IPC)实现数据交换和协作,并且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的独立地址空间,所以进程之间的数据不会相互干扰。同时,由于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资源,所以进程切换的成本相对较高。

    线程是进程中的执行单元,是一种轻量级的进程。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它们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和其他系统资源,单个线程间的切换成本相对较低。线程之间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来交换数据和协作,线程的执行顺序和调度由操作系统决定。多线程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吞吐量,是实现多任务的主流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线程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附于进程而存在。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有一个线程。同时,由于线程之间共享内存空间,因此线程之间的数据访问需要进行同步和互斥。

  2. 并发并行与串行

    并行、并发、串行都是计算机领域中用于描述任务执行模式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串行是指在任务执行时,只有一个处理器或执行单元完成了整个任务。也就是说,每个任务的执行都是在前一个任务执行结束后才开始,任务之间是连续的。这种模式最适合用于单处理器或单核心的计算机系统。

    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多个任务交替地执行。也就是说,任务之间是互相穿插进行的,看起来像是正在同时执行,但实际上,系统只有一个处理器或执行单元,每个任务的执行只是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下不断地切换执行。这种模式最适合用于多任务环境、多核心或多处理器的单机系统,并且可以通过多线程或多进程来实现。

    并行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多个任务真正地同时执行。也就是说,系统有多个处理器或执行单元,每个任务可以真正地并行执行。这种模式最适合用于多核心、多处理器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

    需要注意的是,并发和并行虽然在执行模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是可以相互结合使用的。例如,在多核心或多处理器的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来实现并发处理,同时在同一个进程内,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线程来实现并行处理。

  3. wait与sleep的区别

    wait和sleep都是用于线程控制的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 wait方法 wait是Object类中定义的一个方法,是用于线程间通信的方法,常常与notify和notifyAll一起使用。当线程调用wait方法时,会释放所持有的锁,并暂停当前线程的执行,直到其他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来唤醒它。在调用wait方法之前,线程必须先获取到当前对象的锁,如果没有获取到锁会抛出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2. sleep方法 sleep是Thread类中定义的一个静态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暂停执行一段指定的时间,其执行的过程中不会释放线程所持有的任何锁。在调用sleep方法之前,线程可以持有任意数量的锁,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会释放它们。sleep方法的参数为毫秒数,表示线程暂停的时间,到时间后自动唤醒线程继续执行。

    所以,wait和sleep的主要区别在于:

    1. wait方法必须在synchronized块中使用,而sleep没有任何限制。

    2. wait方法会释放锁,而sleep不会释放锁。

    3. wait方法依赖于notify/notifyAll方法的唤醒,而sleep方法会自动唤醒。

    4. wait方法会导致线程阻塞,而sleep不会。

  4. 创建线程的方法

    在Java语言中,创建线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 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方式,需要创建一个Thread子类,并在该类中重写run方法,run方法中包含了线程的操作逻辑。调用start方法启动该线程,可以使用getName方法获取线程名称。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名称:" + getName());
              // 线程操作逻辑
          }
      }
      ​
      // 在主线程中创建并启动MyThread线程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
      thread.start();
    2. 实现Runnable接口 这种方式需要创建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并在该类中实现run方法,run方法中包含了线程的操作逻辑。调用Thread类的构造方法创建Thread对象,并将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类实例作为参数传入,然后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名称:"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线程操作逻辑
          }
      }
      ​
      // 在主线程中创建并启动MyRunnable线程
      My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thread.start();
    3. 使用匿名内部类创建线程 这种方式将实现Runnable接口或继承Thread类的代码写在匿名内部类中,可以省略创建Runnable或Thread子类的步骤,直接使用Thread类的构造方法创建线程并启动。示例代码如下:

      // 使用匿名内部类实现Runnable接口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名称:"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线程操作逻辑
          }
      };
      ​
      // 使用匿名内部类继承Thread类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名称:" + getName());
              // 线程操作逻辑
          }
      };
      ​
      // 启动线程
      thread.start();
    4. 实现Callable接口 Callable接口和Runnable接口类似,但是它可以返回线程执行的结果。需要创建一个实现了Callable接口的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方法中包含了线程的操作逻辑,并且返回执行结果。调用ExecutorService类的submit方法提交Callable任务,可以获得一个Future对象,在Future对象上调用get方法可以获取线程执行的返回结果。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名称:"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线程操作逻辑
              return "执行结果";
          }
      }
      ​
      // 使用线程池提交任务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MyCallable());
      ​
      // 获取线程执行的返回结果
      String result = future.get();

    以上就是Java语言中创建线程的几种方式。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 run与start的区别

    在Java中,线程的启动需要调用start()方法,而实际的工作执行逻辑都在run()方法中,run()方法相当于线程的执行入口。线程启动后会自动调用run()方法。这里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1. start()方法 start()方法是用于启动线程的方法,将该线程注册到线程调度器中,并为该线程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新的执行栈,使得在该新的执行栈中执行run()方法。start()方法是一个异步方法,表示线程会立即返回并继续执行后续代码,新线程会在启动后异步运行。

    2. run()方法 run()方法是线程需要执行的任务代码,我们需要在这个方法中定义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那么执行的是一个普通的方法调用。run()方法是一个同步方法,表示它与其他方法调用类似,只有执行完这个方法之后,才能执行后续的代码或任务。

    因此,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会在当前线程的调用栈内执行,不会新开辟一个线程,这样就失去了多线程的特性。如果要启动线程的话,必须使用start()方法,它可以启动新的线程,并安排它以异步的方式运行。当然,如果在一个已启动的线程中调用run()方法,就相当于在该线程中执行了一个普通方法调用,不会启动新的线程。

    在总体上说,使用start()方法可以启动一个新的线程并在其中运行“run”方法,而直接调用run()方法将在当前线程上直接调用“run”方法。

  6. 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常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匿名内部类的定义和使用 匿名内部类是指没有类名的局部内部类,它的语法格式如下:

    new 父类构造器(实参列表)或接口(){
       // 匿名内部类的类体部分
    };

    其中,大括号内是匿名内部类的类体部分,可以实现接口或继承父类。

    1. 匿名内部类的生命周期 匿名内部类会随着包含它的方法或代码块的执行而被创建,而其生命周期也仅限于这个方法或代码块的执行期间。一旦这个方法或代码块执行完毕,匿名内部类也会立即被销毁。

    2. 匿名内部类与普通内部类的比较 匿名内部类和普通内部类的定义方式有所不同,它们在内部类的作用范围、访问外部类成员的方式和命名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匿名内部类一般比普通内部类更为简洁,并且可以直接创建对象,使用更为方便。

    3. 匿名内部类的局限性 匿名内部类没有类名,因此无法定义构造方法、静态成员、实例初始化块和多个接口的实现等,而且它只能实例化一个对象。

    4. 匿名内部类常见应用场景 匿名内部类广泛应用于Java编程中,特别是在图形用户界面(GUI)和事件处理中,它可以简洁地实现接口和类的定义,并且可以做到代码的封装和重用。

    以上是关于匿名内部类常见的知识点,它是Java编程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特性,可以很好地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读性。

  7. lambda表达式与使用

    Lambda表达式(也称为函数式接口)是Java 8中新增的一个语言特性,它可以简单、便捷地实现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Lambda表达式实际上是一种匿名函数,可以把Lambda表达式想象成一种可传递的代码块,它可以取代Java中的匿名内部类,使代码更加简洁、灵活和易读。

    下面是使用Lambda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 定义函数式接口 Lambda表达式通常和函数式接口(Functional Interface)一起使用。函数式接口是一个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可以使用@FunctionalInterface注解进行标记。示例代码如下: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MyFunction {
      void apply(int param);
    }
    1. 创建Lambda表达式 Lambda表达式的基本语法如下:

    (parameter_list) -> {
      // lambda function body
    };

    其中,参数列表是可选的,如果有参数,需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多个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lambda function body是Lambda表达式的函数体,可以是一个表达式或一组语句块。

    例如,创建一个输出一个整数的Lambda表达式,示例代码如下:

    MyFunction myFunction = (int param) -> {
      System.out.println(param);
    };
    1. 使用Lambda表达式 一旦创建了Lambda表达式,就可以像其他对象一样使用。Lambda表达式可以赋值给函数式接口类型的变量,也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方法,甚至可以在方法内部定义。示例代码如下:

    MyFunction myFunction = (int param) -> {
      System.out.println(param);
    };
    ​
    myFunction.apply(10); // 输出10

    Lambda表达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用于集合框架、多线程编程、GUI等各种场景。在实际使用中,Lambda表达式可以简化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8. stream流

    Stream是Java 8中新增的一个强大的API,可以用于高效的集合/数组数据处理,它提供了一组功能强大的中间操作和终止操作,可以让我们以声明式方式对数据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更为简洁、优雅的代码。

    下面是使用Stream流的一般步骤:

    1. 获取Stream流 要使用Stream流,首先需要获取Stream流,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 从集合中获取:调用集合的stream()或parallelStream()方法获取流,例如:List.stream();

    • 从数组中获取:使用Arrays.stream()方法获取流,例如:Arrays.stream(array);

    • 使用Stream.of方法:可以直接使用Stream.of方法获取流,例如:Stream.of(1, 2, 3);

    1. 进行中间操作 拿到Stream流后,可以进行一系列中间操作,例如过滤、映射、排序、去重等操作。这些操作都是返回一个新的Stream流,可以链式操作。常见的中间操作有:

    • filter: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元素;

    • map:将一个元素转换为另一个元素;

    • flatMap:将一个元素转换为多个元素;

    • distinct:去除重复元素;

    • sorted:对元素进行排序;

    • skip:跳过指定数量的元素;

    • limit:只取指定数量的元素;

    例如输入一个整数数组,筛选出大于5的元素并将它们乘以2,示例代码如下:

    int[] array = {1, 2, 3, 4, 5, 6, 7, 8, 9};
    ​
    IntStream.of(array)
             .filter(num -> num > 5)
             .map(num -> num * 2)
             .forEach(System.out::println);
    1. 进行终止操作 中间操作完成后,需要调用终止操作方法才能触发流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流中的元素收集到集合中、统计元素数量、将元素转换为数组等。常见的终止操作有:

    • toArray:将流中的元素转换为数组;

    • collect:将流中的元素收集到集合中;

    • count:统计流中的元素数量;

    • max/min:取流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 reduce:给定初始值,将流中的元素组合成一个新的元素。

    例如,将流中的元素收集到List集合中,示例代码如下:

    int[] array = {1, 2, 3, 4, 5, 6, 7, 8, 9};
    ​
    List<Integer> list = IntStream.of(array)
                                  .filter(num -> num > 5)
                                  .boxed() // 转化为Intger类型的Stream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Stream流的使用让我们可以以声明式方式对数据进行操作,代码更加简洁易读。同时Stream在内部做了优化,可以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大大提高处理速度。

  9. 函数式接口的简写与注解的添加使用,静态方法与default

    Lambda表达式通常和函数式接口一起使用,而Java 8中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方法,即使用方法引用(Method Reference)来简化Lambda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引用是用来直接访问类或者实例的已经存在的方法或者构造方法的。

    在Java中,常见的方法引用的四种引用方式如下:

    1. 静态方法引用 使用类名::方法名语法可以引用类的静态方法,例如:

    Function<Integer, String> func1 = Integer::toString;
    1. 对象方法引用 使用对象::方法名语法可以引用对象的方法,例如:

    String str = "Hello, World!";
    Function<Integer, Character> func2 = str::charAt;
    1. 类构造方法引用 使用类名::new语法可以引用类的构造方法,例如:

    Supplier<ArrayList<String>> sup1 = ArrayList::new;
    1. 对象构造方法引用 使用类名::new语法可以引用类的构造方法,并且创建新的对象,例如:

    Function<String, Integer> func3 = Integer::new;

    以上四种方法引用的语法可以方便地简化Lambda表达式的书写,让代码更加简洁易读,提高开发效率。使用方法引用时需要注意,被引用的方法必须与函数式接口的方法签名相匹配,即参数个数和类型、返回值类型都需要一致。

  10. 多线程

    多线程是指在单个程序中同时执行多个线程的机制。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可以通过Thread类或者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实现。Java 5以后,还引入了更为高级的线程池技术,简化了线程的管理。

    下面是Java多线程的一般步骤:

    1. 继承Thread类或实现Runnable接口 为了创建一个多线程应用程序,需要先定义一个Thread子类或实现Runnable接口,并重写其run()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线程执行的主体。

    2. 实例化Thread对象或者Runnable对象 实例化Thread或者Runnable对象时需要给它一个名字,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

    3. 编写run()方法 run()方法是在线程启动后执行,并且会单独开启一个新的执行线程,所以对于不同的线程,它们的执行顺序是无法预先确定的。

    4. 线程的常用方法 线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 start():启动新线程,调用run()方法;

    • run():线程执行体;

    • sleep():线程休眠,使线程暂停指定的时间;

    • join():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方法,线程A会等待线程B执行完毕后再继续执行;

    • interrupt():中断线程执行;

    • yield():释放CPU资源;

    • setPriority():设置线程优先级;

    1. 线程同步 多线程并发执行时,往往会涉及到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问题,这时需要使用锁和同步机制来避免数据竞争和死锁问题。Java提供了多种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关键字、ReentrantLock、CountDownLatch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同步机制。

    多线程编程需要注意线程安全和性能问题,代码的编写和调试难度也比较高,但它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程序的内部处理逻辑。

  11. 时间戳

    时间戳(Timestamp)是指某个时间点距离某个固定时间点的时间长度,通常指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C)起至现在的总秒数。在Java中,可以用java.util.Date、java.time.LocalDateTime或者java.sql.Timestamp类来表示时间戳。

    下面是Java时间戳的使用示例:

    1. 使用java.util.Date类表示时间戳 java.util.Date类封装了一个long类型的时间值,表示从UTC时间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起至现在的总毫秒数。可以调用Date类的getTime()方法获取时间戳,例如:

    Date now = new Date();
    long timestamp = now.getTime();
    1. 使用java.time.LocalDateTime类表示时间戳 Java 8中新增了java.time包,用于处理日期和时间,其中LocalDateTime类包含有关日期和时间的信息,并具有解析,格式化和计算等操作。可以使用LocalDateTime的toEpochSecond()方法将其转换为时间戳,例如:

    LocalDateTime now = LocalDateTime.now();
    long timestamp = now.toEpochSecond(ZoneOffset.of("+8"));
    1. 使用java.sql.Timestamp类表示时间戳 java.sql.Timestamp类继承自java.util.Date类,并支持时间戳的高精度表示,可以精确到纳秒级别。可以使用Timestamp.valueOf()方法将日期时间字符串转换为Timestamp对象,或者使用Timestamp类的getTime()方法获取时间戳,例如:

    Timestamp now = new Timestamp(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获取当前时间
    long timestamp = now.getTime();

    时间戳在Java中常用于日期时间的计算、比较以及持久化存储,代码中使用时间戳可以避免时间类型的转换和时区问题,减少代码的复杂度和错误率。

  12. synchronized

    在Java中,synchronized关键字是用来实现线程同步的关键字,它可以保证多个线程在执行共享方法或共享代码块时,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执行代码块,从而避免了数据竞争和死锁问题。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应用于方法或代码块中,分别称为同步方法和同步代码块。

    1. 同步方法 在Java中,我们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修饰一个方法,使得任何线程在执行这个方法时都需要获得该方法的锁,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锁并执行方法,其他线程则需要等待执行。例如: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crement() {
        count++;
    }

    上面的increment()方法使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在执行该方法时,任何线程都需要先获得该方法的锁,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锁并执行方法中的代码。注意,synchronized修饰的方法会影响整个方法的执行效率,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 同步代码块 除了可以修饰方法,synchronized关键字还可以修饰代码块,使得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这个代码块时,一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执行,其他线程则需要等待执行。需要注意的是,synchronized关键字需要指定锁对象,锁对象可以是任何Java对象,例如:

    public void increment() {
        synchronized (this) {
            count++;
        }
    }

    上面的increment()方法使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了一个代码块,锁对象为当前对象,即this。在执行该代码块时,任何线程需要获得this对象的锁才能继续执行代码块中的代码,一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锁并执行代码块中的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时,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因为过多的同步代码会降低程序的性能。同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锁对象,避免出现死锁或者饿死等问题。

  13. 卖票问题的重复卖可以加锁

    卖票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并发问题,它涉及到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时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包括重复销售、超卖等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 在Java中,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可以实现线程同步,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共享资源,从而避免了多线程并发访问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

    private int tickets = 10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ll() {
        if (tickets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出第" + tickets-- + "张票");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票已售罄");
        }
    }

    上面的代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了sell()方法,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该方法,从而保证了卖票的正确性。

    1. 使用Lock接口 Java中提供了Lock接口来实现线程同步,相比synchronized关键字,Lock接口更加灵活,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控制。例如:

    private int tickets = 100;
    private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sell() {
        lock.lock(); // 获取锁
        try {
            if (tickets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出第" + tickets-- + "张票");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票已售罄");
            }
        } finally {
            lock.unlock(); // 释放锁
        }
    }

    上面的代码使用ReentrantLock实现了线程同步,并使用lock()方法获取锁,unlock()方法释放锁。

    1. 使用AtomicInteger类 Java中的Atomic类提供了原子操作,可以避免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共享资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

    private AtomicInteger tickets = new AtomicInteger(100);
    public void sell() {
        int remaining = tickets.decrementAndGet(); // 原子递减
        if (remaining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出第" + (remaining+1) + "张票");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票已售罄");
        }
    }

    上面的代码使用AtomicInteger类实现了原子递减,避免了多线程并发访问共享资源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注意,Java中的线程同步机制需要合理使用,不能过度依赖,否则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性能。同时,为了保证正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充分的单元测试和多线程测试。

  14. 超卖

    超卖问题是指在高并发环境下,多个线程同时尝试购买和减少库存时,可能会导致库存数量减少的数量大于购买数量,从而导致库存数量为负数。常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 加锁 可以使用锁机制避免超卖问题的出现,比如使用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等锁机制对修改库存的代码进行同步。例如: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ll() {
        if (stock > 0) {
            stoc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购买成功,库存剩余:" + stock);
        } els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购买失败,库存不足");
        }
    }
    1. CAS(compare-and-swap)算法 CAS(compare-and-swap)是指将内存中的值与指定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修改成新的值,否则不作任何操作,这种操作是原子性的。Java中的AtomicInteger类就是利用了CAS算法来实现原子操作。例如:

    private AtomicInteger stock = new AtomicInteger(100);
    public void sell() {
        int count = 1; // 每次购买1件商品
        while (true){
            int oldStock = stock.get();
            if (oldStock < count)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购买失败,库存不足");
                break;
            }
            int newStock = oldStock - count;
            if (stock.compareAndSet(oldStock, newStock))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购买成功,库存剩余:" + newStock);
                break;
            }
        }
    }

    需要注意的是,在Java中使用锁机制或CAS算法来避免超卖问题时,需要注意锁的粒度问题或CAS算法的实现问题,避免出现死锁、饥饿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关注代码的性能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案来平衡正确性和性能。

  15. 同一窗口买了所有的票

    同一窗口买了所有的票问题,是指多个买票线程在对同一窗口进行抢购时,可能会出现某一线程买走了所有剩余票数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在卖票逻辑中加入锁机制,确保同时只有一个线程在卖票,从而避免一个购票者抢走所有票的情况。

    下面是一个解决同一窗口买走所有票的问题的示例代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对操作临界资源(count变量)的方法进行同步:

    public class TicketSeller {
        private int count = 1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ll() {
            if (count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售出第" + (10 - count +1) + "张票。");
                coun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票已售罄。");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将sell()方法进行了同步,这样就能够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进入sell()方法,从而避免了同一窗口被多个买票线程抢购的情况。此外,由于卖票操作是一个临界区域,因此在进行卖票操作时,需要将所有相关的代码都放在同步块中。

    总的来说,控制线程的竞争可以避免同一窗口买走所有票的问题的发生。除了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之外,还可以使用ReentrantLock、Semaphore等工具类来实现对临界资源的访问控制。

  16. 事务的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

    事务是指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在数据库中,事务可以确保所有相关操作都能够一起支持,并且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下面是关于事务的几个常见知识点:

    1. ACID特性 ACID是指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这四个特性组合在一起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原子性指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一致性指数据库在执行完一个事务后,数据状态会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为另一个一致状态;隔离性指一个事务不应该知道其他事务在执行什么;持久性指一旦一个事务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就应该永久保留下来。

    2. 事务的隔离级别 在多个事务并发执行的情况下,如果事务之间不做隔离,则可能会产生一些并发问题,比如脏读、幻读、不可重复读等。因此,数据库提供了多种隔离级别来控制事务之间的隔离程度,包括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和串行化等级别。不同的隔离级别会对性能、并发性和数据一致性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 脏读(dirty read)指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已经修改但未提交的数据时。幻读(phantom read)指一个事务执行两次相同的查询,但第二次查询中出现了第一次查询中未出现的数据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插入操作所新增的数据时。不可重复读(non repeatable read)指一个事务执行两次相同的查询,但第二次查询中结果不同,这是因为第二次查询中数据被其他事务修改或删除了所致。

    为了避免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并发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事务隔离机制来对事务进行隔离。在MySql中,通过设置事务隔离级别,就可以控制事务之间的隔离程度,从而避免并发问题的发生。

  17. 8锁问题

    8锁的问题是针对Java中的多线程编程中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使用而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通常会考察Java多线程的基本概念和JVM对synchronized同步锁的实现。

    在Java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内置的锁。当一个线程访问一个被synchronized修饰的方法时,它会自动获取方法所在对象的锁;当线程退出该方法时,它会自动释放这个锁。下面是8个加了synchronized同步锁的方法,以及它们可能发生的 8 种锁情况,我们称之为“8锁”问题。

    方法锁定对象是否同步
    方法1(sync public)对象实例
    方法2(sync static)类(class)
    方法3(no sync)
    方法4(sync this)对象实例
    方法5(sync private)对象实例
    方法6(sync class)类(class)
    方法7(static sync this)类(class)
    方法8(static sync private)类(class)

    备注:

    • sync: 同步锁

    • static: 静态方法

    • this: 对象实例

    • private: 私有方法

    其中,锁定同一个对象的方法之间只能串行执行,锁定不同对象的方法之间可以并发执行。因此,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加了synchronized同步锁的方法,它们之间会竞争同一个锁,因此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该方法,其他线程会被阻塞等待。如果有多个加了synchronized同步锁的方法,但它们之间锁定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引用,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产生锁竞争的问题,因此多个线程可以并发执行它们。

  18. 死锁

    死锁问题是多线程编程中的一个典型并发问题,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线程互相持有对方所需要的资源时,导致所有线程都被阻塞无法继续执行。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死锁问题:

    假设有两个线程Thread A和Thread B,它们需要获取两个资源Resource 1和Resource 2,获取资源的顺序分别是Resource 1 -> Resource 2和Resource 2 -> Resource 1。如果Thread A先获取了Resource 1,然后Thread B获取了Resource 2,然后Thread A想要获取Resource 2,但此时Resource 2已经被Thread B占用了,因此Thread A被阻塞;同时Thread B也想要获取Resource 1,但此时Resource 1已经被Thread A占用了,因此Thread B也被阻塞。此时,两个线程都无法继续执行,即发生了死锁。

    为了避免死锁问题的出现,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 避免请求多个锁 如果可能,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多个线程同时持有多个资源的情况。如果一个线程已经持有了一个资源,并且需要持有另一个资源才能继续执行,那么它可以先释放已经持有的资源,然后再尝试获取另一个资源。

    2. 按固定的顺序获取锁 如果多个线程需要获取相同的一组锁,那么它们应该按照固定的顺序获取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死锁。例如,Thread A和Thread B需要获取两个资源Resource 1和Resource 2,它们可以按照顺序获取锁,即Thread A先获取Resource 1,然后再获取Resource 2,Thread B则相反,先获取Resource 2,再获取Resource 1。

    3. 设置超时时间 我们可以设置超时时间,如果一个线程尝试获取某个锁的时间超过了设定的超时时间,那么就判断它可能发生了死锁,需要放弃已经获取的锁然后重试。

    4. 尽量减少锁的持有时间 在使用锁的时候,尽量缩小锁的持有时间,可以减少锁的竞争,从而减少死锁的发生概率。

    5. 使用死锁检测机制 一些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提供了死锁检测机制,可以检测并恢复死锁。如果发现了死锁,系统会自动中断其中一个线程,使得其他线程能够继续执行。

  19. lock锁

    Lock是Java中的一个接口,它提供了比synchronized关键字更加灵活和精细的锁定机制。相比synchronized关键字,Lock接口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包括可重入锁、可中断锁、公平锁、读写锁等,并且由于它的实现是基于Java代码而不是JVM实现,因此在互联网高并发和分布式场景中更加常见。下面是Lock接口的几个重要的实现类:

    1. ReentrantLock ReentrantLock是Lock接口的主要实现类。它是一种可重入锁,也就是说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把锁。ReentrantLock提供了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类似的同步机制,但它拥有更加丰富的特性,比如公平锁和非公平锁、可中断锁、超时锁等。

    2. 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是一种读写锁,它将锁分为读锁和写锁。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持有读锁,但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写锁。这样可以提高并发性和效率,因为在多读少写的场景下,读写锁能够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从而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能。

    3. ReentrantReadWriteLock ReentrantReadWriteLock是ReadWriteLock接口的主要实现类,它是一个可重入的读写锁。ReentrantReadWriteLock拥有RWLock的所有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支持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类似的可重入特性,也就是一个线程可以多次获取同一把锁。

    在Java多线程编程中,锁机制是保证线程同步和互斥的关键所在。Lock作为一种更加灵活和精细的锁定机制,替代了synchronized关键字,提高了程序的并发性和性能。Lock的实现类ReentrantLock、ReadWriteLock、ReentrantReadWriteLock等都是常用的Java锁机制,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避免了死锁的发生。

  20. 限时等待

    在编写多线程应用程序时,有时候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后再执行某些操作,这种等待一定时间的机制称为限时等待。Java中提供了多种实现限时等待的方法,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实现方法:

    1. sleep方法 sleep方法是Thread类中用于让线程休眠指定时间的方法。它的语法是:Thread.sleep(long millis)。该方法会使当前线程休眠指定的毫秒数,然后再继续执行。由于该方法是静态方法,因此可以通过Thread类直接调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用该方法时,需要捕获或声明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2. wait和notify方法 wait和notify方法是Object类中用于实现线程等待、唤醒和通信的方法。它们的语法是:wait()notify()。wait方法会使当前线程等待,并释放对象的锁,直到该对象的notify()被调用或超时。notify方法会通知等待该对象锁的线程,使其中的一个线程继续执行。需要注意的是,wait和notify方法必须在同步代码块中使用,并且只能由获取了该对象的锁的线程来调用。

    3. join方法 join方法是Thread类中用于让一个线程加入到另一个线程中执行的方法。它的语法是:join()join(long millis)。如果一个线程执行了另一个线程的join方法,那么这个线程就会被阻塞,直到被加入进来的线程执行完毕。如果使用带参数的join方法,则会等待指定的毫秒数后再继续执行。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实现限时等待,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如果需要让一个线程等待指定时间后再执行,可以使用sleep方法;如果需要实现线程的等待和通信,可以使用wait和notify方法;如果需要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完毕,可以使用join方法。同时,由于这些方法都会对线程进行阻塞,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避免对程序的性能造成过大的影响。

  21. 秒杀程序

    秒杀问题是在互联网电商网站中常见的一种高并发场景。在秒杀活动中,商品的数量有限,但是竞购者却很多,这就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数万甚至数十万个订单处理,而大容量的并发请求让整个系统的压力非常巨大,这时容易出现一些高并发问题,如超卖、重复购买、性能瓶颈等等。

    为了解决秒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库存预热 在秒杀开始前,把需要秒杀的商品信息事先加载到缓存中,将商品信息提前推送到各个节点,避免热点数据的访问集中在核心内存节点上。预热库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轻数据库的负担和增强系统的性能,同时可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2. 队列异步处理 在秒杀过程中,使用队列来异步处理请求,将请求根据不同情况放置不同的队列中,比如成功下单的放置入订单队列中等等。队列可以实现请求的异步处理,增加并发性能,减少系统阻塞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多的请求访问数据库和超时问题。

    3. 缓存优化 在秒杀中,优化缓存往往可以带来较好的性能提升。可以使用分布式缓存来存取数据,减少数据库的压力。另外,每个用户的购物车和付款请求也可以放到缓存中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库的压力。

    4. 数据库优化 在秒杀中,数据库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对数据库的优化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批量更新订单、使用索引、优化SQL查询语句等一系列手段优化数据库,提高查询效率,加速系统的处理能力。

    5. 分布式架构 通过分布式的架构,将秒杀请求分布到不同的服务(服务器)节点,从而减轻单个节点的压力,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使用分布式的锁、队列、缓存等中间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解决秒杀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它们,可以使系统快速地响应用户请求,实现高并发和高性能的秒杀应用。

  22. ReentrantLock可重入锁, 可重入锁的一个优点是可一定程度避免死锁

    ReentrantLock是Java中一个可重入锁的实现类,可重入锁可以理解为线程能够多次获取同一把锁。相比synchronized关键字,ReentrantLock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可控的锁机制,包括可中断锁、公平锁、自定义锁等。下面是ReentrantLock的一些特点:

    1. 可重入性 ReentrantLock是一种可重入锁,允许一个线程重复获取锁。当线程获取多次锁时,仅在最后一次释放锁时才会释放该锁。

    2. 公平锁和非公平锁 ReentrantLock提供了两种锁模式:公平锁和非公平锁。在公平锁模式下,线程会按照请求的先后顺序获取锁,避免了线程饥饿现象;而在非公平锁模式下,线程有可能在请求锁时直接获取成功,即使有其他线程已经在等待获取该锁。

    3. 可中断锁 ReentrantLock允许线程在等待锁的过程中中断等待,这种锁被称为可中断锁。在等待锁的过程中,如果其他线程中断了等待线程,则该线程会立即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4. 非阻塞锁 ReenrantLock提供了一种获取锁的非阻塞模式,tryLock()方法可以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该方法可以避免线程阻塞等待锁释放,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尝试,浪费CPU资源。

    ReentrantLock是一种灵活、可控的锁,适用于Java的高并发场景,同时提供了多种特性,包括可重入性、公平锁和非公平锁、可中断锁、非阻塞锁等。在使用ReentrantLock时,需要注意避免死锁和性能瓶颈等问题,合理使用这些特性能够在高并发环境下提供出色的性能。

  23. ReentrantLock还可以实现公平锁。所谓公平锁,也就是在锁上等待时间最长的线程将获得锁的使用权。通俗的理解就是谁排队时间最长谁先执行获取锁。

    公平锁是一种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锁的获取是按照等待时间的顺序来获取的,即等待时间越长的线程越容易获取到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线程都能够获得公平的运行机会。

    Java中,ReentrantLock提供了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两种锁模式。在创建ReentrantLock对象时,可以通过参数来选择使用公平锁还是非公平锁,默认情况下是非公平锁。

    公平锁虽然保证了等待时间越长的线程越容易执行,但是会为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在公平锁的模式下,需要维护一个锁的队列并不断唤醒锁队列中的线程,这会增加锁的竞争时间和锁的等待时间,降低系统的并发度和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来选择锁模式。如果需要保证每个线程都有公平的机会获取锁,可以选择公平锁,而如果系统对性能要求较高,可以选择非公平锁。公平锁和非公平锁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也需要综合考虑锁等待时间、锁队列唤醒时间和程序性能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适当的锁模式。

  24. ReentrantLock和synchronized区别

    ReentrantLock和synchronized都是Java中常用的锁实现,都可以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和互斥,但是在使用中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1. 锁的可重入性 ReentrantLock是一种可重入锁,允许一个线程重复获取锁;而synchronized也是可重入锁,只是在获取锁的时候不能重复持有本身的锁,但是可以重复获取其他线程的锁。

    2. 锁的粒度 ReentrantLock可以灵活地控制锁的粒度,而synchronized只能控制类或方法的锁,不能控制代码块的锁。

    3. 线程的可中断性 ReentrantLock和synchronized都支持线程的可中断性,但是在可中断方面,ReentrantLock更加灵活,可以使用tryLock()等方法,通过轮询来获取锁;而synchronized在等待锁的过程中,只能保持等待,不能中断。

    4. 锁的公平性 ReentrantLock可以支持公平锁和非公平锁两种模式,而synchronized只能支持非公平锁模式。

    5. 性能 在竞争较少的情况下,synchronized比ReentrantLock性能更好;而在竞争较激烈的情况下,ReentrantLock比synchronized的性能更好。

    综上,两者都可以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和互斥,但是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特点。ReentrantLock在灵活性、性能方面更好,而synchronized在简单易用、无需手动释放锁等方面更加方便。选择ReentrantLock还是synchronized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5. 线程通信

    线程通信指的是多个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来相互协作和完成任务。在Java中,线程通信主要通过Object类提供的wait()、notify()、notifyAll()三个方法来实现。

    wait()方法用于使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并释放当前线程持有的锁,直到其他线程调用该对象的notify()或notifyAll()方法后,才会唤醒该线程继续运行。wait()方法必须在synchronized块内部调用,以保证对象锁在方法调用时已经被持有。

    notify()和notifyAll()方法用于唤醒处于等待状态中的线程,notify()方法会随机唤醒单个线程,而notifyAll()方法会唤醒所有等待该对象的线程。这两个方法也必须在synchronized块内部调用,以保证对象锁在方法调用时已经被持有。

    除了Object类提供的线程通信方法,Java中还有一些工具类能够方便地进行线程通信,如BlockingQueue、Condition等。BlockingQueue是一种阻塞队列,可以线程安全地进行插入和取出操作,当队列为空或满时,插入操作会被阻塞,直到队列有元素断言;Condition是一种多路通知工具,可以让一个线程或多个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直到另一个线程发出通知信号后被唤醒。

    线程通信是多线程编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多个线程协同工作,从而完成任务。使用线程通信时需要注意锁的正确使用、唤醒线程的顺序等问题,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26. hibernet

    Hibernate是一个开源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可以将Java运行时对象和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进行映射和转换操作,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随意地操作对象,而不必关心底层的数据库细节。Hibernate框架将ORM的思想引入到Java EE中,使得Java开发变得更加易用、高效、安全,并促进了应用程序的松耦合设计。

    Hibernate的特点:

    1. 易于使用:Hibernate提供了类似于JDBC的API,可以很方便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扩展。

    2. 跨平台支持:Hibernate可运行于多种操作系统和Java虚拟机中。

    3. ORM支持:Hibernate使用ORM的方式处理Java对象和数据库的映射关系,使得Java开发人员可以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处理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处理关系型数据库的细节。

    4. 缓存机制:Hibernate使用缓存技术,可以较好地支持对象的二级缓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5. 透明性:Hibernate可以隐藏底层数据库的细节,使得Java开发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6. 可定制性:Hibernate提供了很多的配置选项和自定义的扩展点,使得Java开发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定制Hibernate框架。

    总之,Hibernate是一个非常强大的ORM框架,可以极大地简化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易用性,并且自身提供的一系列特性和自定义扩展点,可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27. ssh与ssm

    SSM和SSH都是Java中常见的三层架构,分别对应的是Spring+SpringMVC+MyBatis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二者都是目前Java Web开发中非常流行的技术栈,但具体选择哪种技术栈要看业务需求和团队技术水平。

    SSH框架的优点在于它成熟稳定,使用广泛,并且有很多的资源和开源组件可供使用,如Hibernate、Spring、Struts2等。因此,SSH架构可以为Java Web应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且相较于SSM而言更容易上手,使用更规范。

    SSM框架的优点在于其轻量级,足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并且有较高的扩展性和灵活度。虽然相较于SSH而言,SpringMVC表现得不那么优秀,但是它比Struts2更简洁,更易于管理和维护。使用Spring管理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SpringMVC处理控制层,MyBatis完成ORM操作,因此SSM架构可以满足大多数中小型应用开发的需求。

    综上所述,选择SSM还是SSH框架,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团队技术水平,以及开发效率、代码规范、性能、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框架技术栈。

  28. 两者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29. 谈谈你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

  30. 对于加锁与解锁的常见问题多加了锁,多释放了锁

    锁是一种用于线程同步和互斥的机制,用于保证多线程并发访问共享资源时的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避免数据竞争问题的产生。

    在Java中,锁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即synchronized和Lock。synchronized是Java中最基本的锁机制,通过在代码块或方法上加锁的方式,控制线程的访问顺序和互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得锁并执行。而Lock是Java 5.0中新增的锁机制,它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支持,包括可重入、超时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公平锁或非公平锁。

    在使用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死锁、饥饿等等。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线程在互相等待对方所持有的锁,从而形成僵局,导致这些线程都不会被唤醒,最终导致应用程序停止响应;饥饿是指一个或多个线程始终无法获得它们需要访问的资源或锁,而导致线程无法继续执行。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锁的使用不当、资源分配不合理、线程优先级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良好的资源管理:尽量避免使用多个共享资源,或要求多个资源的顺序访问一致,从而减少死锁的可能性。

    2. 避免线程优先级导致的饥饿问题:尽量使用标准的优先级设置,并在操作系统层面上进行配置,来避免线程饥饿。

    3. 使用公平锁:尽量使用公平锁,使获得锁的线程排队等待锁,从而降低线程饥饿的可能性。

    4. 避免长时间持有锁:长时间持有锁会导致其他线程被阻塞,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使用锁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占用锁,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释放锁。

    总之,锁是Java中重要的线程同步和互斥的机制,但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及对锁的使用细节有很好的掌握,来避免相应的问题的产生。

  31. 读写锁的特点写于写不可并发,读于读可并发,读与写不可并发

    读写锁是一种多线程编程中常用的锁机制,它能够提高多个读操作之间的并发性,而且读写锁在某些场景下会比传统的排他锁更为高效,但它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

    1. 读多写少时,写线程的优先级较低:由于读写锁中读线程之间并不会产生冲突,而写操作需要独占资源,所以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中,写线程可能会长时间地被读线程阻塞,导致写操作的耗时增加。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增加写线程的优先级、循环判断写请求是否满足等等。

    2. 读写锁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问题:由于读写锁的各个线程之间需要竞争锁和等待锁的释放,因此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可以导致延迟增加。

    3. 内存泄露:读写锁的实现中常常使用一个计数器来记录当前读或者写的锁的数量,这个计数器需要在锁释放的时候进行递减处理,否则会导致内存泄露问题。

    4. 降低程序可维护性:读写锁中读写操作代码路径往往会相互交织,代码可读性较差,调试和维护难度较大。

    5. 公平性问题:读写锁的实现通常是非公平锁,因为对于读操作而言,无需等待排队其他线程已经获得锁,这种非公平的实现方式在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导致写线程长时间无法获得锁。

    总之,读写锁作为一种多线程并发控制的机制,在某些场景下比较适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使用读写锁的时候需要遵循最佳实践,根据业务场景和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达到更好的应用性能和可维护性。

  32. 锁降级可以,锁升级不可以

    锁降级和锁升级是两种不同的锁机制变化方式。

    锁升级是从更细粒度的锁升级到更粗粒度的锁,常用于优化加锁粒度和提高并发性能的方法。比如在多线程下,使用了粗粒度锁对资源进行保护,但在某些操作过程中资源实际上被访问的次数很少或者几乎不会被使用,这样就容易造成锁竞争情况,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而采用锁升级机制,则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调用锁的次数过多,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锁降级则是从更粗粒度的锁降级到更细粒度的锁,常用于避免死锁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某些业务场景下,需要对多个锁进行协作,避免因资源竞争而进入死锁状态。一种常见的方案就是使用锁降级技术,将最初使用的更粗粒度的锁替换为更细粒度的锁,在使用细粒度的锁的过程中,避免死锁和资源争夺的问题。另外,通过锁降级还能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使得代码的层次结构更加明确。

    总之,锁降级和锁升级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锁机制变化方式,都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而采用的一种优化技术。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锁机制,以最大化地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可维护性。同时,在使用锁升级和锁降级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锁的并发控制、避免死锁、优化加锁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33. 多线程模板通信

    多线程之间的通信,在Java中常使用的有两种方式: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其中,共享内存指的是多线程之间共享同一块内存地址,线程可以通过读写该内存地址实现信息的交互;而消息传递则是通过线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式进行通信。下面是两种方式的通用模板:

    1. 共享内存模板

    // 定义共享变量
    SharedObject sharedObj = new SharedObject();
    
    // 线程A
    Thread threadA = new Thread(() -> {
        // 通过锁来保证共享变量的操作是原子性的
        synchronized (sharedObj) {
            // 读写共享变量
            sharedObj.setXXX();
            // 通知等待在共享变量上的其他线程
            sharedObj.notifyAll();
        }
    });
    
    // 线程B
    Thread threadB = new Thread(() -> {
        // 通过锁来保证共享变量的操作是原子性的
        synchronized (sharedObj) {
            // 等待线程A通知
            while (sharedObj.checkXXX()) {
                sharedObj.wait();
            }
            // 进行相应的操作
        }
    });
    1. 消息传递模板

    // 定义消息队列
    BlockingQueue<Message> message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1024);
    ​
    // 线程A
    Thread threadA = new Thread(() -> {
        // 发送消息
        Message message = new Message("message content");
        try {
            messageQueue.put(messag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线程B
    Thread threadB = new Thread(() -> {
        // 接收消息
        try {
            Message message = messageQueue.take();
            // 进行相应的操作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上面的模板只是一个基础示例,实际上在多线程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如何确定通信的协议、通信的可靠性、如何避免死锁等问题。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和需求选用合适的通信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通信进行优化和调整。

  34. 虚假唤醒解决利用while代替if

    虚假唤醒(Spurious wakeup)是指在多线程等待唤醒过程中,线程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如操作系统的调度、硬件问题或其他未知原因)在没有被唤醒的情况下被 Thread.join()、Object.wait()、LockSupport.park() 等方法所阻塞的线程,此时线程会在没有实际执行任何代码的情况下被唤醒,这种情况被称为虚假唤醒。

    虽然虚假唤醒的概率不是很高,但程序在设计和实现时,仍应该避免过度依赖于线程调度器的精度,因为线程调度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同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虚假唤醒所产生的问题。以下为一些避免虚假唤醒的措施:

    1. 在 while 循环中等待:在 Java 中,使用 wait() 方法等待唤醒时,要始终使用 while 循环来检查条件,而不是使用 if 语句检查条件。

    synchronized (lock) {
        while (!condition) {
            lock.wait();
        }
        // 处理业务
    }
    1. 限制唤醒条件:等待线程和唤醒线程之间共享某种状态变量作为依据。

    synchronized (lock) {
        while (!condition) {
            lock.wait();
        }
        // 状态变化
        condition = false;      // 重置条件变量为 false
        // 处理业务
    }
    1. 使用 LockSupport.park() 操作来代替 wait() 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使用 wait() 时的虚假唤醒问题。

    总之,在多线程编程过程中,如何正确并且有效的等待其他线程的唤醒是一个比较重要且复杂的技术问题,在设计和实现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避免过度依赖于线程调度器的精度,采取一些合理的并发控制策略,有效避免虚假唤醒问题的发生。

  35. synchronized的wait与notify

    synchronized 关键字在 Java 中用于实现线程的同步,其中 wait() 和 notify() 方法是两种在 synchronized 中实现线程之间通信的机制。下面是它们的基本用法:

    1. wait() 方法

    wait() 方法的作用是使当前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当前线程对象的 notify() 或 notifyAll() 方法来唤醒它。调用 wait() 方法需要在 synchronized 块中进行,否则会抛出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在调用 wait() 方法时可以设置等待的超时时间,也可以不设置超时时间,例如:

    synchronized(lock) {
        while(conditionIsNotMet()) {
            lock.wait();    // 等待唤醒
        }
        // 处理业务逻辑
    }
    1. notify() 方法

    notify() 方法的作用是唤醒处于等待状态的某个线程,具体唤醒的线程是由 JVM 内部实现来决定的。notify() 方法调用也需要在 synchronized 块中进行,并且在使用 notify() 唤醒线程之前需要先获得锁。

    synchronized(lock) {
        // 修改条件
        conditionHasBeenMet = true;
        lock.notify();    // 唤醒正在等待的线程
    }

    需要注意,notify() 方法只是唤醒等待在该对象上的某个线程,并不会释放对象锁,因此在唤醒线程之前必须获得锁,否则会抛出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1. notifyAll() 方法

    notifyAll() 方法的作用是唤醒等待在该对象上的所有线程,类似于 notify() 方法,它也需要在 synchronized 块中进行,并且在使用 notifyAll() 唤醒线程之前需要先获得锁。

    使用 wait() 和 notify()/notifyAll() 方法时需要注意,wait() 方法会释放锁,使自己处于等待状态,而 notify() 和 notifyAll() 方法则会通知等待在该对象上的线程获取对象锁。此外,notify() 和 notifyAll() 方法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充分考虑线程安全问题,避免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总之,在 Java 中使用 wait() 和 notify() 方法可以在多个线程之间实现通信,它们需要配合 synchronized 关键字使用,以保证线程之间对共享变量的操作的原子性。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法的调用顺序、获得和释放锁的问题,避免死锁或者其它线程并发访问的问题。

  36. 请举例说明集合类是不安全的

    在并发编程中,集合类的不安全主要指的是多线程同时对同一个集合进行修改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数据不一致、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线程并发修改集合导致的,具体表现如下:

    1. 数据不一致

    在多线程修改集合的过程中,会存在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个元素或同一部分元素的问题,从而导致集合中的数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元素重复、元素丢失等。

    1.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是 Java 集合类中常见的异常之一,它表示在迭代集合的过程中,有其它线程对当前集合进行了修改,导致迭代器无法正确访问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2");
    list.add("3");
    ​
    for (String str : list) {
        if ("2".equals(str)) {
            list.remove(str);
        }
    }

    上述代码中,我们在迭代集合时删除集合中的元素,这会导致发生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1. 线程安全问题

    Java 集合中的很多实现是非线程安全的,这意味着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集合对象,并对其进行修改,这可能会导致竞态条件、死锁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通常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 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 等,或者使用同步控制机制,例如 synchronized 或者 Lock 来控制对集合的访问。此外,还可以使用并发集合,例如 ConcurrentLinkedQueue 类,它们在保证高并发和线程安全性的同时,避免了集合类的不安全问题。

    总之,在并发编程中,处理集合的不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个集合对象,从而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7. arrylist的线程不安全如何解决利用vector

    Array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一种实现,在多线程环境中,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对 ArrayList 进行读写操作就存在线程安全问题,因为 ArrayList 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解决 ArrayList 的线程不安全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

    Java 集合框架中提供了许多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 Vector、CopyOnWriteArrayList 和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等,这些集合类是线程安全的,可以避免 ArrayList 的线程不安全问题。

    List<String> list1 = new Vector<>(); // 线程安全
    List<String> list2 = new CopyOnWriteArrayList<>(); // 线程安全
    List<String> list3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ArrayList<>()); // 线程安全
    1.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证多个线程对 ArrayList 的操作是串行化的,这样可以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对 ArrayList 进行修改的情况。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synchronized (list) {
        // 对 list 进行操作
    }
    1. 使用 Lock 接口

    使用 Lock 接口及其实现类来保证多个线程对 ArrayList 的操作是串行化的,这样也可以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对 ArrayList 进行修改的情况。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try {
        lock.lock();
        // 对 list 进行操作
    } finally {
        lock.unlock();
    }
    1. 通过线程间通信来协调访问

    通过线程间通信机制(如 wait()、notify() 或者 Condition)来协调对 ArrayList 的访问,从而确保多个线程对 ArrayList 的操作是互斥的。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
    // 生产者
    void producer(String data) {
        lock.lock();
        try {
            while (list.size() == MAX_SIZE) {
                notFull.await();    // 等待队列不满
            }
            list.add(data);
            notEmpty.signal();    // 唤醒所有等待 notEmpty 条件的线程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 消费者
    void consumer() {
        lock.lock();
        try {
            while (list.size() == 0) {
                notEmpty.await();   // 等待队列不空
            }
            list.remove(0);
            notFull.signal();     // 唤醒所有等待 notFull 条件的线程
        } finally {
            lock.unlock();
        }
    }

    总之,针对 ArrayList 线程不安全的问题,合理地选择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synchronized 关键字、Lock 接口或者线程间通信等机制来确保多线程对 ArrayList 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38. arrylist的扩容原理与vector的扩容原理

    ArrayList 和 Vector 都是基于动态数组实现的,而数组具有固定长度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插入操作时可能会超出其长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者都提供了自动扩容的机制。

    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扩容的增长量

    ArrayList 在扩容时,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其大小通常是原数组的 1.5 倍,即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而 Vector 默认情况下在扩容时也是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其大小是原数组的两倍,即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2。这样可以避免频繁扩容带来的空间浪费问题。

    1. 扩容的并发性

    由于 Vector 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在扩容时需要采用一些额外的措施,例如获取锁或者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等来保证线程安全,这会对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而 ArrayList 不是线程安全的,因此其扩容操作可以在多个线程之间并发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

    ArrayList 的扩容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在向 ArrayList 添加元素时,如果当前 ArrayList 的 size 等于 capacity (即已经达到数组长度的上限),则需要对数组进行扩容。

    2. 计算新的 ArrayList 的容量大小 newCapacity(一般是原容量的 1.5 倍)。

    3. 将 ArrayList 的数组复制到新数组中。

    4. 将新的数组设置为 ArrayList 的内部数组,完成扩容操作。

    5. 释放旧数组的内存空间。

    Vector 的扩容操作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两步:

    1. 计算新的 Vector 容量大小 newCapacity(一般是原容量的两倍)。

    2. 创建新的数组,并将原数组中的元素复制到新数组。

    总之,ArrayList 和 Vector 都可以自动扩容以避免因插入过多的元素而导致的数组越界,并且在扩容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并将原数组中的元素复制到新数组里。唯一的区别在于扩容的增长量和扩容的并发性的实现机制。

  39. linkedlist扩容原理

    LinkedList 的数据结构是基于链表实现的,因此其扩容机制与 ArrayList、Vector 等数组实现的集合不同。

    LinkedList 内部有一个 Entry 类,它是一个节点对象,每个 Entry 包含三个属性:previous、next 和 element。其中,previous 属性指向前一个节点,next 属性指向后一个节点,element 属性是节点的元素值。

    LinkedList 的扩容实现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1. 插入操作时检查节点数量是否足够

    在标准模式下,LinkedList 不需要考虑扩容的问题,因为其底层是链表结构,节点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增加。LinkedList 中的插入操作会先检查节点数量是否满足条件,如果当前节点数量小于需要插入的位置,就会自动扩容。扩容的时候是将节点的数量倍增,从而存在空间浪费的问题。如果当前节点数量大于需要插入的位置,就不需要扩容。

    1. 手动将 LinkedList 转换成普通数组模式

    在特殊情况下,手动将 LinkedList 转换成普通数组模式,从而可以使用更低级别更高效的技术来操作链表。如果手动转换后,节点数量不够用,则需要进行扩容,扩容时会创建一个新的 Entry,将其添加到链表的末尾,并返回该 Entry。如果手动转换后,节点数量大于等于需要插入的位置,则不需要扩容。

    总之,LinkedList 的扩容是动态的,根据节点数量变化进行自动或手动扩容操作。它不需要像 ArrayList 或 Vector 一样缓存大量空闲元素以容纳未来的增加,从而避免了其带来的空间浪费问题。

  40. synchronizedlist底层原理

    synchronized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提供的一个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它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证对集合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而其底层实现则是通过封装一个线程安全的装饰器对象来实现的。

    在创建 synchronizedList 时,需要传入一个要装饰的集合对象,例如 ArrayList、LinkList 等。装饰器对象会通过代理的方式来控制原始对象的访问,从而保证多个线程对集合的访问是线程安全的。

    下面是 synchronizedList 的主要实现原理:

    1. 对 sychronizedList 的普通方法加锁

    在 synchronizedList 中,所有公共方法(包括 add、remove、get 等)都是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进行同步的,这意味着在多线程环境中,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对集合进行操作,从而避免了线程安全问题。

    1. 对 sychronizedList 的增强方法加锁

    相较于普通方法,增强方法(如addAll、removeAll 等)需要对多个对象进行操作,加锁的要求更高,因此在 synchronizedList 中增强方法加锁的方式不同于普通方法。

    在增强方法中会先生成一个临时数组,并对其进行操作和修改,然后再将临时数组中的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在方法执行过程中,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将整个增强方法进行同步,从而保证多个线程对集合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总之,synchronizedList 是通过对集合方法加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实现线程安全的。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在高并发场景下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因此在选择集合类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线程安全集合类。

  41. collections是集合的工具类

    是的,Collections 是 Java 集合框架中提供的一个集合工具类,主要包含了对集合进行操作的静态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集合的处理效率和程序员的开发效率。

    下面是 Collections 提供的一些常见方法:

    1. 给集合排序

    Collections 类提供了排序方法,可以方便地对 List 进行排序,例如: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b");
    list.add("d");
    list.add("a");
    Collections.sort(list); // 结果为 [a, b, d]
    1. 查找元素

    Collections 类提供了查找方法,可以查找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例如: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boolean contains = Collections.contains(list, "b"); // 结果为 true
    1. 反转集合

    Collections 类提供了对集合元素进行反转的方法,例如: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Collections.reverse(list); // 结果为 [c, b, a]
    1. 集合洗牌

    Collections 类提供了对集合元素进行洗牌的方法,可以将集合元素随机打乱,例如: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a");
    list.add("b");
    list.add("c");
    Collections.shuffle(list); // 洗牌后的元素顺序为 [c, a, b] 等可能性很多
    1. 集合复制

    Collections 类提供了将集合进行复制的方法,例如:

    List<String> srcList = new ArrayList<>();
    srcList.add("a");
    srcList.add("b");
    List<String> destList = new ArrayList<>(srcList);
    destList.add("c");
    // srcList=[a, b], destList=[a, b, c]

    总之,Collections 提供了许多对集合进行操作的静态方法,可以方便地对集合进行排序、查找、反转、洗牌、复制等操作。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集合的处理效率和程序员的开发效率。

  42. 线程的安全,读与读,写与写,读与写的线程问题 脏读

  43. COW容器与其优缺点

    COW(Copy-On-Write)容器是 Java 集合框架中的一种特殊容器,其特点是在写入操作时,先将原有容器进行复制,然后在新容器上进行写操作,最后将指针指向新容器。这样可以实现无锁并发读取,保证数据读取时的一致性和线程安全性,但写操作效率较低。

    COW 容器常用的有:

    1. CopyOnWriteArrayList:CopyOnWriteArrayList 是一个并发集合类,它在写操作时进行复制,避免了其他线程的并发访问。所以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中,CopyOnWriteArrayList 有很高的并发效率。

    2. CopyOnWriteArraySet:CopyOnWriteArraySet 是基于 CopyOnWriteArrayList 实现的,底层也使用 CopyOnWrite 并发技术。

    COW 容器可防止写操作对容器的修改影响到读操作,也就是说,读操作总是在原容器的一个一致视图上进行,并发读取不需要加锁。而写操作会创建一个新的容器副本,这样写操作的效率较低,但能保证写操作的线程安全性。

    COW 容器的优点主要有:

    1. 无锁并发读取:由于读操作不需要加锁,因此在读多写少的场景中具有很高的并发效率。

    2. 线程安全性:由于写操作是在新容器的副本上进行的,因此写操作线程安全。

    COW 容器的缺点主要有:

    1. 写操作效率降低:需要进行复制和更新原容器的指针。

    2. 内存占用:因为新旧容器的同时存在,会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

    总之,COW 容器能够实现高并发的读操作,并保证线程安全性,但由于写操作效率较低,因此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44. hashset在多线程使用不安全,其底层的原理

  45. synchronizedset线程安全

  46. copyonwritearrayset

  47. map

  48. hashmap

  49. synchronizedmap

  50. hashtable

  51. hashmap与hashtable的区别空值与线程安全的区别

  52. concurrenthashmap底层原理>=8

  53. 分段锁

    分段锁是一种提高并发性能的技术,也叫段锁(Segment Lock),它将共享数据分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对每一段数据加锁,不同的线程可以同时访问不同段的数据,从而减少了锁的竞争,提高了并发性能。

    分段锁常用于高并发读写操作的场合,比如 ConcurrentHashMap 的实现就使用了分段锁。

    具体来说,分段锁的实现过程如下:

    1. 将数据分为多个段(一般是 16 或 32 段)。

    2. 对每个段以及整个结构加锁,每个段有自己独立的锁,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突。

    3. 当需要对某个段进行写入操作时,只需要锁住该段的锁,这样只有与该段相关的其他线程会被阻塞,而与其他段无关的线程可以继续读写其他段而不被阻塞。

    分段锁的优点在于:

    1. 并发性能高:在多个线程同时读取数据时,不同的线程可以访问不同的段,从而提高了并发性能。

    2. 锁竞争小:每个段内部的锁只会被某个线程所持有,而不会阻塞其他线程对其他段的访问。

    3. 写操作只锁某个段:只有当写操作需要对某个段进行修改时,才需要锁住该段对应的锁,而不需要锁住整个结构,减少了锁竞争和写操作的开销。

    分段锁的缺点在于:

    1. 内存占用:当需要对共享数据进行分段时,会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

    2. 实现复杂:需要对共享数据进行分段,并对每个段以及整个结构都进行相应的锁定,实现难度较大。

    总之,分段锁是一种提高并发性能的技术,可以在高并发的读写操作场景下提高程序性能,但需要权衡内存占用和实现复杂度。

  54. 红黑树树化的阈值

  55. hashmap树化>8,>=64

  56. 反树化

    反树化是指将使用树形结构存储的数据转换为使用扁平结构存储的数据,从而提高访问效率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在树形结构中,根据数据的层级关系,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表示一些复杂的关系,但是在进行数据处理和查询时,需要递归遍历整个树结构,效率会较低。而在扁平结构中,每个节点都是独立的,没有层级关系,可以直接通过索引或地址来访问,因此访问效率更高。

    比如,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使用多表联合查询来模拟树结构的查询,但是这种查询的效率比较低。因此,可以将数据进行反树化处理,在一个表中将所有层级数据都存储,并使用一个父子关系字段来表示各节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 SQL 查询来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查询和统计操作。

    反树化的优点主要有:

    1. 提高访问效率:扁平结构可以直接通过索引或地址来访问,访问效率更高。

    2. 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树形结构需要存储指针等额外信息,而扁平结构只需要存储节点数据本身,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3. 方便数据处理:扁平结构下的数据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排序、分组、统计等处理操作。

    反树化的缺点主要有:

    1. 可读性下降:扁平结构可能会使数据结构不够直观,不易于理解和维护。

    2. 需要额外的字段:为了表达节点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每个节点上添加父子关系字段,这增加了数据表的复杂度。

    总之,反树化是一种将树形结构转换为扁平结构的技术,可以提高访问效率和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同时也需要权衡可读性和额外字段带来的复杂度。

  57. 快速失败与安全失败

    快速失败(fail-fast)和安全失败(fail-safe)是 Java 中常用的两种迭代器实现策略,用于在集合并发修改时保证线程安全。

    快速失败是指在迭代器遍历过程中,如果发现集合被修改了,就立即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终止迭代操作。快速失败机制迭代器效率较高,但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安全失败是指在迭代器遍历过程中,即使发现集合被修改了,也不会抛出异常,但是不会保证迭代器之前和之后的元素总是一致的。安全失败机制迭代器相对效率较低,但能够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在 Java 集合框架中,一些数据结构支持的迭代器是通过快速失败机制实现的,比如 ArrayList、HashSet 等集合类;而一些数据结构支持的迭代器是通过安全失败机制实现的,比如 ConcurrentHashMap 中的 KeyIterator、ValueIterator 和 EntryIterator。

    使用哪种机制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决定。如果迭代器在遍历过程中不需要修改集合,而只是进行读操作,那么可以使用快速失败机制,因为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程序错误,而且效率更高。如果迭代器需要在遍历过程中对集合进行修改,那么必须使用安全失败机制,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Java JUCJava Util Concurrent)是Java平台的一个并发编程库,提供了一些并发编程的工具和框架。以下是Java JUC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Lock接口和ReentrantLock类:提供了一种比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更灵活、可定制化的同步机制。 2. Condition接口:可以和Lock接口一起使用,提供了一种等待通知机制,可以让线程在等待某个条件成立时挂起,直到被其他线程唤醒。 3. Semaphore类:提供了一种信号量机制,可以限制某些资源的并发访问量,保证程序的稳定性。 4. CountDownLatch类:提供了一种倒计时锁机制,可以让某个线程在其他线程都完成后再执行。 5. CyclicBarrier类:提供了一种栅栏机制,可以让多个线程在某个点上进行同步,等待所有线程都到达后再同时执行。 6. Executor框架:提供了一种线程池机制,可以更好地管理线程,提高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7. CompletableFuture类:提供了一种异步编程机制,可以让程序在等待某些操作的同时继续执行其他操作,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这些都是Java JUC的重要知识点,掌握它们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编写高并发、高性能的程序。 ### 回答2: Java JUCJava Util Concurrency)是Java并发编程的工具类库,提供了一些多线程编程的辅助工具和数据结构,主要包括锁、原子变量、并发容器、线程池等。 首先,Java JUC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锁,如ReentrantLock、ReadWriteLock等。这些锁可以用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保证线程的安全性。通过使用锁,可以实现线程的互斥访问和公平竞争访问,防止资源的并发访问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另外,Java JUC还提供了一些原子变量,比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原子变量是线程安全的,可以保证对其操作的原子性。通过使用原子变量,可以避免多线程环境下对共享变量的竞争导致的数据错乱问题。 并发容器也是Java JUC的重要组成部分,如ConcurrentHashMap、ConcurrentLinkedQueue等。这些并发容器是线程安全的,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处理数据。通过使用并发容器,可以提高多线程程序的性能和并发访问的效率。 最后,Java JUC还提供了线程池的支持,通过线程池可以实现线程的复用、统一管理和调度。线程池可以减少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并且可以控制并发线程的数量,避免因为线程数过多导致系统资源耗尽的问题。 总之,Java JUC知识点涵盖了锁、原子变量、并发容器和线程池等多个方面,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进行多线程编程,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并发访问的效率。 ### 回答3: Java JUCjava.util.concurrent)是Java中用于处理多线程并发编程的工具包。它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并发编程工具和类,帮助开发者更加方便地编写高效、稳定的多线程程序。 Java JUC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锁机制:Java JUC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锁机制,包括ReentrantLock、StampedLock等,用于实现线程同步和互斥访问共享资源。通过使用锁机制,可以确保多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线程安全性。 2. 阻塞队列:Java JUC提供了多种类型的阻塞队列,如Array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等。阻塞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当队列为空或者已满时,插入和删除操作会被阻塞,直到满足条件后再继续执行。 3. 线程池:Java JUC中的线程池机制可以重用线程,减少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开销,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通过ThreadPoolExecutor类,可以方便地创建和管理线程池,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线程池的大小和线程池中线程的执行方式。 4. 原子操作:Java JUC提供了一系列原子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Long等,用于支持对共享变量进行原子操作,以避免线程竞争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原子类提供了一系列原子性的方法,保证了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访问。 5. 并发容器:Java JUC提供了一些线程安全的并发容器,如ConcurrentHashMap、CopyOnWriteArrayList等,用于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处理数据结构。这些并发容器支持高并发读写操作,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总之,Java JUC提供了一组强大的并发编程工具和类,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处理多线程编程中的并发性和线程安全性问题。通过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编写出高效、稳定的多线程程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