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算法O(n²) 堆优化O(nlogn)

Dijkstra算法用于计算单源最短路径,原始时间复杂度为O(n²),不适用于负权边。通过堆优化可以将其提升到O(nlogn)。算法描述包括初始化、寻找未访问点并更新最短路径,最后分析了负权边导致的问题。堆优化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效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用来计算从一个点到其他所有点的最短路径的算法,是一种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也就是说,只能计算起点只有一个的情况。
Dijkstra的时间复杂度是O (N2),它不能处理存在负边权的情况。
算法描述:
设起点为s,dis[v]表示从s到v的最短路径,pre[v]为v的前驱节点,用来输出路径。
a)初始化:dis[v]=∞(v≠s); dis[s]=0; pre[s]=0;
b)For (i = 1; i <= n ; i++)
1.在没有被访问过的点中找一个顶点u使得dis[u]是最小的。
2.u标记为已确定最短路径
3.For 与u相连的每个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v
if (dis[u]+w[u][v] < dis[v])
{
dis[v] = dis[u] + w[u][v];
pre[v] = u;
}
c)算法结束:dis[v]为s到v的最短距离;pre[v]为v的前驱节点,用来输出路径。
算法分析&思想讲解:
从起点到一个点的最短路径一定会经过至少一个“中转点”(例如下图1到5的最短路径,中转点是2。特殊地,我们认为起点1也是一个“中转点”)。显而易见,如果我们想求出起点到一个点的最短路径,那我们必然要先求出中转点的最短路径(例如我们必须先求出点2 的最短路径后,才能求出从起点到5的最短路径)。
换句话说,如果起点1到某一点V0的最短路径要经过中转点Vi,那么中转点Vi一定是先于V0被确定了最短路径的点。

我们把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确定最短路径的点,称为“白点”,另一类是未确定最短路径的点,称为“蓝点”。如果我们要求出一个点的最短路径,就是把这个点由蓝点变为白点。从起点到蓝点的最短路径上的中转点在这个时刻只能是白点。
Dijkstra的算法思想,就是一开始将起点到起点的距离标记为0,而后进行n次循环,每次找出一个到起点距离dis[u]最短的点u,将它从蓝点变为白点。随后枚举所有的蓝点vi,如果以此白点为中转到达蓝点vi的路径dis[u]+w[u][vi]更短的话,这将它作为vi的“更短路径”dis[vi](此时还不确定是不是vi的最短路径)。
就这样,我们每找到一个白点,就尝试着用它修改其他所有的蓝点。中转点先于终点变成白点,故每一个终点一定能够被它的最后一个中转点所修改,而求得最短路径。

算法开始时,作为起点的dis[1] = 0,其他的点dis[i] = 0x7fffffff。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