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迷信,掌握命运

 

破解迷信、掌握命运                 
              当算命成为一个社会的「全民运动」,这样的社会可谓病得不轻
            迷信者的心态,就是想要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迷信」使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被动、随遇而安,而整个社会的价
            值观变得肤浅、现实、唯利是图
            比起古代,现代科技带来各种省时和方便,使我们的不如意大为减少
            诸多烦恼中,九成属于「自寻烦恼」,真烦恼只占一成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除去了必须接受的天灾人祸,个人的命运,十之八九就在个人掌握之中
           
迷信的起源
 
       太古蛮荒时期,人类每天的生活都得面对毒蛇猛兽,时时有生命的威胁,所以各地的原始民族没有不「全民」迷信的。我们看看美洲的印地安人、非洲的原始部落各原住民族,没有一个例外,都有他们的神灵和一些独特的信仰、禁忌和膜拜的仪式。
       这些原始民族的信仰和禁忌,源于在遭受洪水、猛兽、瘟疫的袭击后,对大自然的不能理解和敬畏,他们都深信有一些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他们的命运。经过一些特殊的祭拜仪式,使他们相信已得到神灵的庇佑,因而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古人在远离蛮荒,进入安定的农业社会之后,仍然保留许多上古的迷信,甚至将之更为系统化和组织化。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又增加了生活的变量和复杂性,于是个人更多的决定必须取决于神明的指示。例如,「殷商」盛行用甲骨卜卦,就是远比上古更为迷信的社会。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发达、自由民主的社会,比起古人,我们应该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必迷信。但事实刚好相反,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有太多的选择供人取舍,反而使我们遭受古人所没有的压力,使人因内心惶恐、信心不足而趋向迷信。再加上人性的贪婪,人们会在富裕之后因「患得患失」而变得更为迷信。
       我们把今天富裕而畸型的社会和三、四十年前简朴、勤劳、但并不富裕的社会作一比较,即可分晓。那时工商才刚刚起步,出口的都是低经济效益的稻米、蔗糖类的农产品。但一般人敢于向命运抗争,用勤劳的双手把坏运转成好运,为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那时的算命仙,因为乏人问津,自己也属于「坏运」的一群。
      
迷信与命运
       
       中国人传统的说法,「命」是一个人出生就带来的各种定数,像生、老、病、死,是一定的、不能变的;而「运」是命之运行,是出生后外在的环境,是可以由意志来选择,是可以变的。
       所以古人相信积善可以转运,把坏运转成好运;同样积恶也可以把好运变成坏运。而且相信这种影响是会绵延到后代子孙的。
       这些原本都不是「迷信」,都是由人们经过世代的经验累积而自然形成的,自有它千百年来一定的统计资料基础。
       因为「命运」的不定性、或无常性,人们自古以来,就希望能够改变命运、掌握命运。但是,人的智慧有限,再加上人性之贪婪,所以人们纷纷寻求得到「好运」的快捷方式,转而求神、算命、求教于占星师,无非是想藉求签、命理、占星术等非理性的方法预知未来,以趋吉避凶,求得福份。于是千百年来,「命运」和「算命」就纠缠不清,俨如一对孪生兄弟。
       「算命」源远流长,有人类历史就有算命。算命的需求就像对赌博的需求一样,虽然不好,但都是出于「人性」的欲望。古代的算命仙,就像现代的心理学家,对「人心」有一定的慰藉作用。在科学、医学都不发达的古代,算命仙自有他存在的价值。例如原始部落的巫师,一般都具有医师和心理师的双重身份,同时照顾族人的身体和心灵,是酋长以外最重要的人物。
      
迷信者的心态
      
       迷信者由「贪」字出发,总是妄想藉由敬拜鬼神而消灾去祸,甚至得到荣华富贵、子孙满堂。他们的心态,就是想要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他们甚至用对人的办法去对付鬼神,以为对鬼神巴结、奉承、乞怜,就可以求得福份。
       很多迷信的人也都表现得非常虔诚,早晚一炷香,无非是想以他们的殷勤来感动鬼神,保佑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中国传统的道教,和民间习俗打成一遍,是迷信的根源。但基督教、佛教等正信宗教,同样也有一部份迷信的教徒;「迷信」的定义很简单,信仰之外,如果同时还加上欲念与妄想等自私的目的,例如求子嗣、求福禄,就是迷信。
       迷信者常常深信自己有非比寻常的好运,于是去算命、卜卦,以求证实。算得好运,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等待好运从天而降。
       一些悲观的问卜者,深怕坏运当头,也常常去算命求取心安。如果真的有坏运,也可以及时寻求破解之法,把坏运化解,甚至转成好运。
       迷信者的心态常常是多样的,既相信神明是公义的,又相信神明是可以贿赂的;所以不管做好事、做坏事,都有办法寻求鬼神的庇佑。
       有一些人,未必真的相信鬼神,但又怕万一真的有鬼神,会降灾降祸给他们,所以对鬼神「宁可信其有」,以便做了亏心事就赶快去烧香,求神原谅。
 
       一些小偷、小盗都是很迷信的人,禁忌也特别多。至于大盗,可能反而不迷信,那是因为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甚么都不信。像白小燕案的杀人犯陈进兴,他会怕甚么、相信甚么呢?
       很多黑道大哥都拜关公,以为他的兄弟们也都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样,既忠且义。但当他们鱼肉乡民的时候,就不知道「忠义」到那里去了。
       一些高官巨贾,左手拿黑钱,右手积功德;他们倒做得心安理得,以为这样可以善恶相抵,神明也会原谅他。
 
迷信者的特性
 
       容易迷信的人,是一群碰到问题不知如何去解决,或是经常把问题夸大,或者根本就不想花力气解决问题而想要不劳而获的人。这些人包括:
 
              贪得无厌、想尽办法去获取的人
              无知、懦弱、终日惶恐的人
              宿命、多愁善感、个性悲观的人
              懒惰、好逸恶劳、避重就轻的人
              好奇、妄想、幼稚而不懂事的人
              「理性」不足、不喜欢做逻辑思考的人
              「感性」太多、任性又凡事不求甚解的人
              得失心重、患得患失的人
              疑神疑鬼,幻想每个人都要陷害他的人      
              思想偏激、极端、常常钻牛角尖的人
              外表刚强、内心保守而自卑的人    
              心机深沈、投机取巧、总想要捡便宜的人
              心思细密、面面俱到、绝不吃亏的人
             
       一个迷信的人,如果把他的个性、作人处世的态度作一番分析,必能发现他具有部份以上所列的心理上的缺点,因而导致他在处理问题和做决定的时候,产生种种的偏差和困惑。他不得不求助于迷信,才能得到暂时的心安。     
 
迷信者常以「二分法」处理事物
 
        一般人未经「理性」思考,总以「二分法」来处理事物,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有是无、是好是坏,买一张采票的中与不中,都相信大概是五十对五十的机率,就像掷一个铜板只有头、尾两面那样。甚至一些高知识分子,也都相信成功与失败总是各占二分之一的机会。
       很多人之所以迷信,也正是凡事都用「二分法」思考的结果。于是,碰到感情、婚姻、事业、投资等须要做谨慎决定的时候,总是会夸大风险而拿不定主意。他们认为,与其自己伤透脑筋,不如找一个算命仙指点迷津,那该是最方便、最省事、和直接了当的事。     
       以「二分法」思考的结果,凡事都只有正反两面,非吉即凶;迷信者相信只要施法避开凶险,就定会大吉大利。而避凶险最简易的办法就是求神问卜,求取符咒。迷信者常常会过分估计凶险,但在求得符咒后,却又忽视了真正的凶险。
       于是,有人出门三日远行,要先去庙里求个签以卜吉凶,也有人汽车上贴了「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六字真言」的佛号,仍见他横冲直闯,对凶险视若无睹;原来他并非虔诚的佛教徒,只是自认为贴了佛号就会被佛菩萨保佑,因而有持无恐。
 
       嗜赌的人通常也很迷信,除了坚守各种与赌有关的禁忌,也会求神保佑,甚至发誓发了赌财就替神修庙;他和神明也要讲交换条件,不离赌徒本色。
       赌徒除了坚信自己的好运,他也是「二分法」的信徒,相信输赢的机率各半,至少不会差得太远;所以才会一赌再赌,永不服气,直到家破人亡,不得翻身。
       赌徒们总是过分乐观,相信自己会赢,但当你拿一桶豆子给他看,并告诉他中大奖的机会正如同那一桶豆子中的一粒,他一定会大吃一惊,那比他用「二分法」想象中的胜率小得太多。
 
宗教倾向与迷信
 
       一般人总有二到三成是具有「宗教倾向」的人。「宗教倾向」是一种先天的人格特质,一种与生俱来的属灵的生命,它会受环境影响而强化或减弱、或转换。一个有「宗教倾向」的人,会因个人喜好及环境影响而选择「正信宗教」,也可能会选择迷信的「旁门左道」。
       我们绝对无意把宗教和迷信划上等号。一个人是否迷信,不完全看他的信仰是否是正信或旁门左道,还要看他信仰的心态来决定。「迷信」的定义是在信仰之外,同时还加上非分的欲求和妄想等自私的目的。所以一个人可以因参加迷信的团体而迷信,也可能虽然身在正信团体,却因为个人的因素而迷信。
       更多的迷信者并未加入任何宗教,只是附合着民间习俗,严守一切传统的禁忌,例如:出远门必择日,鬼月不搬家、不嫁娶。有些人也相信所有的宗教,见庙就拜,多多益善,他们认为能得到众多神明的保佑,何乐而不为?
       一般的正信宗教,像基督教、佛教、回教,都有极为高尚的教义,除去了每个宗教特有的属灵部份,剩下的便都是教人如何作人和处世的方法,和我国儒家的修身方法极为类似。例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在许多宗教的教义中都有相同的说法。佛教更为了给佛教徒做为去执成佛的借镜,而对人性有极为深刻的研究。佛经之博大浩瀚,遂使佛学成为东方哲学之支柱。
       一个正信宗教的虔诚信徒,他的特征是对人慈悲、友爱,工作勤劳、敬业,处群则发光发热,照亮他周围的人。一个正信信徒,心灵有所寄托,通常比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具完美的人格。他们是一个社会的中坚份子,稳定的力量。
       一个正信信徒,他可以向他的神乞求毅力、勇气、爱心、智慧,但他不会要求神替他完成某样事情,那是他自己该去做的。他不会自私地替自己祈福,但他可以为群体、为国家、为全人类祈福,那是为公而不是为私的行为。
       正信宗教以外,像传统道教、各种原始宗教,则多属迷信。道教的典籍,多半有关丹药、符咒、以及修仙之道。有些新兴宗教,特别讲求个人崇拜,教主就是活佛;再加上使人迷惑的神功治病、分身显光、与天通灵等伎俩,就更是不折不扣的迷信团体。
       有宗教倾向的人未能导之于正信,便常常流于迷信。能够接触到正信的有道法师、神父,便会启人开悟;否则由自我摸索,便容易接触到迷信的团体而迷失了自己。
       也不是只有传统道教、旁门左道、新兴宗教才会迷信。也有一部份私心极重的正信宗教教徒,只重表面的宗教形式,好像那是做给神看的;虽言谢恩,心中却是乞求不要被降祸;祷告之中总是希求分外的神恩,向神求这求那。他们有迷信者投机取巧的心态,便不能称为正信,更得不到属灵生命的喜悦。
       倒是传统道教之中,也有一些不迷信的阿公、阿婆,他们是生来「性善」的一群,不贪、不嗔、不痴,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们对所敬拜的神,除了谢恩之外倒是别无所求,早晚一炷香,他们真的是在惜福、感恩。
       如果你有正信的宗教信仰,你实在是有福气的人,你已取得掌握命运的「快捷方式」。但你必须抛弃迷信,充实属灵的生命,才能比常人享有更多的喜乐。
 
「迷信」之广义
 
    「迷信」除了在「灵异世界」的狭义定义,更广义的定义应该是:不该信而执意要去相信。这包括自大、自欺、妄想、自恋、虚荣、武断;也包括极端的意识型态,像完美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快乐主义、无神论、金钱万能、金钱万恶等等。
    有人相信,骑机车不戴安全帽才不会妨碍视线,才比较安全,因而在一场车祸中因脑震荡而送了性命。这种代价过高的「自欺」,就是迷信。
    至于什么是"应该"相信的? 什么才不是迷信?应该有较为严谨的定义。
    我认为,「迷信」之反义,或「非迷信」,应该是儒家的「格物致知」,也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一连贯的追求真理的程序(中庸)。
    用现代的话说,「非迷信」就是对一切「模棱两可」的事物,要跳出主观(包括自大、自欺、妄想等),而用理性、客观、逻辑的思考方法去分析、验证,然后才能相信。
    另外,一陷入极端的意识型态,就像我以上举的一些例子,本来是好的也可能变成不好的。所以要避免极端、避免钻入牛角尖,还要运用「中庸思考」,也就是运用「智慧」,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个最宜点(OPTIMUM POINT),这样才能真正地避免了广义的迷信。譬如,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既非万能,也非万恶,端看你如何去使用金钱。
 
迷信的误谬与害处
 
    「迷信」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错误认知,迷信者都希望藉由迷信的途径得到「好运」。而他所求的,一般都是世俗的所谓大富大贵、福寿双全,或是与「名、利、权」有关的东西。迷信者可以花一生一世的时间去追求「好运」,直到咽气也不会省悟,还抱怨为甚么别人的运气都好,只有自己的运气不好?
    「迷信」对于一些无知的人,的确能消除烦恼,有心理治疗的作用。有心病的人到庙里求点香灰或是符水,就真的会药到病除,但真的碰到疑难杂症,那就可能药到命除了。所以迷信者只是一种「鸵鸟心态」,以为求过神就会得到平安,其实真正的凶险仍然存在。
    迷信者都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总想靠运气、贵人相助来得到「非分之福」,不想独立自主,作自己的主人。迷信者也常常自卑地相信自己「无能」,一定得倚靠外力相助,其实他是懒惰,不愿花费力气,想要不劳而获。
    佛教也反对迷信,认为迷信的人不明因果之理,妄想能够「无因得果」,实是愚蠢之至,而这种愚行,就是迷信。
       我们虽然不易察觉「迷信」对个人、社会直接的祸害,因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对于一个迷信者,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放弃了对命运的「自我掌控」,把它拱手让人;让鬼神,其实通常是「算命仙」去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囊括了一生中事业、婚姻、理财等重大决定。迷信者理性不足,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于是宋七力、妙天之类的骗子就会出现来妖言惑众,真是何其不幸?
       「迷信」盛行,使人怠惰、听天由命、不知进取。我们看到一些原始部落社会进步缓慢,全民迷信该是主因。而现代的迷信者,又多了贪得无厌、投机取巧等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坏毛病。「迷信」使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被动、随遇而安,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得肤浅、现实、唯利是图。「迷信」是掌握命运的最大障碍。
 
人生的遭遇大多不如意吗?
 
      社会上多数人都相信「命运」就是天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又认为命运「无常」,所以人无法预测命运,趋吉避凶。一个迷信者更是接受这种观念,更认为命运的决定者是鬼神,所以要躲避凶险,唯一的办法就是透过鬼神来达成,那当然得巴结、贿赂鬼神。
      我们常听人说:「人生之遭遇,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是一句「老生常谈」,连浚智如禅宗大师郑石岩先生,也曾以佛教的观点,数度在他的书中引用这句话。迷信者更是把这句「古训」奉为圣典,做为他们求神问卜的理由。
    这句古训真的是真理吗?我由质疑开始,最后发现它有很大的误谬。这句话不知误导了多少人,造成了多少人变得悲观、宿命。这句古训的成立是有许多条件的,我们会逐一说明,没有这些条件,它便不能成立。
    这句古训既然来自古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当时的背景和环境。古人处于君主专制的高压政体之下,个人的身家、性命、财产都毫无保障。在封建、旧礼教的社会制度下,个人的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当媳妇遇到恶婆的时候,要真正的解脱便只有上吊一途。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死亡率偏高,婴儿的存活率只有一半,难产是妇女最大的杀手。另外,交通、信息都不发达,百里远行就不知祸福,一出门就只好听天由命。再加上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于是人生之不如意处,就十有八、九了。
    所以,在古代社会,我们不难理解这句古训的确有它的统计基础。
    佛教也曾说过人生苦多于乐,而佛教起源于纪元前六百年的古代,我们也不难想象当时在印度,的确能经常看到那些由生、老、病、死引起的种种痛苦景象。
 
    但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发达、自由民主的社会,我们可以用科学方法预测自然、躲避灾难,利用现代医药科技减低死亡率,利用各种媒体管道获得信息,对可能遭遇的困难未雨绸缪,也可以依靠民主和法治,使个人的生命财产更有保障。我们看到,处在现代的社会,科技和民主的确使古人的「不如意」大为减少。
   
真不如意和假不如意
 
    以上所说的这些不如意,都是有事实存在的「真不如意」。另外还有许多没有事实,只是心里不痛快的「假不如意」:例如一个人有事没事就乱发脾气,给人难受而自己也不好受;或者一天到晚唉声叹气,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也有人自认高人一等而到处和人打赌抬杠,或是看谁都不顺眼而处处抱怨。这些毫无根据、或者夸大事实的「假不如意」,就不应该算在那句古训的十之八、九里面。有人做过统计分析,发现诸多烦恼中,九成属于「自寻烦恼」;也就是说,真烦恼、或真不如意,只占一成,其它都是假烦恼、假不如意。所以说,如果把假烦恼除外,人生之遭遇,不如意者仅十有一、二。
    这些自寻的烦恼,包括源于贪、嗔、痴等人性之恶性,先天的急燥或鲁莽的个性,自我中心的固执倔强和不知变通,自欺欺人的疑心病和做白日梦,不知如何是好的懦弱和优柔寡断,以及悲观、恐惧、甚至绝望、厌世等负面情绪。
    佛家说:心随境转必生烦恼,心不随境转即能离苦得乐。这其中心随境转就是自寻烦恼,指的是芸芸众生,而心不随境转则指的是有智慧的人。所以佛家说过的「人生苦多于乐」原来是针对芸芸众生而言;但对有智慧的人,既使身处古代,也该是乐多于苦的。
 
现代科技、民主的负面影响
 
    现代的科技和民主,使「真不如意」大为减少,但「假不如意」却反而增加。而迷信主要的来源是假烦恼、假不如意,所以社会上会看到那么多迷信的「现代人」。我们观察的结果,发现现代人有许多古人所没有的情绪压力,因而造成「假不如意」的增加,这些压力来自:
      
      目前的民主政治、经济结构、社会型态都处于无所适从的不稳定状态
      在现行资本主义的制度下,竞争激烈,生活和工作都缺乏安全感
      社会多元化,生活多样化和复杂化,每天都要做太多的选择和决定
      生活步调快,被「时间」压着跑,不容你「三思而行」、多做考虑  
      现代科技进步,造成要学习的项目太多,不然就落伍,跟不上时代
      各种信息、广告太多,常常模棱两可、互相矛盾,给人难以取舍
      投资理财花样多,人人投机、风险偏高,一不小心就造成损失      
      整个社会病态,冷漠而现实,笑贫不笑娼,到处充满吃人的陷阱
 
    这些压力给现代人带来各式各样的烦恼,烦恼累积下来,时间一久,便会进一步变成「忧郁症」。有人统计过,每四个现代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精神官能症」,而且这些人的百分之十五会有「自杀倾向」。于是,到头来「假不如意」竟变成了「真不如意」;而最不幸的却是,现代人「自己」是这一切后果的始作俑者。
 
很多「真不如意」都是咎由自取
          
    如果再仔细分析,除了以上的「假不如意」变成「真不如意」,更多的「真不如意」却都是个人自找的。譬如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抽烟或吃槟榔而得癌、酗酒而伤肝、吸毒过量而猝死、超速翻车而造成残废、贪赃枉法而被判刑下狱;这些虽然都是「真不如意」,却也都是咎由自取。假如你奉公守法、不贪横财,不逞能涉险、不贪口腹之欲而糟蹋身体,这些自找的真烦恼便会相对地减少。
    所以,生在现代的我们,如果能够不自寻「假烦恼」,又能刻意的不去自找「真烦恼」,我们会发现:「人生之遭遇,不如意者仅十有一、二」。而这十之一、二包含两部份,其中之一是人性中难以改变的由个性带来的烦恼,例如急燥/鲁莽,或是无法避免的「爱心式」的烦恼,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另外的部份就是「或然性」的遭遇:包括大的灾难像毁灭性的地震、空难、战争、连环车祸,小的灾难像被偷、被抢、大病一场但终于痊愈、或是无伤亡的车祸。
    如果你深具理性和自觉,你当能尽量减少这些难以避免的烦恼,于是你不如意的遭遇中,主要的成分该是或然性的部份;由统计学就可以计算得出来,那该是远少于十分之一的。
 
如何减少「或然性」的不如意
 
    一个人不能听天由命,任由命运摆布。由天灾、人祸导致的「或然性」的不如意,只要我们用心做好该做的准备,这些不如意仍然是可以减少的。你无法避免「或然性」事物的发生,但你可以减低它发生的机率,例如:
 
       起居作息有规律、饮食正常、有足够的运动,以避免慢性疾病
              不抽烟、不吃槟榔、不酗酒、不偏食,以避免致癌物导致癌症
              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以避免车祸
              车辆定期保养、做好安全检查,以避免因故障产生之交通事故      
              不赶时间,和人邀约要提早出发,以避免塞车或忙中有错
              住宅不要选择低洼地区,以避免淹水
              台风季节要预先做好防台的准备
              室内装潢要选择防火材料,自备简易灭火设备
              勘察并预演火警、地震时之应变措施和逃生路线   
 
    佛家讲求「因缘」,一件事物要「因缘和合」才会顺利生起,一件「巨祸」的发生通常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控制「或然性」事物的「因」,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缘」。「缘」就是辅因、辅助性的条件,像以上所列的这些,都是避免灾害的「辅因」。灾害可能随时会发生,但可以因为辅因的不足而把危害减至最小。     譬如,你开车系了安全带,车祸还是免不了会发生,但「安全带」却可能使你逃过一次死亡车祸。
    对一个人来说,除去了必须接受的天灾人祸,像台风、地震、战乱,或不幸登上了「铁达尼号」,其它人生的遭遇,应该都是可以掌握、或者可以忍受的。
    我们的同胞有广大的「吸烟族」和「槟榔族」,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戒烟或戒槟榔该是你「掌握命运」最好的出发点。
 
命运是可以掌握的吗?
    综合以上所述,一个人能够避免或减少各种烦恼,就能把人生的「不如意」从十之八、九减低到十之一、二。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所求不过「如意」而已,那岂不是无形中,已经把把人生之遭遇掌握了十之八、九?
    人生遭遇的「累积」,就是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能把「不如意」的遭遇变成「如意」,岂不就是就是掌握了命运?
    当然,以上所述的方法,只是消极地、被动地、间接地掌握了命运,并不代表你已掌握了你所希望的人生方向,及达成了你预定的人生目标。而且,避免了「不如意」,代替的未必就是「如意」。能够接受「不烦恼」就是「快乐」,那该是一个达观而又知足的人的看法,一个常人未必能如此豁达。
    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减少烦恼至少是掌握命运的开始。烦恼减少了,你才能静下心来,思考你的人生方向及目标 ,对你的命运有真正的掌控。
 
积极掌握命运的方法
    只要你能下定决心,你便能主动地、积极地掌握命运;而你所能控制的范围,当能远超过我们前述的十之八、九。你应该要做的,除了能够把不如意变成如意,更要能朝你既定的人生目标努力迈进,充分掌握人生的方向,那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命运。以下是我们归纳出来的积极掌握命运的方法:
 
       独立自主、抛弃迷信,不仰赖他人而活
      抛弃悲观、宿命,不自暴自弃,不自寻烦恼
      抑恶心、扬善心,减低三毒(贪、嗔、痴)到最低限度
      抛弃「二分法」,对「或然率」和统计学有基本常识
      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尽量求知、避免无知和盲信   
      确立长期的人生目标,做短期的生涯、工作和理财规画
      做重要的决定时,要多用理性、客观、逻辑的思考方法
      要高瞻远瞩、跳出主观、冷静和全面地看问题
              避免极端、避免钻入牛角尖,多用「中庸思考」
      作人、做事都要宽宏和包容,要加大你的余裕( margin
      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能两全时要舍得和做必要的割舍
      对小灾、小难,例如被扒手扒了皮包,一笑置之
      坦然接受无法掌握的天灾、人祸、病痛、残缺
   
    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列举的一部份,他便是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举一而反三,甚至能够把以上的全部做到,他更是一个深具理性自觉的「智者」。
    智者对个人的命运掌控自如,所以能够「从心所欲而无逾矩」,这是孔老夫子到七十岁才能达到的境界;对凡夫俗子来说,达到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但一个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作自己的主人,就该有这样的自我期许。况且,我们做得一分,就有一分收获,血汗总是不会白流。所以,一个人能否掌握命运,端赖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