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性能分析

在确认前端无明显性能瓶颈后,需要分析后端性能。大多数情况当发现终端用户访问缓慢而后端服务器资源占用明显时,一般都是后端的问题。Wait 时间只能反映整个系统处理业务的响应时间,并不能有效地定位出性能瓶颈。可能是web服务器、App服务器、DB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或者防火墙?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每一个请求进行跟踪分析,得到和前端时间分析相同的数据,就可以定位到性能瓶颈了。

用户数、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占用率之间的关系:

  •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资源利用率会逐渐上升直到完全占用。
  • 当资源被完全占用后,用户会进入队列,响应时间会变长,并且吞吐量(处理能力)到达峰值。

1. 响应时间(反映完成某个业务所需要的时间,是从开始到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度量。)

响应时间通常开始平稳,后随负载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2. 吞吐量(反映系统处理能力指标)

随着负载的增加,吞吐量往往增长到一个峰值后下降,队列变长。

3. 服务器资源占用(反映系统能耗指标)

随着用户和吞吐量的上升,服务器的资源会被占用的越来越多,直到服务器资源被完全占用。

4. 轻负载区

随着用户数量的上升,响应时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吞吐量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前面的分析,说明这个时候系统资源是足够的,所以没有出现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的明显变化。在这个状态下,系统完全能够轻松地处理业务,所以称之为轻负载区。

5. 重负载区

当用户数量继续上升,响应时间开始明显上升,吞吐量上升速度开始变慢,并且到达峰值,随后开始小幅回落,逐渐稳定。在这个阶段中,系统已经达到了处理的高峰,鱼鱼资源的逐渐匮乏,吞吐量下降,而响应时间变长。在这个状态下,说明系统资源已经高负荷使用,处理能力达到极限。

在重负载区有以下几个数据比较关键:

  • 轻负载区到重负载区分界点的用户数:这个用户数是系统最优的高性能用户数,系统的资源正在被高效的分配和利用。
  • 重负载区中的吞吐量峰值:这个峰值就是系统的最高处理能力,而同时的用户数也是系统所能达到的高性能处理能承受的用户数,在这个时刻资源利用率正好达到峰值。
  • 重负载区到负载失效区分界点的用户数:这个用户数是系统所能达到性能需求的最大在线用户数,超过这个数目的用户将无妨正常访问系统。

6. 负载失效区

当用户数量继续增加时,响应时间会大幅上升,而吞吐量会逐渐加速下降,资源被消耗殆尽。当响应时间超出用户能够忍受的范围时,这部分用户将会选择放弃访问。

so,一个系统最好能够工作在轻负载区,接近重负载区即可,不能出现系统进入负载失效区的情况。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只有要能够清楚地处理这3个区域,就能分析得到当前系统的负载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颈。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