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增长基本概念
从用户行为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用户根据漏斗转化模型的顺序,将用户的行为概括为:
- 展现 / 展示:用户看到 APP 的广告
- 点击:用户点击 APP 的广告
- 下载:用户下载 APP(通常我们只能获取到点击和启动,无法直接获取下载情况)
- 启动:用户打开 APP
- 激活:激活特指第一次启动 APP
- 注册:用户在 APP 上完成注册
- 订单:用户在 APP 上完成订单
在这些行为的基础上,我们将用户启动 APP 或在 APP 上做任意操作视为活跃行为。
根据用户活跃时间的长短情况,可以得到如下用户类型:
- DAU(Daily Active User):最近一天内活跃过的用户
-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最近一个月内活跃过的用户
- QAU(Quarterly Active User):最近一个季度内活跃过的用户
- YAU(Yearly Active User):最近一年年活跃过的用户
根据用户活跃频率,也可以将用户划分为如下类型:
- 高活:一个月内活跃 threshold_2 天以上
- 中活:一个月内活跃 threahold_1 天 - threshold_2 天
- 低活:一个月内活跃 threahold_1 天以下
根据用户活跃情况的变化,可以得到如下用户类型:
- 新用户:从未安装过 APP 的用户(设备),本周期内第一次安装并打开了 APP
- 留存用户:之前安装过 APP,上个周期活跃的用户,在本周期内仍然活跃
- 回流用户 / 召回用户:之前安装过 APP,上个周期不活跃的用户,在本周期内恢复活跃
- 流失用户:之前安装过 APP,上个周期活跃的用户,在本周期内不再活跃
- 沉默用户 / 沉睡用户:之前安装过 APP,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范围内不再活跃
根据以上概念,我们的运营行为可以分为:
- 拉新:吸引新用户(新设备)安装、打开 APP(输入资金和人力,输出新用户)
- 召回:激活沉默用户,重新打开 APP(输入沉默用户,输出回流用户)
- 拉活 / 促活:提高用户活跃频率(输入流量,输出更高活跃度的流量)
广告付费方式
常见的广告付费方式如下:
- CPM(Cost Per Mille):按展示付费,每千次展现的成本
- CPC(Cost Per Click):按点击付费,每次点击的成本
- CPA(Cost Per Action):按行为付费,每次行为的成本
PUSH 广告的发送流程
PUSH 广告即主动向目标受众主动推送广告信息。PUSH 广告从生产到客户点击的过程包括:
- 生产:生产 PUSH 广告
- 发送:将 PUSH 广告发送给服务商(例如华为、OPPO、VIVO 等)
- 送达:服务商将 PUSH 广告送达客户;存在发送但无法送达可能是因为客户没有网络、已屏蔽等原因;对于 PUSH 广告而言,送达与展示基本等价
- 点击:客户点击 PUSH 广告,打开 PUSH 广告对应的 APP
SEM(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概念
搜索引擎广告主要是创意和关键词的组合。
- 账号 / 子账号层级:可以将每一个账号给一家不同的代理 / 经销商;每个账号 / 子账号可以有很多推广计划
- 推广计划层级:对搜索单元进行管理,可以设置定价、预算、地域、推广时段等信息,通常直接管理推广计划;每个推广计划可以有多个推广单元
- 推广单元层级:对投放的关键词和创意进行管理,每个推广单元可以包含多个关键词和创意
- 关键词层级:投放的搜索关键词;同一个关键词可以对应多个创意
- 创意层级:一段图文广告信息,其中包含可以被替换为关键词的通配符;同一个创意可以被多个关键词使用
- 着陆页 / 落地页:搜索引擎广告链接的 Url;在关键词和创意中可以分别设置
信息流广告的基本概念
信息流广告是创意和人群包,不涉及关键词。
- 创意:一段图文广告信息
- 人群包:投放一般使用渠道提供的、可选的人群包,这些人群通常是一组标签信息;少数情况下,投放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人群包,此时的人群包通常是加密的设备号
- 回调:通过将信息流广告的推广效果(包括带来的注册、订单等信息)回传给渠道,渠道可以通过算法优化人群包,提升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