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
- 缓存简介
缓存(cache),原始意义是指访问速度比一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的一种高速存储器,通常它不像系统主存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缓存的设置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系统发挥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为什么使用缓存
– 减少数据库的交互次数 - 什么样的数据适合使用缓存
–经常查询但不经常改变的数据
Mybatis缓存
正如大多数持久层框架一样,MyBatis 同样提供了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支持
- 一级缓存: 基于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本地缓存,其存储作用域为 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之后,该Session中的所有 Cache 就将清空。 - 二级缓存与一级缓存其机制相同,默认也是采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存储,不同在于其存储作用域为 Mapper(Namespace),并且可自定义存储源,如Ehcache。 - 对于缓存数据更新机制,当某一个作用域(一级缓存Session/二级缓存Namespaces)的进行了 C/U/D
操作后,默认该作用域下所有 select 中的缓存将被clear。
mybatis的相关概念
- SqlSession : 代表和数据库的一次会话,向用户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 MappedStatement: 代表要发往数据库执行的指令,可以理解为是Sql的抽象表示。
- Executor: 具体用来和数据库交互的执行器,接受MappedStatement作为参数。
- 映射接口: 在接口中会要执行的Sql用一个方法来表示,具体的Sql写在映射文件中。
映射文件: 可以理解为是Mybatis编写Sql的地方,通常来说每一张单表都会对应着一个映射文件,在该文件中会定义Sql语句入参和出参的形式。
一级缓存
- MyBatis的一级查询缓存(也叫作本地缓存)是基于org.apache.ibatis.cache.impl.PerpetualCache
类的 HashMap本地缓存,其作用域是SqlSession - 在同一个SqlSession中两次执行相同的 sql
查询语句,第一次执行完毕后,会将查询结果写入到缓存中,第二次会从缓存中直接获取数据,而不再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这样就减少了数据库的访问,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 当一个 SqlSession 结束后,该 SqlSession 中的一级查询缓存也就不存在了。 myBatis
默认一级查询缓存是开启状态,且不能关闭。 - 增删改会清空缓存,无论是否commit 当SqlSession关闭和提交时,会清空一级缓存
测试步骤
- 开启日志
- 测试在session中查询两次相同记录
- 查看日志输出
缓存失效的原因
- 查找不同的东西
- 增删改数据
- 查询不同的Mapper.xml
- 手动清理
- 手动清理缓存
sqlSession.clearCache();//清理缓存
一次缓存默认是开启的而且不能关闭
二级缓存
- 二级缓存也叫全局缓存,因为一级缓存的作用域太低了,所以诞生了二级缓存
- 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一个命名空间,对应一个二级缓存
- 工作机制
- 一个会话查询一条数据,这个数据会被放在一级缓存中
- 一个会话关闭了这个会话的一级缓存就没了,一级缓存关闭了,一级缓存的数据会放到二级缓存中
- 新的会话的查询信息就可以从二级会话中获取
- 不同的mapper查出的数据会放在相同的mapper里
步骤
- 开启全局缓存
<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
- 在UserMapper.xml添加cache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
只要开启了缓存在同一个mapper中就有效
所以的数据都会放在一级缓存中
只要会话提交 或关闭的时候,才会进去二级缓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