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常见概念

目录

HTTP 简介

HTTP 工作原理

HTTP消息结构

请求方式

请求头

HTTP的keep-alive是干什么的?

request,respond 字段字典

HTTP 2.0 三大特性

HTTP1.1与HTTP2.0的区别

HTTPS的原理

HTTPS是如何保证安全的?

HTTP3.0

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

为什么要手动实现心跳检测?

TCP Keepalive和HTTP Keep-Alive有什么区别?

TCP和UDP的区别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HTTP 简介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HTML 文件, 图片文件, 查询结果等)。


HTTP 工作原理

HTTP协议工作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上。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所有请求。

Web服务器有: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等。

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

HTTP默认端口号为80,但是你也可以改为8080或者其他端口。

HTTP三点注意事项:

  • HTTP是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 HTTP是媒体独立的:这意味着,只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知道如何处理的数据内容,任何类型的数据都可以通过HTTP发送。客户端以及服务器指定使用适合的MIME-type内容类型。
  • HTTP是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以下图表展示了HTTP协议通信流程:

cgiarch

HTTP消息结构

客户端请求消息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包括以下格式: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四个部分组成,下图给出了请求报文的一般格式。


服务器响应消息

HTTP响应也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和响应正文。


 

实例

下面实例是一点典型的使用GET来传递数据的实例:

客户端请求:

GET /hello.txt HTTP/1.1
User-Agent: curl/7.16.3 libcurl/7.16.3 OpenSSL/0.9.7l zlib/1.2.3
Host: www.example.com
Accept-Language: en, mi

服务端响应:

HTTP/1.1 200 OK
Date: Mon, 27 Jul 2009 12:28:53 GMT
Server: Apache
Last-Modified: Wed, 22 Jul 2009 19:15:56 GMT
ETag: "34aa387-d-1568eb00"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51
Vary: Accept-Encoding
Content-Type: text/plain

请求方式

根据 HTTP 标准,HTTP 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

  • HTTP1.0 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 HTTP1.1 新增了六种请求方法:OPTIONS、PUT、PATCH、DELETE、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 post比get安全性要高?GET和POST本质上没有区别,HTTP的底层是TCP/IP。所以GET和POST的底层也是TCP/IP,也就是说,GET/POST都是TCP链接。GET和POST能做的事情是一样一样的。你要给GET加上request body,给POST带上url参数,技术上是完全行的通的。 
  • GET请求参数的长度限制是什么?GET方法提交的url参数数据大小没有限制,在http协议中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不仅仅是querystring的长度),这个限制是特定的浏览器及服务器对他的限制

GET

常用于获取数据。

  • GET 请求可被缓存
  • GET 请求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中
  • GET 请求可被收藏为书签
  • GET 请求不应在处理敏感数据时使用
  • GET 请求有长度限制
  • GET 请求只应当用于取回数据

POST

常用于表单提交或数据提交大的请求。

  • POST 请求不会被缓存
  • POST 请求不会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中
  • POST 不能被收藏为书签
  • POST 请求对数据长度没有要求

OPTION

非简单请求是那种对服务器有特殊要求的请求,比如请求方法是PUT或DELETE,或者Content-Type字段的类型是application/json。对于非简单请求的CORS请求,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网页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请求,否则就报错。

HEAD

类似于 GET 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请求头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该字段是必须的。它的值要么是请求时Origin字段的值,要么是一个*,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发送Cookie,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就不能设为星号,必须指定明确的、与请求网页一致的域名。同时,Cookie依然遵循同源政策,只有用服务器域名设置的Cookie才会上传,其他域名的Cookie并不会上传,且(跨源)原网页代码中的document.cookie也无法读取服务器域名下的Cookie。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该字段可选。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默认情况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设为true,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Cookie可以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该字段可选。CORS请求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Pragma。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就必须在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里面指定。

Host

Host 请求头指明了请求服务器的域名/IP地址和端口号。如果没有给定端口号,会自动使用被请求服务的默认端口(比如请求一个HTTP的URL会自动使用80端口)。

Referer

Referer 首部包含了当前请求页面的来源页面的地址,即表示当前页面是通过此来源页面里的链接进入的。

组成:协议+域名+端口号+路径+参数(注意,不包含 hash值)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Referer 不会被发送:

  • 来源页面采用的协议为表示本地文件的 “file” 或者 “data” URI;
  • 当前请求页面采用的是非安全协议,而来源页面采用的是安全协议(HTTPS);
  • 直接输入网址或通过浏览器书签访问;
  • 使用 JavaScript 的 Location.href 或者是 Location.replace();
  • 使用 html5 中 noreferrer

作用是什么?

  • 防盗链

比如办事通服务器只允许网站访问自己的静态资源,那服务器每次都需要判断Referer的值是否是zwfw.yn.gov.cn,如果是就继续访问,不是就拦截。

比如说掘金的图片:https://user-gold-cdn.xitu.io/2019/9/23/16d5d0e6314aac90?imageView2/0/w/1280/h/960/format/webp/ignore-error/1

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是可以访问的,因为此时 referer 不会被发送。而如果把图片放到自己的网站下,是看不到正常图片的。

那么如何破解盗链呢,常用的是用一个服务器程序作为代理爬虫,服务器爬虫可以自由地设置请求头。

但是 referrer 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在请求外部网站的时候,携带着 url 的很多参数信息,而这些信息实际上是隐私的,所以存在一定的隐私暴露风险。origin 就不存在这种隐私问题。

  • 防止恶意请求

比如静态请求是.html结尾的,动态请求是.shtml,那么所有的*.shtml请求,必须 Referer为我自己的网站才可以访问,这就是Referer的作用。

Origin

请求首部字段 Origin 指示了请求来自于哪个站点。该字段仅指示服务器名称,并不包含任何路径信息。除了不包含路径信息,该字段与 Referer 首部字段相似。

该首部用于 CORS 请求或者 POST 请求。

组成:协议+域名+端口号

注意:只有跨域请求(可以看到 response 有对应的 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或者同域时发送post请求,才会携带origin请求头。
如果浏览器不能获取请求源,那么 origin 满足上面情况也会携带,不过其值为null。

而referer不论何种情况下,只要浏览器能获取到请求源都会携带。如果浏览器如果不能获取请求源,那么请求头中不会携带referer。

用途:用于 CORS: 当我们的浏览器发出跨站请求时,服务器会校验当前请求是不是来自被允许的站点。服务器就是通过 Origin 字段的值来进行判断。 

HTTP的keep-alive是干什么的?

在早期的HTTP/1.0中,每次http请求都要创建一个连接,而创建连接的过程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为了减少资源消耗,缩短响应时间,就需要重用连接。在后来的HTTP/1.0中以及HTTP/1.1中,引入了重用连接的机制,就是在http请求头中加入Connection: keep-alive来告诉对方这个请求响应完成后不要关闭,下一次咱们还用这个请求继续交流。协议规定HTTP/1.0如果想要保持长连接,需要在请求头中加上Connection: keep-alive。

keep-alive的优点:

  • 较少的CPU和内存的使用(由于同时打开的连接的减少了)
  • 允许请求和应答的HTTP管线化
  • 降低拥塞控制 (TCP连接减少了)
  • 减少了后续请求的延迟(无需再进行握手)
  • 报告错误无需关闭TCP连

request,respond 字段字典

  • Request部分
Header解释示例
Accept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Accept-Charset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集。Accept-Charset: iso-8859-5
Accept-Encoding指定浏览器可以支持的web服务器返回内容压缩编码类型。Accept-Encoding: compress, gzip
Accept-Language浏览器可接受的语言Accept-Language: en,zh
Accept-Ranges可以请求网页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子范围字段Accept-Ranges: bytes
AuthorizationHTTP授权的授权证书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Cache-Control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Cache-Control: no-cache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Connection: close     /      keep-alive
CookieHTTP请求发送时,会把保存在该请求域名下的所有cookie值一起发送给web服务器。Cookie: $Version=1; Skin=new;
Content-Length请求的内容长度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Type请求的与实体对应的MIME信息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Date请求发送的日期和时间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xpect请求的特定的服务器行为Expect: 100-continue
From发出请求的用户的EmailFrom: user@email.com
Host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域名和端口号Host: www.zcmhi.com
If-Match只有请求内容与实体相匹配才有效If-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Modified-Since如果请求的部分在指定时间之后被修改则请求成功,未被修改则返回304代码If-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If-None-Match如果内容未改变返回304代码,参数为服务器先前发送的Etag,与服务器回应的Etag比较判断是否改变If-None-Match: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Range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参数也为EtagIf-Range: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If-Unmodified-Since只在实体在指定时间之后未被修改才请求成功If-Unmodified-Since: Sat, 29 Oct 2010 19:43:31 GMT
Max-Forwards限制信息通过代理和网关传送的时间Max-Forwards: 10
Pragma用来包含实现特定的指令Pragma: no-cache
Proxy-Authorization连接到代理的授权证书Proxy-Authorization: Basic QWxhZGRpbjpvcGVuIHNlc2FtZQ==
Range只请求实体的一部分,指定范围Range: bytes=500-999
Referer先前网页的地址,当前请求网页紧随其后,即来路Referer: http://www.zcmhi.com/archives/71.html
TE客户端愿意接受的传输编码,并通知服务器接受接受尾加头信息TE: trailers,deflate;q=0.5
Upgrade向服务器指定某种传输协议以便服务器进行转换(如果支持)Upgrade: HTTP/2.0, SHTTP/1.3, IRC/6.9, RTA/x11
User-AgentUser-Agent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User-Agent: Mozilla/5.0 (Linux; X11)
Via通知中间网关或代理服务器地址,通信协议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关于消息实体的警告信息Warn: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 Responses 部分 
Header解释示例
Accept-Ranges表明服务器是否支持指定范围请求及哪种类型的分段请求Accept-Ranges: bytes
Age从原始服务器到代理缓存形成的估算时间(以秒计,非负)Age: 12
Allow对某网络资源的有效的请求行为,不允许则返回405Allow: GET, POST,HEAD
Cache-Control告诉所有的缓存机制是否可以缓存及哪种类型Cache-Control: no-cache
Content-Encoding

文档的编码(Encode)方法。只有在解码之后才可以得到Content-Type头指定的内容类型。利用gzip压缩文档能够显著

地减少HTML文档的下载时间。

Java的GZIPOutputStream可以很方便地进行gzip压缩,但只有Unix上的Netscape和Windows上的IE 4、IE 5才支持它。

因此,Servlet应该通过查看Accept-Encoding头(即request.getHeader("Accept-Encoding"))检查浏览器是否支持gzip,

为支持gzip的浏览器返回经gzip压缩的HTML页面,为其他浏览器返回普通页面。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anguage响应体的语言Content-Language: en,zh
Content-Length响应体的长度,只有当浏览器使用持久HTTP连接时才需要这个数据。Content-Length: 348
Content-Location请求资源可替代的备用的另一地址Content-Location: /index.htm
Content-MD5返回资源的MD5校验值Content-MD5: Q2hlY2sgSW50ZWdyaXR5IQ==
Content-Range在整个返回体中本部分的字节位置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Content-Type返回内容的MIME类型,Servlet默认为text/plain,但通常需要显式地指定为text/html。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Date原始服务器消息发出的时间Date: Tue, 15 Nov 2010 08:12:31 GMT
ETag请求变量的实体标签的当前值ETag: “737060cd8c284d8af7ad3082f209582d”
Expires响应过期的日期和时间(用于强缓存)Expires: Thu, 01 Dec 2010 16:00:00 GMT
Last-Modified

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客户可以通过If-Modified-Since请求头提供一个日期。

该请求将被视为一个条件GET,只有改动时间迟于指定时间的文档才会返回,否则返回一个304(Not Modified)状态。

Last-Modified: Tue, 15 Nov 2010 12:45:26 GMT
Location用来重定向接收方到非请求URL的位置来完成请求或标识新的资源Location: http://www.zcmhi.com/archives/94.html
Pragma包括实现特定的指令,它可应用到响应链上的任何接收方Pragma: no-cache
Proxy-Authenticate它指出认证方案和可应用到代理的该URL上的参数Proxy-Authenticate: Basic
refresh应用于重定向或一个新的资源被创造,在5秒之后重定向(由网景提出,被大部分浏览器支持)

Refresh: 5; url=http://www.zcmhi.com/archives/94.html

Retry-After如果实体暂时不可取,通知客户端在指定时间之后再次尝试Retry-After: 120
Serverweb服务器软件名称Server: Apache/1.3.27 (Unix) (Red-Hat/Linux)
Set-Cookie设置Http CookieSet-Cookie: UserID=JohnDoe; Max-Age=3600; Version=1
Trailer指出头域在分块传输编码的尾部存在Trailer: Max-Forwards
Transfer-Encoding文件传输编码Transfer-Encoding:chunked
Vary告诉下游代理是使用缓存响应还是从原始服务器请求Vary: *
Via告知代理客户端响应是通过哪里发送的Via: 1.0 fred, 1.1 nowhere.com (Apache/1.1)
Warning警告实体可能存在的问题Warning: 199 Miscellaneous warning
WWW-Authenticate表明客户端请求实体应该使用的授权方案WWW-Authenticate: Basic

HTTP 2.0 三大特性

头部压缩:http2.0之头部压缩 - Wayne-Zhu - 博客园

Server Push:HTTP/2 Server Push 详解(上)_知识库_博客园

多路复用:浅析HTTP/2的多路复用 - SegmentFault 思否

  • TCP慢启动: TCP连接建立后,会经历一个先慢后快的发送过程,就像汽车启动一般,如果我们的网页文件(HTML/JS/CSS/icon)都经过一次慢启动,对性能是不小的损耗。另外慢启动是TCP为了减少网络拥塞的一种策略,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 多条TCP连接竞争带宽: 如果同时建立多条TCP连接,当带宽不足时就会竞争带宽,影响关键资源的下载。
  • HTTP/1.1队头阻塞: 尽管HTTP/1.1长链接可以通过一个TCP连接传输多个请求,但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当前请求未结束前,其他请求只能处于阻塞状态。

为了解决以上几个问题,HTTP/2一个域名只使用一个TCP⻓连接来传输数据,而且请求直接是并行的、非阻塞的,这就是多路复用

实现原理 HTTP/2引入了一个二进制分帧层,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传输时,数据会先经过二进制分帧层处理,转化为一个个带有请求ID的帧,这些帧在传输完成后根据ID组合成对应的数据。

HTTP1.1与HTTP2.0的区别

 chrome浏览器支持的最大连接数——

每个域名最多建立6个。浏览器针对每一个域名最大可以建立6个TCP连接(不同浏览器默认值不一样,并且还可以人为修改),http://a.com上有240张图片,需要发送240次http请求,底层使用上面建立的最多6个TCP连接传输,假如240个请求平均分配到6个TCP上,每个TCP上承担40个HTTP请求,在http1.1 中,每个TCP上的40个请求必须串行执行(等前一个请求图片完全传输完毕,下一个请求再出发),在http2.0 中每个TCP上的40个请求可以并发执行(同时向TCP上扔数据包,连接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效率更高)

HTTPS的原理

HTTPS 协议是在 HTTP与 TCP 之间加上 TLS/SSL 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主要通过数字证书加密算法、非对称密钥等技术完成互联网数据传输加密,实现互联网传输安全保护。

使用对称密钥的好处是解密的效率比较快,使用非对称密钥的好处是可以使得传输的内容不能被破解,因为就算你拦截到了数据,但是没有对应的私钥,也是不能破解内容的。就比如说你抢到了一个保险柜,但是没有保险柜的钥匙也不能打开保险柜。那我们就将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在交换密钥环节使用非对称加密方式,之后的建立通信交换报文阶段则使用对称加密方式。

具体做法是:发送密文的一方使用对方的公钥进行加密处理“对称的密钥”,然后对方用自己的私钥解密拿到“对称的密钥”,这样可以确保交换的密钥是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对称加密方式进行通信。所以,HTTPS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者并用的混合加密机制。

缺点

  1. 相同网络环境下,HTTPS 协议会使页面的加载时间延长近 50%,增加 10%到 20%的耗电。此外,HTTPS 协议还会影响缓存,增加数据开销和功耗 [2]  。

  2. HTTPS 协议的安全是有范围的,在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服务器劫持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2]  。

  3. 最关键的是,SSL 证书的信用链体系并不安全。特别是在某些国家可以控制 CA 根证书的情况下,中间人攻击一样可行 [2]  。

  4. 成本增加。部署 HTTPS 后,因为 HTTPS 协议的工作要增加额外的计算资源消耗,例如 SSL 协议加密算法和 SSL 交互次数将占用一定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器成本。在大规模用户访问应用的场景下,服务器需要频繁地做加密和解密操作,几乎每一个字节都需要做加解密,这就产生了服务器成本。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部署的服务器使用成本在规模增加后逐步下降,相对于用户访问的安全提升,其投入成本已经下降到可接受程度 [4]  

HTTPS是如何保证安全的?

如果此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存在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只需要把原本双方通信互发的公钥,换成自己的公钥,这样中间人就可以轻松解密通信双方所发送的所有数据。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安全的第三方颁发证书(CA),证明身份的身份,防止被中间人攻击。

证书中包括:签发者、证书用途、使用者公钥、使用者私钥、使用者的HASH算法、证书到期时间等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中间人篡改了证书,那么身份证明是不是就无效了?这个证明就白买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新的技术,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就是用CA自带的HASH算法对证书的内容进行HASH得到一个摘要,再用CA的私钥加密,最终组成数字签名。

当别人把他的证书发过来的时候,我再用同样的Hash算法,再次生成消息摘要,然后用CA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得到CA创建的消息摘要,两者一比,就知道中间有没有被人篡改了。

这个时候就能最大程度保证通信的安全了。

HTTP3.0

尽管HTTP/2.0解决了很多1.1的问题,但HTTP/2.0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并不是来自于HTTP/2协议本身,而是来源于底层的TCP协议。HTTP/3.0选择了使用UDP协议,在UDP的基础上实现多路复用、0-RTT、TLS加密、流量控制、丢包重传等功能,弥补了HTTP/2.0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快速UDP互联网连接)是谷歌制定的一种基于UDP的低时延的互联网传输层协议。它提供了像TCP一样的传输可靠性保证,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0-RTT延迟,灵活的设计使我们可以对它的拥塞控制及流量控制做更多的定制,它还提供了传输的安全性保障,以及像HTTP/2一样的应用数据二进制分帧传输。QUIC协议其实就是所谓的HTTP/3.0。

参考文章:QUIC协议和HTTP3.0技术研究

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

  • 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网络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为什么要手动实现心跳检测?

  • http协议和websocket协议都是应用层协议,都是依赖于TCP连接,通过TCP协议来传输的,而TCP协议本身是有KeepAlive保活机制,但是Keepalive 技术只是TCP协议中的一个可选项。因为不当的配置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所以默认是关闭的,而且TCP协议默认2小时的KeepAlive基本不可能长连接保活,所有需要手动实现心跳检测。
  • 参考文章:彻底搞懂TCP协议层的KeepAlive保活机制

TCP Keepalive和HTTP Keep-Alive有什么区别?

  • HTTP的Keep-Alive是为了让TCP连接活得更久一点,在发起多个http请求时能复用同一个连接,提高通信效率;
  • TCP的KeepAlive机制意图在于探测连接的对端是否存活,是一种检测TCP连接状况的保鲜机制。

TCP和UDP的区别

  • TCP是面向链接的,虽然说网络的不安全不稳定特性决定了多少次握手都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但TCP的三次握手在最低限度上(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而UDP不是面向连接的,UDP传送数据前并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对接收到的数据也不发送确认信号,发送端不知道数据是否会正确接收,当然也不用重发,所以说UDP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一种数据传输协议。
  • 也正由于以上特点,使得UDP的开销更小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因为不必进行收发数据的确认,所以UDP的实时性更好。知道了TCP和UDP的区别,就不难理解为何采用TCP传输协议的MSN比采用UDP的QQ传输文件慢了,但并不能说QQ的通信是不安全的,因为程序员可以手动对UDP的数据收发进行验证,比如发送方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然后由接收方进行验证啊什么的,即使是这样,UDP因为在底层协议的封装上没有采用类似TCP的“三次握手”而实现了TCP所无法达到的传输效率。

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序列号seq:占4个字节,用来标记数据段的顺序,TCP把连接中发送的所有数据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第一个字节的编号由本地随机产生;给字节编上序号后,就给每一个报文段指派一个序号;序列号seq就是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编号。

    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号;因此当前报文段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1即为确认号。

    确认ACK:占1位,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ACK=0时,确认号无效

    同步SYN:连接建立时用于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同意连接,则在响应报文段中使得SYN=1,ACK=1。因此,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PS:ACK、SYN和FIN这些大写的单词表示标志位,其值要么是1,要么是0;ack、seq小写的单词表示序号。
 

三次握手

  1.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2.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3.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参考文章:

HTTP 教程

跨域之由Request Method:OPTIONS初窥CORS

Http请求中Content-Type

HTTP headers 之 host, referer, origin

ETag简介与作用

HTTP的请求头标签 If-Modified-Since与Last-Modified

浏览器缓存详解:expires,cache-control,last-modified,etag详细说明

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