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拼多多凭借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迅速崛起。然而,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及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电商履约成本极高,导致这些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电商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拼多多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偏远地区的政策,如“中转集运”包邮模式、“免费包邮送货进村”服务等,有效提升了偏远地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偏远地区网络通信不稳定、数据传输延迟大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拼多多在偏远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时延低等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一)技术原理
低轨道卫星通信技术基于卫星通信原理,通过在近地轨道部署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较近,通常在200—2000千米之间,其通讯传播时延较短,往返时延一般都小于100ms,而高轨通信卫星的往返时延会达到600ms左右。低轨道卫星网络中单个卫星对地面的覆盖范围有限,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信号覆盖,通常需要数十颗甚至数百颗卫星,这意味着在低轨卫星轨道上,卫星数量会更多,从而存在更多硬件资源。
(二)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低轨道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例如,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截至2023年5月已经发射了4200多颗卫星,计划在2019—2024年间完成由1.2万颗卫星构成的第一星座,之后再发射3万颗卫星构成第二星座。俄罗斯、英国、韩国等国家也由于军事、空天一体化等原因积极扩充全球卫星体系。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了GW星座、G60星座及近期公布的鸿鹄—3星座,规划合计超3.6万颗星,这三个星座是未来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核心载体。
(三)技术优势
- 广覆盖:可实现全球覆盖,有效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匮乏地区的互联网接入问题。
- 低延时:得益于卫星网络布置于近地轨道,数据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终端往返传输的延时被大大降低,达到十几毫秒级别的较低延时,实现与地面网络相当的性能。
- 宽带化:随着高通量卫星技术的日渐成熟,高频段、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的使用降低了单位宽带的成本,能够满足高信息速率的业务需求。
- 低成本:现代小卫星的研发制造成本低,软件定义技术又可以进一步延长在轨道卫星的使用寿命。
三、拼多多偏远地区业务需求分析
(一)订单处理需求
拼多多的偏远地区订单接口承担着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重要任务,需要确保订单信息的实时、准确传输,保障用户能够顺利下单、支付和查询订单状态。同时,要保证与供应商、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同步,实现订单的及时处理和配送。
(二)物流跟踪需求
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和查询功能,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减少客服咨询量,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偏远地区用户来说,能够及时了解商品的配送进度尤为重要。
(三)供应链管理需求
实现供应链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协同。通过商品信息接口获取商品详细信息,结合库存接口和价格趋势接口,构建智能调价系统,根据库存充足程度和竞争品价格变化自动触发“限时秒杀”等活动。同时,农业供应链接口提供全链路溯源数据,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开发者可通过该接口实现农产品的溯源追踪和品质保证。
四、低轨道卫星直连拼多多偏远地区API通信架构设计
(一)架构组成
- 低轨道卫星星座:作为数据传输的主要载体,负责将偏远地区用户的请求数据传输至地面站,同时将地面站返回的数据传输回用户终端。
- 地面站网络:分布在各个地区,负责与低轨道卫星进行通信,接收卫星传输的数据,并将其转发至数据中继与处理中心;同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卫星传输回用户终端。
- 数据中继与处理中心:对地面站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业务逻辑处理等。同时,与拼多多的API接口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 拼多多API接口适配层:根据拼多多的API接口规范,对数据中继与处理中心传输的数据进行适配和转换,确保数据能够正确、高效地与拼多多的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二)工作原理
当偏远地区用户发起请求时,请求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传输至附近的低轨道卫星,卫星将数据转发至地面站。地面站接收到数据后,将其传输至数据中继与处理中心。数据中继与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通过拼多多API接口适配层与拼多多的业务系统进行交互,获取相应的响应数据。响应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地面站和低轨道卫星传输回用户终端,完成整个通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