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

最近听了一节网络技术的课,觉得不错,做个笔记(虽然讲课的老师说这节课是网络最基础的,想要深入了解还要看spec)

网络技术发展

我觉得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传递数据,就是把地域相隔的人忽略距离传递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夏威夷大学研制了名为ALOHA的无线电通信网络,该网络中所有站点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如下图所示,所有电脑都连在一个总线上进行数据传输。

之后随着传输技术的优化以及标准化,70年代末期,基于CSMA/CD的信息传输系统被正式推出,以太网诞生。

CS(Carrier Sense):在传输数据前进行监听,确保线路空闲。

MA(Multiple Access):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被多个站点接收。

CD(Collision Detection):边发边检测,发现冲突后停止发送,延迟一段时间后继续发送,最多重传16次。

该系统采用的是一种随机化的重传方法,如下图所示,站1发送数据后,等待目的站发回确认报文,如果在一定的时限(200到1500毫秒)内,在出境信道上未返回确认报文,则发送一方会认为有两个站在企图同时传输,因而发生了碰撞,使传输数据受破坏,此刻两个站都将再次选择一个随机时间,试图重发信息,这样两个站同时传输的几率就大大减小,成功传输的几率也就非常大,这种类别的网络就是争用型网络,因为不同的站都在争用相同的信道。

在1980年,IEEE802工作组成立,工作目标为定义与促进工业领域LAN标准的发展。随后各种网络技术和标准逐步推出,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网络体系分层结构

OSI七层参考模型(理论上的划分)

物理层:定义物理传输链路规范。

数据链路层:定义物理地址,实现错误控制、数据帧排序、流量管控等。

网络层:定义逻辑地址、网络路径选择。

传输层:定义端口号,实现传输控制。

会话层:管理与应用程序的会话。

表示层:实现数据转换。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发送数据时,数据帧在各层传递时会加上对应的协议头进行封包。接收网络数据则是相反的过程。

实践上用的比较多的是五层模型,把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合为了一层。

TCP/IP协议简介

TCP/IP协议是包含TCP、UDP、IP、ARP等网络协议的一个协议族。

TCP/IP协议将网络体系划分为4层结构,最早应用于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项目,并逐渐发展成为事实上的网络标准。

TCP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式传输协议。

TCP三次握手:

1.请求端(通常称为客户)发送一个SYN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端口,以及初始序号(ISN)。这个SYN段为报文段1.

2.服务器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序号的SYN报文段(报文段2)作为应答。同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的ISN加1以对客户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一个SYN将占用一个序号。

3.客户必须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服务器的ISN加1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报文段3),开始发送数据。

TCP四次挥手

1.当应用层没有代发数据而指示客户端关闭TCP连接的时候,设置连接释放报文首部的标志位FIN=1,ACK=1,其序号seq=u,确认号ack=v,等待服务器的确认。进入FIN_WAIT_1状态。

2.服务器收到FIN包的时候,发出确认ack=u+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序号seq=v。进入CLOSE_WAIT状态,TCP服务器进程通知高层应用进程。

3.当客户端收到ACK确认包后,进入FIN_WAIT_2状态,可以继续接受数据。若服务器已经没有要向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其应用进程就通知TCP释放连接。设置连接释放报文首部的FIN=1,ACK=1,报文序列号seq=v,确认号ack=u+1。服务器进入LAST_ACK状态。

4.客户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ACK=1,确认号ack=v+1,自己的序号seq=u+1。进入TIME_WAIT状态。经过2MSL时间后就进入关闭状态,服务器接收确认包后立即进入关闭状态。

 

 

未完待续。。。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