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

Scala

一、概述

1.Scala是一门多范式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Scala支持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
2.Scala源代码(.scala)会被编译成java字节码(.class),然后运行在JVM之上,并可以调用现有的Java类库,实现两种语言的无缝对接。

​ scala的作者叫马丁,在Java语言中建立了新的语言,也就是scala。

​ jdk1.5(泛型) jdk1.8(lamdba stram),这个家伙不单设计了scala,还推动了Java的发展。

我们学习scala的原因:由于spark和flink需要用到scala。

二、搭建环境

windows安装Scala

​ 准备工作:安装JDK1.8,并且配置环境变量

  1. 在c/d盘下创建一个scala文件夹

  2. 双击scala-2.11.12.msi安装包 (安装路径不要有中文/空格)

  3. 配置Scala的环境变量

    SCALA_HOME = D:\scala
    path = ...;D:\scala    //在原有path追加
    
  4. 打开cmd窗口

    Microsoft Windows [版本 10.0.19041.1083]
    (c) Microsoft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权利。
    
    C:\Users\yf>scala
    Welcome to Scala 2.11.12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Java 1.8.0_271).
    Type in expressions for evaluation. Or try :help.
    scala>
    

Scala的REPL

介绍:上面打开的scala命令行窗口,我们称之为REPL,是指:Read>Evaluation->Print->Loop,也称之为交互式解释器
说明: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scala指令代码时,解释器会读取指令代码®并且计算对应的值(E),然后将结果打印出来§,接着循环等待用户输入指令(L)。

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entos安装Scala

准备工作:安装JDK1.8,并且配置环境变量

  1. 上传scala的rpm安装包

    [root@scala55 ~]# rpm  -ivh scala-2.11.12.rpm
    Preparing...                ########################################### [100%]
       1:scala                  ########################################### [100%]
    [root@scala55 ~]# scala
    Welcome to Scala 2.11.12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Java 1.8.0_171).
    Type in expressions for evaluation. Or try :help.
    scala>
    

IDEA集成Scala

在File>Setting> Plugins点击 install plugin from disk选项,选择 scala-intellij-bin-2018.3.6.zip安装成功后,重启IDEA。

插件下载路径:https://plugins.jetbrains.com/plugin/1347-scala/version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一个maven项目,然后项目右键选择Add Framework Support ,选择Scal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src/main下创建scala文件夹,右键选择mark Directory as —> Sources Roo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scala目录下创建一个HelloWorld的类,注意选择Obj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HelloWorld类中提供一个主函数,右键Run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变量

1.声明变量

Scala声明变量有两种方式,一个用val,一个用var。

val / var 变量名 : 变量类型 = 变量值

var修饰变量值可以改变,val修饰常量 值不可改变等价于Java中final修饰的变量。

val示例:

scala> val a1 = 10
scala> a1 = 20(错误的)

var示例:

scala> var a2 = 10
scala> a2 = 20(正确的)
package demo1

object Demo1_Var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定义变量
    var a1:Int = 10  //类型可以省略,scala可以根据值推出数据类型
    //使用val定义常量
    val a3 = 10
    println(a3)
    println(s"a1 = ${a1},a2 = ${a3}")
    printf("a1=%s,a2=%s",a1,a3)
  }

2.数据类型

Scala语言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所以并不区分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这些类型都是对象,我们称之为常用类型。

Scala常用类型中包含有7种数值类型:Byte、Char、Short、Int、Long、Float、Double及Boolean类型,还有String类型。

数据类型描述
Booleantrue 或者 false
Byte8位, 有符号
Short16位, 有符号
Int32位, 有符号
Long64位, 有符号
Char16位, 无符号
Float32位, 单精度浮点数
Double64位, 双精度浮点数
String其实就是由Char数组组成

注:既然Java的基本类型数据在Scala中都是对象,

​ 那么也就意味着Java中基本类型的数据在Scala中都是可以调用对象方法的。

如:scala> 1.toString

相对于Java的类型系统,Scala无疑要复杂的多!也正是这复杂多变的类型系统才让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Scala中,所有的值都是类对象,而所有的类,包括值类型,都最终继承自一个统一的根类型Any。统一类型,是Scala的又一大特点。更特别的是,Scala中还定义了几个底层类(Bottom Class),比如NullNothing

  1. Null是所有引用类型的子类型,而Nothing是所有类型的子类型。Null类只有一个实例对象,null,类似于Java中的null引用。null可以赋值给任意**引用类型**,但是不能赋值给**值类型**。
    
  2. Nothing,可以作为没有正常返回值的方法的返回类型,非常直观的告诉你这个方法不会正常返回,而且由于Nothing是其他任意类型的子类,他还能跟要求返回值的方法兼容。
    
  3. Unit类型用来标识过程,也就是没有明确返回值的函数。 由此可见,Unit类似于Java里的void。Unit只有一个实例,(),这个实例也没有实质的意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值类型转换

  • 自动类型转换

    介绍: 当Scala程序在进行赋值或者运算时,精度小的类型自动转换为精度大的数据类型,这个就是自动 类型转换

    自动提升原则:表达式结果的类型自动提升为操作数中最大的类型
    例如:
    var a1:Int = 10
    var a2:Double = 4.5
    var a3:Double = a1+a2
    14.5
    
    (byte,short)和char之间不会相互自动转换,但是byte,short,char可以自动转换为int类型
    byte,short,char他们三者也可以计算,在计算时先转换为int类型(Int不能自动转换Byte,需要强转)
    var a3:Byte = 10
    var a4:Short = 20
    var a5:Int = a3 + a4  //ok
    a4 = a3 + a4  //error
    
  • 强制类型转换

    介绍:自动类型转换的逆过程,将容量大的数据类型转换为容量小的数据类型。
    ​ 使用时要加上强制转换函数,但可能造成精度降低或溢出,格外要注意。

    java:    int i = (int)2.5;
    scala:   var num:Int = 2.5.toInt
    
  • 值类型和string类型的转换

    介绍:在程序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成String类型。
    或者将String类型转成基本数据类型

    数值类型转换为String类型
    语法: 基本类型的值 + “”
    var a2:String = 1 + ""
    
    String类型转换为数值类型
    语法: 字符串转换成基本类型
    var s1:String ="12"
    var s2:Int = s1.toInt
    var s3:Byte = s1.toByte
    var s4:Short = s1.toShort
    var s5:Double = s1.toDouble
    var s6:Long = s1.toLong
    

4.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比较运算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逻辑运算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赋值运算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Scala中没有++、–操作符,需要通过+=、-=来实现同样的效果。

​ 没有三目运算符(条件 ? 表达式1:表达式2,需要使用if else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位运算符。

5.控制台接收

//类似于java里的Scanner
import scala.io.StdIn

val i: Int = StdIn.readInt()
println(i)

四、程序的流程控制

分支控制

if else
if(条件){
    
}else if(条件){

}else{

}

例如:
var a=28
if(a<=10){
    println("child")
}else if(a<=18){
    println("boy|girl")
}else{
    println("man|woman")
}

注:Scala中任意表达式都是有返回值的,也就意味着if else表达式其实是有返回结果的,具体返回结果的值取决于满足条件的代码体的最后一行内容

var a1 = 0
var res = if(a1 == 0){
       "男"
}else{
       "女"
}
println(res)

如果缺少一个判断,什么都没有返回,但是Scala认为任何表达式都会有值,对于空值,使用Unit类,叫做无用占位符,相当于java中的void, 打印结果为(),

var a2 = 7
var res = if(a2 == 0){
    "男"
}
println(res)
//结果为()

Java中表达式是没有值的,所以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就出现了三元运算符,但是Scala中是没有的,因为根本不需要。

// Java
int result = flg ? 1 : 0
// Scala
val result = if (flg) 1 else 0
match (模式匹配 )

​ scala中的模式匹配类似于java中的switch语法,但是更加强大。
​ 模式匹配语法中,采用match关键字声明,每个分支采用case关键字进行声明,当需要匹配时,会从第一个case分支开始,如果匹配成功,那么执行对应的逻辑代码,如果匹配不成功,继续执行下一个分支进行判断。如果所有case都不匹配,那么会执行case_分支,类似于java中default语句

示例1:判断opr变量的值

var opr = "A"
opr match {
      case "A"  => println("1")
      case "B"  => println("2")
      case "C"  => println("3")
      case _    => println("default")
}
细节分析
① 如果所有的case都不匹配,那么会执行case_分支,类似于java中的default语句
② 如果所有的case都不匹配,又没有写case_分支,那么会抛出MatchError异常
③ 每个case中,不用break语句,自动中断case
④ 可以在match中使用其他类型,而不仅仅是字符串
⑤ => 等价于java switch的 :=> 后边的代码块到下一个case,是作为一个整体执行,可以使用{}扩起来,也可以不扩

循环控制

while和do while循环
while(条件){
  //循环体
  //循环变量迭代  
}

do{
  //循环体
  //循环变量迭代  
}while(循环条件)
for循环

1.范围数据循环

for (i <- 1 to 10){   	 //前后闭合
	println(i)
}

for (i <- 1 until 10){    //前闭后开
	println(i)
}

2.循环守卫

特点:循环守卫,即循环保护式(也称条件判断式,守卫)。保护式为true则进入循环体内部,false
则跳过
for (i <- 1 to 10;if i%2 ==0){  //;可以省略
     println(i)
}
 
等价于
for (i <- 1 to 10){
   if (i%2 ==0){
      println(i)
  }
}

3.嵌套循环

for (i <- 1 to 2;j <- 1 to 3){
        println("i="+i+"  j="+j)
}
输出结果:
i=1  j=1
i=1  j=2
i=1  j=3
i=2  j=1
i=2  j=2
i=2  j=3

等价于
for (i <- 1 to 2){
    for(j <- 1 to 3){
        println("i="+i+"  j="+j)
    }
}

4.循环返回值

var res = for(i <- 1 to 10 ) yield i
println(res)

作用:将遍历过程中处理的结果返回到一个新Vector集合中,i这里是一个代码块,这就意味我们可以对i进行处理
输出结果:  Vector(1, 2, 3, 4, 5, 6, 7, 8, 9, 10)

var res = for(i <- 1 to 10 ) yield i+10
println(res)
输出结果:  Vector(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reak & Continue

Scala内置控制结构去掉了break和continue

① 推荐使用函数式风格解决break的功能,而不是一个关键字

import scala.util.control.Breaks
//跳出循环
//breakable是一个高阶函数(可以接收函数的函数就是高阶函数)
//breakable对break()抛出的异常做了处理,代码就继续执行
//当我们传入的是代码块,scala程序员会将()改成{}
Breaks.breakable{
	for(i<- 1 to 9){
        if(i == 5){
          Breaks.break()
        }
        println(i)
	}
}
    println("结束")

输出结果:	1	2	3	4	结束

② 可以使用if - else 或 循环守卫实现continue的效(scala不支持continue)

for(i <- 0 until 9 ; if ( i != 5 && i != 8) ){
      println(i)
}
 println("结束")

五、函数

scala定义函数的标准格式为:

def 函数名(参数名1: 参数类型1, 参数名2: 参数类型2) : 返回类型 = {
  函数体
}

1) 函数有返回值

def f1() : String= {
  return "f1"
}

注:Scala中的函数可以根据函数体最后一行代码自行推断函数返回值类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return关键字可以省略,既然Scala可以自行推断,所以在省略return关键字的场合,返回值类型也可以省略。
如果函数明确使用return关键字,那么函数无法省略返回值类型。

2) 函数无返回值

def f2()Unit = {
  println("f2")
}

注:如果函数明确声明无返回值(声明Unit),那么函数体中即使使用return关键字也不会有返回值。
如果明确函数无返回值或不确定返回值类型,那么返回值类型可以省略

将函数的返回类型为Unit的函数称之为过程(procedure),如果明确函数没有返回值,那么等号可以省略。

3) 函数有参数

def f4(p: String) = {
  println(p)
}

注:函数如果参数列表不为空,那么在调用时需要传递参数,不能省略,这和JavaScript语法不一样,在JavaScript中调用有参函数时,如果没有传递参数,那么参数会自动赋值为undefined, Scala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就是在声明参数时,直接赋初始值。

def f5(p:String = "f5") {
    println(p);
}

调用函数时,如果不传递参数,就采用默认的初始值,如果传递参数,传递的参数会覆盖初始化。

f5() // 不传参数,打印f5
f5("function") // 传参, 覆盖默认值,打印function

如果函数存在多个参数,每一个参数都可以设定默认值,那么这个时候,传递的参数到底是覆盖默认值,还是赋值给没有默认值的参数,就不确定了(默认按照声明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带名参数

def f6 ( p1 : String = "v1", p2 : String ) {
    println(p1 + p2);
}
f6("v2" )  // (Error)
f6(p2="v2") // (OK)

4) 变长参数

​ 不确定个数参数,类似Java的…

def f7(args: Int*) = {
  var result = 0
  for(arg <- args)
    result += arg
  result
}

5) 惰性函数

​ 当函数返回值被声明为lazy时,函数的执行将被推迟,直到我们首次对此取值。这种函数我们称之为惰性函数,在Java的某些框架代码中称之为懒加载(延迟加载),当使用变量或者方法时才会执行。

package test

object HelloWord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lazy val res  = test()
      println("主函数运行了")
      println(res)
    }

  def test():String = {
    println("hanshu9999")
    "heihei"
  }
    
结果:
主函数运行了
hanshu9999
heihei

6) 内嵌函数

​ 在scala中函数中可以继续定义函数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def test1(): Unit ={
      println("测试")
    }
    test1()
}

7) 匿名函数(***重点)

​ 1.不需要写def 函数名

​ 2.不需要写返回类型,使用类型推导

​ 3.= 变成 =>

​ 4. 如果有多行则使用{}包括,否则建议省略

//普通的函数
def test1(v1:Int,v2:Int):Int = {
    v1+v2
}

//匿名函数
(v1:Int,v2:Int) => v1+v2

//在scala中函数也是一个值,所以可以使用变量存储匿名函数
//当变量带上括号就可以调用使用
var f1 = (v1:Int,v2:Int) => v1+v2
println(f1(10, 20))    //输出结果:3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函数可以作为参数(***重点)

​ 在scala中,如果一个函数的参数,或者返回值是一个函数,那么这个函数可以称之为高阶函数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i: Int = test1((a1,a2)=>a1-a2,10,20)
   println(i)
}
//f1里是函数参数类型,箭头后为返回值类型,两个参数后边为参数类型
def test1(f1:(Int,Int)=>Int,v1:Int,v2:Int)={
   f1(v1,v2)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函数可以作为返回值(***重点)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f1: (Int, Int) => Int = test1()
    f1(10,20)
 }

def test1():(Int,Int)=>Int ={
    (x:Int,y:Int)=>x+y
}

  def test1():(Int,Int)=>Int ={
    def test2(a1:Int,a2:Int):Int ={
      a1+a2
    }
    test2 _
  }
示例代码:
package test

object HelloWord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println(test1())
    //test1()(10,20)
    var f1 = test1()
    var res = f1(10,20)
    println(res)
  }

  def test1():(Int,Int)=>Int ={
    def test2(a1:Int,a2:Int):Int ={
      a1+a2
    }
    test2 
  }
}
//返回结果是一个函数:<function2>  30

**总结:**函数式编程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的控制某一块代码的实现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类和对象

1.定义类

1.scala语法中,类并不声明为public,所有这些类都具有公有可见性(默认就是public)
2.一个scala源文件可以包含多个类,而且默认都是public,最终编译生成的结果在两个文件中。

[修饰符] class 类名{
   类体
}

class Student {

}

2.属性

1.属性的定义语法同变量 [访问修饰符] var 属性名 [:类型] = 属性值
2.属性的定义类型可以为任意类型, 包含值类型或者引用类型
3.scala中声明一个属性,必须显示的初始化,然后根据初始化数据的类型自动推断,属性类型可以省略
4.如果赋值为null,则一定要加类型,因为不加类型,那么该属性的类型就是Null类型
5.如果在定义属性时,暂时不赋值,也可以使用符号_,由系统分配默认值,系统分配默认值必须写出类型。

class Student {

  var name:String = _

  var age:Int = 0

  def show(): Unit ={
    println(s"$name,$age")
  }

}
类型_ 对应的值
Byte、Short、Int、Long0
Float、Double0.0
String和引用类型null
Booleanfalse

3.创建对象

val|var 对象名[:类型] = new 类型()

val student:Student= new Student()

1.如果我们不希望改变对象的引用(内存地址),应该声明为val性质的,否则声明为var,scala设计者推荐使用val,因为一般来说,在程序中,我们只是改变对象属性的值,而不是改变对象的引用
2.scala在声明对象变量时,可以根据创建对象的类型自动推断,所以类型声明可以省略,但当类型和后边new对象类型有继承关系即多态时,就必须写了

4.方法

​ scala中的方法其实就是函数

语法
def 方法名(参数列表)[:返回值类型] = {
    方法体
}

//在Student类中定义方法
def show(): Unit ={
    println(s"$name,$age")
}

5.构造器

​ 和java一样,scala构造对象也需要调用构造方法,并且可以有任意多个构造方法(即scala中构造器也支持重载)
scala类的构造器包括:主构造器 和 辅助构造器(没有默认无参构造器)

//在scala中这个类,可以视为一个函数
class 类名(形参列表){  //主构造器有且只有一个

   def this(形参列表){   //辅助构造器,且名字都叫做this
   }
   
   def this(形参列表){   //辅助构造器可以有多个
   }
}

class Student(name2:String){
	var name:String = name2
	var age:Int = 0

  def this(name:String,age:Int){
    this(name)  // 辅助构造器必须在第一行显示调用主构造器(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
    this.age = age
  }
  
  def show(): Unit ={
    println(s"$name,$age")
  }
    
}
  1. 如果主构造器无参数,小括号可以省略,构建对象时调用的构造方法的小括号也可省略

    class Student{
    }
    val s = new Student
    
  2. 主构造器会执行类定义中的所有语句

    class Student{
       println("啦啦啦啦~~~")
    }
    
    val s = new Student  //控制台打印  啦啦啦啦~~~
    
  3. 如果想让主构造器变成私有的,可以在()之前加上private,这样用户只能通过辅助构造器来构造对象了

    class Student private(){}
    
  4. 主构造形参修饰

    scala类的主构造器的形参未用任何修饰符修饰,那么这个参数是局部变量。
    如果参数使用val关键字声明,那么scala会将参数作为类的私有的只读属性使用,不看以赋值。
    如果参数使用var关键字声明,那么scala会将参数作为类的成员属性使用,并会提供属性对应的
    xxx()[类似于getter]/xxx_$eq()[类似setter]方法,即这时的成员属性是私有的,但是可读性
    
    class Student (var name:String){
    
      var age:Int = _
    
      def this(name:String,age:Int){
        this(name)
        this.age = age
      }
    
      def show(): Unit ={
          var student = new Student("张三",20)
          student.name = "sili"
          println(s"$name,$age")
      }
    }
    //结果     sili  20
    

七、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1.封装

//使用private 修饰属性后,生成的setter/getter方法也是private
private var age:Int = _

//根据需求声明age属性的set和get方法    也可以使用@BeanProperty会生成java的set/get方法
def setAge(age:Int):Unit={
    if(age > 0 && age < 100){
      this.age = age
    }
  }

def getAge(): Int ={
    return age
}

user.setAge(50)

2.继承

  1. 继承父类语法

    class 子类名 extends 父类名{ 类体 }
    
  2. 重写父类方法

    重写父类方法需要使用override修饰
    override def xxx(): Unit ={
      
    }
    

3.多态

要测试某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给定的类,可以用isInstanceOf方法。
用asInstanceOf方法将引用转换为子类的引用

var s:Person = new Student
if(s.isInstanceOf[Student]){
    val student: Student = s.asInstanceOf[Student]
    student.study()
}

八、抽象类

在scala中,通过abstract关键字标记不能被实例化的类(不能创建对象)。方法不用标记abstract,只要省掉方法体即可

abstract class Person{

  var name:String = _

  def sayHello()
    
  //def sayHello():Unit = ???

}

九、特质trait(相当于java接口 )

  1. 声明一个特质 trait

    trait 特质名{
        trait//可以抽象方法,也可以非抽象方法
    }
    

    因为Scala运行在Java8之上,所以特质中方法可以有默认实现

  2. 使用特质

    1) 如果没有父类,只有一个特质需要先使用extends再使用with
    class 类名 extends 特质1
    2) 没有父类,可以直接继承特质
    class 类名 extends 特质1 with 特质2
    3) 有父类
    class 类名 extends 父类 with 特质1 with 特质2
    
    trait A{
      def test1()
    }
    
    trait B{
      def test2()
    }
    
    class C extends  A with B{
    	override def test1(): Unit = {
        println("覆盖特质A的test1方法")
      }
    
      override def test2(): Unit = {
        println("覆盖特质B的test2方法")
      }
    
    }
    
  3. 动态混入

    class Pig(name:String) extends  Animal(name:String) with Speakable {
      override def speak(): Unit = {
        println("哼哼~")
      }
    
      override def eat(): Unit = {
        println(s"${name} 给啥吃啥~")
      }
    }
    
    //一开始定义pig类没有Flyable特质,再创建对象时,动态实现一个特质
    var pig=new Pig("猪坚强") with Flyable{
        override def fly(): Unit = {
            println(s"${name} 会飞了~")
        }
    }
    
    pig.fly()  //可以调用fly方法
    

十、函数式编程应用案列

package test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ArrayBuffer

class Student(var name:String,var age:Int,var score:Int){
	override def toString: String = s"姓名:${name},年龄:${age},成绩:${score}"
}

object Test_NiFunctio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 new ArrayBuffer[Student]()
    list.append(new Student("zhangsan",20,85))
    list.append(new Student("lisi",25,56))
    list.append(new Student("wangwu",24,95))
    list.append(new Student("wuxiaojie",18,62))
    list.append(new Student("heihei",18,100))

    //获取成绩不及格
    val list2 = filterStudent(list,(s:Student)=> s.score < 60)
    //val list2 = filterStudent(list,(s)=> s.score < 60)
    for (elem <- list2) {
      println(elem)
    }
    //刷选年龄大于等于20岁
    val list3 = filterStudent(list,(s)=> s.age>=20)
    for (elem <- list3) {
      println(elem)
    }
  }

  def filterStudent(list:ArrayBuffer[Student],f:(Student)=>Boolean): ArrayBuffer[Student] ={
    val list4 = new ArrayBuffer[Student]()
    for(s <- list){
      if(f(s)){
        list4.append(s)
      }
    }
    list4
  }
}
俩次结果:
姓名:lisi,年龄:25,成绩:56

姓名:zhangsan,年龄:20,成绩:85
姓名:lisi,年龄:25,成绩:56
姓名:wangwu,年龄:24,成绩:95

十一、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

介绍:由于Scala没有静态方法,通过object去定义静态方法或者静态对象。

没有static关键字,凡是写在object中的方法就是静态方法
object A{

}

单例类

单例类使用object修饰,所有声明在object中的方法都是静态方法,类似于Java中声明的工具类的作用。

object SingleObject {
    def sum(x:Int,y:Int):Int={
      x+y
    }
}
//单例类对象只有一个,在底层帮我们创建,我们无法创建单例类的对象即不可new
var so1=SingleObject   
var so2=SingleObject

println(so1==so2) 	//true,说明so1和so2是同一个对象
SingleObject.sum(1,2)	//Object(单例类)中的方法,都是静态方法。

伴生对象

如果类和object在一个scala文件中,则称为object User 是class User的伴生对象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r u1 = new User()
    u1.test1()
    User.test2()
}

class User{  //伴生类
    //可以写非静态方法
    def test1():Unit = {
        println("test1方法被调用了")
    }
}

object User{  //伴生对象
    //可以写静态方法
    def test2():Unit = {
        println("test2方法被调用了")
    }
}

//Scala中伴生对象采用object关键字声明,伴生对象中的全是”静态“内容,可以通过伴生对象名称直接调用
//伴生对象对应的类称之为伴生类,伴生对象的名称应该和伴生类名一致
//伴生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都可以伴生对象(类名)直接调用访问
//从语法角度来讲,所谓的伴生对象其实就是类的静态方法和成员的集合

伴生对象 apply方法

使用伴生对象可以方便的创建对象,只需要覆盖对应的apply方法,如下:

def main (args:Array[String]): Unit = {
    //User.apply()  等同于new User()
    //User.apply()简写
    user2 = User()
    user2.test1()
    user2.test2()  //也可以User.test1()
}
class User {
  def test2(): Unit ={
    println("test2方法execute")
  }
}

object User{
  def test1(): Unit ={
    println("test1方法execute")
  }
  
  def apply(): User = {		//注意写上apply后的()
    println("apply方法被调用了!!!")
    new User()
  }
  //apply的方法的作用:使用伴生对象中的apply方法,可以快速创建半生类的对象
}

十二、隐式传值和隐式转换

1.隐式函数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implicit def f1(d:Double):Int = {	//隐式函数
     d.toInt
}
    val num:Int = 3.5		//编译本来应该错误,由于上面写了隐式函数自动转换了
    println(num)		//结果3
}

2.隐式变量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implicit var name:String = "tom"	//隐式变量
    def hello(implicit name:String): Unit ={
      println(name + " say hello")
    }
    hello("456789")或者hello  //如果赋值结果会打印456789
}
//hello不赋值结果 tom

隐式变量的优先级高于默认值

3.隐式类

package test2
class A{
  def test1(): Unit ={
    println("test1函数被调用了")
  }

  def test2(): Unit ={
    println("aaaa")
  }

  object F{   //隐式类需要写在object中,名字无所谓,和调用的保持一致就可以
    //参数a:A,代表对A这个类做功能增强的
    implicit class xx(a:A){    //隐式类的名字叫啥无所谓,关键看他的参数
      def test2(): Unit ={
        println("test2函数被调用了!!!")
      }
    }
  }
}

object Test_YinShi3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a = new A()
    import a.F.xx     //导入a对象所在类中F中的xx隐式类
    import a.F._      //导入a对象所在类中F中的所有隐式类,a才可以调用test2()
    a.test1()
    a.test2()
  }
}

十三、异常

​ Scala提供try和catch块来处理异常。try块用于包含可疑代码。catch块用于处理try块中发生的异常。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中有任意数量的try…catch块。
​ 语法处理上和Java类似,但是又不尽相同。

// Scala
try {
     val r = 10 / 0
} catch {  //不用写小括号,其次一个catch可以写多个异常
     case ex: ArithmeticException=> println("捕获了除数为零的算数异常")
     case ex: Exception => println("捕获了异常")
} finally {
     // 最终要执行的代码
}

Scala的异常的工作机制和Java一样,但是Scala没有“checked”异常,你不需要声明说函数或者方法可能会抛出某种异常。受检异常在编译器被检查,java必须声明方法所会抛出的异常类型。
在Scala里,借用了模式匹配的思想来做异常的匹配,因此,在catch的代码里,是一系列case子句。

十四、数据结构

概述: scala同时支持不可变集合和可变集合,不可变集合可以安全的并发访问

两个主要的包: 不可变集合: scala.collection.immutable
​ 可变集合: scala.collection.mutabl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Array (不可变数组)

1.定义数组

var arr1 = new Array[String](3)
arr1(0) = "zhangsan"
arr1(1) = "lis"
arr1(2) = "wangwu"    

var arr2 = Array(1,2,3)   //省略new,底层通过伴生对象的apply方法构建Array对象

2.获取元素

//根据下标获取
arr1(0)

//遍历
for (elem <- arr1) {
    println(elem)
}

//求数组长度
arr1.length  // 或者 arr1.size 

2.ArrayBuffer(可变数组)

1.定义数组

var arrayBuffer = new ArrayBuffer[Int]()

2.增删改元素

//添加元素
arrayBuffer += 1
arrayBuffer.append(2)
//修改元素  根据下标修改指定位置元素
arrayBuffer(1) = 5
//删除元素  根据下标删除指定位置元素
arrayBuffer.remove(1)

3.获取元素

//根据下标获取
arrayBuffer(0)

//遍历
for (elem <- arrayBuffer) {
    println(elem)
 }

4.小结

arr1.toBuffer   //定长数组转可变数组
arr2.toArray    //可变数组转定长数组

注意:arr1.toBuffer 返回结果才是一个可变数组,arr1本身没有变化
     arr2.toArray  返回结果才是一个定长数组,arr2本身没有变化

3.Tuple (元组)(***)

介绍:元组也是可以理解为一个容器,可以存放各种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数据

1.构建元组对象

val t1 = ("zhangsan",12,"lisi",11.2)

元组是不可变的,最多可以存储22个元素

2.访问元组中的元素

println(t1._1)    //输出:zhangsan
println(t1._2)    //输出:12

3.遍历元组

for (elem <- t1.productIterator) {
      println(elem)
}

4.List (不可变列表)

介绍:Scala中的List和Java List不一样,在Java中List是一个接口,真正存放数据是ArrayList,而Scala的List可以直接存方数据。默认情况下scala的List是不可变的,List属于序列Seq。

1.构建List对象

val list1 = List(1,2,3,4)   

val list1 = Nil    //空集合

2.访问List中元素

//根据下标获取
list1(0)

3.添加

向列表中增加元素,会返回新的列表/集合对象。

注意:scala中List元素追加形式非常独特,和Java不一样

//通过 :+ 和 +: 给list追加元素(本身list集合并没有变化)
val list2: List[Int] = list1:+10
println(list2)     //输出结果: List(1, 2, 3, 4, 10)

val list3: List[Int] = 20+:list1
println(list3)    //输出结果: List(20, 1, 2, 3, 4)

//符号::表示向集合(新建)中添加元素
//运算时,集合对象一定要放置在最右边,且运算规则是,从右至左
//:::运算符是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去
val list1 = List(1,2,3,4)
var list5 = 6::7::list1::Nil  //也可以把集合添加到集合里面
//分析过程
//1). List()  2). List(List(1,2,3,4)) 
//3). List(7,List(1,2,3,4))  4). List(6,7,List(1,2,3,4)) 
println(list5)			//输出结果: List(6, 7, List(1, 2, 3, 4))

var list6= 6::7::list1:::Nil
println(list6)			//输出结果: List(6, 7, 1, 2, 3, 4)

5.ListBuffer (可变列表)

介绍:ListBuffer是可变的list集合,可以添加,删除元素,ListBuffer属于序列

1.创建ListBuffer对象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1,2,3)
或者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

2.增删元素

//向集合中添加一个元素
var listBuffer2 = ListBuffer[Int]()
listBuffer2 += 4
listBuffer2.append(5)
println(listBuffer2)			//输出结果: ListBuffer(4, 5)

//向集合中添加另外一个集合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1,2,3)
listBuffer ++= listBuffer2
println(listBuffer)			    // 输出结果:ListBuffer(1, 2, 3, 4, 5)

//根据下标移除数据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1,2,3)
listBuffer.remove(0)
println(listBuffer)			    // 输出结果:ListBuffer(2, 3)

//根据下标修改数据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1,2,3)
listBuffer(0) = 10
println(listBuffer)			    // 输出结果 ListBuffer(10, 2, 3)	

3.访问ListBuffer中的元素

//根据下标获取指定位置的元素
listBuffer(0)  

//遍历
var listBuffer = ListBuffer[Int](1,2,3)
    for (elem <- listBuffer) {
      println(elem)
}

6.Map

介绍:scala中的Map和java类似,也是一个散列表,它存储的内容也是键值对(k-v)映射,scala中不可变的Map是有序的,可变的Map是无序的

Scala中有可变的Map(scala.collection.mutable.Map),不可变Map(scala.collection.immutable.Map)

1.构建Map对象,map中存储的元素本质是一个tuple

val map1 = Map("a1"->"zhangsan","a2"->"lisi")   	   //不可变
println(map1)

val map2 = mutable.Map("a1"->"zhangsan","a2"->"lisi")   //可变
println(map2)

val map3 = new mutable.HashMap[String,String]()         //创建空的Map

2.添加 & 修改

val map2 = mutable.Map("a1"->"zhangsan","a2"->"lisi")
//key不存在,执行添加。否则是修改
map2("a3") = "wangwu"
map2.put("a4","zhaoliu")   //java只有这一种

3.取值

//创建一个map
val map2 = mutable.Map("a1"->"zhangsan","a2"->"lisi")

1.map("key")
作用:如果key存在,则返回对应的值
     如果key不存在,则抛出异常[java.util.NoSuchElementException]
	注意:在java中,如果key不存在则返回null
例如:map2("a1")   输出:zhangsan
     map2("x1")   抛出异常

2.map.get("key")
作用:map集合中的get方法会返回Option对象,如果key存在是Some,否则是None
例如:map2.get("a1")   输出:Some(zhangsan)
     map2.get("x1")   输出:None

3.map.get("key").getOrElse([默认值])
作用:如果是Some,getOrElse可以返回key对应的value,否则返回默认值
     如果getOrElase没有给定默认值,则返回() (()Unit的唯一实例)
例如:map2.get("a1").getOrElse()   输出:zhangsan
     map2.get("x1").getOrElse()   输出:()
     map2.get("x1").getOrElse(null)   输出:null
简写:map2.getOrElse("key",null)

4.map.contains("key")
作用: 判断key是否存在,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使用技巧:如果我们确定map有这个key,应当使用map(key)
        如果不能确定,则先使用map.contains(key)判断
        如果只是期望获取一个值,可以使用map.getOrElse(key,默认值)

4.删除

方式1:map -= (key,key)   // -= 这种形式可以一次删除多个key-value

方式2:map.remove(key)

注意: 如果key存在则删除,不存在也不会报错

5.遍历

键值对遍历
方式1:k,v是两个变量,接收map遍历获取的key-value
for ((k,v) <- map) {
      println(k +"\t" + v)
}
方式2:elem获取map遍历出的元祖,elem可以通过操作元祖的形式获取key-value
for (elem <- map) {
    println(elem._1 + "\t" + elem._2)
}

键遍历
for (elem <- map.keys) {
      println(elem)
}

值遍历
for (elem <- map.values) {
      println(elem)
}

7. Set

介绍:Set存储的元素不允许重复,且不保留顺序,默认是以哈希Set实现

1.构建Set对象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

val set1 = Set(1,3,2)             //不可变

val set2 = mutable.Set(1,3,2)     //可变

2.向集合中添加、删除元素

//三种向集合添加元素的方式
val set2 = mutable.Set(1,2,3)     //可变
set2.add(4)
set2 += 5
set2.+=(6,9,8)			//可以一次性多加几个元素

//两种从集合中移出元素的方式
set2 -= 2
set2.remove(3)

3.集合遍历

for (elem <- set2) {
      println(elem)
}

十五、scala自带高阶函数

概述:可以接收一个函数的函数就是高阶函数

ctrl+p查看函数参数列表

1.map

介绍:将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通过指定功能(函数)映射(转换)成新的结果集

需求:请将List(1,2,3)中的所有元素都*2,将结果放到一个新的集合中返回,即返回一个新的List(2,4,6)

①. 传统做法:遍历list集合,获取每一个元素*2,放入新的集合中

val list1 = List(1,2,3)
var list2 = List[Int]()
for (elem <- list1) {
    list2 = list2 :+ elem*2
}
println(list2)		//List(2, 4, 6)

传统写法总结:优点是比较直接、好理解

缺点是不够简洁、高效,没有体现函数式编程特点

②. 使用map函数

val list1 = List(1,2,3)
val list2 = list1.map(v=>v*2)
println(list2)			//List(2, 4, 6)

③. 模拟实现map函数

import scala.collection.mutable.ListBuffer

class MyList{
  val listBuffer = new ListBuffer[Int]
  def this(i:Int*){
    this()
    for (elem <- i) {
      listBuffer.append(elem)
    }
  }
  //模拟scala集合中自带的map函数,了解匿名函数的底层实现
  //map函数的特点: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遍历,在遍历的过程中对元素进行处理,处理的逻辑(代码)由函数调用者提供
  //该函数最终返回一个集合,里面存储的处理的结果
  def map(f:Int=>Int)={
    val listBuffer2 = new ListBuffer[Int]
    for (elem <- listBuffer) {
      //编写map函数的人,不关心f这个函数的具体实现细节
      //而调用map函数的人,只需要关系f这个匿名函数的处理逻辑即可
      listBuffer2.append( f(elem) )
    }
    listBuffer2
  }

}
object Test_MyMap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myList = new MyList(1,2,3)
     val list2: ListBuffer[Int] = myList.map((v:Int)=> {v-2})
     println(list2)
  }
}

2.flatten

介绍:flat即压扁,压平,扁平化。效果就是将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的子元素映射到某个函数并返回新的集合

var list = List(List(1,2,3),List(3,4,5))
val list2 = list.flatten
println(list2)          // 输出结果:List(1, 2, 3, 3, 4, 5)

var list = List("zhangsan","lisi","wangwu")
val list2 = list.flatten
println(list2)			// 输出:List(z, h, a, n, g, s, a, n, l, i, s, i, w, a, n, g, w, u)

var list3 = List(List("zhangsan","lisi","wangwu"),Lis2("zhang","slisi","wangq"))
var list4:List[String] = list3.flatten
println(list4)			//List("zhangsan","lisi","wangwu","zhang","slisi","wangq"),在执行一次flatten就会压平成字母。

3.flatMap

介绍:先执行map,在执行flatten

var list = List("zhangsan lisi","lisi wangwu","wangwu wangwu")
val list2 = list.flatMap(v=>v.split(" "))
println(list2)    //输出:List(zhangsan, lisi, lisi, wangwu, wangwu, wangwu)

4.filter

介绍:将符合要求的数据,通过指定函数的筛选放置到新的集合中

需求:将集合中首字母为‘A’的筛选到新的集合

var list = List("Alice","Tom","Jack","Abc")
val list2 = list.filter(v => {
   v.startsWith("A")
})
println(list2)			//输出结果:List(Alice, Abc)

5.reduce

介绍: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归约(化简)操作。

需求:计算List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

var list = List(1,2,6,8)
val i: Int = list.reduce((v1,v2)=>v1+v2)  //表达式写想要的操作
println(i)    //17

6.fold(scala称之为柯里化)

介绍:fold函数将上一步返回的值作为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继续传递参与运算

需求: 计算List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

var list = List(1,2,6,8)
val i: Int = list.fold(5)((v1, v2) => {
      v1 + v2
})
 println(i)

//(初始化值)后边跟着reduce操作,这种语法,在scala中称之为柯里化。
上述代码等同于
list(5,1,2,6,8).reduce((v1, v2) => {
      v1 + v2
})

7.sorted

介绍: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var list = List(1,13,4,34)
println(list.sorted)            	//升序输出结果 List(1, 4, 13, 34)
println(list.sorted.reverse)		//降序输出结果 List(34, 13, 4, 1)

8.sortBy

介绍:对集合中元组的某个元素进行排序

//List集合中存储一个学生的信息,分别是姓名和语文成绩,请按照语文成绩排序
var list = List(("张三",100),("李四",84),("王五",95),("赵六",30))
println(list.sortBy(v => v._2))			//List((赵六,30), (李四,84), (王五,95), (张三,100))
println(list.sortBy(v => v._2).reverse) //List((张三,100), (王五,95), (李四,84), (赵六,30)

//List集合中存储一个学生的信息,分别是姓名和语文成绩、数学成绩
//请按照语文成绩先排序,语文成绩相等者,按照数学成绩排序
var list2 = List(("张三",100,58),("李四",84,96),("王五",84,75),("赵六",30,61))
println(list2.sortBy(v => (v._2, v._3))(Ordering.Tuple2(Ordering.Int,Ordering.Int.reverse)))
//元组里有几个就写Tuple几,Ordering.Int代表升序,Ordering.Int.reverse即降序
//输出结果:List((赵六,30,61), (李四,84,96), (王五,84,75), (张三,100,58))

9.groupBy

介绍:根据集合中包含元组进行分组

var list = List(("张三",100),("张三",96),("李四",84),("李四",30))
//.groupBy(v=>v._1) 作用:根据遍历集合获取元组的第一个元素进行分组
val map1: Map[String, List[(String, Int)]] = list.groupBy(v=>v._1)
println(map1)

//统计单词出现次数
//Map(张三 -> List((张三,100), (张三,96)), 李四 -> List((李四,84), (李四,30)))
map1.map(v => (v._1,v._2.size)

十六、高阶函数简写调用

参数类型推断

​ 在某些情况下,参数类型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如list(1,2,3) list.map(),map中函数参数是可以推断出来的,此时可以进行相应的简写

var list1 = List(1,2,3) (v:Int) => { v*2 }

1)参数类型是可以推断的,可以省略参数类型 (v) => { v*2 }

2)当传入的函数,只有单个参数时,可以省去括号 v => { v*2 }

3)当代码只有一行时,可以省略方法体的花括号 v => v*2

4)如果变量只在 =>右边(方法体中)只出现一次,可以用_来代替

//最简化写法

​ list1.map( _*2 )

​ list1.reduce( _ + _)

十七、函数高级

1.闭包

介绍: 闭包就是一个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的一个整体

闭包演示

def minus(x:Int)= (y:Int)=> x-y

val f1 = minus(20)   //此处的f1就是闭包,当前匿名函数和外部变量组成了一个整体(用到了外部变量)
f1(1)  //输出19
f1(2)  //输出18
 
详解:
1.(y:Int)=> x-y 
     代表minus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匿名函数,那么将来这个匿名函数执行时就需要引入外部环境变量x,这就形成了闭包。
2.当多次调用f(可以理解多次调用闭包) 发现使用的是同一个x,所以x不变。
3.在使用闭包时,主要搞清楚返回函数引用了函数外的哪些变量,因为他们会组合成一个整体。

闭包实践:设计一个函数makeSuffix(suffix:String) 可以接收一个文件后缀名(比如.jpg) 并返回一个闭包

调用闭包,可以传入一个文件名,如果该文件名没有指定后缀,则返回文件名.jpg,否则直接返回原文件名

def makeSuffix(suffix:String) = {
      (fileName:String)=>{
        val bool: Boolean = fileName.endsWith(suffix)
        if(bool) fileName else fileName+suffix
      }
}

val f2 = makeSuffix(".jpg")
println(f2("aaa.jpg"))     //输出aaa.jpg
println(f2("heihei"))      //输出heihei.jpg

2.函数柯里化

介绍:函数编程中,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都可以转化为接收单个参数的函数,这个转化过程就叫柯里化。

柯里化就是证明了函数只需要一个参数而已,不用设立柯里化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命题。柯里化就是以函数为主体这种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生结果。

需求:编写一个函数,接收两个整数,可以返回两个数的乘积。

//常规方式完成
def test1(v1:Int,v2:Int)={
    v1+v2
}
test1(10, 20)

//闭包
def test2(x:Int)= (y:Int)=>x+y
test2(10)(20)

//柯里化
def test3(x:Int)(y:Int)={
    x+y
}
test3(10)(20)

v._1) 作用:根据遍历集合获取元组的第一个元素进行分组
val map1: Map[String, List[(String, Int)]] = list.groupBy(v=>v._1)
println(map1)

//统计单词出现次数
//Map(张三 -> List((张三,100), (张三,96)), 李四 -> List((李四,84), (李四,30)))
map1.map(v => (v._1,v._2.size)


## 十六、高阶函数简写调用

### 参数类型推断

​	在某些情况下,参数类型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如list(1,2,3)  list.map(),map中函数参数是可以推断出来的,此时可以进行相应的简写 

var list1 = List(1,2,3)     	(v:Int) => {  v*2 }

1)参数类型是可以推断的,可以省略参数类型 	(v) => {  v*2 }

2)当传入的函数,只有单个参数时,可以省去括号	v => {  v*2 }

3)当代码只有一行时,可以省略方法体的花括号	v =>  v*2 

4)如果变量只在 =>右边(方法体中)只出现一次,可以用_来代替	

//最简化写法	

​		list1.map( _*2 )

​		list1.reduce( _ +  _)

## 十七、函数高级

### 1.闭包 

介绍: 闭包就是一个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的一个整体

闭包演示

```scala
def minus(x:Int)= (y:Int)=> x-y

val f1 = minus(20)   //此处的f1就是闭包,当前匿名函数和外部变量组成了一个整体(用到了外部变量)
f1(1)  //输出19
f1(2)  //输出18
 
详解:
1.(y:Int)=> x-y 
     代表minus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匿名函数,那么将来这个匿名函数执行时就需要引入外部环境变量x,这就形成了闭包。
2.当多次调用f(可以理解多次调用闭包) 发现使用的是同一个x,所以x不变。
3.在使用闭包时,主要搞清楚返回函数引用了函数外的哪些变量,因为他们会组合成一个整体。

闭包实践:设计一个函数makeSuffix(suffix:String) 可以接收一个文件后缀名(比如.jpg) 并返回一个闭包

调用闭包,可以传入一个文件名,如果该文件名没有指定后缀,则返回文件名.jpg,否则直接返回原文件名

def makeSuffix(suffix:String) = {
      (fileName:String)=>{
        val bool: Boolean = fileName.endsWith(suffix)
        if(bool) fileName else fileName+suffix
      }
}

val f2 = makeSuffix(".jpg")
println(f2("aaa.jpg"))     //输出aaa.jpg
println(f2("heihei"))      //输出heihei.jpg

2.函数柯里化

介绍:函数编程中,接受多个参数的函数都可以转化为接收单个参数的函数,这个转化过程就叫柯里化。

柯里化就是证明了函数只需要一个参数而已,不用设立柯里化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命题。柯里化就是以函数为主体这种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生结果。

需求:编写一个函数,接收两个整数,可以返回两个数的乘积。

//常规方式完成
def test1(v1:Int,v2:Int)={
    v1+v2
}
test1(10, 20)

//闭包
def test2(x:Int)= (y:Int)=>x+y
test2(10)(20)

//柯里化
def test3(x:Int)(y:Int)={
    x+y
}
test3(10)(2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