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生存还是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经验,了解并适应世界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

这不过是过于简单和感性的思考,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体制下,教育显现出不同的特性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若因为对经济的过度追求,而让教育变得模式化、功利性,这样的教育,已是偏离了本质的畸形教育了。

《待业青年》

昨天恰巧看了一部叫做《待业青年》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清华的大三男生,因对人生的疑问,突然退学并用一年的时间拍摄各种年轻人的生活,寻求他们眼中读书的意义以及人生目标等等。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煽情点说,就是讲多数一成不变的人生轨迹,以及疼痛的理想。

之所以谈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其中对许多大学生的采访让我记忆犹新。当问到为什么要读书时,很多人讲了很多理由。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因为父母、有的是寻求理想、有的是打发时间。他们大多数像现在的我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每天学到了什么,以后能做什么;而后来采访到一些青年歌手、写手、漫画家、乐队成员、创业者时,他们对于人生和理想的解读反倒让我动容。他们或许并没有拥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我没文化,但并不代表我笨。”他们照样滋润或者艰难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角落,坚持他们自己认为值得的东西。

 



“低等教育”

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情况?

我不想谈大家都会想到的类似地区性、城乡差别,教育不公平、模式化的东西,然后找一些加大投入改革政策之类的解决办法——我只想谈谈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在我眼中,普遍实行的学校教育是一种“低等教育”。我们出生、成长、小中大学或者更多,工作、恋爱结婚、退休、死去。老一辈的人们也告诫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的另一半,过上好的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期望大致如此。于是教育成了我们顺利完成这一过程的工具,小中大学教育不过都是“低等教育”。

这种教育只面向实际,不会问你真正想做什么。我们一开始都是不同的,但多年后我们就互相类似了。我们学到了各种本领,或者没什么本领,生活在世界的各个阶层,忙碌而一成不变,偶尔想想自己生活到底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起来上班么?

这种教育是一种工业化的运作。我们经过学校这条生产线,社会需要什么,学校便加工些什么来呼应,甚至这个车间里还会为我们装裱许多我们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这样看来,其实大学的教育本质上同幼儿园的教育没什么不同。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一些东西罢了。

我眼中的“高等教育”

低等教育是为了生存,相对应的,“高等教育”是为教会我们生活。其实初级、高级中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低等,我这样说只是因为它们大体如此,基本功利性。

而“高等教育”是接触和学习那些真正触及我们内心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喜欢摇滚,他为了摇滚奋斗,不顾寒酸不顾流言,只为坚持内心那一些感性的理想;比如一个人热爱哲学,钟情于尼采黑格尔,成为宅在家里的书呆子;比如一个人醉心漫画,他有勇气抛开许多,专心去创作去追求自己心目中更高层次的成就。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哲学、漫画,就是他们的高等教育。

他们都能够在这个世界“生存”,只不过是物质的条件罢了。他们也在这个世界“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天醒来就知道要去做什么、坚持什么。

这样说来,我所定义的“高等教育”,更多像是理想一类的东西。我们大多经历过低等教育,拥有了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历多少高等教育,他们生存着,却不知道为何活着。

我所想的“高等教育”是因人而异的。在我们对整个世界有足够的认知以后,我们可以去学习、了解自己热爱的那部分世界,去充实自己的心灵。这种“高等”,可以是一本书、一首歌、一句话,是那些高于生存,区别于物质享受的东西。

“高等教育”是一种信仰。

“低等教育”之后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但前者往往把我们变成同样的人,阻碍了我们去学习后者。

我们都生存着,但不都生活过。 

结语

按一般论文的正常程序,最后总要写点怎么做之类的。

大概是在这个比较物质化的世界,多坚持一些自己内心的东西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