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边塞诗人,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高适和岑参两位,两人堪称“边塞诗双雄”。
高适5首
高诗第1首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七绝的“压卷之作”,知名度非常高。
这是一首很经典的送别诗,尤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堪称千古名句,满含乐观精神。
高诗第2首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篇歌行体被一些人称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全诗笔力矫健,气势如虹,慷慨悲歌,酣畅淋漓,寓意深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讽刺意味十足。
高诗第3首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中的思乡佳作,想象力丰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构造出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边塞思乡画卷。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回味。
高诗第4首 《除夜作》
旅馆寒冬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作者除夕之夜却身居异乡,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情真意切,满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高诗第5首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诗描写边塞地区少数民族尚武习性,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边民的生活风貌和豪放性格,赞扬边塞少数民族豪迈勇武的精神,满是生机和豪迈。
岑参5首
岑诗第1首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描写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使者给家人捎平安信,以慰家人,虽属平常画面,但写得情真意切,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岑诗第2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被很多诗评家评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此诗想象力丰富,色彩瑰丽,气势磅礴,佳句颇多,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岑诗第3首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岑参送封常清出征之作,通过边塞环境恶劣和艰险,衬托出征将士们的大无畏精神。全诗句句用韵,节奏紧凑,铿锵有力,豪壮澎湃,鼓舞人心。
岑诗第4首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
这是一首边塞送别诗,是岑参送别僚友刘单赴军出征而写。写想象中友人从军后的画面,立意新颖,气势恢宏,雄浑健壮,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岑诗第5首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这首诗写于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当晚他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抒发离家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豪迈,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悲壮凄美。
高适和岑参共10首佳作分享完了,两人虽都是边塞诗高手,但写诗手法和风格略有差异。
高适写诗传统、严整,风格质朴、厚重,“尚质主理”,善于夹叙夹议。
岑参写诗随意、奇峭,重创新,“尚巧主景”,善于以情带景,多描写奇异风光和自我感受。相对于高适,岑参共两次出塞,他的边塞之行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