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一、计划和方案的区别
- 共同点
都是测试流程中的环节。
- 不同点:
测试计划:是测试负责人来写的,一般是测试经理,测试组长。
- 目的:是为了如期交付给客户一个满足需求的软件,为了分工,安排接下来的测试工作。5W1H,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是管理性文档。
测试方案:由技术好,经验丰富的人来写的。一般是高级测试工程师。
- 目的:为了制定测试策略,指导接下来的测试工作。更侧重于how,如果做,是技术性文档。
写方案之前:制定测试计划。
写方案之后:设计测试用例+执行用例工作。
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尽量少成本的情况下来提升被测软件的整体质量,让被测软件测试的更好。
二、测试方案的核心内容
测试方案中要给用例设计提供指导
1、应测试特性
应测试的特性 告诉初中级测试工程师要测试哪些功能点(测试项)。
2、测试用例设计
告诉这些功能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用例更好。指导用例编号和用例等级。
第二章、测试方案模板
一、首页
logo:公司的logo,或者项目的logo;
版本:指的是当前方案文档的版本;不是软件的版本,要跟修订记录中版本的最后一条保持一致;一般评审之前的版本是0.X,审批之后的版本是1.X。
拟制:文档的编写人员,一般是高级测试工程师;
审批:文档的审核人员,一般是测试经理,测试组长;
批准:文档的批准人员,一般是项目经理。
修订记录:要记录每个版本都是谁修改的,以及修改了哪些内容。
关键词:把文档中重要的词汇提取出来;
摘要:概况文档的内容;
缩略语清单:如果文档中出现了简写,就对简写进行说明。
参考资料清单:编写此文档的参考的资料
二、概述
对方案进行概况性,整体性的描述。可以从写方案的目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描述。
eg:
本文为XX系统测试方案,将指导XX项目系统用例设计和执行,使用对象对XXX项目组全体测试人员。
本方案是用来指导接下来的用例和执行工作的,可以指导搭建测试环境,指导用例设计,指导自动化执行等工作。
三、被测对象
1、应测试特性
提取出来的测试项,测试项说明是哪个模块,属于哪个测试类型的(比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易用性测试等)。
1.1、权限管理功能模块
为了全面覆盖权限管理模块的功能需求,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功能性
- 是否支持多种类型的权限(读取、写入、删除等)。
- 不同角色间的权限隔离是否有效。
-
安全性
- 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即使尝试绕过正常流程也无法获取额外权限。
- 敏感操作是否有二次确认机制。
-
稳定性
- 在高并发场景下,权限校验逻辑是否会失效。
- 当权限发生变化时,已登录用户的会话状态是否同步更新。
-
易用性
- UI界面上的角色管理和权限分配是否直观清晰。
- 提供足够的提示信息帮助管理员完成复杂的权限设定。
-
兼容性
- 如果存在多个子系统共享同一套权限体系,则需要验证跨平台间的数据一致性。
-
性能
- 大规模用户群体下的权限查询效率如何保持高效。
- 更新大量用户权限时是否存在延迟现象。
2、不被测试的特性
本次不测试的地方,要说明原因。
eg:由于XXX原因,所以本次不测试XXX。
四、测试模型
1、测试组网图/结构关系图
要画一幅图,画图之前要先了解和分析,分析被测软件真实运行环境的情况,尽量仿照真实环境准备测试环境。
了解:服务器的设备有几台,他们之间怎么连接,每个服务器干啥用的等等,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怎么连接,多和开发沟通。
常见的组网图:B/S C/S 单机版
- 单机版:直接写:被测软件是单机版软件,没有组网图。
- 简单的组网图:2层,3层,4层的组网图(串行)。
- 复杂组网图:集群模式(并行)。
2、测试原理/策略
对3.1的补充,提取的测试项中比较重要的测试项单独拿出来,写到这里。
本次重点测试的地方(重点测试项):
哪些可以成为重点:
- 核心功能中的一些测试项(根据需求来分析);
-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