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ornado基本结构


C10K问题

C10K—— Concurrently handling ten thousand connections,即并发10000个连接。对于单台服务器而言,根本无法承担,而采用多台服务器分布式又意味着高昂的成本


Tonado简介

Tornado是2009年9月10日发布的一个用Python语言写成的Web服务器兼Web应用框架

Tornado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性能因素,旨在解决C10K问题,这样的设计使得其成为一个拥有非常高性能的框架

  • 特点:
  1. 轻量级的Web框架
  2. 异步非阻塞IO的处理方式
  3. 出色的抗负载能力
  4. 拥有处理安全性、用户验证、社交网络以及与外部服务(如数据库和网站API)进行异步交互的工具
  5. 能够快速简单地编写高速的Web应用

Tornado与Django

Django

Django是走大而全的方向,注重的是高效开发,它最出名的是其全自动化的管理后台
Django提供的方便,也意味着Django内置的ORM跟框架内的其他模块耦合程度高

Tornado

Tornado走的是少而精的方向,注重的是性能优越
最出名的是异步非阻塞的设计方式

关于Tornado的使用平台
Tornado应该运行在类Unix平台,在线上部署时为了最佳的性能和扩展性,仅推荐Linux和BSD(因为充分利用Linux的epoll工具和BSD的kqueue工具,是Tornado不依靠多进程/多线程而达到高性能的原因)

对于Mac OS X,虽然也是衍生自BSD并且支持kqueue,但是其网络性能通常不太给力,因此仅推荐用于开发


简单的Tonado实例

import tornado.web
import tornado.ioloop


class Hello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 封装一个请求对应的所有方法
    def get(self):
        self.write("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HelloHandler),  # 生成服务实例,通常包含路由信息
    ])
    app.listen(8000)  # 监听端口
    tornado.ioloop.IOLoop.current().start()  # 开启服务

访问地址
RequestHandler
封装了对应一个请求的所有信息和方法
write(响应信息)就是写响应信息的一个方法,当没有对应请求方式的成员方法时,会返回“405: Method Not Allowed”错误

Application
Tornado Web框架的核心应用类,是与服务器对接的接口,里面保存了路由信息表
其listen(端口)方法用来创建一个http服务器实例,并绑定到给定端口(注意:此时服务器并未开启监听)

ioloop
tornado的核心io循环模块,封装了Linux的epoll和BSD的kqueue,tornado高性能的基石

  • IOLoop.current():返回当前线程的IOLoop实例。
  • IOLoop.start():启动IOLoop实例的I/O循环,同时服务器监听被打开
  • 通常一起链式调用

使用Tronado的httpserver

tornado.httpserver模块就是tornado的HTTP服务器实现,而app.listen(8000)正是对这一过程的简写

import tornado.web
import tornado.ioloop
import tornado.httpserver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