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
最近笔者刚完成水文预报这门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课本自行实现新安江模型,完成径流模拟。现在课程设计已经基本全部做完,自己感觉做的也还不错,同时也因为蛮喜欢水文预报这门课的,所以想再对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做个整理分享出来,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困惑于课程设计的同学。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构建的新安江模型仅是一个简易版本的新安江模型。主要体现为:在分水源计算中只划分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在坡面汇流中地上部分径流未直接转换法(即没有考虑其汇流过程);在参数方面仅进行了简易的人为调参,并未进行更进一步的参数调整。
同时笔者代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存在部分错误,如果有发现,也麻烦大家多多指正,谢谢!
内容大纲
本文完成了从半分布式和集总式两个方面进行新安江模型的构建,模型各个部分具体使用的模块如下:
流程 |
集总式 |
半分布式 |
数据预处理 |
计算泰森多边形 |
计算泰森多边形 |
计算面雨量 |
||
蓄满产流计算 |
根据E0推求E,并进行三层蒸散发计算 |
根据E0推求EP,并进行三层蒸散发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