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低穿”通常指的是“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
定义
低电压穿越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扰动,导致并网点电压出现一定程度跌落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站等)能够在规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内保持并网运行,并且在故障清除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同时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持,以帮助电网恢复电压,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产生背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中。这些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分布式电源直接从电网中切除,将会导致系统有功功率大量缺失,可能引起系统频率波动、电压进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电网崩溃。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分布式电源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实现原理
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原理有所不同,但总体思路都是通过控制策略和相应的硬件设备来应对电压跌落的情况。
- 风力发电机组
- 硬件方面:通常会配备储能装置(如电池)、无功补偿装置(如静止无功发生器 SVG)等。储能装置可以在电压跌落时释放能量,维持机组的稳定运行;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向电网注入无功功率,提高电网电压。
- 控制策略方面:采用先进的变流器控制技术,当检测到电网电压跌落时,迅速调整变流器的控制参数,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无功功率,使机组能够在低电压情况下继续运行。
- 光伏电站
- 硬件方面:会配置功率控制器、储能设备等。功率控制器可以根据电网电压的变化,调整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储能设备可以在电压跌落时提供额外的能量支持。
- 控制策略方面: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压跌落时,适当降低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同时向电网注入无功功率,以满足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电网特点和运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低电压穿越标准。一般来说,标准会规定分布式电源在不同电压跌落深度和持续时间下的运行要求,例如:
- 电压跌落深度:通常要求分布式电源在并网点电压跌落至额定电压的一定比例(如 20% - 50%)时,仍能保持并网运行。
- 持续时间:规定分布式电源在电压跌落情况下需要保持并网运行的最短时间,一般为几百毫秒到几秒不等。
- 无功支持:要求分布式电源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向电网提供一定比例的无功功率,以帮助电网恢复电压。
意义
-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分布式电源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可以在电网故障时减少电源的切除数量,维持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避免系统频率和电压的大幅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低电压穿越能力是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必要条件之一。满足低电压穿越要求可以消除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的顾虑,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 保障电网供电质量: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分布式电源向电网提供无功支持,有助于快速恢复电网电压,保障用户的供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