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轻飘飘甩出一张工资表,全网瞬间炸了。
店长月平均工资7.8W+
店助月平均工资4.8W+
处长月平均工资3.1W+
处助月平均工资2.3W+
课长月平均工资1.9W+
课助月平均工资1.6W+
班长月平均工资1.2W+
员工月平均工资9.8K+
店长月薪7.8万,年薪直奔百万,即使是保洁员,税后也可以拿到9886元的工资。
在这四线城市许昌,无疑是一场认知地震。
因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地公务员科级干部月薪也仅才7500元。
而其中,胖东来一名最基层员工的收入,已抵得上郑州两位白领的工资总和。
别人算账是“营收-成本=利润”,胖东来却发明了新公式:“利润×90%=员工福利”。
这组数据背后藏着一套精密计算模型:
胖东来的薪资结构是,店长收入=基础工资(2万)+利润分成(3-4万)+股权激励(1-2万)+超额奖励,其中30%门店利润强制分配给员工。
看似人工成本上涨,但实则却有效拉动了另外两项数据的提升。
一个是成本转嫁:通过0.8%的生鲜损耗率(行业平均3%)、9天库存周转速度(行业21天),硬生生挤出26%的薪资空间;
另一个是人效杠杆:员工日均销售额8000元,是永辉超市的2.3倍,相当于每位员工每小时创造333元价值。
对比传统商超的“成本恐惧症”,胖东来证明了人力投入是杠杆而非负担:员工每多拿1元工资,带来3.2元业绩增长,人效达行业2.3倍。
最刺痛行业神经的,是创始人于东来在发布会上的反问:“永辉说学我们,但你们敢把60%利润分给员工吗?”——这直接戳破了传统零售业“低成本扩张”的谎言。
01
—
服务神话的代价:高压高薪
在胖东来,高薪从来不是免费午餐。
以胖东来生鲜区一名员工王大姐的工资条为例。
基础工资7020元,
每攒够37条顾客好评能兑换奖金1820元,
但只要有一次投诉就可能扣除5000元分红。
胖东来将服务标准细化为328页《员工守则》,从“微笑露8颗牙”到“代客煎药水温误差±2℃”,构建起一套“能将服务实现量化统计”的体系。
但严苛的要求下,对应的是让员工甘之如饴的福利细节:
40天带薪年假,相当于每年多放2个月暑假;委屈补偿金,遭遇无理投诉可申领5000元精神赔偿;技能货币化,保洁员考取急救证书涨薪15%,收银员掌握三门外语补贴2000元/月。
此前,胖东来对“员工彩礼”的管理,引发全网热议:企业下场管理员工的私事,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但事实上,如果详细阅读过胖东来的《员工守则》,里面更离谱的要求还大有存在:跟邻居吵架都会面临胖东来可怕的惩罚乃至开除。这些都是写入员工手册且被严格执行的。
但这种苛责的要求下,2024年胖东来员工流失率仅2.01%,远低于行业20%-30%。许昌本地猎头坦言:“挖胖东来员工比挖公务员还难。”
相似的案例,在河南矿山集团老板崔培军上得到验证,就是那个一年四季找各种理由给员工发现金的网红老板。
该企业年会上堆成红墙的4000万现金、子女升学会有政策补贴。
有记者问崔培军,像河南矿山这么好的企业,应该让更多人来工作,请问该如何加入矿山集团呢?
崔培军说,很抱歉,我们这两年基本上就没有招聘过,因为我们的员工很稳定,基本没离职的。
那总还是会有员工流失吧,新员工都是从哪来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河南矿山“父子同班学编程”的奇景。
好的工作,是不会在市场上流通。钱给到位了,规矩再严员工也当圣旨,毕竟谁跟钱过不去?
02
—
全国胖改为何艰难:永辉们输在不敢掀桌子
当永辉超市耗资600万改造门店,学胖东来推出免费煎药、宠物寄存服务时,消费者最初涌入的热情,三个月后便因“员工假笑服务”化为乌有。
这不怪永辉超市员工没有服务热情。因为胖东来将50%利润分配给员工,而永辉超市的结构决定了它需要将60%利润用于股东分红,却要求员工“学习胖东来式服务”。
导致的结果是,单店改造成本800万,但郑州信万广场店销售额从峰值200万/日暴跌至60万/日,生鲜损耗率从3%反弹至5%。
两者的核心差距藏在财务报表中。
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贝塔商业原创
更致命的是资本压力:永辉四年累计亏损超100亿,为支付3.28亿改造费用,不得不出售万达商管股份套现45.3亿,却仍有36.39亿尾款未收回。
这场“东施效颦”的闹剧证明:只学服务不分钱,本质是商业行为艺术。
03
—
增本增效:反逻辑的胖东来理念
尽管胖东来拒绝扩张,但其“高薪孤岛”效应正在引发行业地震:郑州本土超市员工流失率激增67%,湖南某超市老板哭诉“若学胖东来发工资,当月就得破产”。
这揭示中国商业的深层矛盾——先进生产力与落后分配制度的撕裂。
胖东来许昌时代广场店坪效8万元/㎡,超过一线城市奢侈品店,证明“高薪-高服务-高溢价”的闭环的可行性。
在胖东来的经营中,这种“增本增效”的可持续经营逻辑比比皆是。
胖东来2020年疫情闭店消杀损失2.3亿,却推出“无接触配送+30天免费保管”,疫情后客流恢复速度比同行快40天。
胖东来在2023年推行的股权计划,让员工提案量增长270%,客诉处理效率提升45%。收银员李姐用分红在县城买下商铺:“现在看到商品摆歪了,比自家衣柜乱了还难受。”
通过“移动超市”三轮车下乡,胖东来帮助农户建立标准化果园,打造“冰糖心苹果”品牌,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3万元。
胖东来农户直采占比超70%,取消通道费后供应商利润率提升12%。这种“利益共同体”模式,使其在2024年生鲜价格战中保持23%毛利率,远超行业15%均值
这些案例揭示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利益分配的革命。
胖东来许昌门店员工购房率82%,带动本地消费升级。这种“人力资本外部性”重塑区域经济生态,证明员工福祉与商业增长并非零和博弈。
04
—
结语
胖东来的实验撕开了中国商业文明的暗疮:当多数企业沉迷“股东至上”的资本游戏,它用小学数学证明:
店长工资每增加1万元,客单价提升8.6元;
员工年假每增加10天,顾客投诉率下降23%;
人力成本占比突破20%后,每提升1%带来2.3%营收增长。
那些质疑“高薪不可持续”的企业,或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账本:2024年胖东来营收170亿,利润8亿,却将10亿投入新业态与员工福祉;而永辉同期亏损14亿,仍坚持将60%利润用于股东分红。
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差异,更是价值排序的重构。
那些酸“胖东来模式不可复制”的老板们,或许该重温于东来的话:“不是给不起高薪,是舍不得放下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