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L几点

STL内容虽然看起来很多,单独成书都不是问题(《STL源码剖析》),但从实际使用状况来看,我认为只需要知道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 怎么用?

    各种STL基本的增删改查怎么使用。每种容器都提供了很多操作,但实际增删改查我们通常只需要掌握透彻一种方式即可。有些功能只是出于通用性考虑才存在的,但对于相应的STL这些操作完全可以忽略。所以我对STL使用的看法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了解所有功能,只要掌握最基本的即可,要把精力放在对需求的了解并选择适合的数据结构。

  • 怎么实现?

    本身STL就是封装了我们常用的数据结构,所以最先需要了解每种数据结构的特性。而且了解实现方式对我们能够准确、高效使用STL打下了基础。

  • 如何避免错误?

    在第二阶段了解了STL的实现之后,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底层使用的是什么数据结构以及该数据结构做什么操作比较高效。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怎么才能用对他们,避免一些未知的错误,比如迭代器失效问题。

string

vector

用法:

    定义:
        vector<T> vec;

    插入元素:
        vec.push_back(element);
        vec.insert(iterator, element);

    删除元素:
        vec.pop_back();
        vec.erase(iterator);

    修改元素:
        vec[position] = element;

    遍历容器:
        for(auto it = vec.begin(); it != vec.end(); ++it) {......}

    其他:
        vec.empty();    //判断是否空
        vec.size();    // 实际元素
        vec.capacity();    // 容器容量
        vec.begin();    // 获得首迭代器
        vec.end();    // 获得尾迭代器
        vec.clear();    // 清空

实现:

模拟Vector实现

  • 线性表,数组实现。

    • 支持随机访问。

    • 插入删除操作需要大量移动数据。

  • 需要连续的物理存储空间。

  • 每当大小不够时,重新分配内存(*2),并复制原内容。

错误避免:

迭代器失效

  • 插入元素

    • 尾后插入:size < capacity时,首迭代器不失效,尾迭代失效(未重新分配空间),size == capacity时,所有迭代器均失效(需要重新分配空间)。

    • 中间插入:size < capacity时,首迭代器不失效但插入元素之后所有迭代器失效,size == capacity时,所有迭代器均失效。

  • 删除元素

    • 尾后删除:只有尾迭代失效。

    • 中间删除:删除位置之后所有迭代失效。

map

用法:

    定义:
        map<T_key, T_value> mymap;

    插入元素:
        mymap.insert(pair<T_key, T_value>(key, value));    // 同key不插入
        mymap.insert(map<T_key, T_value>::value_type(key, value));    // 同key不插入
        mymap[key] = value;    // 同key覆盖

    删除元素:
        mymap.erase(key);    // 按值删
        mymap.erase(iterator);    // 按迭代器删

    修改元素:
        mymap[key] = new_value;

    遍历容器:
          for(auto it = mymap.begin(); it != mymap.end(); ++it) {
            cout << it->first << " => " << it->second << '\n';
          }

实现:

RBTree实现

  • 树状结构,RBTree实现。

    • 插入删除不需要数据复制。

    • 操作复杂度仅跟树高有关。

  • RBTree本身也是二叉排序树的一种,key值有序,且唯一。

    • 必须保证key可排序。

基于红黑树实现的map结构(实际上是map, set, multimap,multiset底层均是红黑树),不仅增删数据时不需要移动数据,其所有操作都可以在O(logn)时间范围内完成。另外,基于红黑树的map在通过迭代器遍历时,得到的是key按序排列后的结果,这点特性在很多操作中非常方便。

面试时候现场写红黑树代码的概率几乎为0,但是红黑树一些基本概念还是需要掌握的。

  1. 它是二叉排序树(继承二叉排序树特显):

    •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2. 它满足如下几点要求:

    • 树中所有节点非红即黑。

    • 根节点必为黑节点。

    • 红节点的子节点必为黑(黑节点子节点可为黑)。

    • 从根到NULL的任何路径上黑结点数相同。

  3. 查找时间一定可以控制在O(logn)。

  4. 红黑树的节点定义如下:

    enum Color {
        RED = 0,
        BLACK = 1
    };
    struct RBTreeNode {
        struct RBTreeNode*left, *right, *parent;
        int key;
        int data;
        Color color;
    };

所以对红黑树的操作需要满足两点:1.满足二叉排序树的要求;2.满足红黑树自身要求。通常在找到节点通过和根节点比较找到插入位置之后,还需要结合红黑树自身限制条件对子树进行左旋和右旋。

相比于AVL树,红黑树平衡性要稍微差一些,不过创建红黑树时所需的旋转操作也会少很多。相比于最简单的BST,BST最差情况下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会上升至O(n),而红黑树最坏情况下查找效率依旧是O(logn)。所以说红黑树之所以能够在STL及Linux内核中被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其折中了两种方案,既减少了树高,又减少了建树时旋转的次数。

从红黑树的定义来看,红黑树从根到NULL的每条路径拥有相同的黑节点数(假设为n),所以最短的路径长度为n(全为黑节点情况)。因为红节点不能连续出现,所以路径最长的情况就是插入最多的红色节点,在黑节点数一致的情况下,最可观的情况就是黑红黑红排列......最长路径不会大于2n,这里路径长就是树高。

se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