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慧校园”和“AI大模型”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关键词,但很多学校在推进数智化时,常常面临系统分散、数据孤岛、操作繁琐等问题。于是,一个名为“智慧校园数字基座”的概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它究竟是什么?AI时代下它又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数字基座: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
如果把智慧校园比作一座城市,数字基座就是这座城市的“水电煤”和“交通网络”。它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学校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一站式服务大厅、智慧校园APP、数据共享平台、流程引擎等核心能力,彻底解决传统校园信息化“各自为战”的痛点。
比如,过去师生需要记住多个系统的账号密码,反复登录不同平台;而有了数字校园基座,只需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有应用,待办事项、课程表、审批流程等信息也能集中推送,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
二、为什么需要数字基座?传统校园信息化的七大硬伤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各大学校已经逐步推进了教育信息化,但多数学校仍面临以下问题:
1、应用服务建设分散:教务、财务、后勤等系统互不相通,导致师生办事像“打地鼠”;
2、信息流转不集中:用户无法统一查看并处理各类待办事项,常常需要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
3、缺乏主动消息推送:各项业务信息不流动,依赖用户主动登录系统查看事项进展和重要消息;
4、需求响应不及时:各业务的表单字段和审批流程变化频繁,系统更新迭代缓慢,跟不上场景变化;
5、多套账号体系共存:账号密码易搞混易丢失,重复登录体验差,各系统对账号安全性保护参差不齐;
6、用户使用问题多:用户依赖常态化的培训和指导,供应商支持不及时,信息部门咨询答疑工作繁重;
7、基础数据来源不统一:三方接口变动影响大,应用对接耗时长,联动出错难排查;
数字基座的目标,正是通过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和统一服务,让校园信息化从“拼凑式”升级为“生态化”的全新形态。
三、AI时代的数字基座的核心能力与价值
AI 时代的数字基座以 AI 大模型的知识推理和对话理解能力为核心,融合传统数据基座的开发服务能力,构建认证、服务、知识、流程、消息、开发六大中心,深度融入校园场景,整合业务、应用、信息流,实现统一用户体验、个性门户网站、服务应用聚合、知识开放共享、办公协同高效、信息实时触达、生态快速拓展七大核心价值,为智慧校园提供全场景数字化支撑。
三、数字基座的两大核心技术
以国内领先的智慧校园数字基座解决方案厂商(如汇锦科技)为例,数字基座的两大核心技术是统一身份认证和Agent智能体。
1、统一身份认证
-
统一身份认证的核心原理:
统一身份认证是通过在不同应用和平台之间共享身份验证信息,使得用户在一个应用中进行登录后,可以无需再次输入密码或进行身份验证即可访问其他应用,主要要是以下6个步骤。
1、用户登录:用户在某个应用上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2、身份验证:该应用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3、令牌颁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验证用户的身份,并为该用户生成一个令牌。
4、令牌返回: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令牌返回给应用。
5、令牌验证:应用通过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通信,验证令牌的有效性。
6、访问授权:一旦令牌验证成功,应用将授权用户访问相关资源。
-
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方式:
1、基于令牌的实现:使用令牌作为身份验证凭据进行跨应用认证。令牌可以是基于 JSON Web Token(JWT)或其他自定义格式的加密令牌。
2、基于SAML的实现:Security Assertion Markup Language(SAML)是一种基于 XML 的标准,用于在不同安全域之间交换身份认证和授权信息。
3、基于OAuth的实现:OAuth是一种开放标准,用于授权第三方应用访问用户资源,也可以用于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允许用户提供一个令牌,而不是用户名和密码来访问他们存放在特定服务提供者的数据。每一个令牌授权一个特定的网站(例如,视频编辑网站)在特定的时段(例如,接下来的2小时内)内访问特定的资源(例如仅仅是某一相册中的视频)。这样,OAuth允许用户授权第三方网站访问他们存储在另外的服务提供者上的信息,而不需要分享他们的访问许可或他们数据的所有内容。
4、OAuth 2.0协议提供了不同的授权流程和令牌类型。OAuth 2.0是OAuth协议的下一版本,但不向后兼容OAuth 1.0。 OAuth 2.0关注客户端开发者的简易性,同时为Web应用,桌面应用和手机,和起居室设备提供专门的认证流程。
5、基于OpenID Connect的实现:OpenID Connect是基于OAuth 2.0的一种认证协议,它添加了身份认证的功能,使得应用可以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6、单点登录服务器(SSO Server)的实现:通过搭建一个中心化的身份验证服务器,各个应用都将身份验证的责任交给该服务器,实现统一身份认证。
2、Agent智能体
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术语“智能体”提出了各种定义。大致来说,一个智能体应具备类似人类的思考和规划能力,拥有记忆甚至情感,并具备一定的技能以便与环境、智能体和人类进行交互。
可以将智能体想象成环境中的数字人,其中:
智能体 = 大语言模型(LLM) + 观察 + 思考 + 行动 + 记忆。
这个公式概括了智能体的功能本质。为了理解每个组成部分,让我们将其与人类进行类比:
1. 大语言模型(LLM):LLM 作为智能体的“大脑”部分,使其能够处理信息,从交互中学习,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
2. 观察:这是智能体的感知机制,使其能够感知其环境。智能体可能会接收来自另一个智能体的文本消息、来自监视摄像头的视觉数据或来自客户服务录音的音频等一系列信号。这些观察构成了所有后续行动的基础。
3. 思考:思考过程涉及分析观察结果和记忆内容并考虑可能的行动。这是智能体内部的决策过程,其可能由 LLM 进行驱动。
4. 行动:这些是智能体对其思考和观察的显式响应。行动可以是利用 LLM 生成代码,或是手动预定义的操作,如阅读本地文件。此外,智能体还可以执行使用工具的操作,包括在互联网上搜索天气,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等。
5. 记忆:智能体的记忆存储过去的经验。这对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智能体参考先前的结果并据此调整未来的行动。
四、落地案例:从高校到职教
目前,汇锦科技的数字基座已在国内多所院校落地。例如:
深圳某985高校:部署数字基座后,通过集成科研管理系统、实验室预约平台、论文查重工具等40+应用,让科研项目立项周期缩短30%,师生日均节省1.5小时事务处理时间。
四川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统一门户整合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30+个应用,使师生办事效率提升60%。
重庆某职业高级中学:实现刷脸考勤、宿舍管理等场景全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且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45%。
这些案例证明,数字基座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无论是高等学府还是职业教育,都能找到适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五、未来趋势:从“信息化”到“数智化”
随着政策推动(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技术迭代,数字基座将朝着更智能、更开放的方向发展。目前AI技术正深度重构教育全产业链,形成"技术-应用-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在应用层,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教学系统实现教案自动生成与学情实时分析,教师工作效率提升40%以上;通过本地化私有云部署确保数据主权安全,满足教育行业严格合规要求。依托开源算法框架构建教育AI生态,使学校定制开发成本降低60%。大模型整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多元能力,支撑智能编程辅助、科研报告自动生成等学术场景。安全体系创新采用动态权限管理及内容过滤技术,构建符合AIGC伦理规范的防护机制。这种系统性革新正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人机共育"新阶段,实现从工具替代到智能共生的范式跃迁。
结语
智慧校园数字基座,本质是通过技术重构校园的“生产关系”,让教育更高效、更人性化。对于学校而言,它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更是迈向未来教育的必经之路。
关于智慧校园,你遇到过哪些痛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