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排序(直接插入、折半插入、希尔排序、快排、冒泡、选择、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取自博客园 链接: 各种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1. 排序定义:排序定义——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叫排序(sort)。
按照主关键字排序,排序结果唯一;按照次关键字排序,排序结果可能不唯一。

2. 排序分类:
1.按排序记录所在位置分类:

(1)内部排序:待排序记录存放在内存中;
(2)外部排序:排序过程中需要对外存进行访问的排序;
2.按排序依据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排序所需工作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排序的稳定性
待排序数列中如果有关键字相等的记录,经过某一算法排序后,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先后次序始终不变,则这种算法成为稳定的排序算法,具有稳定性。否则不稳定,不具有稳定性。

一、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关键字大小插入到已排好序子序列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记录插入完毕为止

数据元素类型以及顺序存储结构结构体定义如下:

//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             //后面就是其它关键字
}ElemType;//数据元素类型

//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r[MAXSIZE+1]; //其中r[0]项为 哨兵项 以便交换的时候 暂存数据
	int length;//表的长度
}SqList; //顺序存储结构

1.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待排序的数据用数组链表存放均可

算法评价稳定!

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1. 最好情况: O ( n ) O(n) O(n)
    最好情况:n-1次数据比较,0次数据移动。待排序的数据已经有序。
  2. 平均情况: O ( n 2 ) O(n^2) O(n2)
  3. 最坏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一个额外的辅助空间 O ( 1 ) O(1) O(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后面就是其它关键字
}ElemType;//数据元素类型

//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r[MAXSIZE+1]; //其中r[0]项为 哨兵项 以便交换的时候 暂存数据
	int length;//表的长度
}SqList; //顺序存储结构

算法实现: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int i,j;
	
	for(i=2;i<=length;i++){
	//从第二个到第n个记录依次插入
	
		if(L.r[i].key<L.r[i-1].key){
			L.r[0] = L.r[i];
			
			for(j=i-1;L.r[0].key<L.r[j].key;i--){
			//若r[0]<r[j],则r[j]后移
				L.r[j+1]=L.r[j];
			}
			
			L.r[j+1]=L.r[0];//将r[0]移至在r[j+1]
		}
	}
}

2.折半插入排序

待排序的数据元素必须存放于数组

算法评价稳定!

时间复杂度: T ( n ) = O ( n 2 ) T(n)=O(n^2) T(n)=O(n2)
空间复杂度: S ( n ) = O ( 1 ) S (n)=O(1) S(n)=O(1)

与直接插入排序相比,查找插入位置方法不同,记录移动次数不变

算法实现:

void BinSrot(SqList &L){
	int i,j,high,low,mid;
	
	for(int i=2;i<=L.length;i++){
		L.r[0]=L.r[i];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折半查找
			mid=(low+high)/2;
			
			if(L.r[0].key<L.r[mid].key)
				high=mid-1;
			else 
				low=mid+1;
		}
		
		for(j=i-1;j>=low;j--){
			L.r[j+1]=L.r[j]; //后移
		}
		
		L.r[low]=L.r[0]; //插入
	}	
}
//(high<low ,查找结束,插入位置为low 或high+1 )

二分插入排序减少了关键字的比较次数,但数据元素的移动次数不变,其时间复杂度与直接插入排序相同。

待排序的数据元素必须存放于数组
算法评价:
时间复杂度: T ( n ) = O ( n 2 ) T(n)=O(n^2) T(n)=O(n2)
空间复杂度: S ( n ) = O ( 1 ) S (n)=O(1) S(n)=O(1)

3.希尔排序

算法评价不稳定!

时间复杂度: O ( n l o g 2 n ) O(nlog^2n) O(nlog2n)

  1. 最好情况: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 n)
  2. 平均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2n) O(nlog2n)
  3. 最差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2n) O(nlog2n)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将整个待排序记录分割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对待排记录先作“宏观”调整,再作“微观”调整。

增量序列可以有各种取法,但应注意:应使增量序列中的值没有除1的之外的公因子,并且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等于1

希尔排序原理:

//希尔排序

void ShellInsert ( SqList &L, int dk ) {//直接插入排序

   for ( i=dk+1; i<=n; ++i )//
   
      if ( L.r[i].key< L.r[i-dk].key) {
      	L.r[0] = L.r[i];            // 暂存在R[0]
        
        for (j=i-dk;  j>0&&(L.r[0].key<L.r[j].key); j-=dk)
        	L.r[j+dk] = L.r[j];  // 记录后移,查找插入位置
        	
        L.r[j+dk] = L.r[0];                // 插入
      } // if
} // ShellInsert


void ShellSort (SqList &L, int dlta[], int t)
{    
	// 增量为dlta[]的希尔排序
     for (k=0; k<t; ++t)  //增量
         ShellInsert(L, dlta[k]);
             //一趟增量为dlta[k]的插入排序
     //增量
     //dlta[k]  怎么取?
     
} // ShellSort


二、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两两比较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值,交换不满足顺序要求的记录,直到全部满足顺序要求为止

//数据元素类型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后面就是其它关键字
}ElemType;//数据元素类型

//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r[MAXSIZE+1]; //其中r[0]项为 哨兵项 以便交换的时候 暂存数据
	int length;//表的长度
}SqList; //顺序存储结构

1.快速排序

递归!!!

算法评价不稳定排序

时间复杂度: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1. 最好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2. 平均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3. 最差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 O ( l o g 2 n ) − O ( n ) O(log_{2}n)-O(n) O(log2n)O(n) 认为是 O ( l o g 2 n ) O(log_{2}n) O(log2n)

  • 原理:

在待排序记录中任取一个记录(通常为第一个记录) , 作为枢轴(pivot)(基准),将其它记录分为两个子序列:

  1. 所有键值比它(枢轴)小的安置在一部分。
  2. 所有键值比它(枢轴)大的安置在另一部分。
    (与基准相同的数据元素的处理:放在基准的右侧
  3. 把该数据元素放在这两部分的中间,这也是该数据元素排序后的最终位置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

基准的选取:第一个数据元素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中间位置的数据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速排序实现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速排序每趟的算法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keyType pivotkey;//数据类型 上述定义的包含关键字的数据类型
	L.r[0]=L.r[low];//保护 枢轴
	pivotkey=L.r[row].key;
	while(low<high){
	
		while(L.r[high].key>=pivotkey&&low<high) 
			high--;//一直移动 直到
			
		if(low<high){
			L.r[low]=L.r[high];
			low++;
		}
		
		while(L.r[low].key<=pivotkey&&low<high) 
			low++;  //一直移动 直到
			
		if(low<high){
			L.r[high]=L.r[low];
			high--;
		}
	}
	
	L.r[low]=L.r[0];
	return low;
}

算法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速排序:(小规模数据 不适合快排)

void QuickSort(SqList &L,int low,int high){
	int pivotloc;
	if(low<high){
		pivotloc=Partition(L,low,high);
		QuickSort(L,low,pivotloc-1);
		QuickSort(L,pivotloc+1,high);
	}
}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keyType pivotkey;//数据类型 上述定义的包含关键字的数据类型
	L.r[0]=L.r[low];//保护 枢轴
	pivotkey=L.r[row].key;
	while(low<high){
	
		while(L.r[high].key>=pivotkey&&low<high) 
			high--;//一直移动 直到
		if(low<high){
			L.r[low]=L.r[high];
			low++;
		}
		while(L.r[low].key<=pivotkey&&low<high) 
			low++;  //一直移动 直到
		if(low<high){
			L.r[high]=L.r[low];
			high--;
		}
	}
	
	L.r[low]=L.r[0];
	return low;
}

递归!!!
算法评价不稳定排序

时间复杂度: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1. 最好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2. 平均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3. 最差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 O ( l o g 2 n ) − O ( n ) O(log_{2}n)-O(n) O(log2n)O(n)

  1. 最差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快速排序的最好情况:每次总是选到中间值作枢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空间复杂度: O ( l o g 2 n ) − O ( n ) O(log_{2}n)-O(n) O(log2n)O(n)
    原因 使用递归的方法进行排序,需要使用到栈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 :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冒泡排序

算法评价稳定!

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1. 最好情况: O ( n ) O(n) O(n)
  2. 平均情况: O ( n 2 ) O(n^2) O(n2)
  3. 最差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

  1. 将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顺次两两比较,若为逆序则将两个数据元素交换。
  2. 将序列照此方法从头到尾处理一遍称作一趟冒泡排序,它将关键字值最大的数据元素交换到排序的最终位置
  3. 若某一趟冒泡排序没发生任何数据元素的交换,则排序过程结束
  4. 对含n个记录的文件排序最多需要n-1趟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 SqList &L){  
	int m, j, flag=1;//用于判断是否已经排好序 
   	m=L.length-1;
   	while((m>0)&&(flag= =1)){  
   		flag=0;
      	for(j=1;j<=m;j++) 
         	if(L.r[j].key>L.r[j+1].key){//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没有等号  
         		flag=1;//此次过程交换了 标记一下
             	L.r[0]=L.r[j];  
             	L.r[j]=L.r[j+1];  
             	L.r[j+1]=L.r[0];
         	}
      	m--;
    }
}

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1. 最好情况: O ( n ) O(n) O(n)
  2. 平均情况: O ( n 2 ) O(n^2) O(n2)
  3. 最差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

最好情况:n个数据元素,1趟冒泡排序,0次数据移动,n-1次比较。(初始的待排序序列恰好是有序
最坏情况:n个数据元素, n-1趟冒泡排序。(初始的待排序序列恰好是逆序)

三、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每次从待排序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序的记录序列后面,直到全部排完为止

1. 简单选择排序

算法评价不稳定!!!

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1. 最好情况: O ( n 2 ) O(n^2) O(n2)
  2. 平均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3. 最差情况: O ( n 2 ) O(n^2) O(n2)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

!!!情况最好比较n-1次 无需交换,情况最差不是逆序
不论输入的待排序的数据是什么顺序,每一趟简单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不变,总的比较次数为:(n-1)+(n-2)+…+2+1=n(n-1)/2次

最好情况:第一趟找到的最小的恰好在第一个位置,不发生数据交换,…, 每一趟找到的最小的数据都不要交换,输入的待排序的数据恰好有序,总的数据移动次数为0次。

最坏情况:第一趟找到的最小的要交换到第一个位置,数据移动3次,…, 每一趟找到的最小的都要交换,数据移动 3次。总共n-1趟,总的数据移动次数3(n-1)次。
数据移动指的是交换 每次交换数据就要移动三次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适用于待排序元素较少的情况

算法实现:

void SelectSort( SqList &L)
{  
	int i, j, k;
   	for(i=1;i<L.length;i++) 
   	{ 
   		k=i;   
      	for(j=i+1;j<=L.length;j++)//查找最小的
         	if(L.r[j].key<L.r[k].key)   
         		k=j;//
      	if(i!=k)
      	{  
      		L.r[0].key=L.r[i];   
          	L.r[i]=r[k]; 
          	L.r[k]=L.r[0].key;      
        }
   	}
}

2. 堆排序

算法评价:不稳定

时间复杂度: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1. 最好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2. 平均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3. 最坏情况: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

可将堆序列看成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堆顶元素(完全二叉树的根)必为序列中n个元素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建堆(大顶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趟排序:

小顶堆
第二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六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七趟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 完全排好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oid HeapSort(SqList &L){ 
	int i,j,k;
	
	for (i=L.Length/2;i>0;--i)//筛选法建堆,从n/2处开始调整
		HeapAdjust(L,i,L.Length); //调整以i为根结点的子树为一个大顶堆
	
	for(i=L.Length;i>1;--i)
		//n-1趟堆排序,当前大顶堆中的数据元素i个,L.r[1]中是i个数据元素中的最大值
	{ 
		L.r[0]=L.r[i];
		L.r[i]=L.r[1];
		L.r[1]=L.r[0];
		//将堆中最大的数据元素L.r[1]交换到第i个位置,也是它最终排序后的位置
		HeapAdjust(L,1,i-1);//
		//堆中数据元素个数为i-1,将i-1个数据元素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
}
//函数HeapAdjust(L,i,L.Length)-调整以i为根结点的子树为一个大顶堆

void  HeapAdjust(SqList &L,int s,int m)
//调整以s为根结点的子树为一个大顶堆,堆中最大的数据元素编号为m,且以s为根的子树中除根结点s外,均满足大顶堆的定义
{ 
	int j;
	
	L.r[0]=L.r[s]; //记录下 根节点的信息
	
	for(j=2*s, j<=m; j=j*2){  
	
		if(j<m && L.r[j].key< L.r[j+1].key) 
			++j;//j为左、右孩子中最大的那个
			
		if(L.r[0].key>=L.r[j].key) 
			break; 
			
		L.r[s]=L.r[j];
		s=j;
	}
	
	L.r[s]=L.r[0];//
}

3. 树排序

树排序将时间复杂度降为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但需要的辅助空间增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归并排序(2-路归并排序)

分治策略
算法评价:稳定!!!

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2 n ) O(nlog_{2}n) O(nlog2n)

空间复杂度: O ( n ) O(n) 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归并排序:每次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排序过程:
设初始序列含有n个记录,则可看成n个有序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长度为1 两两合并,得到 n / 2 n/2 n/2 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序列
再两两合并,……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为止

自底向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项向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底向上
void Merge (ElemType SR[], Elemtype TR[], int i, int m, int n){   
	int  j, k;
	// 将有序的序列 SR[s..m] 和 SR[m+1..t]归并为有序的序列 TR[s..t]

    for (j=m+1, k=i;i<=m && j<=n;++k){  
     	// i为第一个有序序列 SR[s..m] 当前正在查看的数据,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元素在s处;
		// j为第二个有序序列 SR[m+1..t]当前正在查看的数据,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元素在m+1处;
		// k为合并后的有序序列 TR[s..t]的存放位置,第一个位置为s
    	if (SR[i].key<=SR[j].key)    
    		TR[k] = SR[i++];
        else                                     
         	TR[k] = SR[j++];
         	
    }
    
    if (i<=m)
    	for(;i<=m;i++,k++) //第一个有序序列 还有数据没有比较,将其复制到合并后的序列;
    		TR[k] = SR[i]; 
    if (j<=n) 
    	for(;j<=n;j++,k++)// 第二个有序序列 还有数据没有比较,将其复制到合并后的序列  
    		TR[k] = SR[j];
}

//自底向上    合并 合并 合并
void MSort ( ElemType SR[], ElemType TR1[], int s, int t ) 
{   // 将SR[s..t] 归并排序为 TR1[s..t]
	ElemType TR2[MAXSIZE];  
	int  m;
	
    if (s==t) 
    	TR1[s]=SR[s];//序列中只有一个数据元素,序列自然有序
    	
    else 
    {   //序列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数据元素
    	m = (s+t)/2;//计算序列的中间位置,以此为界划分为2个序列
        MSort (SR, TR2, s, m); //对第一个子序列递归调用归并排序算法,使其有序
        MSort (SR, TR2, m+1, t); //对第二个子序列递归调用归并排序算法,使其有序
        Merge (TR2, TR1, s, m, t); //将2个有序子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
}

2-路归并排序算法评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基数排序

不通过待排序数据元素之间的比较
根据关键字本身的性质进行排序
分配排序,桶排序,基数排序

1. 桶排序(适合元素关键字值集合并不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基数排序

时间复杂度: O ( d ( n + 2 r d ) ) O(d(n+2rd)) O(d(n+2rd))
空间复杂度: O ( r d ) O(rd) O(rd)

方法一:优先级 由低到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二 由高到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数排序是一种借助“多关键字排序”的思想来实现“单关键字排序”的内部排序算法。

通常采用低位优先—简单方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数排序(Radix Sort)是一种非比较型排序算法,它通过将待排序的元素分成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然后依次对每个关键字进行分配和收集,从而完成整个排序过程。基数排序适用于处理整数或字符串等类型的排序问题。下面是基数排序的详细分析和解释:

基数排序的基本原理

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记录(元素)看作是由多个关键字组成的,每次按一个关键字对记录进行分配和收集,逐步完成排序。通常有两种方法:

  1. 最高位优先法(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先按最高位进行排序,再按次高位进行排序,依此类推,直到按最低位排序。
  2. 最低位优先法(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先按最低位进行排序,再按次低位进行排序,依此类推,直到按最高位排序。
基数排序的实现步骤

基数排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初始化静态链表

    • 将待排序的数据元素存放在一个静态链表中,初始链表的顺序与原始数据的顺序相同。
    • next指针将所有数据元素连接起来,最后一个元素的next指针为-1,表示链表的尾结点。
  2. 分配(Distribute)

    • 按照当前关键字(从最低位开始)对数据元素进行分配。
    • 根据当前关键字的值,将数据元素分配到不同的桶(或链表)中。
  3. 收集(Collect)

    • 将所有桶中的数据元素按顺序收集起来,重新连接成一个链表。
    • 完成一次对当前关键字的排序。
  4. 重复上述步骤

    • 对下一个关键字重复进行分配和收集,直到所有关键字都排序完毕。
基数排序的代码实现

以下是给出的基数排序的代码实现及其详细分析:

#define MAX_NUM_OF_KEY 8//关键字个数最大值
#define radix10//队列个数
#define MAX_SPACE 1000
typedef struct {
	Keystype keys[MAX_NUM_OF_KEY];
	//……
	int next;
}SLCell;

typedef struct {
    SLCell R[MAX_SPACE];
    int keynum;  // 关键字个数
    int recnum;  // 待排序数据元素个数
} SLList;

// 定义一个数组类型,用于存放每个桶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typedef int ArrType[radix];

void Distribute(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初始化每个桶的头指针数组 f,全部设置为 -1,表示空桶
    for (int j = 0; j < radix; j++) 
        f[j] = -1;

    // 遍历链表,将每个元素按第 i 个关键字值分配到对应的桶中
    for (int p = head; p != -1; p = R[p].next) { 
        int j = ord(R[p].keys[i]); // 取 R[p] 的第 i 个关键字

        // 如果当前桶是空的,则设置该桶的头指针为当前元素
        if (f[j] == -1)
            f[j] = p;
        else 
            R[r[j]].next = p; // 否则将当前元素链接到当前桶的尾部

        r[j] = p; // 更新当前桶的尾指针为当前元素
    }
}

void Collect(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找到第一个非空的桶,并设置为链表的头
    int j = 0;
    while (j < radix && f[j] == -1)
        j++;
    head = f[j];

    // 设置 t 为当前连接链表的尾部
    int t = r[j];

    // 依次连接其他桶,形成新的链表
    while (j < radix) {
        j++;
        while (j < radix && f[j] == -1)
            j++;
        if (j < radix) {
            R[t].next = f[j]; // 将 t 的 next 指向 f[j]
            t = r[j]; // 更新 t 为当前桶的尾部
        }
    }

    // 最后一个节点的 next 设为 -1,表示链表结束
    R[t].next = -1;
}

void RadixSort(SLList &L) {
    // 初始化静态链表,将数据元素按初始顺序连接起来
    for (int j = 0; j < L.recnum - 1; j++) 	
        L.R[j].next = j + 1; // 设置每个元素的 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
    L.R[L.recnum - 1].next = -1; // 最后一个元素的 next 指向 -1,表示链表结束

    int head = 0; // 初始化链表的头指针为第一个元素
    ArrType f, r; // 桶的头指针数组 f 和尾指针数组 r

    // 对每个关键字依次进行分配和收集
    for (int i = 0; i < L.keynum; i++) {
        Distribute(L.R, i, f, r, head); // 根据第 i 个关键字进行分配
        Collect(L.R, i, f, r, head); // 将分配好的桶按顺序收集成新的链表
    }
}

下面是逐行解释给出的基数排序代码:

typedef struct {
    SLCell R[MAX_SPACE];
    int keynum;  // 关键字个数
    int recnum;  // 待排序数据元素个数
} SLList;

// 定义一个数组类型,用于存放每个桶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typedef int ArrType[radix];

void Distribute(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初始化每个桶的头指针数组 f,全部设置为 -1,表示空桶
    for (int j = 0; j < radix; j++) 
        f[j] = -1;

    // 遍历链表,将每个元素按第 i 个关键字值分配到对应的桶中
    for (int p = head; p != -1; p = R[p].next) { 
        int j = ord(R[p].keys[i]); // 取 R[p] 的第 i 个关键字

        // 如果当前桶是空的,则设置该桶的头指针为当前元素
        if (f[j] == -1)
            f[j] = p;
        else 
            R[r[j]].next = p; // 否则将当前元素链接到当前桶的尾部

        r[j] = p; // 更新当前桶的尾指针为当前元素
    }
}

void Collect(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找到第一个非空的桶,并设置为链表的头
    int j = 0;
    while (j < radix && f[j] == -1)
        j++;
    head = f[j];

    // 设置 t 为当前连接链表的尾部
    int t = r[j];

    // 依次连接其他桶,形成新的链表
    while (j < radix) {
        j++;
        while (j < radix && f[j] == -1)
            j++;
        if (j < radix) {
            R[t].next = f[j]; // 将 t 的 next 指向 f[j]
            t = r[j]; // 更新 t 为当前桶的尾部
        }
    }

    // 最后一个节点的 next 设为 -1,表示链表结束
    R[t].next = -1;
}

void RadixSort(SLList &L) {
    // 初始化静态链表,将数据元素按初始顺序连接起来
    for (int j = 0; j < L.recnum - 1; j++) 	
        L.R[j].next = j + 1; // 设置每个元素的 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
    L.R[L.recnum - 1].next = -1; // 最后一个元素的 next 指向 -1,表示链表结束

    int head = 0; // 初始化链表的头指针为第一个元素
    ArrType f, r; // 桶的头指针数组 f 和尾指针数组 r

    // 对每个关键字依次进行分配和收集
    for (int i = 0; i < L.keynum; i++) {
        Distribute(L.R, i, f, r, head); // 根据第 i 个关键字进行分配
        Collect(L.R, i, f, r, head); // 将分配好的桶按顺序收集成新的链表
    }
}
  1. 数据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
    SLCell R[MAX_SPACE]; // 存放待排序数据元素的数组
    int keynum;          // 关键字个数
    int recnum;          // 待排序数据元素个数
} SLList;
  • SLCell R[MAX_SPACE]:存放待排序数据元素的数组。
  • int keynum:关键字的个数。
  • int recnum:待排序数据元素的个数。
typedef int ArrType[radix];
  • 定义一个数组类型,用于存放每个桶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1. 分配函数 Distribute
void Distribute(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初始化每个桶的头指针数组 f,全部设置为 -1,表示空桶
    for (int j = 0; j < radix; j++) 
        f[j] = -1;

    // 遍历链表,将每个元素按第 i 个关键字值分配到对应的桶中
    for (int p = head; p != -1; p = R[p].next) { 
        int j = ord(R[p].keys[i]); // 示意性操,取 R[p] 的第 i 个关键字

        // 如果当前桶是空的,则设置该桶的头指针为当前元素
        if (f[j] == -1)
            f[j] = p;
        else 
            R[r[j]].next = p; // 否则将当前元素链接到当前桶的尾部

        r[j] = p; // 更新当前桶的尾指针为当前元素
    }
}
  • Distribute 函数按第 i 个关键字值对数据元素进行分配。
  • 初始化桶的头指针数组 f-1,表示空桶。
  • 遍历链表,将每个数据元素按当前关键字值分配到对应的桶中。
  • 更新桶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1. 收集函数 Collect
void Collect(SLCell R[], int i, ArrType f, ArrType r, int &head) {
    // 找到第一个非空的桶,并设置为链表的头
    int j = 0;
    
    while (j < radix && f[j] == -1)
        j++;//找到第一个 不是-1的
    head = f[j];

    // 设置 t 为当前连接链表的尾部
    int t = r[j];

    // 依次连接其他桶,形成新的链表
    while (j < radix) {
       // j++;
       
        while (j < radix && f[j] == -1)
            j++;//找到下一个 不是-1的
            
        if (f[j]!=-1) {
            R[t].next = f[j]; // 将 t 的 next 指向 f[j]
            t = r[j]; // 更新 t 为当前桶的尾部
        }
    }

    // 最后一个节点的 next 设为 -1,表示链表结束
    R[t].next = -1;
}
  • Collect 函数将分配好的桶按顺序收集成新的链表。
  • 找到第一个非空的桶,设置为链表的头。
  • 依次连接其他桶,形成新的链表。
  • 设置最后一个节点的 next-1,表示链表结束。
  1. 基数排序主函数 RadixSort
void RadixSort(SLList &L) {
    // 初始化静态链表,将数据元素按初始顺序连接起来
    for (int j = 0; j < L.recnum - 1; j++) 	
        L.R[j].next = j + 1; // 设置每个元素的 next 指向下一个元素
        
    L.R[L.recnum - 1].next = -1; // 最后一个元素的 next 指向 -1,表示链表结束

    int head = 0; // 初始化链表的头指针为第一个元素
    ArrType f, r; // 桶的头指针数组 f 和尾指针数组 r

    // 对每个关键字依次进行分配和收集
    for (int i = 0; i < L.keynum; i++) {
        Distribute(L.R, i, f, r, head); // 根据第 i 个关键字进行分配
        Collect(L.R, i, f, r, head); // 将分配好的桶按顺序收集成新的链表
    }
}
  • RadixSort 函数是基数排序的主函数。
  • 初始化静态链表,将数据元素按初始顺序连接起来。
  • 初始化链表的头指针为第一个元素。
  • 定义桶的头指针数组 f 和尾指针数组 r
  • 对每个关键字依次进行分配和收集,完成排序。

时间性能
平均的时间性能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
时间复杂度为 O ( n 2 ) O(n^2) O(n2):直接插入、冒泡和简单选择排序
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O(n) O(n): 基数排序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
直接插入和冒泡排序: O ( n ) O(n) O(n)
快速排序: O ( n 2 ) O(n_2) O(n2)
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而改变。

空间性能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大小
所有的简单排序方法(包括:直接插入、起泡和简单选择) 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
快速排序为O(logn),为递归程序执行过程中,栈所需的辅助空间;
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 O(n);
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首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 O(rd)

  • 32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Chen_dev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