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数据来源于监管机构公开的处罚数据
近三年,国内反洗钱监管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将从近三年的第一季度数据汇总起来,用这几年同期数据来说一下反洗钱处罚的变化趋势。
2020年1季度处罚金额显著增长
从数据上看,2019年与2018年1季度处罚金额虽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并不太大。然而,2020年1季度特别是2、3月份处罚金额较上一年同期增长幅度非常明显,分别增长908%和863%。
监管亮剑 多家机构收超千万罚单
在2020年1季度,出现了四个超千万罚单。这是导致2020年第一季度反洗钱处罚整体金额较往年同期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大罚单来自深圳瑞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处罚额高达6159.5万元。从这四家机构看,非银和银行机构各占一半,银行类机构全部来自股份制银行,非银机构则既有支付机构又有证券机构。
处罚力度加强呈显著特点
从这三年1季度罚单平均处罚额度看,处罚强度同期逐年加大的趋势也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2020年相比前两年同期,有数倍的增长。可见,对于反洗钱义务机构来说合规风险成本愈来愈高了。
双罚制下 个人被罚力度也在加大
反洗钱处罚是采取双罚制的,既处罚单位也处罚个人。从近三年1季度反应的个人被罚数据看,被罚总金额逐年增加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对于反洗钱合规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点,合规风险不仅是机构的风险,也是个人的风险,这里面既有经济风险也有职业发展的风险,需要更加注重反洗钱风险防范意识。
处罚地域分布 变化不大
地域分布上看,近三年同期被处罚地域有所扩大,但整体变化不大。2020年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大罚单出现的地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东,这主要是由四个超千万罚单所致。
非银机构处罚金额增长明显
近三年同期,从机构类型上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非银机构被罚金额占比在逐渐增长。非银被处罚额占同期总处罚额,从2018年的38%,到2019年的43%,再到2020年的53%,增速非常明显。
看机构细分领域,各细分领域逐年被处罚金额增长同样比较明显。2020年,尤其在大行、股份制行、证券\基金\期货和支付机构增长明显。
尤其要指出的是,支付机构在2020年第一季度共收到8个罚单,涉及7801万元,其中含两个超级罚单:深圳瑞银6159.5万、开联通支付962.4万元。
另外,在期货和证券行业,今年也出现了多个罚单。涉及3家证券机构和3家期货机构,涉及金额分别为1135.6万元、107万元。
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在非银机构的监管处罚力度明显加强。
通过超百万罚单看处罚原因
在2020年第一季度,超百万罚单共有16个,涉及处罚金额占整个季度处罚额的85%。
那么这些罚单都涉及哪些处罚原因呢?
16个罚单100%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94%涉及“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56%涉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44%涉及“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从处罚原因上看,“客户身份识别”和“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报告”仍然是监管处罚重中之重。值得关注的是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占比也超过了50%,这也进一步反应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上还有更多提升空间。
结语
从近三年1季度处罚数据上看,2020年第一季度表现出了几个鲜明特点:
总处罚金额大幅增加,2020年第一季度共处罚1.74亿元,比2019年全年合计还要高出千万。
2020年1季度出现多个超千万罚单,这在2018、2019年并从未出现过。
非银金融机构被处罚力度愈来愈大,在非银机构首次出现超六千万大罚单。
50%以上的超百万罚单处罚原因聚焦在“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报送”和“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从今年1季度反洗钱处罚数据可见一斑,“严监管 重处罚”仍是整体趋势,而且监管颗粒度仍将继续细化。
原创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