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 2

1. 封装

1.1 封装的定义

  根据需求将属性和方法封装到一个抽象的类中
  在使用的时候,只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调用,不必了解实现的细节

1.2 封装的含义

  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征之一
  封装有两方面的含义:
  1、将数据(属性)和行为(方法)包装到类对象中,在方法内部对属性进行操作,在类对象的外部调用方法。这样,无需关心方法内部的具体实现细节,从而隔离了复杂度。
  2、在类对象的内部通过访问控制吧默写属性和方法隐藏起来,不允许在类对象的外部直接访问,而是在类对象内部对外提供公开的借口方法(例如getter和setter)以访问隐藏的信息。这样,就对隐藏的信息进行了保护。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score = 90
   
   def get_score(self)return self._score

   def set_score(self)if 0 <= score <= 100:
           self.score = score
       else:
           raise ValueEorre:"成绩必须在0~100之间"

2. 继承

  当几个类对象中有共同的属性和方法时,就可以把这些属性和方法抽象并提取到一个基类中,每个类对象特有的属性和方法还是在本类对象中定义,这样,只需要让每个类对象都继承这个基类,就可以访问基类中的属性和方法了。继承基类的每个类对象被称为派生类。基类也被称为父类或超类,派生类也被称为子类。

  Python中的所有类对象都继承自一一个统一的基类: object。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定义类对象时要在类名后面添加( object)。

  除了封装,继承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征之-。继承是实现代码复用的重要手段。

2.1 单继承

  子类只有一个直接父类为单继承
  假设子类和父类分别为ChildClass和ParentClass,子类继承父类的语法格式为: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
    pass

2.2 多继承

  子类有多个直接父类时成为多继承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1, ParentClass2):
    pass

  子类会继承所有父类(包括所有父类和所有间接父类)的所有属性和行为.

3. 重写

  如果子类对继承自父类的某个属性或方法不满意,可以在子类中对其进行重写,从而提供自定义的实现。重写的方式为:在子类中蒂尼与父类中同名的属性或方法(包括装饰器)。
  子类重写父类的属性后,通过子类或其实例对象只能访问子类中重写后的属性,而无法再访问父类被重写的属性。
  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后,通过子类或其实例对象只能调用子类中重写后的方法,而无法再调用父类中被重写的方法。
  父类中被重写的名为xxx的方法,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中可以通过super().xxx()进行调用。

class ParentClass (object) :
	ca="ca(父类)”

	def_ init__ (self):
		print("_ init_ ()被调用了 (父类))

	def im(self):
		print(" im()被调用了(父类) ")

	@classmethod
	def cm(cls):
		print(" cm()被调用了(父类))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 :
	ca ="ca (子类)"

	def _ init_ (self):
		print("_ init ()被调用了(子类))

	def im(self):
		print("im()被调用了(子类) ")

	@classmethod
	def cm(cls) :
		print("cm()被调用了(子类) ")
cc = ChildClass ()
print (ChildClass. ca)
print(c. ca)
cc. im()
ChildClass. cm()
cc. cm()

⇓ \Downarrow

_ init_ _()被调用了(子类)
ca(子类)
ca(子类)
im()被调用了(子类)
cm()被调用了(子类)
cm()被调用了(子类)

4. MRO

Method Resolution Order(方法解析顺序)

  MRO是指的是对于一颗类继承树,当调用最底层类对象所对应实例对象的方法时,Python 解释器在类继承树上搜索方法的顺序。
  对于一棵类继承树,可以调用最底层类对象的方法mro( )或访问最底层类对象的特殊属性mro__,获得这棵类继承树的MRO。

class A(object) :
	def f(self):
		print(A.f")

class B(A) :
	def f(self):
		print(B.f)

class C(A) :
	def f(self):
		print(C.f")
	
class D(B, C):
	def f(self):
		print("D.f )

⇓ \Downarro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

>>> class A(object) :
       		def f(self):
				print(A.f")

>>> class B(A) :
			def f(self):
				print(B.f")

>>> class C(A) :
			def f(self):
				print(C.f")

>>> class D(B, c):
			def f(self):
				super(). f()

>>> d=D()
>>> d. f()
B.f


>>> class A(object):
			def f(self):
				print(A.f")

>>> class B(A) :
			pass

>>> class C(A) :
			def f(self):
				print("C.f)

>>> class D(B, c):
			def f(self):
				super(). f()

>>> d=D()
>>> d. f()
C.f

  如果想调用规定弗雷中被重写的方法,可以给super()传入两个实参:super(a_type, obj),其中,obj所对应类对象的MRO中,a_type后面那个类对象。

多态

  在不考虑对象类型的情况下使用对象

  除了封装和继承,多态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征之一。
  简单地说,多态就是"具有多种形态",它指的是:即便不知道一 个变量所引用的对象到底是什么类型,
  仍然可以通过这个变量调用方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变量所引用对象的类型,动态地决定调用哪个对象中的方法。

  如果子类中不存在指定名称的方法,回到父类中去查找,如果在父类中找到了,则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 class ChildClass3 (ParentClass) :
			pass
>>> f(ChildClass3())
>>> do_sth() in ParentClass

  Python是动态语言,在调用函数时不会检查参数的类型
  动态语言的多态崇尚"鸭子类型":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在鸭子类型中,我们并不关心对象是什么类型,到底是不是鸭子,只关心对象的行为。
  在上面的程序中,我们并不关心变量parent所引用的对象是什么类型,到底是不是ParentClass或其子类类型,只关心变量parent所引用的对象是否有do_ sth()这个方法。
  鸭子类型:
  如果一只生物走起路来像鸭子,游起泳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它就可以被当作鸭子。
  也就是说,它不关注对象的类型,而是关注对象具有的行为。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