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前面消息的基本知识主要参考《Series60应用程序开发》中的有关内容,后面是前段做MTM开发中用到的代码。
一、消息存储基本知识
Symbian OS提供的消息传送架构基于Client/Server机制,服务器负责管理手机上的各种消息,在进行消息相关操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Symbian OS是如何组织和存储消息的。
手机中的各种消息都是以数据项(Entry)形式供程序操作,数据项有4种类型,SymbianOS为每种数据项提供了相应的常量标识UID,这些UID保存在msvuids.h文件中:
Ø 文件夹类型,,对应常量UID为KUidMsvFolderEntry,和PC上的文件系统一样,每个文件夹可以包含其它数据项也可能是其它数据项的子数据项。
Ø 消息类型,对应常量UID为KUidMsvMessageEntry,它表示该数据项是一条消息。
Ø 附件类型,对应常量UID为KUidMsvAttachmentEntry,它表示该数据项是某条信息的附件。
Ø 服务类型,对应常量UID为KUidMsvServiceEntry,服务数据项包含某个消息服务的配置信息,在一般情况还拥有通过该服务收发的消息数据项。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类型UID还有常用到的UID是KUidMsvRootEntry(msvids.h),它指的是根数据项,根数据项包含了4个标准文件夹数据项,分别是收件箱(KMsvGlobalInBoxIndexEntryId)、发件箱(KMsvGlobalOutBoxIndexEntryId)、草稿箱(KMsvDraftEntryId)和已发送项(KMsvSentEntryId),另外根数据项下面还包含有各种消息服务的服务项,Symbian OS中消息存储如下图所示:
Symbian OS中的消息服务器负责保存各种类型的数据项,这里有两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消息存储和消息索引。消息存储保存了数据项的数据,保存的数据格式取决于消息服务,服务数据项使用消息存储保存服务配置信息,文件夹数据项不使用消息存储,Symbian 提供了CMsvStore类来访问数据项的消息存储;为了节省内存和快速检索消息,消息服务器把数据项的一些概要信息(标题,日期,类型,ID等)写到消息索引中,当消息服务器启动时将索引装载到RAM中直到消息服务器关闭,Symbian提供了TMsvEntry类表示数据项的索引。
操作消息常用的类和数据类型:
CMsvSession
CMsvSession表示客户端与消息服务器的会话,会用到它获得下面将要提到的CMsvEntry上下文对象。
TMsvId
它只是一个TInt32的typedef,消息服务器为每个数据项分配一个惟一的数值做为标识,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固定的标识,其它的标识都是动态分配的。想要对某个消息进行操作必须先得到它的ID,Symbian中消息相关的大部分函数都会用到TMsvId。
TMsvEntry
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它表示数据项的索引,只包含消息的一些概要信息,主要会用到Id()成员函数得到数据项的标识ID和公有数据成员iDetails、iDescription和iDate,前面两个成员可以用来获取和设置索引的概要信息,iDate成员可以获取和设置数据项的日期及时间。
CMsvEntry和CMsvServerEntry
CMsvEntry和CMsvServerEntry可以理解为数据项的上下文(Context),这两个类非常类似,只不过CMsvEntry用于客户端,CMsvServerEntry用于实现消息的服务器端,它提供了操作数据项的各种接口,可以根据指定ID定位数据项、获得消息存储和消息索引。
CMsvStore
上面已经提到过它表示数据项的存储,可以通过CMsvEntry(CMsvServerEntry)的 EditStoreL(),ReadStoreL()函数取得可编辑存储或只读存储。
CMsvEntrySelection
CMsvEntrySelection是一个可以存储TMsvId的数组,在使用CMsvEntry(CMsvServerEntry)的许多操作中都会做为参数或者返回对象。
二、数据项常用操作
下面的消息操作使用了一个CMsvEntry或 CMsvServerEntry的指针对象,这两个类提供的功能基本一样,但有一部分函数名会不一样,可以查一下SDK。
1. 获得当前数据项索引和ID
TMsvEntry oldEntry = iServerEntry->Entry();
TMsvId oldContext = oldEntry.Id(); //如果使用CMsvEntry可以直接使用EntryId()
2. 定位到指定数据项
在更换当前数据项之前通常先保存当前数据项索引ID,更换数据项并完成相关操作后再更换回原来的数据项,这可以避免影响其它函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TMsvId oldContext = iServerEntry->Entry().Id();
//使用SetEntry()更换当前数据项到root
iServerEntry->SetEntry(KMsvRootIndexEntryId);
//具体操作后更换回原来数据项
iServerEntry->SetEntry(oldContext);
3. 查找数据项
下面的三个CMsvEntry成员函数都能完成在当前数据项下进行查找的功能:
CMsvEntrySelection* ChildrenWithMtmL(TUid aMtm) const;
根据消息服务(MTM)进行查找,查找消息索引对象(TMsvEntry)的成员iMtm等于aMtm的数据项ID。
CMsvEntrySelection* ChildrenWithServiceL(TMsvId aId) const;
根据消息服务ID进行查找,查找消息索引对象(TMsvEntry)的成员iServiceId等于aId的数据项ID。
CMsvEntrySelection* ChildrenWithTypeL(TUid aEntryType) const;
根据数据项类型进行查找,查找消息索引对角的(TMsvEntry)的成员iType等于aEntryType的数据项ID。
CMsvServerEntry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函数为GetChildrenWithMtm(), GetChildrenWithService(), GetChildrenWithType(),注意的一点是CMsvEntry的三个函数都返回一个CMsvEntrySelection对象的指针,使用完之后我们要负责释放,使用CMsvServerEntry的三个函数需要事先构造一个CMsvEntrySelection对象,用完之后也需要释放。
找出POP3邮箱个数的代码
iMsvEntry->SetEntryL( KUidMsgTypePop3 );
CMsvEntrySelection* sel = NULL;
sel = entry->ChildrenWithMtmL( KPkiSmtpTechnologyTypeUid );
TInt cnt = sel->Count(); //获得集合中数据项的个数
delete sel;
4. 更改消息索引
TMsvEntry entry = iMsvEntry->Entry();
entry.iDetails.Set( _L( “New details” ) );
iMsvEntry->ChangeL( entry ); //把更改后的数据项索引写回消息索引中去
5. 数据项的读写
在进行数据项的读写之前需要使用EditStoreL(),ReadStoreL()函数得到相应的存储CMsvStore通过它提供的接口进行操作。
void CMessageView::ViewMessageL(TMsvId aId)
{
// Construct the CMsvEntry
CMsvEntry* entry = iSession->GetEntryL(aId);
CleanupStack::PushL(entry);
// Get the messaging store
CMsvStore* store = entry->ReadStoreL();
CleanupStack::PushL(store);
// Construct the CRichText and restore the body text
CParaFormatLayer* paraLayer = CParaFormatLayer::NewL();
CleanupStack::PushL(paraLayer);
CCharFormatLayer* charLayer = CCharFormatLayer::NewL();
CleanupStack::PushL(charLayer);
CRichText* body = CRichText::NewL(paraLayer, charLayer);
CleanupStack::PushL(body);
store->RestoreBodyTextL(*body);
// Extract body text from CRichText
TInt len = body->DocumentLength(); //get length
HBufC *buf = HBufC::NewL( len );
TPtr ptrBuf = buf->Des();
body->Extract( ptrBuf, 0, len ); //get data
//因为不同的消息的存储格式不同,还可能需要对ptrBuf进行相应的解码才能正常
//显示
delete buf;
buf = NULL;
CleanupStack::PopAndDestroy(5,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