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两种U位资产物联网技术—EIC技术与MC-RFID技术从技术架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标准化和产业链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供贵公司未来的项目中技术选型参考。
财富500强用户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要求:定位精度为U位级、实时性(≦3秒)、定位数据确性(≧99.9999%)、传感器可靠性为10万小时免维护、系统可用性7X24小时365天连续运行10年,只有满足以上性能指标,才能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早期的U位资产条是采用EIC技术架构设计,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的1-Wire技术,由于单总线技术的先天缺陷,存在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每个电子标签与U位资产条之间的连接采用4个电性接触的触点连接,一般在使用1-2年后由于触点被氧化、灰尘、风扇震动导致接触不良,会产生大量的误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定位数据准确性与实物资产的实际情况对不上等问题的出现越来越频繁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发明基于磁场定位的RFID技术 MC-RFID,该技术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国家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进步奖。定位精度达到99.9999%以上、传感器寿命能达到10年及以上,并且具备免维护的优势,是全球首个目前也是唯一能满足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先进技术。这一创新技术,通过10多年的实践,目前已经被全球多家财富500强企业应用,并获得客户的最佳体验。
1. U位资产条技术架构差异
(1)EIC资产条采用单总线架构,由单个MCU+通过单根通信总线监控42个电子标签的架构,如下图。
MC-RFID资产条采用分布式MCU技术架构,由1个MCU+通过双向通信总线监控6个MCU的架构。
每个MCU通过自带I/O总线实时监控各I/O口上的6个霍尔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霍尔传感器被标签触发,会自动启动相应U位上的RFID传感器与MC-RFID标签交换数据,数据交换完成自动会关闭RIFD传感器,感知和定位过程完全由MCU内部完成,定位实时消息由MCU1通过南向双总线上的MCU2-MCU7实时获取,同时网关通过MCU1北向总线实时获取7个MCU内的全部消息。如下图。
2. U位实时定位传感器的技术架构差异
(1)EIC传感器是基于1-Wire单总线技术的接触式电子标签(该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采用机械触点定位,其防护等级为IP20, 该防护等级设备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差,一般使用寿命1-2年就会出现氧化、灰尘、震动导致的误报问题,仅仅适合可用性要求比较低的场景使用。
(2)MC-RFID传感器,(诞生于2015年的IoT技术)每个U位由4个的高可用智能传感器组成,能够减少单点故障的影响,并提高系统的冗余度,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磁场定位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防护等级为IP65,使用寿命10年以上,具有高可用,免维护的优势。
对比维度 | EIC技术资产条 | MC-RFID资产条 |
技术架构 | 1-Wire单总线架构,由单个MCU+单根通信总线监控42个电子标签。 | 采用分布式技术架构,由1个MCU+双向通信总线监控6个MCU,每个MUC自带I/O监控6个U位传感器。 |
数据采集与传输 | 单层架构;单个MCU通过一根总线发送控制指令,并监控42个传感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业务消息通信层混为一体,表面上是节约了芯片成本,本质是牺牲了实时性和可靠性,导致维护成本的大幅提高。 | 分层架构;每个MCU通过自身I/O总线监控6个U位上的霍尔传感器为数据采集层、主控MCU通过2条通信总线监控从模块6个MCU,传感器采集与消息通信分层管理,保障了实时性和高可靠性,实现了高可用性。 |
容错 | 单MCU、单总线设计架构,一旦MCU故障或某个标签短路,整条资产条的就会瘫痪。 | 分布式架构避免了单点故障问题,单个MCU或单个标签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
3. 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从传感器采集到资产的位置数据到该消息被用户端软件界面上显示出来的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这个时间在3秒钟及以内用户认为这是实时的资产跟踪系统,这个实时性无论是盘点1万个资产还是盘点100万个资产都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对比场景 | EIC技术架构系统 | MC-RFID技术架构系统 |
盘点1万个资产 | 2分钟。 | 3秒钟。 |
盘点10万个资产 | 推算10分钟或以上。 | 3秒钟。 |
盘点100万个资产 | 推算30分钟或以上。 | 3秒钟。 |
4. 准确性
U位资产传感器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反映了现场采集资产实时位置信息的能力,是实现资产账实一致的基础。
对比维度 | EIC技术架构 | MC-RFID技术架构 |
定位方式 | 机械触点定位。 | 磁场定位。 |
精度 | 99.99% (错误率小于等于万分之一)。 | 99.9999 (错误率小于等于百万分之一)。 |
应用建议 | 盘点1000台资产及以下小型项目。 | 盘点10万台及以上大规模的项目。 |
5. 可靠性
可靠性说明U位资产条及U位标签,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在全生命周期内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的考验是否能稳定可靠的为用户创造价值。
对比维度 | EIC技术架构 | MC-RFID技术架构 |
环境适应性 | 容易受到灰尘、静电、空气氧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用寿命1-2年。 | 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10年以上。 |
防护等级 | IP20 | IP65 |
维护成本 | 故障监控和维护成本较高,出现故障时无法自动恢复,需人工干预。 | 系统设计支持10年免维护,并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告警系统,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 |
6. 可用性
对比维度 | EIC技术架构 | MC-RFID技术架构 |
可用性 | 1-Wire单总线+单MCU的架构负载能力非常有限,标签数量增加会导致资产条,响应速度会变慢、定位数据出错率会提高。 | 采用分布式多MCU二级架构,即使42U标签满负荷,对资产条任然能保持实时性、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高可用性。 |
7. 产业链
对比维度 | EIC技术 | MC-RFID技术 |
传感器通信协议标准 | 私有标准 | ISO14443A 国际标准 |
应用领域 | 极少个别领域少量应用,年市场价值规模小到忽略不计。 | 采用全球主流RFID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广泛,应用规模巨大,相关产业链全球市场价值,每年销售额超过数千亿美元。 |
产业链 | 个别小型厂商。 | 全球从头部科技企业到创业公司,成千上万家相关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公司。 |
总结
MC-RFID资产实时跟踪系统在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全面超越EIC资产定位系统,是一种真正能帮助贵公司实现目标价值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