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力是其他要素的基石

大家好,这里是大话硬件。

就在上周,收到了公司的一封邮件——入职三周年的专属纪念邮件。看到这封邮件,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就已经工作了3周年。每年的7月都是校招入职的高峰期,看到那些稚嫩的面孔,不禁就想到自己入职那会的场景。

看到很多不错的公众号在上周发了年中总结的文章,那为了在工作5年的时候,我可以与现在相比是否有进步,在这周也写了一篇对工作三年的总结。

以前还没上班时,对上班的概念停留在网络上,电视剧中,书本上的一些描述,实际上等自己上班后,发现很多东西原来真的是这样啊!但是也有更多的东西其实不一样!!!

我相信,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除去那些高精尖的岗位不谈,在公司岗位工作三年,基本上对这岗位是干什么的,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是比较清楚。有些人在工作三年的时候,有了更好的选择,选择离开当下的平台;有些人在三年里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为后面的工作创造了基础。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其实在工作三年的时候,都应该对自己总结一下, 为下一步的目标做好经验总结和职业规划。

这篇文章主要写自己在三年里对工作的一些理解,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好具备五力三思维。其中五力分别是:沟通力,成事力,领导力,钻研力,自驱力。三思维分别是:结果思维,复盘思维,矩阵思维。

沟通力——高效合作的基础

去图书馆,是一个人的事情;谈一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参加智能车竞赛,是三个人的事情;公司做产品,是很多人的事情。

对公司的具体岗位而言,大部分都是要面向可交付的对象——产品。这个产品基本上不可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因此需要和其他人配合。你的上游和你的下游,都是你的客户,你要给他们交付工作结果,因此,在工作中几乎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沟通和合作。而再进一步,合作的基础,其实就是沟通!

在学校,你可以一个人可以完成原理图,Layout,买元器件,焊接调试等等,但是在公司,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沟通,特别是在大公司,流程复杂,涉及的面比较广,流程无法解决的事情,就需要靠沟通。

假如你是项目经理,70%的时间都要花在沟通上。

对于硬件这样的岗位,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沟通能力是指,你能清楚地向别人表达你的需求,别人提的需求你能清楚地理解。你能清楚的写出每周的工作周报,你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这个季度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沟通!

不要小看这些事情,也不能简单的理解沟通就是说话,口才,那就大错特错了。沟通的本质其实是信息的交换,只要涉及到信息交换就存在信息的被干扰和信息的失真。只有大家都听明白了要做什么,这件事才能继续下去,你说是不是?

所以,我想说的是,只要咱们不是任正非口中说的那种不善打交道但能突破3G的德国数学家,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在职场上将会很有帮助。

成事力——有条不紊的前提

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做得快,完成质量高,但有的人做得虽然慢,但完成质量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工作中每个人身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都是并行的,不可能说你手上的事情只能干完这一步,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那这样有点像工厂的流水线。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项目都是并行,而且每个人一天的时间也都一样,但成事力强的人能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地仅仅有条,而成事力低的人经常被人催着干活,虽然最后也能完成工作,但是可能是用加班换来的。

因此,在工作中,成事力是我们把工作做好的前提,也是我们交付成果的能力的体现。成事力高的人,基本上是提前完成工作等着流程,而成事力低的人,基本上是流程催着他。

领导力——协调团队的保障

工作上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协作,不仅仅是项目经理需要领导力,我们大部分人即使不在领导这个位置上,同样也需要领导力。

这里的领导力,更多的是带领大家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要去领导大家。如果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去解决,那么这个时候肯定需要领导力。

领导力在之前的文章《2022年,成为一名更专业的工程师》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赘述。

钻研力——攻坚克难的必备

在工作当中不免会遇到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以前都没有人遇到过,因此,对于一个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跟背后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怎么去找到这个原因并把问题解决,是经常需要面对的场景。

最重要的是,你弄清楚了,你还需要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明白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为后面接手的人提供一些经验和一些总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钻研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钻研的能力,同样的原理图,在别人眼中看到了新的知识点,在你的眼中看到的可能就是ctrl+ c的对象。

在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同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新的平台进行了预研,然后给大家做分享,在做分享的过程中,他看到非常多细节的东西,看到了很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提炼。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是具备很强的钻研力。

自驱力——能力提升的推手

自驱力比较好理解,简单的说就是遇到问题你首先想到的是搞清楚原理还是仅仅是为了知晓答案而已。用比较实在的话说就是,下班后的两个小时,你是在打王者荣耀,还是在发挥自驱力?

在工作上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或者在额外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我觉得这是自驱力的一种体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符合职场的需求,并让自己不断的成长,这是自驱力的来源。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驱力,那么他的工作和个人的成长肯定会变得非常非常慢,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工作都是两年,有的人已经成为了独挡一面的人,而有的人却还是一直在从入门到精通的门口徘徊。

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在之前的文章《成为一个做事有结果的人》提到过,点击就可以阅读。

结果思维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要想清楚我们这做这件事情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满足哪些人和哪些物的条件。

在工作的中,要以结果为导向的原则来开展我们的工作,不是说我们每天都在上班就是非常的兢兢业业,而要在做 这件事之前就想清楚,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领导问你上周开会那个事情进展怎么样了?你却跟他说,

上周那个事情我让谁谁谁去做了。然后领导又问,他做得怎么样了?你说我不是很清楚,没太注意…这样的对话很可能就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如果用结果思维来看,可能用一句话就能回答完毕。

复盘思维

复盘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对自己日常工作的一个复盘,或者是项目的复盘,更多的是对每一件事情的复盘。

及时总结我们做的好的地方,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包括我们自己每天成长,都要进行复盘。只有经过不断地复盘,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去改进,有哪些地方可以去提升。

当然,复盘不是目的,复盘思维强调的是我们对工作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为了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完成的更好,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做对的事情进行能力迁移后下次会做的更好。

矩阵思维

任何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籍都会提到矩阵时间管理,将事情按照紧急和重要的特点分为四个象限,这就是典型的矩阵思维。然而,我今天想要说的是另外两个矩阵。

第一个矩阵划分的两个维度分别是脑力消耗和所需时间。

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在各种类型的工作进行切换,比如处理自己工作任务,处理组内的事情,处理其他组同事紧急要求等等。做好这些工作切换可以使用时间管理的轻重缓急或者番茄工作法,还可以将这些事需要消耗的脑力和需要消耗的时间来安排。

比如,完成一个原理图,可以在比较集中的时间,没人会打扰的情况下去完成,而在快要去吃饭前的空闲的时间去打印材料之类不需要费脑力的事情。如果你特地留出时间来去做打印,那除非这个打印需要消耗你非常大的脑力,否则就完全没必要。

通过这样的切换交叉的方式来转换我们自己手上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每天都陷入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子的圈子而不自知。

第二个矩阵划分的两个维度分别是权力和利益。

这里说的权力和利益是针对要我们做这件事的人和做这件事的意义。比如公司的大客户(权力高,利益高),那肯定是要重点对待的,总不能用不管不顾的态度吧。那对组织比较有用,但是没有人让你去做的事情(权力低,利益要)这种事情我们要定期汇报,不能做着就没然后了。对于领导临时安排的事情(权力高,利益低)这种事情需要令其满意。最后就是权力低利益低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能做完就可以。

权力利益矩阵思维的原型是来自于项目管理的理论,用在工作中也是完全可以的。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精力平均分配在每件事情上,那样只会让该有产出的没产出,没有产出的更没有效果。

以上内容即是将日常工作中认为比较重要工作方法进行的总结,当然还有很多非常经典的书籍和教材来教会我们如何工作,但是那些只能称为信息,因为从信息变为知识,只是需要理解即可,而从知识变成能力,需要的却是实践。

对上面提到的五力三思维,任何一个话题估计都能写一本书。这篇文章只能算是抛砖引玉,给关注大话硬件朋友们的一点分享。如果要写清楚其中的每一项,还需要补充,Why,How,When,Who,毕竟目前只说了What。

所以,对于有自驱力的你,剩下的内容,由你来完成吧!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话硬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