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体系结构

这篇博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特别是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重点讨论了分组交换机制和路由器的功能。此外,还涵盖了网络的性能指标和分类,如WAN、LAN和MAN。在网络体系结构部分,提到了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强调了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因特网的组成

       1. 概述

计算机网络能够使不同用户之间完成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等功能,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2. 组成部分

根据工作方式划分,可以将因特网划分为两部分: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服务,由大量的网络和路由器组成。

其中,因特网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设备,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转发接收到的分组。

       3.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较长的报文切分成较短的、长度固定的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路由器解析分组中首部的地址信息,然后转发。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4.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

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带宽: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花费的时间。

处理时延: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二、网络的体系结构

两台计算机想要完成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必须要相互协调才可以工作,但完成“协调”却是非常麻烦的。因此,有一群大叔们就提出“分层”这个概念,将庞大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比较容易处理。由此,各个公司和组织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OSI参考模型。但是ISO的大叔们设计的OSI模型太过复杂,并且耗费的时间过长,而工业界的发展已经迫不及待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完成更早、更简单且高效的TCP/IP模型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

进行数据交换必须要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规则中规定了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同步问题,这个规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TCP/IP中有四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网络接口层中并没有具体内容,因此通常采取折中的办法,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