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的稀土工艺升级需求
随着《稀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及ESG理念在工业领域的深化,稀土产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绿色高效”转型的关键阶段。作为“工业维生素”的核心生产环节,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的介质净化能力直接影响产业链安全与生产效率。其中,有机胺脱硫系统中氟化物的累积问题,因其复杂的工况特征,已成为制约工艺稳定性的重要瓶颈。本文结合包头某稀土企业实际案例,探讨高盐复杂体系中氟化物控制的关键技术路径。
场景剖析:有机胺脱硫系统的“氟负担”
在稀土湿法冶炼工艺中,有机胺溶液承担着硫化物脱除的核心功能。然而,贫/富胺液的循环往复会导致氟化物持续富集,典型表现为:
- 浓度峰值高:系统内氟离子浓度可达1000mg/L量级;
- 复合污染严重:伴随20%左右的高盐环境,形成多组分竞争吸附体系;
- 负面影响显著:氟化物不仅降低胺液脱硫效率,还会加剧设备腐蚀,干扰正常生产节奏。
传统处理手段在此场景下存在明显局限:
- 化学沉淀法:受高盐环境抑制,反应动力学受限,出水水质波动大;
- 常规吸附材料:缺乏对氟离子的选择性,易受其他阴离子干扰,甚至误吸附胺液活性成分。
技术选型:Tulsimer®CH-87树脂的特性适配
针对上述痛点,科海思技术团队通过实验验证,选用Tulsimer®CH-87特种除氟树脂作为核心处理单元。该材料的技术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性能维度 | 技术特征 | 工程价值 |
---|---|---|
官能团设计 | 专一性氟配位基团 | 实现分子级精准识别 |
抗盐性能 | 耐受20%以上高盐环境 | 突破传统吸附材料应用边界 |
再生特性 | 硫酸铝溶液高效再生 | 降低运维复杂度与药剂消耗 |
物理强度 | 稳定的交联结构 | 适应动态吸附-解吸循环 |
这种“靶向捕获+抗干扰+易再生”的材料特性组合,使其在复杂介质体系中展现出优异的适用性。
工艺实施:单级处理系统的工程实践
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单级处理工艺,关键参数配置如下:
- 处理规模:10m³/h连续流;
- 进水条件:含氟1000mg/L,盐分20%;
- 运行模式:固定床吸附塔+周期再生系统。
实测数据显示:
- 小试阶段:出水氟浓度可降至1mg/L;
- 工业化运行:稳定控制在20mg/L以下,优于业主设定的100mg/L控制阈值;
该工艺通过简化流程设计,避免了多级串联带来的设备冗余,同时通过精准的树脂装填量计算,平衡了处理能力与压降控制。
技术启示:稀土工艺介质净化的新思路
本案例揭示了稀土行业介质净化的几个重要技术方向:
- 选择性优先原则:在复杂介质体系中,优先选择具有特定离子亲和力的功能材料;
- 抗干扰能力评估:需重点考察材料在高盐、高温、强氧化剂等极端条件下的性能衰减;
-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综合考虑材料价格、使用寿命、再生能耗等因素;
- 工艺协同设计:吸附单元应与前后端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形成互补
未来展望:特种树脂在稀土工艺中的拓展应用
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在稀土行业的落地,以Tulsimer®CH-87为代表的特种树脂材料将在以下领域展现更大潜力:
- 酸性矿山排水处理:应对低pH值下的重金属-氟复合污染;
- 废旧稀土回收:强化浸出液中微量氟的深度去除;
- 工艺水回用:构建闭路循环系统中的杂质拦截屏障。
这些应用场景的共同特点是要求材料具备“高选择性+强抗干扰+易再生”的综合性能,这与当前特种树脂的研发方向高度契合。
结语
本案例表明,通过科学的材料选型与工艺设计,完全可以在高盐复杂体系中实现氟化物的精准控制。对于从事稀土冶炼、盐湖提锂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而言,掌握特种树脂的应用特性,并将其纳入工艺设计工具箱,将是提升工艺稳定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
#稀土废水治理 #高盐除氟 #TulsimerCH87 #胺液净化 #工艺介质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