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来的人越来越多,请都先把课程认识从头看一遍再讨论问题。另外,在分析一定要搞清楚中枢的递归定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连这都搞不清楚,没有彻底明白,那根本就不可能继续下去。
再者,关于级别的问题,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当成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去看一滴水,由此当然会看出不同的精细度,级别之与走势也一样。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个 5 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叠构成一个30 分钟中枢,站在 30 分钟级别的角度,5 分钟的走势都可以看成就是一个线段,没有内部结构的,这线段的高低点就是对应 5 分钟走势的高低点;而站在 5 分钟的次级别 1 分钟上看,每段 5 分钟的高低点都不绝对是在 5 分钟走势的结束或开始位置,当然,按 1 分钟的级别重新用结合律重新组合,总能让高低点分别在开始或结束的位置,但站在分笔的级别上,这又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用 1 分钟的级别重新组合时,其实就先把分笔上的级别都看成没有结构的线段了。这是十分自然的,就像我们研究猴子的行为时,如果还考虑其中的每个细胞里包含的分子里的原子里的电子的走势问题,那猴子就不是猴子了。所以,这个原则是必须明确的,例如你决定用 30 分钟来操作、观察时,其实就已经先假定把所有完成的 5 分钟走势都看成线段了。
注意,这里和区间套定理是没有冲突的,当 30 分钟进入背驰段,为了更精细的定位,用倍数更大的显微镜去看这段走势,这是极为自然的。只要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倍数的去看就可以。再例如,在看 30 分钟的第三买卖点时,由于要涉及次级别 5 分钟的判断问题,所以那时候就不能光用30 分钟级别的显微镜,同样要转换成 5 分钟的。但无论这些显微镜如何转换,一个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当你用一个级别的显微镜时,就等于先把次级别的当成线段了,也就是说次级别不在该级别的观察中。
当然,有这最精细最严格的方法,就是从最低级别的分笔中逐步组合分析上来,这样就不存在上面的问题,但这样太累,而且毫无必要。理论是用来用的,只要不违反理论的基础与绝对性,当然要选择更简单的用法。对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否则一下 30 分钟、一下 1 分钟、一下又年线,非把自己换晕了。
其次,对于背驰与盘整背驰,前者是有着最基础意义的,而后者,只是利用前者相应的力度分析方法进行的一个推广用法,主要用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