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版)复习资料

第4章 指令系统

4.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

指令系统的发展:

微指令:微程序级的命令,属于硬件。

宏指令: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的软件指令,属于软件。

机器指令:介于微指令与宏指令之间,简称为指令。(由“0”“1”组成)

(每一条指令可完成一个独立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

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到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的转变:运用二八规则,为了降低控制器设计难度

(二八规则:20%的指令是常用指令,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率为80%。)

指令系统的性能要求:

①完备性。②有效性。③规整性。④兼容性。

4.2 指令格式

机器指令:用机器字来表示。

指令字:表示一条指令的机器字,简称为指令。

指令格式:指令字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结构形式,通常由操作码字段和地址吗字段组成。

(操作码字段表征指令的操作特性与功能;地址码通常指定参与操作的操作数的地址。

地址码:

三地址指令格式:被操作数、操作数和操作结果。

位移量集成在变址寄存器中,它在存储器中。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5.1 CPU的功能和组成

CPU的功能:

①指令控制(程序的顺序控制)。②操作控制(一条指令有若干操作信号实现)。③时间控制(指令各个操作实施时间的定时)。④数据加工(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PU的基本组成:

两大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通用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DR)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PSWR)组成,它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1)数据缓冲寄存器(DR):用来暂时存放ALU的运算结果。

(2)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3)程序计数器(PC):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4)数据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数据存储器(简称数存)单元的地址。

(5)通用寄存器(例子:R0--R3):可存放源操作数和结果操作数。

(6)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PSWR):保存由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运算或测试结果建立的各种条件代码。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

数据通路:寄存器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操作控制器的功能:就是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以便正确地选择数据通路,把有关数据打入到一个寄存器,从而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操作控制器(根据设计方法分):①时序逻辑型(硬布线控制器)。②存储逻辑型(微程序控制器)。

5.2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指令周期: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CPU周期(机器周期):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5.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

硬布线控制器:时序信号采用 主状态周期-节拍电位-节拍脉冲 三级体制。

微程序控制器:时序信号采用 节拍电位-节拍脉冲 二级体制。

(主状态周期:最大的时间单位;节拍电位:表示一个CPU周期的时间;节拍脉冲:较小的时间单位。)

控制方式:

(1)同步控制方式:①采用完全统一的机器周期执行各种不同的指令。②采用不定长机器周期。③中央控制与局部控制结合。

(2)异步控制方式:每条指令、每个操作控制信号需要多少时间就占用多少时间。

(3)联合控制方式: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例:微程序控制器。)

5.4 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控制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同硬布线控制器相比较,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一系列优点。

基本思想:软件方法来设计硬件。

(1)微命令与微操作:

微命令: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控制序列中的最小单位)

微操作: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进行的操作。(是执行部件中最基本的操作;可分为相容性和相斥性)

(相容性的微操作:在同时或同一个CPU周期内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相斥性的微操作:不能在同时或同一个CPU周期内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微命令和微操作是一一对应的。

微命令是微操作的控制信号,微操作是微命令的操作过程。

(2)微指令和微程序:

微指令: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

微程序:微指令序列。

(3)CPU周期与微指令周期的关系:

微指令周期:读出微指令的时间加上执行这条微指令的时间。

同步时CPU周期和微指令周期相等。

(4)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①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这个微程序是由若干条微指令序列组成的。

②机器指令与内存储器有关,微指令与控制存储器有关。

流水线中的主要问题:

①资源相关。②数据相关。③控制相关。

第6章 总线系统

6.1 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

总线概念: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通路。

总线分类:

(1)内部总线: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

(2)系统总线:CPU同计算机系统的其它高速功能部件互相连接的总线。

(3)I/O总线:中低速I/O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

总线特性:

物理特性:总线的物理连接方式。

功能特性:总线中每一根线的功能。

电气特性:定义为每一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

时间特性:定义了每根线在什么时间有效。

总线的标准化:

总线带宽:衡量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单位是兆字节每秒(MB/s)。

总线的内部结构:

地址线:单向的,用来传送主存与设备之间的地址。

数据线:双向的,用来传送数据。

控制线:单向的,用来指明数据传送的方向,中断控制和定时控制等。

早期总线结构的不足之处:①CPU是总线上唯一的主控者,不能满足多CPU环境的要求。②总线信号是CPU信号引脚信号的延伸,故总线结构紧密与CPU相关,通用性较差。

当代总线分为四个部分:①数据传送总线(由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组成)。②仲裁总线(包括总线请求线和总线授权线)。③中断和同步总线(包括中断请求线和中断认可线)。④公用线(包括时钟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系统复位线以及加电或断电的时序信号线等)。

总线结构实例:

Pentium计算机主板的总线结构:由CPU总线(CPU-存储器)、PCI总线(连接高速I/O设备模块)和ISA总线(连接低速I/O设备模快)组成三层次的多总线结构。

北桥:CPU总线-PCI总线的桥。

南桥:PCI总线-ISA总线的桥。

6.3 总线总裁

根据总线仲裁电路的位置不同,仲裁方式分为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两类。

集中式仲裁:

  1. 链式查询方式:

优点:只用很少几根线就能够按照一定优先次序实现总线仲裁,并且这种链式结构很容易扩充设备。

缺点:对询问链的电路故障很敏感;查询链的优先级是固定的。

  1.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增加线数为代价更方便地改变优先次序。

  1. 独立请求方式(当代普遍总线标准):

优点:响应时间快;对优先次序的控制相当灵活。

分布式仲裁:

可靠性高;电路复杂。

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

8.3 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

中断是一种程序随机切换的方式,有时也统称为异常。

中断方式的典型应用:

  1. 实现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握手联络。
  2. 故障处理。
  3. 实时处理。
  4. 程序调度。
  5. 软中断(程序自愿中断)。

中断处理大致过程的问题说明:

尽管外界中断请求是随机的,但CPU只有在当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即转入公操作时才受理设备的中断请求,这样才不至于使当前指令的执行受到干扰。

(公操作:指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CPU所进行的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