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和数组作为算法中的两个基本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经常用到。尽管两种结构都可以用来存储一系列的数据,但又各有各的特点。
数组的优势,在于可以方便的遍历查找需要的数据。在查询数组指定位置(如查询数组中的第4个数据)的操作中,只需要进行1次操作即可,时间复杂度为O(1)。但是,这种时间上的便利性,是因为数组在内存中占用了连续的空间,在进行类似的查找或者遍历时,本质是指针在内存中的定向偏移。然而,当需要对数组成员进行添加和删除的操作时,数组内完成这类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则变成了O(n)。
链表的特性,使其在某些操作上比数组更加高效。例如当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链表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仅为O(1)。另外,因为链表在内存中不是连续存储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内存中的碎片空间。除此之外,链表还是很多算法的基础,最常见的哈希表就是基于链表来实现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链表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总结了我们在学习链表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体会。
接下来,我们将对链表进行介绍,用C语言分别实现:链表的初始化、创建、元素的插入和删除、链表的遍历、元素的查询、链表的删除、链表的逆序以及判断链表是否有环等这些常用操作。并附上在Visual Studio 2010 中可以运行的代码供学习者参考。
说到链表,可能有些人还对其概念不是很了解。我们可以将一条链表想象成环环相扣的结点,就如平常所见到的锁链一样。链表内包含很多结点(当然也可以包含零个结点)。其中每个结点的数据空间一般会包含一据结构(用于存放各种类型的数据)以及一个指针,该指针一般称为next,用来指向下一个结点的位置。由于下一个结点也是链表类型,所以next的指针也要定义为链表类型。例如以下语句即定义了链表的结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List
{
int Element;
LinkList * next;
}LinkList;
链表初始化
在对链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先新建一个链表。此处讲解一种常见的场景下新建链表:在任何输入都没有的情况下对链表进行初始化。
链表初始化的作用就是生成一个链表的头指针,以便后续的函数调用操作。在没有任何输入的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个头指针用来保存即将创建的链表。所以函数实现过程中需要在函数内定义并且申请一个结点的空间,并且在函数的结尾将这个结点作为新建链表的头指针返回给主调函数。本文给出的例程是生成一个头结点的指针,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
linklist * List_init()
{
linklist *HeadNode= (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if(HeadNode == NULL)
{
printf("空间缓存不足");
return HeadNode;
}
HeadNode->Element= 0;
HeadNode->next= NULL;
returnHeadNode;
}
当然,初始化的过程或者方法不只这一种,其中也包含头指针存在的情况下对链表进行初始化,此处不再一一罗列。
这里引申一下,此处例程中返回的链表指针为该链表的头结点,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头指针的概念。头指针内只有指针的元素,并没有数据元素,但头结点除了指针还有数据。
头指针就是链表的名字,仅仅是个指针而已。头结点是为了操作的统一与方便而设立的,放在第一个有效元素结点(首元结点)之前,其数据域一般无意义当然有些情况下也可存放链表的长度、用做监视哨等等)。一般情况下见到的链表的指针多为头指针,但最近在一个程序员编程网站leetcode中发现,题目中所给的链表一般是首元结点作为第一个元素,而不是头指针。
下图为头指针与头结点以及首元结点的关系。
链表创建
创建链表需要将既定数据按照链表的结构进行存储,本文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演示:使用数组对链表赋值。将原来在连续空间存放的数组数据,放置在不连续的链表空间中,使用指针进行链接。
链表创建的步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