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围城》

最近将《围城》
围城
一书看完,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于此.
其实刚开始读完真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只记得开篇最深刻的一句话: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都如此。

故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写作背景。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期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和内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据杨绛先生《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记录中提到:

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 小说!”我大高兴,催他快写。那时他正偷空写短篇小说,怕没时间写长篇。我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

其时,正值春天,钱锺书疾病缠身,用汤药调治才见好转。《围城》中对行医者的讽刺和揶揄,隐含了钱仲书在写作《围城》时闹病之窘境。在杨绛之劝慰下,钱先生抱病写作,一边著《围城》,一边润色《谈艺录》,还不时为生计发愁。 1945年11月21日,钱锺书在其35岁生日时所作之“出癖钻窗蜂来出,诗情绕树鹊难安”诗句,就反衬其分身无术,诸事繁多之忙乱状态。

2.耐人寻味的句子

①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②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③结婚无需多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 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④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PS:个人觉得当时钱老那个时期,处于社会动荡,围绕方鸿渐这个主人公角色,塑造了一个个与之相关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从方鸿渐的学业,事业,爱情等受挫,以及各个人物角色性格的构造,表达作者讽刺了当时与小说中类似的人、事、物;从新审视当下所在的环境和所追求的东西。
正如小说结尾所说: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声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荡起回肠。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