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锁,学习笔记

什么是分布式锁?

当在分布式模型下,数据只有一份(或有限制),此时需要利用锁的技术控制某一时刻修改数据的进程数。

与单机模式下的锁不仅需要保证进程可见,还需要考虑进程与锁之间的网络问题。(我觉得分布式情况下之所以问题变得复杂,主要就是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延时和不可靠。。。一个大坑)

分布式锁还是可以将标记存在内存,只是该内存不是某个进程分配的内存而是公共内存如 Redis、Memcache。至于利用数据库、文件等做锁与单机的实现是一样的,只要保证标记能互斥就行。

怎么获取锁

能够提供一种方式,多个客户端并发操作,只能有一个客户端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1. 如数据库的for update的sql语句、或者插入一个含有唯一约束的数据等
  2. 如redis的setnx等
  3. 如ZooKeeper的求最小节点的方式

这些都可以保证只能有一个客户端获取到了锁

怎么释放锁

场景一般有2种情况:

  1. 正常情况下的释放锁
  2. 异常情况下如何释放锁(即释放锁的操作没有被执行,如挂掉、没执行成功等原因)

如redis正常情况下释放锁是删除lock_key,异常情况下,只能通过lock_key的超时时间了

如ZooKeeper正常情况下释放锁是删除临时节点,异常情况下,服务器也会主动删除临时节点(这种机制就简单多了)

怎么得知锁被释放了

实现方式一般有2种情况:

  1. 没有获取到锁的客户端不断尝试获取锁
  2. 服务器端通知客户端锁被释放了

当然第二种情况是最优的(客户端所做的无用功最少),如ZooKeeper通过注册watcher来得到锁释放的通知。而数据库、redis没有办法来通知客户端锁释放了,那客户端就只能傻傻的不断尝试获取锁了。

为什么使用分布式锁?

目前几乎很多大型网站及应用都是分布式部署的,分布式场景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分布式的CAP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分布式系统都无法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项。

所以,很多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要对这三者做出取舍。在互联网领域的绝大多数的场景中,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也就是“最终一致性”。

在很多场景中,我们为了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需要很多的技术方案来支持,比如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锁等。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保证一个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

在单机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加锁,如果有多个线程要同时访问某个共享资源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线程间加锁的机制,即当某个线程获取到这个资源后,就立即对这个资源进行加锁,当使用完资源之后,再解锁,其它线程就可以接着使用了。例如,在JAVA中专门提供了一些处理锁机制的一些API(synchronize/Lock等)。

但是到了分布式系统的时代,这种线程之间的锁机制,就没作用了,系统可能会有多份并且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这些资源已经不是在线程之间共享了,而是属于进程之间共享的资源。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引入「分布式锁」。

分布式锁,是指在分布式的部署环境下,通过锁机制来让多客户端互斥的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

分布式锁使用场景(目的)

  1. 效率: 避免多次执行幂等操作,提升效率。比如用户付了钱之后有可能不同节点会发出多封短信。
  2. 正确性: 避免多个节点同时执行非幂等操作导致数据不一致,比如多个节点机器对同一个订单操作不同的流程有可能会导致该笔订单最后状态出现错误,造成损失。

常见实现的三种方式

  1. 数据库
  2. 缓存(Redis)
  3. ZooKeeper

分布式锁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 排他性:在同一时间只会有一个客户端能获取到锁,其它客户端无法同时获取
  • 避免死锁:这把锁在一段有限的时间之后,一定会被释放(正常释放或异常释放)
  • 高可用:获取或释放锁的机制必须高可用且性能佳
  • 重入(具体分析):可多次获得同一个锁
  • 公平锁(具体分析):公平锁的意思是按照请求加锁的顺序获得锁,非公平锁就相反是无序的。

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

一般来讲有两种方式

  1. 基于数据库表
  2. 基于数据库排它锁

1、基于数据库表

要实现分布式锁,最简单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创建一张锁表,然后通过操作该表中的数据来实现了。

当我们要锁住某个方法或资源时,我们就在该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想要释放锁的时候就删除这条记录。

创建这样一张数据库表:

CREATE TABLE `methodLock`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method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锁定的方法名',
  `desc` varchar(1024) NOT NULL DEFAULT '备注信息',
  `update_time`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保存数据时间,自动生成',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idx_method_name` (`method_name `)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MMENT='锁定中的方法';

当我们想要锁住某个方法时,执行以下SQL:

insert into methodLock(method_name,desc) values (‘method_name’,‘desc’)

因为我们对method_name做了唯一性约束,这里如果有多个请求同时提交到数据库的话,数据库会保证只有一个操作可以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操作成功的那个线程获得了该方法的锁,可以执行方法体内容。

当方法执行完毕之后,想要释放锁的话,需要执行以下Sql:

delete from methodLock where method_name ='method_name'

2、基于数据库排他锁

除了可以通过增删操作数据表中的记录以外,其实还可以借助数据中自带的锁来实现分布式的锁。

我们还用刚刚创建的那张数据库表。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排他锁来实现分布式锁。 基于MySql的InnoDB引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加锁操作:

public boolean lock(){
    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
    while(true){
        try{
            result = select * from methodLock where method_name=xxx for update;
            if(result==null){
                return true;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sleep(1000);
    }
    return false;
}

在查询语句后面增加for update,数据库会在查询过程中给数据库表增加排他锁(这里再多提一句,InnoDB引擎在加锁的时候,只有通过索引进行检索的时候才会使用行级锁,否则会使用表级锁。这里我们希望使用行级锁,就要给method_name添加索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索引一定要创建成唯一索引,否则会出现多个重载方法之间无法同时被访问的问题。重载方法的话建议把参数类型也加上。)。当某条记录被加上排他锁之后,其他线程无法再在该行记录上增加排他锁。

我们可以认为获得排它锁的线程即可获得分布式锁,当获取到锁之后,可以执行方法的业务逻辑,执行完方法之后,再通过以下方法解锁:

public void unlock(){
    connection.commit();
}

通过connection.commit()操作来释放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上面提到的无法释放锁和阻塞锁的问题。

  • 阻塞锁? for update语句会在执行成功后立即返回,在执行失败时一直处于阻塞状态,直到成功。
  • 锁定之后服务宕机,无法释放?使用这种方式,服务宕机之后数据库会自己把锁释放掉。

但是还是无法直接解决数据库单点和可重入问题。

问题1:SQL对锁自动优化

虽然我们对method_name 使用了唯一索引,并且显示使用for update来使用行级锁。
但是,MySQL会对查询进行优化,即便在条件中使用了索引字段,但是否使用索引来检索数据是由 MySQL 通过判断不同执行计划的代价来决定的,如果 MySQL 认为全表扫效率更高,比如对一些很小的表,它就不会使用索引,这种情况下 InnoDB 将使用表锁,而不是行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悲剧了。。。

问题2:超时问题

就是我们要使用排他锁来进行分布式锁的lock,那么一个排他锁长时间不提交,就会占用数据库连接。一旦类似的连接变得多了,就可能把数据库连接池撑爆

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优点

直接借助数据库,容易理解。

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缺点

  1. 这把锁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是一个单点,一旦数据库挂掉,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
  2. 这把锁没有失效时间,一旦解锁操作失败,就会导致锁记录一直在数据库中,其他线程无法再获得到锁。
  3. 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因为数据的 insert 操作,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
  4. 这把锁是非重入的,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因为数据中数据已经存在了。
  5. 这把锁是非公平锁,所有等待锁的线程凭运气去争夺锁。
  6. 在 MySQL 数据库中采用主键冲突防重,在大并发情况下有可能会造成锁表现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1. 数据库是单点?搞两个数据库,数据之前双向同步,一旦挂掉快速切换到备库上。
  2. 没有失效时间?只要做一个定时任务,每隔一定时间把数据库中的超时数据清理一遍。
  3. 非阻塞的?搞一个 while 循环,直到 insert 成功再返回成功。
  4. 非重入的?在数据库表中加个字段,记录当前获得锁的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那么下次再获取锁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如果当前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在数据库可以查到的话,直接把锁分配给他就可以了。
  5. 非公平的?再建一张中间表,将等待锁的线程全记录下来,并根据创建时间排序,只有最先创建的允许获取锁。

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锁

相比较于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方案来说,基于缓存来实现在性能方面会表现的更好一点。而且很多缓存是可以集群部署的,可以解决单点问题。

目前有很多成熟的缓存产品,包括Redis,memcached,Tair。本文主要将Redis

Redis锁机制原理

只有在某个key不存在的时候,才会执行成功。

那么当多个进程同时并发的去设置同一个key的时候,就永远只会有一个进程成功。

当某个进程设置成功之后,就可以去执行业务逻辑了,等业务逻辑执行完毕之后,再去进行解锁。

加锁

redis常见两种加锁方式

  1. setnx()
  2. SET

setnx()方式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setnx命令。key是锁的唯一标识,按业务来决定命名。比如想要给一种商品的秒杀活动加锁,可以给key命名为 “lock_sale_商品ID” 。而value设置成什么呢?我们可以姑且设置成1。加锁的伪代码如下:

setnx(key, 1)

获取锁流程

  1. 当一个线程执行setnx返回1,说明key原本不存在,该线程成功得到了锁;
  2. 当一个线程执行setnx返回0,说明key已经存在,该线程抢锁失败。

问题:锁超时

基于setnx(set if not exist)的特点,当缓存里key不存在时,才会去set,否则直接返回false。如果返回true则获取到锁,否则获取锁失败,为了防止死锁,我们再用expire命令对这个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来避免。但是这里看似完美,实则有缺陷,当我们setnx成功后,线程发生异常中断,expire还没来的及设置,那么就会产生死锁。

解决上述问题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利用expire()

锁超时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得到锁的线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挂掉,来不及显式地释放锁,这块资源将会永远被锁住,别的线程再也别想进来。

所以,setnx的key必须设置一个超时时间,以保证即使没有被显式释放,这把锁也要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释放。setnx不支持超时参数,所以需要额外的指令,伪代码如下:

expire(key, 30)

综合起来,我们分布式锁实现的第一版伪代码如下:

if(setnx(key,1) == 1) {
    expire(key,30)
    try {
        do something ......
    } finally {
    del(key)
    }
}

第二种是采用redis2.6.12版本以后的set,它提供了一系列选项

SET加锁方式

基于Redis实现的锁机制,主要是依赖redis自身的原子操作,例如:

SET user_key user_value NX PX 10000

上述代码示例是指,

当redis中不存在user_key这个键的时候,才会去设置一个user_key键,并且给这个键的值设置为 user_value,且这个键的存活时间为10000ms

参数解释

redis从2.6.12版本开始,SET命令才支持这些参数:

  • EX– 设置键key的过期时间,单位时秒
  • PX– 设置键key的过期时间,单位时毫秒。当超过这个时间后,设置的键会自动失效
  • NX – 只有键key不存在的时候才会设置key的值
  • XX – 只有键key存在的时候才会设置key的值

注:资源不存在时才能够成功执行 set 操作,用于保证锁持有者的唯一性;同时设置过期时间用于防止死锁;记录锁的持有者,用于防止解锁时解掉了不符合预期的锁。

解锁

解锁很简单,只需要删除这个key就可以了,不过删除之前需要判断,这个key对应的value是当初自己设置的那个。

使用缓存实现分布式锁的优点

性能好,实现起来较为方便。

使用缓存实现分布式锁的缺点

  1. 通过过期时间来避免死锁,过期时间设置多长对业务来说往往比较头疼,时间短了可能会造成:持有锁的线程 A 任务还未处理完成,锁过期了,线程 B 获得了锁,导致同一个资源被 A、B 两个线程并发访问;时间长了会造成:持有锁的进程宕机,造成其他等待获取锁的进程长时间的无效等待
  2. redis 的主从异步复制机制可能丢失数据,会出现如下场景:A 线程获得了锁,但锁数据还未同步到 slave 上,master 挂了,slave 顶成主,线程 B 尝试加锁,仍然能够成功,造成 A、B 两个线程并发访问同一个资源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Zk结构组成

zookeeper 锁相关基础知识

  1. zk 一般由多个节点构成(单数),采用 zab 一致性协议。因此可以将 zk 看成一个单点结构,对其修改数据其内部自动将所有节点数据进行修改而后才提供查询服务。
  2. zk 的数据以目录树的形式,每个目录称为 znode, znode 中可存储数据(一般不超过 1M),还可以在其中增加子节点。
  3. 子节点有三种类型。(后面讲)
  4. Watch 机制,client 可以监控每个节点的变化,当产生变化会给 client 产生一个事件。

zookeeper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它内部是一个分层的文件系统目录树结构,规定统一个目录下只能有一个唯一文件名。

节点类型

  • 永久节点:节点创建后,不会因为会话失效而消失
  • 临时节点:与永久节点相反,如果客户端连接失效,则立即删除节点
  • 顺序节点:与上述两个节点特性类似,如果指定创建这类节点时,zk会自动在节点名后加一个数字后缀,并且是有序的。

监视器(watcher):

当创建一个节点时,可以注册一个该节点的监视器,当节点状态发生改变时,watch被触发时,ZooKeeper将会向客户端发送且仅发送一条通知,因为watch只能被触发一次。

来看下Zookeeper能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

  • 锁无法释放?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锁无法释放的问题,因为在创建锁的时候,客户端会在ZK中创建一个临时节点,一旦客户端获取到锁之后突然挂掉(Session连接断开),那么这个临时节点就会自动删除掉。其他客户端就可以再次获得锁。
  • 非阻塞锁?使用Zookeeper可以实现阻塞的锁,客户端可以通过在ZK中创建顺序节点,并且在节点上绑定监听器,一旦节点有变化,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检查自己创建的节点是不是当前所有节点中序号最小的,如果是,那么自己就获取到锁,便可以执行业务逻辑了。
  • 不可重入?使用Zookeeper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可重入的问题,客户端在创建节点的时候,把当前客户端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直接写入到节点中,下次想要获取锁的时候和当前最小的节点中的数据比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和自己的信息一样,那么自己直接获取到锁,如果不一样就再创建一个临时的顺序节点,参与排队。
  • 单点问题?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单点问题,ZK是集群部署的,只要集群中有半数以上的机器存活,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可以直接使用zookeeper第三方库Curator客户端,这个客户端中封装了一个可重入的锁服务。

基于zookeeper临时有序节点可以实现的分布式锁。

大致思想即为:每个客户端对某个方法加锁时,在zookeeper上的与该方法对应的指定节点的目录下,生成一个唯一的瞬时有序节点。 判断是否获取锁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判断有序节点中序号最小的一个。 当释放锁的时候,只需将这个瞬时节点删除即可。同时,其可以避免服务宕机导致的锁无法释放,而产生的死锁问题。

加锁

如图,locker是一个持久节点,node_1/node_2/…/node_n 就是上面说的临时节点,由客户端client去创建的。
client_1/client_2/…/clien_n 都是想去获取锁的客户端。以client_1为例,它想去获取分布式锁,

  1. 则需要跑到locker下面去创建临时节点(假如是node_1)创建完毕后,
  2. 判断自己是否是locker下面有序节点中最小的
  3. 如果是,则获取了锁。
  4. 如果不是,则去找到比自己小的那个节点(假如是node_2),找到后,就监听node_2,直到node_2被删除,那么就开始再次判断自己的node_1是不是序列中最小的,如果是,则获取锁,如果还不是,则继续找一下一个节点。

解锁

当释放锁的时候,只需将这个临时节点删除即可。

Java代码,加锁解锁都有

// 加锁
public boolean 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ry {
        return interProcessMutex.acquire(timeout, uni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true;
}

// 解锁
public boolean unlock() {
    try {
        interProcessMutex.release();
    } catch (Throwable e) {
        log.error(e.getMessage(), e);
    } finally {
        executorService.schedule(new Cleaner(client, path), delayTimeForClean, TimeUnit.MILLISECONDS);
    }
    return true;
}

Curator提供的InterProcessMutex是分布式锁的实现。acquire方法用户获取锁,release方法用于释放锁。

总结

使用ZK实现的分布式锁好像完全符合了本文开头我们对一个分布式锁的所有期望。但是,其实并不是,Zookeeper实现的分布式锁其实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性能上可能并没有缓存服务那么高。因为每次在创建锁和释放锁的过程中,都要动态创建、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ZK中创建和删除节点只能通过Leader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数据同不到所有的Follower机器上。

其实,使用Zookeeper也有可能带来并发问题,只是并不常见而已。考虑这样的情况,由于网络抖动,客户端可ZK集群的session连接断了,那么zk以为客户端挂了,就会删除临时节点,这时候其他客户端就可以获取到分布式锁了。就可能产生并发问题。这个问题不常见是因为zk有重试机制,一旦zk集群检测不到客户端的心跳,就会重试,Curator客户端支持多种重试策略。多次重试之后还不行的话才会删除临时节点。(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重试策略也比较重要,要在锁的粒度和并发之间找一个平衡。)

优点

有效的解决

  1. 单点问题
  2. 不可重入问题
  3. 非阻塞问
  4. 锁无法释放的问题
  5. 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缺点

性能上不如使用缓存实现分布式锁。 需要对ZK的原理有所了解。

三种方式总结

上面几种方式,哪种方式都无法做到完美。就像CAP一样,在复杂性、可靠性、性能等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所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从理解的难易程度角度(从低到高):数据库 > 缓存 > Zookeeper

从实现的复杂性角度(从低到高):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从性能角度(从高到低):缓存 > Zookeeper >= 数据库

从可靠性角度(从高到低):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数据库锁:

  • 优点:直接使用数据库,使用简单。
  • 缺点:分布式系统大多数瓶颈都在数据库,使用数据库锁会增加数据库负担。

缓存锁:

  • 优点:性能高,实现起来较为方便,在允许偶发的锁失效情况,不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建议采用缓存锁。
  • 缺点:通过锁超时机制不是十分可靠,当线程获得锁后,处理时间过长导致锁超时,就失效了锁的作用。

关于redis超时

redis就有占用时间限制,而ZooKeeper则没有,最主要的原因是redis目前没有办法知道已经获取锁的客户端的状态,是已经挂了呢还是正在执行耗时较长的业务逻辑。而ZooKeeper通过临时节点就能清晰知道,如果临时节点存在说明还在执行业务逻辑,如果临时节点不存在说明已经执行完毕释放锁或者是挂了。

zookeeper锁:

  • 优点:不依靠超时时间释放锁;可靠性高;系统要求高可靠性时,建议采用zookeeper锁。
  • 缺点:性能比不上缓存锁,因为要频繁的创建节点删除节点。

参考:

http://www.hollischuang.com/archives/1716

https://wudashan.cn/2017/10/23/Redis-Distributed-Lock-Implement/

https://juejin.im/post/5b16148a518825136137c8db

https://juejin.im/post/5bf68ea4f265da612239fc65

https://www.imooc.com/article/74112

https://juejin.im/post/5b8795d3e51d453894003c5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