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地展示社会软件力量的就是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20世纪60年代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Stanley Milgram, 1933-1984)曾经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这个理论可以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剧作家贵尔(John Guare)在一出同名的作品中表达了这个概念:“在地球上,每个人与其它人之间都只相隔六个人……美国总统,威尼斯的船夫……不只是那些有名的人,任何人都一样,不管是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土著,南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还是爱斯基摩人。我和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以经过六个人而拉上关系。这是个十分深奥的想法……”。“六度分隔”成为人际关系世界中无可否认而又令人震惊的特征,许多社会学上的细腻研究,也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这是对的——不只是在特例,也在一般的情形下。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六十亿人怎么可能真的构成如此紧密的相互关连着?“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
哥伦比亚大学今天用E-mail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科学家也从这个现象推演出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其实,“六度分隔”就是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无论是人际网络,还是万维网的架构,还是通过超文本链接的网络、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联系网络、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甚至人类脑神经元、以及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有着完全相同的组织结构。通过网络使“六度分隔”理论对人人之间都可以构成弱纽带,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人人都置身在连接的世界中,这个目标在不断接近。
随着宽带迅速普及(2003年底全球已经有8700万户宽带用户,年增长55%),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将很快会被连接的世界包围。而且,随着Wi-Fi无线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呼声很高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开始慢慢进入发展轨道。我们可以确信,将来大多数家庭都可以拥有轻松、普遍的高速连接。只有那些志要远离网络的人和居住在边远地带的人才会逃离我们这个联网的世界。这些网络中的人都是我们可以零距离、零壁垒建立的潜在的弱纽带。而通过博客模式,才能为自己汇聚大量“志同道合”弱纽带。在这些弱纽带的“海洋”里,开始我们全新的知识生产、共享和传播,也可以共同参与形成知识创新。人们可以更容易在全球找到和自己有共同志趣的人、更容易发现商业机会、更容易达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等等。而且,随着博客应用的不断深入,通过博客汇聚弱纽带的这种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与现实产生互动,会越来越象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
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在互联网上聚合的弱纽带当然还是虚拟的,虚拟虽然是网络世界的一种优势,但是和商业社会所要求的实名、信用隔着一条鸿沟。通过熟人之间,通过“六度分隔”产生的聚合,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这其中的商业潜能的确是无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