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基础


一、数制及其转换

1 数制基本的基数和权

基数和权是数制的两大要素

基数:指在进位制中允许使用的基本数码个数
权:也称位权,指某位上的数码的权重值,权重与数码所处的位置有关

2 数制转换

2.1 常用数制关系

常用的几种数制分别是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将二进制各位数码与其权值 2 i 2^i 2i相乘,再累加乘积,即可得到十进制数
    ( 01100100 ) 2 = 0 × 2 7 + 1 × 2 6 + 1 × 2 5 + 0 × 2 4 + 0 × 2 3 + 1 × 2 2 + 0 × 2 1 + 0 × 2 0 = ( 100 ) 10 (01100100)_2=0×2^7+1×2^6+1×2^5+0×2^4+0×2^3+1×2^2+0×2^1+0×2^0=(100)_{10} (01100100)2=0×27+1×26+1×25+0×24+0×23+1×22+0×21+0×20=(100)10
  • 八进制数据转换成十进制数
    与二进制转换方法类似,需要注意权值变为 8 i 8^i 8i
    ( 1507 ) 8 = 1 × 8 3 + 5 × 8 2 + 0 × 8 1 + 7 × 8 0 = ( 839 ) 10 (1507)_8=1×8^3+5×8^2+0×8^1+7×8^0=(839)_{10} (1507)8=1×83+5×82+0×81+7×80=(839)10
  •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十六进制的技术为 16, 采用 0~9、A、B、C、D、E、F 共十六个不同数字符表示,且十六进制数的权值为 1 6 i 16^i 16i
    ( 2 A F 5 ) 16 = 2 × 1 6 3 + A × 1 6 2 + F × 1 6 1 + 5 × 1 6 0 = ( 10997 ) 10 (2AF5)_{16}=2×16^3+A×16^2+F×16^1+5×16^0=(10997)_{10} (2AF5)16=2×163+A×162+F×161+5×160=(10997)10
2.2 十进制转换成任意进制

整数部分

将带转换的十进制整数部分,除以基数,得到商与余数,将商继续除以基数,直到商为 0,余数结果倒序排列得到整数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数部分

将待转换的十进制小数部分,乘以基数,得到积并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小数部分继续乘以基数,直到积的小数部分为 0,将取出的整数部分顺序排列得到小数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数据与编码

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也称为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代码简称编码。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它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在电子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讯等方面广泛使用。

3.1 数字编码

二进制数码按照某种规律描述十进制数的一种编码方式

BCD 码
BCD 码又称为二一十编码,是利用 4 位二进制码表示以为十进制数中的 0~9 十个数码的一种编码方式
常用BCD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字符编码

ASCII 码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它是现今最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 ASCII码用于在不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实现数据传输标准化
  • ASCII 码划分为两个集合,分别是 128 个字符的标准 ASCII 码和附加 128 个字符的扩展 ASCII
  • 标准 ASCII 码中,前 32 个 ASCII 码控制的字符不可打印,另外 96 个字符可以打印,包括常用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数据格式

计算机中参与运算的数据分别是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两种
无符号数:所有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均表示数值本身,无正负之分
有符号数:二进制数据位包括一个符号位,表示数据的正负性,有符号数也成为机器数

机器数与真值
机器数:将数据的正负号以数字形式表示,并保存在计算机中
真值:指机器数真正表示的数制,即以“±”+数值表示的数据

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 二进制的算数运算

二进制的加法运算

0+0=0
0+1=1
1+0=1
1+1=10(0 进位为1)
例:1101+1011=11000

二进制的减法运算

0-0=0
1-0=1
1-1=0
0-1=1
例:11000011-001011101=10010110

二进制的乘法运算

0×0=0
1×0=0
0×1=0
1×1=1
例:1110×1101=10110110

二进制的除法

0÷0=0
0÷1=0
1÷0=0(无意义)
1÷1=1
例:100110÷110=110······10

2 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逻辑变量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是逻辑代数的研究内容
二进制数使用1和0在逻辑上表“真”与“假”、“是”与“否”、“有”与“无”
逻辑运算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运算:逻辑加法(又称“或”运算)、逻辑乘法(又称“与”运算)和逻辑否定(又称“非”运算)

逻辑加法
逻辑加法通常用符号“+”或“∨”来表示。逻辑加法运算规则如下:

0+0=0, 0∨0=0
0+1=1, 0∨1=1
1+0=1, 1∨0=1
1+1=1, 1∨1=1

逻辑乘法
逻辑乘法通常用符号“×”或“∧”或“·”来表示。逻辑乘法运算规则如下:

0×0=0, 0∧0=0, 0·0=0
0×1=0, 0∧1=0, 0·1=0
1×0=0, 1∧0=0, 1·0=0
1×1=1, 1∧1=1, 1·1=1

逻辑否定
逻辑非运算又称逻辑否运算。其运算规则为:

非0=1 “非”0等于1
非1=0 “非”1等于0

三、计算机系统组成

1 硬件系统组成

运算器

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完成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运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比较和传送等操作,亦称算术逻辑部件(ALU)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一般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和控制单元(CU)组成。
控制器从内存中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称为中央处理器,即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控制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输入和输出等工作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 信息存储单位
    程序与数据在计算机中以二进制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其中:
    1KB = 1024B = 2 10 ^{10} 10B
    1MB = 1024KB = 2 20 ^{20} 20B
    1GB = 1024MB = 2 30 ^{30} 30B
    1TB = 1024GB = 2 40 ^{40} 40B
位(bit):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单独的一个二进制数据被称为“位”
字节(Byte,B):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度量单位,8 个二进制位构成一个字节
字(Word):计算机处理数据是,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递的数据长度称为字
字长:CPU 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的位数,现代计算机字长有 8 位、16 位、32 位、64 位
  • 存储器分类
    内存储器:

    • 与 CPU 直接交换信息,容量小但存取速度快
    • 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其中 RAM 数据无法长久保存,断电即丢失;ROM 可以永久保存数据,通常固化一个 BIOS在里面;Cache 用于平衡 RAM 与 CPU 的速度差

    外存储器:

    • 外存是内存的延伸与后援,间接与 CPU 交换数据,外存数据需要调入内存后才能被 CPU 获得并执行
    • 外存存取速度较慢,但是存储量大,并且可以长久保存信息
    • 分为硬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两种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外部项计算机内容部传送信息的设备
常用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光笔、扫描仪、触摸屏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传送到计算机外部供计算机用户使用的设备
常用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绘图仪等

通常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 I/O 设备,它们都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

硬件组成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软件系统组成

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主要具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几个特性

  • 语言处理系统

    语言处理系统实现了人与计算机的沟通,根据其层级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即基期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有二进制数码直接组成
汇编语言: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意义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适用于编写直接控制机器操作的低层程序
高级语言:接近于日常用语,对基期依赖性低,适用于各种机器的计算机语言。高级语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数十种语言

  •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具有相关性的数据的集合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有 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应用软件

  • 用户程序

    用户为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软件

  • 应用软件包

    应用软件包是为实现某种特殊功能而经过精心设计的、结构严密的独立系统

四、计算机工作原理

  • 原始数据、程序输入在控制器输入命令的控制下,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
  • 计算开始时,在取指令的作用下把程序指令送入控制器
  • 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的操作要求想存储器运算器发送存储、取数命令和运算命令
  • 运算器计算结果并将结果存放在存储器
  • 控制器的取数命令和输出命令作用下,输出设备输出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计算机体系结构

1 基本概念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根据属性和功能不同而划分的计算机理论组成部分及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理论的总称,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类

  • 软件系统结构

    研究计算机体系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包括数据表示、寻址方式、数据运算、运算控制

  • 硬件系统结构

    主要涉及计算机体系的组成或实现

2 属性

  • 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 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 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 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 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 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 输入输出结构:输入输出的连接方式、处理机/存储器与输入输出设备间的数据交换方式、数据交换过程的控制
  • 信息保护:信息保护方式、硬件信息保护机制。

3 分类方法

  • Flynn分类法

    1966年,Michael J.Flynn根据指令流、数据流的并行度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指令流-数据流组织方式把计算机系统分为4类:

    •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 冯式分类法

    1972年冯泽云提出用最大并行度来对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分类

    冯氏分类法同样将计算机系统分为 4 类:

    • 字串行、位串行(简称WSBS)
    • 字并行、位串行(简称WPBS)
    • 字串行、位并行(简称WSBP)
    • 字并行、位并行(简称WPBP)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