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特性

目录

一、认识索引

1.1 索引的概念

1.2 索引的价值 

二、认识磁盘

2.1 磁盘结构

2.2 操作系统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

2.3 磁盘的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2.4 MySQL与磁盘交互

三、索引的理解

3.1 观察主键索引现象

3.2 推导主键索引结构的构建

3.3 索引结构可以采用哪些数据结构

3.4 聚簇索引 VS 非聚簇索引

四、索引操作

4.1 创建主键索引

4.2 创建唯一索引

4.3 创建普通索引

4.4 创建全文索引

4.5 查询索引

4.6 删除索引

4.7 索引创建原则


一、认识索引

1.1 索引的概念

  • 数据库表中存储的数据都是以记录为单位的,若在查询数据时直接一条条遍历表中的数据记录,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索引的价值在于提高海量数据的检索速度,只要执行了正确的创建索引的操作,查询速度就可能提高成百上千倍。当一张表创建索引后,在数据库底层就会为表中的数据记录构建特定的数据结构,后续在查询表中数据时就能通过查询该数据结构快速定位到目标数据
  • 索引虽然提高了数据的查询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数据增删改的效率,因为这时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时,除了需要进行对应的增删改操作之外,可能还需要对底层建立的数据结构进行调整维护

常见的索引分为:

  • 主键索引(primary key)
  • 唯一索引(unique)
  • 普通索引(index)
  • 全文索引(fulltext)

1.2 索引的价值 

使用如下SQL创建一个海量数据表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index_demon`;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index_demon`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use `index_demon`;

-- 构建一个8000000条记录的数据
-- 构建的海量表数据需要有差异性,所以使用存储过程来创建

-- 产生随机字符串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string(n INT)
returns varchar(255)
begin
declare chars_str varchar(100) default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JHIJKLMNOPQRSTUVWXYZ';
declare return_str varchar(255) default '';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while i < n do
set return_str =concat(return_str,substring(chars_str,floor(1+rand()*52),1));
set i = i + 1;
end while;
return return_str;
end $$
delimiter ;

-- 产生随机数字
delimiter $$
create function rand_num( )
returns int(5)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i = floor(10+rand()*500);
return i;
end $$
delimiter ;

-- 创建存储过程,向雇员表添加海量数据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emp(in start int(10),in max_num int(10))
begin
declare i int default 0;
set autocommit = 0;
repeat
set i = i + 1;
insert into EMP values ((start+i)
,rand_string(6),'SALESMAN',0001,curdate(),2000,400,rand_num());
until i = max_num
end repeat;
commit;
end $$
delimiter ;

-- 雇员表
CREATE TABLE `EMP` (
  `empno` int(6) unsigned zerofill NOT NULL COMMENT '雇员编号',
  `ename` varchar(10) DEFAULT NULL COMMENT '雇员姓名',
  `job` varchar(9) DEFAULT NULL COMMENT '雇员职位',
  `mgr` int(4) unsigned zerofill DEFAULT NULL COMMENT '雇员领导编号',
  `hiredate`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雇佣时间',
  `sal` decimal(7,2) DEFAULT NULL COMMENT '工资月薪',
  `comm` decimal(7,2) DEFAULT NULL COMMENT '奖金',
  `deptno` int(2) unsigned zerofill DEFAULT NULL COMMENT '部门编号'
);

-- 执行存储过程,添加8000000条记录
call insert_emp(100001, 8000000);

上述SQL中创建了一个名为index_demon的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创建了一个名为EMP的员工表,并向表中插入了八百万条记录

将上述SQL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在MySQL中使用source命令依次执行文件中的SQL即可

SQL执行完毕后查看数据库即可看到一个名为index_demon的数据库。进入该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可以看到一个名为EMP的员工表

通过desc命令可以发现,目前EMP员工表中没有建立任何索引

指定员工号查询EMP表中的员工信息,每次都需要大概4.8秒的时间

当给员工表中的工号建立索引后,数据库底层就会为员工表中的数据记录构建特定的数据结构。但由于当前员工表中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建立索引时也需花费较长时间

此时再查询EMP表中指定工号的员工信息,可以看到几乎检测不到查询时耗费的时间

给员工工号创建索引后再根据员工工号查询数据,此时就可直接通过底层建立的数据结构来快速定位到目标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

二、认识磁盘

  • MySQL给用户提供存储服务,存储的数据在外设磁盘中
  • 磁盘是计算机中的一个机械设备,相比于计算机的其他电子元件(内存),磁盘IO的效率是比较低的

2.1 磁盘结构

  • 永磁铁: 机械硬盘的存储方式与磁带比较类似,磁体具有记忆的功能,永磁铁用于保证磁性的稳定
  • 音圈马达: 硬盘读取数据的关键部位,主要作用是将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向外传输
  • 主轴: 保证电机稳定的转动,磁盘转动才能读取数据
  • 空气滤波片: 过滤空气硬盘透气孔中进入的空气,保证硬盘内部清洁,同时还可防止硬盘内部的零件氧化,确保硬盘安全使用
  • 磁盘: 一般由铝合金制作,主要是用来存储文件的
  • 磁头: 用来读取盘片上的信息
  • 串行接口: 用来连接电脑与硬盘的接口,起到传输的作用

盘片

一个磁盘由多个盘片叠加而成,盘片的表面涂有磁性物质,磁性物质用于记录二进制数据。盘片的正反两面都可涂上磁性物质,因此一个盘片有两个盘面

  • 磁道: 磁盘表面被分为许多同心圆,每个同心圆称为一个磁道,每个磁道都有一个编号,最外面的是0磁道
  • 扇区: 每个磁道被划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字节,每个扇区都有一个编号

由于每个扇区的存储容量相同,因此最内侧磁道上的扇区数据密度最大,而最外侧磁道上的扇区数据密度最小。近三十年来,扇区大小一直是512字节,但最近几年正在迁移到更大、更高效的4096字节扇区,通常称为4K扇区。数据库文件就是保存在磁盘中的一个个扇区中的,因此找到一个文件本质,即在磁盘上找到保存该文件的所有扇区

扇区的定位方式

  • 磁头(Heads): 每个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磁头,因此确定了磁头也就确定了数据在哪一个盘面
  • 柱面(Cylinder): 所有盘面中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构成柱面,在确定了数据在哪一个盘面的基础上,再确定柱面也就确定了数据在该盘面上的哪一个磁道
  • 扇区(Sector): 每个磁道被划分成若干个扇区,因此在确定了数据在哪一个磁道的基础上,再确定扇区也就确定了数据在该磁道上的哪个扇区

定位扇区时采用CHS寻址方式,即先通过H确定数据所在的盘面,再通过C确定数据所在的磁道,最后通过S定位到目标扇区

  • CHS寻址方式是磁盘定位扇区的方式,但实际CHS寻址方式对磁盘以外的设备来说没什么作用,因此系统软件在定位磁盘上的数据时采用的是LBA(Logical Block Address,逻辑区块地址)
  • LBA是描述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数据所在区块的通用机制,LBA和CHS之间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进行相互转换,LBA存在的意义就是对底层逻辑器件进行虚拟化,让系统软件可以不用关心底层硬件具体的寻址方式,而实际底层硬件采用的还是CHS寻址方式

2.2 操作系统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

操作系统与磁盘进行IO交互的基本单位是4KB,而不是扇区的大小512字节,原因如下:

  • 物理内存实际是被划分成一个个4KB大小的页框的,磁盘上的数据也会被划分成一个个4KB大小的页帧,因此操作系统与磁盘以4KB为单位进行IO交互,就能提高数据加载和保存的效率
  • 操作系统与磁盘进行IO交互时,若直接以扇区的大小作为IO的基本单位,那么这时系统的IO代码和硬件就是强相关的,将来当硬件的扇区大小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应修改操作系统的IO代码
  • 以扇区的大小作为IO的基本单位太小了,意味着读取同样的数据内容,需要更多次的磁盘访问,而磁盘IO的效率较低,整体IO效率就降低了

因此操作系统与磁盘以4KB作为IO交互的基本单位,一方面是为了提高IO效率,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硬件和系统的解耦

2.3 磁盘的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 随机访问: 本次IO所给出的扇区地址与上次IO给出的扇区地址不连续,磁头在两次IO操作之间需做比较大的移动动作才能找到目标扇区
  • 连续访问: 本次IO所给出的扇区地址与上次IO给出的扇区地址是连续的,磁头很快就能找到目标扇区进行IO

若两次IO是在同一时刻发出的,但其请求的扇区地址相差很大,那也只能称为随机访问,因为连续访问中的连续指的是访问的扇区地址的连续,而不是访问时间的连续,由于连续访问不需要过多的定位,因此效率较高

2.4 MySQL与磁盘交互

MySQL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可以想象成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其有着更高频的IO场景,因此为了提高基本的IO效率,MySQL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16KB,这个基本数据单元在MySQL中也叫作Page

通过show命令查看系统中的全局变量,可以看到InnoDB存储引擎交互的基本单位是16KB

说明:本篇博客中没有做特殊说明的地方,都以InnoDB存储引擎为例进行讲解

Buffer Pool

  • 在MySQL中进行的各种CRUD操作时,都需先通过计算找到对应的操作位置,只要涉及计算就需CPU参与,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决定了CPU只能与内存交互,因此就需先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 在特定的时间内,MySQL中的数据一定是同时存在于磁盘和内存中的,当操作完内存数据后,再以特定的刷新策略将内存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这时MySQL和磁盘进行数据交互的基本单位就是Page
  • 为了更好的支持上述操作,MySQL服务器在启动的时候会预先申请一块内存空间来进行各种缓存,这块内存空间即Buffer Pool,后续磁盘中加载的数据就会保存在Buffer Pool中,刷新数据即将Buffer Pool中的数据刷新到磁盘
  • 由于内核中是有内核缓冲区的,因此MySQL从磁盘读取数据时,需先将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核缓冲区,再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读取到Buffer Pool,MySQL将数据刷新到磁盘时,同样需先将数据从Buffer Pool刷新到内核缓冲区,再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刷新到磁盘

因此所谓的操作系统和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4KB,是指内核缓冲区与磁盘之间是以4KB为单位进行交互的。而MySQL的Buffer Pool和磁盘实际并不是直接交互的,所谓的MySQL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16KB,指的是MySQL的Buffer Pool与内核缓冲区之间是以16KB为单位进行交互的。只不过说的时候更关注的是MySQL和磁盘之间的关系,所以直接说MySQL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16KB,相当于忽略了中间的内核缓冲区

为什么MySQL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Page

MySQL与磁盘进行交互时为什么不是按需交互,而是以Page为基本单位进行交互的?

  • 当查询表中的某一条记录时,若MySQL只从磁盘中将这一条记录加载到内存中,那么当继续查询表中的其他记录时,MySQL就一定需要再次与磁盘进行IO交互
  • 而若查询表中的某一条记录时,MySQL直接将这条记录所在的整个Page都加载到内存中,那么继续查询表中的其他记录时,MySQL很可能就不再需要与磁盘进行IO交互了,因为这条记录很可能也在被加载进来的Page中,直接在内存中进行查询即可,减少了IO的次数
  • 但不能保证用户下一次要访问的数据一定就在本次加载进来的Page中,但是根据统计学原理,当一个数据正在被访问时,那么下一次有很大可能会访问其周围的数据(局部性原理),因此有较大概率保证用户下一次要访问的数据和本次访问的数据在同一个Page中,若局部性原理没有起作用,那就再把对应的Page加载到内存中即可

即,MySQL与磁盘进行交互时以Page为基本单位,可以减少与磁盘IO交互的次数,进而提高IO的效率

三、索引的理解

3.1 观察主键索引现象

创建一个用户表,表中包含用户id、年龄和姓名,并将用户的id设置成主键

创建表完毕后向表中插入一些数据,并且插入数据时没有按照主键的大小顺序插入

但最终查看表中的数据时,却发现显示出来的数据是按照主键进行有序排列的

创建表时设置了主键,即便向表中插入数据时是乱序插入的,MySQL底层也会自动按照主键对插入的数据进行排序 

3.2 推导主键索引结构的构建

单个Page

  • MySQL中要管理很多数据文件,在运行期间一定有大量的Page被换入换出,因此MySQL要将内存中大量的Page管理起来
  • MySQL将内存中的每一个Page都用一个结构体进行描述,然后再将各个结构体以双链表的形式组织,因此一个Page结构体内部既包含数据字段,也包含属性字段
  • 为了方便后续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每个Page结构体内部存储的数据记录会以单链表的形式组织,并且各个记录间按照主键进行排序

  • 页内部存放数据的模块,是一个链表的结构,链表的特点是增删快,查询修改慢,所以优化查询的效率是必须的。正是因为有序,在查找的时候,从头到后都是有效查找,没有任何一个查找是浪费的,而且,可能可以提前结束查找过程

单个Page内创建页内目录

  • Page结构体内部存储的数据记录是以单链表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当页内部的数据量增多时,本质在页内部进行的还是线性遍历,效率低下
  • 可在Page结构体内部引入页内目录,将Page结构体内部存储的数据记录按照主键划分为若干区域,页内目录中就存储着这若干区域的最小键值
  • 在Page结构体内部引入页内目录后,在页内部查询数据时就可以先通过页内目录找到目标数据所在区域的起始记录,然后再从该记录开始向后遍历找到目标记录

  • 在每个Page结构体内部引入页内目录,目的是为了加速在单个Page内部数据查询的效率。由于这个页内目录也是保存在Page内部的,而单个Page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添加页内目录后Page内部能够保存的数据记录变少了,所以在Page内部引入页内目录本质是空间换时间,就像给书添加目录需花费更多的纸张一样
  • 每个Page结构体内部的数据会按照主键进行排序,其实就是为了引入页内目录,因为只有数据按照主键排序后引入页内目录才有意义,就像书中每一页都是按照页码进行排序的一样,若一本书的页码是乱序的,那么其目录就没有意义

多个Page

  • 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单个Page中无法存下所有数据,这时就需要用多个Page来存储数据
  • 在查询数据时就需先遍历Page双链表,确定目标数据在哪一个Page,然后再在该Page内部找到目标数据

Page之上创建页目录

  • 虽然在单个Page内部能够通过页内目录来快速定位数据,但在遍历Page双链表寻找目标Page时本质还是线性遍历
  • 可以给各个Page结构体也建立页目录,页目录中的每个目录项都指向一个Page,而目录项存放的是其指向的Page中存放的最小数据的键值
  • 各个Page结构体建立页目录后,在查询数据时就可先通过遍历页目录找到目标数据所在的Page,然后再在该Page内部找到目标数据

  • 这里的页目录与之前的页内目录的区别在于,页目录管理的是一个个的Page,而页内目录管理的是一条条的记录。页内目录与其管理的多条记录是保存在同一个Page中,而页目录是重新申请的一个Page结构体来保存
  • 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Page变得越来越多,这时一个页目录无法管理所有的Page,这时就需要更多个的页目录。这些页目录也是一个个的Page结构体,只不过这些Page结构体中存放的不是数据记录,而是各个Page的目录信息。但是在MySQL看来,无论Page中存储的是什么数据,都应该被管理起来,因此这些Page页目录也需用双链表连接起来

页目录之上再创建页目录

  • 就算给各个Page结构体也建立了页目录,但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页目录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在遍历页目录寻找目标Page时本质进行的还是线性遍历
  • 类似的,可以不断在页目录之上再创建页目录,最终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入口页目录,这时在查询数据时就可以从入口页目录开始不断查询页目录,最终找到目标数据所在的Page,然后再在该Page内部找到目标数据

注意:

  • 最终构建出来的实际就是一棵B+树,这棵B+树就是InnoDB的索引结构(非叶子结点的页目录不需使用双链表链接),其中每一层Page的作用就是加速其下一层的查找效率
  • 若创建表时设置了主键,那么MySQL在底层就会自动将这张表中的的数据以B+树的形式组织起来,保存在Buffer Pool中,查询数据时就可通过查询这棵B+树来提高查询效率
  • MySQL中可能同时有大量的表正在被处理,因此Buffer Pool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索引结构,即同时存在多个B+树结构,当查询表时访问的就是这张表对应的B+树结构

B+树中的Page结点不需要全量加入到Buffer Pool中

  • 当对MySQL中的某张表进行增删查改操作时,不需将其对应B+树的所有结点全量加入到Buffer Pool中,甚至在刚开始时只需要将B+树的根结点加入到Buffer Pool中
  • 当后续访问表中的数据时,再将该数据对应路径上的结点加入到Buffer Pool中即可,对于其他不需要的结点根本不用加入到Buffer Pool中,这一点和操作系统中的页表是很像的
  • 在刷新数据时也不需将B+树中所有的结点都进行刷新,在Page结构体中有一个标记位用来标记当前Page是否被修改过,若被修改过则说明这是一个脏数据,在刷新数据时只有脏数据才需被刷新到磁盘上
  • 由于B+树中的结点都是16KB大小的Page,因此无论是刷新数据到磁盘函数从磁盘加载数据到Buffer Pool,都是以Page为单位进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MySQL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Page

若将这棵B+树逆时针旋转90度,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操作系统中的页表结构,本质操作系统中的页表也是B+树结构

以32位平台为例,页表将一个虚拟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过程如下:

  1. 选择虚拟地址的前10个bit位在页目录当中进行查找,找到对应的页表
  2. 再继续选择虚拟地址后续的10个bit位在对应的页表当中进行查找,找到物理内存中对应页框的起始地址
  3. 最后选择虚拟地址中剩下的12个bit位作为偏移量,从对应页框的起始地址处向后进行偏移,最终得到的就是转换后的物理地址

说明:

  1. 12个bit位有2^{12}种取值,而2^{12}字节对应就是4KB,所以物理内存中一个页框的大小就是4KB,这也就是为什么操作系统与磁盘交互的基本单位是4KB的原因
  2. 页表中的各个B+树结点也不需全量加入到内存中,而只需加入访问到的结点即可,所以页表占用的内存大小实际是可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二级页表可行的原因

3.3 索引结构可以采用哪些数据结构

除了InnoDB存储引擎所采用的B+树结构,索引结构还可以采用哪些数据结构呢?

  • 链表:查找时是线性遍历,效率低
  • 普通二叉搜索树:可能退化成线性结构,此时查找还是线性遍历
  • AVL树和红黑树:虽然保证了二叉树是绝对或近似平衡的,不会退化成线性结构,但AVL树和红黑树都是二叉树结构,也意味着树的层高会比较高,而查询数据时都是从根结点开始向下进行查找的,这也意味着在查询过程中需遍历更多结点,若这些结点还没有被加载到Buffer Pool中,这时就需进行更多次的IO操作,所以最终没有选择其作为索引结构
  • 哈希表:官方的索引实现方式中MySQL是支持HASH的,只不过InnoDB和MyISAM存储引擎并不支持。哈希表的优点就是其时间复杂度是O(1),但哈希表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利于进行数据的范围查找

注意:图中BTREE即B+树

B树 VS B+树

B+树是B树的一种变形结构,那为什么没有采用B树作为索引结构呢?

  • 首先,普通B树中的所有结点中都同时包括索引信息和数据信息,由于一个Page的大小是固定的,因此非叶子结点中若包含了数据信息,那么这些结点中能够存储的索引信息就会变少,这棵树形结构就会变得更高更瘦,当查询数据时就可能需与磁盘进行更多次的IO操作
  • 其次,普通B树中的各个叶子结点之间没有连接起来,这将不利于进行数据的范围查找,而B+树的各个叶子结点之间是连接起来的,当进行范围查找时,直接先找到第一个数据然后继续向后遍历找到之后的数据即可,因此将各个叶子结点连接起来更有利于进行数据的范围查找

3.4 聚簇索引 VS 非聚簇索引

MyISAM存储引擎 - 主键索引结构

  • 博客上述推导的主键索引结构是InnoDB存储引擎的主键索引结构,而MyISAM存储引擎同样采用B+树作为索引的基本数据结构
  • 与InnoDB存储引擎的B+树不同的是,MyISAM存储引擎的B+树的叶子结点存放的不是数据记录,而是数据记录对应的地址
  • 当一张表存在多个索引时,就会有多个B+树结构,叶子结点存储数据记录的地址即可

下图为MyISAM存储引擎的主键索引结构,其中Col1为主键:

InnoDB存储引擎 - 普通索引结构

  • InnoDB存储引擎的普通索引采用的也是B+树结构,但普通索引的B+树中的键值可以重复,并且B+树的叶子结点中存储的不是数据记录,而是对应数据记录的主键值
  • 当根据普通索引查询数据时,会先查找普通索引对应的B+树找到目标记录的主键值,然后再查找主键索引对应的B+树找到目标记录,这个过程被称为回表查询

下图为InnoDB存储引擎的普通索引结构,其中Col3为索引列:

注意:

  • InnoDB的普通索引的B+树叶子结点中没有保存整条数据记录,是为了节省空间,因为同一张表可能会创建多个普通索引,每个普通索引的B+树中都保存一份数据会造成数据冗余,所以通过回表查询主键索引对应的B+来获取整个数据记录,该做法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
  • 当根据普通索引查询数据时,其实也不一定需要进行回表查询,因为有可能要查询的就是这条记录对应的主键值,因此查询完普通索引对应B+树后即可完成查询
  • 采用InnoDB存储引擎建立的每张表都会有一个主键,就算用户没有设置,InnoDB也会自动创建一个不可见的主键,因为完整数据记录只会存储在主键索引对应的B+树中的,因此采用InnoDB存储引擎建立的表必须有主键

聚簇索引 VS 非聚簇索引

  • 聚簇索引: 像InnoDB存储引擎这种,将数据记录与索引结构放在一起的索引方案,叫做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 像MyISAM存储引擎这种,将数据记录与索引结构分离的索引方案,叫做非聚簇索引

当采用InnoDB存储引擎创建表时,在数据库对应的目录下会新增两个文件 

当采用MyISAM存储引擎创建表时,在数据库对应的目录下会新增三个文件

注意: 

  • 采用InnoDB和MyISAM存储引擎创建表时都会生成xxx.frm文件,该文件中存储的是表结构相关的信息
  • 采用InnoDB存储引擎创建表时会生成一个xxx.ibd文件,该文件中存储的是索引和数据相关的信息,即聚簇索引,索引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文件中
  • 采用MyISAM存储引擎创建表时会生成一个xxx.MYD文件和一个xxx.MYI文件,其中xxx.MYD文件中存储的是数据相关的信息,而xxx.MYI文件中存储的是索引相关的信息,即非聚簇索引,索引和数据是分开存储的

四、索引操作

4.1 创建主键索引

方式一

创建表时,直接在对应的字段名后指定primary key

方式二

在创建表的最后,指定某列或某几列为主键索引

方式三

创建表后,使用alter指令给指定字段添加主键索引

4.2 创建唯一索引

方式一

在创建表时,直接在对应的字段名后指定unique

方式二

在创建表的最后,指定某列或某几列为唯一索引

方式三

创建表后,使用alter命令给指定字段添加唯一索引

4.3 创建普通索引

方式一

在创建表的最后,指定某列或某几列为普通索引

方式二

创建表后,使用alter命令给指定字段添加普通索引

方式三

创建表后,使用create命令给指定字段创建普通索引,并指定索引名

4.4 创建全文索引

全文索引比较常见的案例就是对文章中的词进行搜索,如下面创建一个文章表,表中包含文章的id、文章名称、文章内容,并在创建表的最后通过fulltext给title和body列创建全文索引

向表中插入一些测试数据

若要查询哪些文章中包含database关键字,可通过模糊匹配进行查找

但这种查找方式并没有用到全文索引,在SQL语句前加上explain,看到key对应的值为NULL,表示这条SQL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用到任何索引

若要通过全文索引查询,需使用match against进行搜索。这条SQL语句前面加上explain,可以看到key对应的值为title,表示这条SQL在执行过程中用到了索引名为title的索引

注意:

  • MyISAM存储引擎支持全文索引,而InnoDB存储引擎是在5.6以后才开始支持全文索引
  • 同时使用title和body建立全文索引时,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复合索引,默认会选择fulltext中的第一个列名作为这个复合索引的索引名,所以这里explain中key对应的索引名为title
  • 由于是title和body共同建立的全文索引,所以若文章中没有出现关键字,但文章名称中出现了关键字则也会被筛选出来(当前示例没有体现出来)

4.5 查询索引

方式一

使用show keys from 表名查询,比如查询articles表中的索引信息

  • Table:表示创建索引的表的名称
  • Non_unique:表示该索引是否是唯一索引,若是则为0,若不是则为1
  • Key_name:表示索引的名称
  • Seq_in_index:表示该列在索引中的位置。若索引是单列的,则该列的值为1,若索引是复合索引,则该列的值为该列在索引定义中的顺序
  • Column_name:表示定义索引的列字段
  • Collation:表示列以何种顺序存储在索引中,"A"表示升序,NULL表示无分类
  • Cardinality:索引中唯一值数目的估计值。基数根据被存储为整数的统计数据计数,所以即使对于小型表,该值也没有必要是精确的。基数越大,当进行联合时,MySQL使用该索引的机会就越大
  • Sub_part:表示列中被编入索引的字符的数量,若列只是部分被编入索引,则该列的值为被编入索引的字符的数目,若整列被编入索引,则该列的值为NULL
  • Packed:指示关键字如何被压缩。若没有被压缩,则值为NULL
  • Null:用于显示索引列中是否包含NULL,若包含则为YES,若不包含则为NO
  • Index_type:显示索引使用的类型和方法(BTREE、FULLTEXT、HASH、RTREE)
  • Comment:显示评注

方式二

使用show index from 表名查询,比如查询articles表中的索引信息

方式三

使用desc 表名查询(信息较为简略)

4.6 删除索引

创建测试表

创建一个用户表用于测试索引的删除,表中包含用户的id、姓名和邮箱,并将这三列分别设置为主键索引、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删除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rimary key

删除非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注意:一个表只有一个主键索引,所以在删除主键索引时不用指明索引名,而一个表中可能有多个非主键索引,所以在删除非主键索引时需要指明索引名

4.7 索引创建原则

索引创建的原则如下:

  • 比较频繁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应该创建索引
  • 唯一性太差的字段不适合单独创建索引,即使频繁作为查询条件
  • 更新非常频繁的字段不适合创建索引
  • 不会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字段不应该创建索引

  • 5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G_Bond20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