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5() to Rand7()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一个能生成1到5随机数的函数rand5(), 实现生成1到7随机数的函数rand7()。通过组合多次调用rand5(),构造等概率生成1到25的随机数,再进一步优化减少舍弃的随机数比例。

给你一个能生成1到5随机数的函数,用它写一个函数生成1到7的随机数。 (即,使用函数rand5()来实现函数rand7())。

解答

rand5可以随机生成1,2,3,4,5;rand7可以随机生成1,2,3,4,5,6,7。 rand5并不能直接产生6,7,所以直接用rand5去实现函数rand7似乎不太好入手。 如果反过来呢?给你rand7,让你实现rand5,这个好实现吗?

一个非常直观的想法就是不断地调用rand7,直到它产生1到5之间的数,然后返回。 代码如下:

int Rand5(){
    int x = ~(1<<31); // max int
    while(x > 5)
        x = Rand7();
    return x;
}


等等,这个函数可以等概率地产生1到5的数吗?首先,它确确实实只会返回1到5这几个数, 其次,对于这些数,都是由Rand7等概率产生的(1/7),没有对任何一个数有偏袒, 直觉告诉我们,Rand5就是等概率地产生1到5的。事实呢?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产生1到5中的数的概率是不是1/5就OK了。比如说,让我们来计算一下Rand5生成1 的概率是多少。上面的函数中有个while循环,只要没生成1到5间的数就会一直执行下去。 因此,我们要的1可能是第一次调用Rand7时产生,也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第1次就生成1,概率是1/7;第2次生成1,说明第1次没生成1到5间的数而生成了6,7, 所以概率是(2/7)*(1/7),依次类推。生成1的概率计算如下:

P(x=1)=1/7 + (2/7) * 1/7 + (2/7)^2 * 1/7 + (2/7)^3 * 1/7 + ...
      =1/7 * (1 + 2/7 + (2/7)^2 + ...) // 等比数列
      =1/7 * 1 / (1 - 2/7)
      =1/7 * 7/5
      =1/5

上述计算说明Rand5是等概率地生成1,2,3,4,5的(1/5的概率)。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如果a > b,那么一定可以用Randa去实现Randb。其中, Randa表示等概率生成1到a的函数,Randb表示等概率生成1到b的函数。代码如下:

// a > b

int Randb(){
    int x = ~(1<<31); // max int
    while(x > b)
        x = Randa();
    return x;
}


回到正题,现在题目要求我们要用Rand5来实现Rand7,只要我们将Rand5 映射到一个能产生更大随机数的Randa,其中a > 7,就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了。 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你映射后的Randa一定是要满足等概率生成1到a的。比如,

Rand5() + Rand5() - 1


上述代码可以生成1到9的数,但它们是等概率生成的吗?不是。生成1只有一种组合: 两个Rand5()都生成1时:(1, 1);而生成2有两种:(1, 2)和(2, 1);生成6更多。 它们的生成是不等概率的。那要怎样找到一个等概率生成数的组合呢?

我们先给出一个组合,再来进行分析。组合如下:

5 * (Rand5() - 1) + Rand5()


Rand5产生1到5的数,减1就产生0到4的数,乘以5后可以产生的数是:0,5,10,15,20。 再加上第二个Rand5()产生的1,2,3,4,5。我们可以得到1到25, 而且每个数都只由一种组合得到,即上述代码可以等概率地生成1到25。OK, 到这基本上也就解决了。

套用上面的模板,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代码:

int Rand7(){
    int x = ~(1<<31); // max int
    while(x > 7)
        x = 5 * (Rand5() - 1) + Rand5() // Rand25
    return x;
}


上面的代码有什么问题呢?可能while循环要进行很多次才能返回。 因为Rand25会产生1到25的数,而只有1到7时才跳出while循环, 生成大部分的数都舍弃掉了。这样的实现明显不好。我们应该让舍弃的数尽量少, 于是我们可以修改while中的判断条件,让x与最接近25且小于25的7的倍数相比。 于是判断条件可改为x > 21,于是x的取值就是1到21。 我们再通过取模运算把它映射到1-7即可。代码如下:

int Rand7(){
    int x = ~(1<<31); // max int
    while(x > 21)
        x = 5 * (Rand5() - 1) + Rand5() // Rand25
    return x%7 + 1;
}


这个实现就比上面的实现要好,并且可以保证等概率生成1到7的数。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泛化一下,从特殊到一般。现在我给你两个生成随机数的函数Randa, Randb。Randa和Randb分别产生1到a的随机数和1到b的随机数,a,b不相等 (相等就没必要做转换了)。现在让你用Randa实现Randb。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步骤如下:

  1. 如果a > b,进入步骤2;否则构造Randa2 = a * (Randa – 1) + Randa, 表示生成1到a2 随机数的函数。如果a2 仍小于b,继教构造 Randa3 = a * (Randa2 – 1) + Randa…直到ak > b,这时我们得到Randak , 我们记为RandA。

  2. 步骤1中我们得到了RandA(可能是Randa或Randak ),其中A > b, 我们用下述代码构造Randb:

// A > b

int Randb(){
    int x = ~(1<<31); // max int
    while(x > b*(A/b)) // b*(A/b)表示最接近A且小于A的b的倍数
        x = RandA();
    return x%b + 1;
}


从上面一系列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给你两个生成随机数的函数Randa和Randb,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轻松构造Randab,生成1到a*b的随机数。

Randab = b * (Randa - 1) + Randb
Randab = a * (Randb - 1) + Randa


如果再一般化一下,我们还可以把问题变成:给你一个随机生成a到b的函数, 用它去实现一个随机生成c到d的函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这里不再讨论。

<think>我们正在解决Verilog代码中`rand bit [31:0][2:0] aaa;`报错`keyword r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的问题。 根据之前分析,错误原因主要是多维数组声明语法顺序错误以及可能的关键字使用位置不正确。 但用户新增的错误信息是`keyword r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这意味着`rand`关键字出现在不允许的位置。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代码的上下文。通常,`rand`关键字只能用于类(class)内部的变量声明,而不能用于模块(module)或接口(interface)中。 因此,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1. 该语句出现在模块(module)中,而不是类(class)中。在模块中,不能使用`rand`修饰符。 2. 即使出现在类中,也可能因为其他语法错误(比如数组声明顺序)导致编译器首先报告了`rand`关键字的错误。 解决方案: 情况1:如果代码在模块中,则不能使用`rand`。模块中的变量不能直接随机化,除非通过程序块(如initial)中使用随机函数,但这样不能使用`rand`关键字。 情况2:如果在类中,则检查数组声明顺序是否正确(之前已讨论),并确保类定义正确。 具体步骤: 步骤1:检查`rand bit [31:0][2:0] aaa;`所在的代码块是模块还是类。 - 如果是模块,则删除`rand`关键字,因为模块中不允许。 - 如果是类,则进入步骤2。 步骤2:在类中,数组声明的维度顺序应该是从左到右表示从高维到低维,但注意Verilog中数组声明的规范: - 对于非合并数组,通常声明为:`bit [3:0] array [0:31];` 表示32个4位元素。 - 对于合并数组,可以声明为:`bit [3:0] [31:0] array;` 表示一个合并数组,有4个32位元素(总共128位)?注意:合并数组的维度顺序是低位维度在前。 但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正确顺序是:`rand bit [2:0] [31:0] aaa;`(3个32位的合并数组),或者如果意图是32个3位元素,那么应该是非合并数组:`rand bit [2:0] aaa [31:0];`。 用户原意可能是声明一个32个元素的数组,每个元素是一个3位向量。那么正确的声明方式有两种选择: 1. 合并数组(packed array):`rand bit [31:0] [2:0] aaa;` 这样写对吗?实际上,合并数组的维度顺序是:低位维度写在左边。所以: - `bit [31:0] [2:0] aaa;` 表示32个4位向量?不对,应该是第一个维度是32位,第二个维度是3位?实际上,合并数组是按照从高维到低维从右向左排列的。更准确地说,合并数组的声明是: `[msb:lsb] [msb:lsb] ...` 其中,最左边的是最高维度?不对,在SystemVerilog中,合并数组的维度是从左到右由低到高的(即最右边是最高维度)。例如: `bit [3:0] [7:0] data;` 表示8个4位元素(共32位),其中`[3:0]`是最低维(每个元素的位宽),`[7:0]`是最高维(元素个数)。访问时用`data[0]`得到第一个4位元素。 2. 非合并数组:`rand bit [2:0] aaa [31:0];` 表示32个3位元素,每个元素独立存储。 所以,用户的原意可能是32个3位元素,那么: - 如果不需要合并(即不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位操作),使用非合并数组:`rand bit [2:0] aaa [31:0];` - 如果需要合并(例如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赋值或传输),使用合并数组:`rand bit [31:0] [2:0] aaa;` 注意:这里合并数组的维度顺序是:`[31:0]`是元素索引(32个元素),`[2:0]`是每个元素的位宽(3位)。但注意,合并数组的维度顺序是:最右边是最高维度(即元素个数维度),最左边是最低维度(即位宽)。所以,声明为`bit [A:B] [C:D] var;`,则var的总位宽为(C-D+1)*(A-B+1),元素个数为(C-D+1),每个元素的位宽为(A-B+1)。因此,`bit [2:0] [31:0] aaa;`表示32个3位元素,总位宽96位,而`bit [31:0] [2:0] aaa;`表示3个32位元素,总位宽96位。两者位宽相同,但元素个数和位宽不同。 用户想要的是32个3位元素,所以: - 合并数组:`rand bit [2:0] [31:0] aaa;` 表示32个3位元素(因为最右边[31:0]是元素个数,最左边[2:0]是每个元素的位宽)。 - 或者:`rand bit [31:0] [2:0] aaa;` 表示3个32位元素(因为最右边[2:0]是元素个数,最左边[31:0]是每个元素的位宽)。 显然,用户想要的32个3位元素应该用第一种合并数组写法:`rand bit [2:0][31:0] aaa;` 或者非合并数组:`rand bit [2:0] aaa [31:0];` 步骤3:根据错误信息`keyword r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我们需要确认`rand`关键字的位置是否合法。在SystemVerilog中,`rand`只能用于类(class)中的成员变量,或者在结构体(struct)中(但结构体中的随机需要整个结构体随机)。 因此,如果用户代码在类中,那么使用`rand`是正确的。但如果类没有用`class`关键字定义,或者类定义在错误的位置,也会报错。 步骤4:检查类定义是否完整。例如: ```systemverilog class my_class; rand bit [2:0][31:0] aaa; // 正确:合并数组,32个3位元素 endclass ``` 或者如果使用非合并数组: ```systemverilog class my_class; rand bit [2:0] aaa [31:0]; // 32个3位元素,非合并 endclass ``` 步骤5:如果用户不是在类中,而是在模块中,那么不能使用`rand`。在模块中,如果要声明一个可随机化的变量,通常使用`$urandom`等函数在过程块中赋值,但不能用`rand`修饰。 例如,模块中的变量: ```systemverilog module test; bit [2:0] aaa [31:0]; // 非合并数组 initial begin foreach(aaa[i]) aaa[i] = $urandom; end endmodule ``` 综上所述,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解决方案如下: 情况A:在类中声明随机变量 - 修改数组声明为正确的顺序: `rand bit [2:0][31:0] aaa;` // 合并数组,32个3位元素 或 `rand bit [2:0] aaa [31:0];` // 非合并数组,32个3位元素 情况B:在模块中声明变量(不能使用rand) - 删除`rand`关键字,并使用其他方式赋值(如initial块中使用随机函数)。 因此,用户需要检查代码结构,确定`aaa`的声明位置。如果是在模块中,则必须删除`rand`;如果是在类中,则检查数组声明格式。 注意:在类中,使用非合并数组时,随机化会为数组的每个元素随机赋值。而使用合并数组时,整个数组作为一个整体随机化(但每个元素也可以单独访问)。 示例代码: 1. 在类中使用非合并数组: ```systemverilog class my_class; // 32个3位元素,每个元素的取值范围0-7 rand bit [2:0] aaa [31:0]; endclass ``` 2. 在类中使用合并数组: ```systemverilog class my_class; // 合并数组:32个3位元素,总宽度96位 rand bit [2:0] [31:0] aaa; endclass ``` 3. 在模块中(不能使用rand): ```systemverilog module test; bit [2:0] aaa [31:0]; // 声明一个32个元素的数组,每个元素3位 initial begin foreach (aaa[i]) begin aaa[i] = $urandom_range(0, 7); // 为每个元素赋0-7的随机值 end end endmodule ``` 如果用户确认自己在类中,并且已经按照正确顺序声明数组(如`rand bit [2:0][31:0] aaa;`)但仍然报错`keyword r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那么可能是编译器版本问题或者有其他语法错误(比如缺少分号、括号不匹配等)导致编译器无法识别`rand`。 此时,建议检查类定义的基本语法,例如: - 类是否以`class`开头,`endclass`结尾? - 类中是否有其他错误导致编译器解析失败? 最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代码。 生成的相关问题: 1. 在SystemVerilog中,合并数组和非合并数组有什么区别? 2. 如何正确地在SystemVerilog类中声明随机数组? 3. 在Verilog模块中如何实现数组的随机初始化? </think>### 解决Verilog代码 `rand bit [31:0][2:0] aaa;` 报错 "keyword rand is not expected to be" 的方法 #### 错误原因分析 1. **关键字位置错误** `rand` 是 SystemVerilog 的随机化修饰符,**只能用于类(class)内部**,不能出现在模块(module)或接口(interface)中。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原因[^1]。 2. **多维数组声明顺序错误** 即使在使用类的场景下,多维数组声明顺序错误也会引发混淆: ```systemverilog rand bit [31:0][2:0] aaa; // ✘ 错误顺序 ``` 正确顺序应为: ```systemverilog rand bit [2:0][31:0] aaa; // ✔ 合并数组:3个32位元素 ``` 3. **作用域冲突** 变量名 `aaa` 可能与已有标识符冲突(如宏定义、端口名等),导致编译器无法识别 `rand` 关键字。 --- ### 解决方案指南 #### 方案1:在类(class)内部正确声明(推荐) ```systemverilog class my_transaction extends uvm_sequence_item; // 正确用法:类内部 + 维度顺序修正 rand bit [2:0][31:0] aaa; // 3个32位元素 // UVM注册(可选) `uvm_object_utils_begin(my_transaction) `uvm_field_int(aaa, UVM_DEFAULT) `uvm_object_utils_end endclass ``` *要点说明:* - `rand` 必须位于类(class)或结构体(struct)内部 - 数组维度顺序:**左侧低位维度,右侧高位维度** 数学表示:$$ \text{aaa} \in \{0,1\}^{3 \times 32} $$ #### 方案2:模块(module)中的替代方案 若需在模块中实现随机化(不能直接使用 `rand`): ```systemverilog module my_module; // 1. 声明普通数组 bit [2:0][31:0] aaa; // 2. 在过程块中使用系统函数随机化 initial begin foreach(aaa[i,j]) begin aaa[i][j] = $urandom_range(0, 1); // 随机赋值 end end endmodule ``` #### 方案3:解决命名冲突 ```systemverilog `define AAA_MACRO // 可能冲突的宏定义 class my_class; rand bit [2:0][31:0] array_aaa; // 更名避免冲突 // 约束示例(可选) constraint valid_range { foreach(array_aaa[i,j]) { array_aaa[i][j] inside {0, 1}; } } endclass ``` --- ### 调试建议 1. **检查上下文作用域** 确认 `rand` 关键字是否在 `class` 或 `struct` 内部,而不是在 `module` 中。 2. **维度顺序验证** 使用尺寸运算符验证数组结构: ```systemverilog $display("Dimensions: %0d x %0d", $bits(aaa)/32, 32); // 应为 3x32 ``` 3. **编译器兼容性** 部分旧版 Verilog 编译器(如 VCS-2018)需要显式启用 SystemVerilog: ```bash vcs -sverilog design.sv # 编译时添加 -sverilog 选项 ``` > 若仍报错,请提供完整代码片段(包括上下文作用域),可进一步分析冲突原因[^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