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笔记之java中的集合框架

Java集合框架的知识总结(1)

说明:先从整体介绍了Java集合框架包含的接口和类,然后总结了集合框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关键点,并结合实例进行简单分析。

1、综述

        所有集合类都位于java.util包下。集合中只能保存对象(保存对象的引用变量)。(数组既可以保存基本类型的数据也可以保存对象)。

       当我们把一个对象放入集合中后,系统会把所有集合元素都当成Object类的实例进行处理。从JDK1.5以后,这种状态得到了改进:可以使用泛型来限制集合里元素的类型,并让集合记住所有集合元素的类型(参见具体泛型的内容)。

    Java的集合类主要由两个接口派生而出:CollectionMap,Collection和Map是Java集合框架的根接口,这两个接口又包含了一些接口或实现类。

image

Set和List接口是Collection接口派生的两个子接口,Queue是Java提供的队列实现,类似于List。

image

 

Map实现类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key-value)。

Set、List和Map可以看做集合的三大类。

     List集合是有序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重复,访问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根据元素的索引来访问。

     Set集合是无序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不可以重复,访问集合中的元素只能根据元素本身来访问(也是不能集合里元素不允许重复的原因)。

     Map集合中保存Key-value对形式的元素,访问时只能根据每项元素的key来访问其value。

对于Set、List和Map三种集合,最常用的实现类分别是HashSet、ArrayListHashMap三个实现类。(并发控制的集合类,以后有空研究下)。

2、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接口是List、Set和Queue接口的父接口,同时可以操作这三个接口。

Collection接口定义操作集合元素的具体方法大家可以参考API文档,这里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Collection的添加元素、删除元素、返回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以及清空集合元素的方法。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Collec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添加元素
        c.add("孙悟空");
        //虽然集合里不能放基本类型的值,但Java支持自动装箱
        c.add(6);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元素个数为:" + c.size());
       
     //删除指定元素
        c.remove(6);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元素个数为:" + c.size());
        //判断是否包含指定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是否包含孙悟空字符串:" + c.contains("孙悟空"));

        c.add("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元素:" + c);        

     Collection books = new HashSet();

        books.add("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books.add("Struts2权威指南");

        System.out.println("c集合是否完全包含books集合?" + c.containsAll(books));

        //用c集合减去books集合里的元素
        c.removeAll(books);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元素:" + c);

        //删除c集合里所有元素
        c.clear();

        System.out.println("c集合的元素:" + c);

        //books集合里只剩下c集合里也同时包含的元素
        books.retainAll(c);

        System.out.println("books集合的元素:" + books);
    }
}

Java集合框架总结(2)——Set接口的使用

1、Set接口的使用

    Set集合里多个对象之间没有明显的顺序。具体详细方法请参考API文档(可见身边随时带上API文档有多重要),基本与Collection方法相同。只是行为不同(Set不允许包含重复元素)。

      Set集合不允许重复元素,是因为Set判断两个对象相同不是使用==运算符,而是根据equals方法。即两个对象用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Set就不能接受两个对象。

public class TestS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String> books = new HashSet<String>();
		
		//添加一个字符串对象
		books.add(new String("Struts2权威指南"));
		
		//再次添加一个字符串对象,
		//因为两个字符串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相等,所以添加失败,返回false
		boolean result = books.add(new String("Struts2权威指南"));
		
		System.out.println(result);
		
		//下面输出看到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books);	
	}
}

 

      程序运行结果:

false 
[Struts2权威指南]

 

 

        说明:程序中,book集合两次添加的字符串对象明显不是一个对象(程序通过new关键字来创建字符串对象),当使用==运算符判断返回false,使用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所以不能添加到Set集合中,最后只能输出一个元素。

        Set接口中的知识,同时也适用于HashSetTreeSetEnumSet三个实现类。

2、HashSet类

          HashSet按Hash算法来存储集合的元素,因此具有很好的存取和查找性能。

          HashSet的特点:

(1)HashSet不是同步的,多个线程访问是需要通过代码保证同步 

(2)集合元素值可以使null。

       HashSet集合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相等,并且两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返回值也相等

 

复制代码
//类A的equals方法总是返回true,但没有重写其hashCode()方法
class A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rue;
    }
}
//类B的hashCode()方法总是返回1,但没有重写其equals()方法
class B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1;
    }
}
//类C的hashCode()方法总是返回2,并重写其equals()方法
class C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2;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rue;
    }
}
public class TestHashS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Set<Object> books = new HashSet<Object>();
        //分别向books集合中添加2个A对象,2个B对象,2个C对象
        books.add(new A());
        books.add(new A());
        books.add(new B());
        books.add(new B());
        books.add(new C());
        books.add(new C());
        System.out.println(books);
    }
}
复制代码

 


程序运行结果:

[B@1,  B@1 C@2 A@b5dac4 A@9945ce]

           

说明:

(1)Object类提供的toString方法总是返回该对象实现类的类名+@+hashCode(16进制数)值,所以可以看到上面程序输出的结果。可以通过重写toString方法来输出自己希望的形式。

(2)即使2个A对象通过equals比较返回true,但HashSet依然把它们当成2个对象;即使2个B对象的hashCode()返回相同值,但HashSet依然把它们当成2个对象。即如果把一个对象放入HashSet中时,如果重写该对象equals()方法,也应该重写其hashCode()方法。其规则是:如果2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时,这两个对象的hashCode也应该相同。

hash算法的功能

它能保证通过一个对象快速查找到另一个对象。hash算法的价值在于速度,它可以保证查询得到快速执行。

当需要查询集合中某个元素时,hash算法可以直接根据该元素的值得到该元素保存位置,从而可以让程序快速找到该元素。

当从HashSet中访问元素时,HashSet先计算该元素的hashCode值(也就是调用该对象的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然后直接到该hashCode对应的位置去取出该元素。

即也是快速的原因。HashSet中每个能存储元素的“曹位(slot)”通常称为“桶(bucket)”,如果多个元素的hashCode相同,但它们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false,就需要一个“桶”里放多个元素,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继续深入研究HashSet:

          当向HashSet中添加一个可变对象后,并且后面程序修改了该可变对象的属性,可能导致它与集合中其他元素相同,这就可能导致HashSet中包含两个相同的对象。

看下面程序:

class R
{
	int count;
	public R(int count)
	{
		this.count = count;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R(count属性:" + count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instanceof R)
		{
			R r = (R)obj;
			if (r.count == this.count)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this.count;
	}
}
public class TestHashSe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Set<R> hs = new HashSet<R>();
		hs.add(new R(5));
		hs.add(new R(-3));
		hs.add(new R(9));
		hs.add(new R(-2));
		//打印HashSet集合,集合元素是有序排列的
		System.out.println(hs);
		//取出第一个元素
		Iterator<R> it = hs.iterator();
		R first = (R)it.next();     //first指向集合的第一个元素
		//为第一个元素的count属性赋值
		first.count = -3;           //first指向的元素值发生改变,地址并没有改变,大家可以试着用Java内存分配机制(栈和堆)思考下。
		//再次输出count将看到HashSet里的元素处于无序状态
		System.out.println(hs);
		hs.remove(new R(-3));
		System.out.println(hs);
		//输出false
		System.out.println("hs是否包含count为-3的R对象?" + hs.contains(new R(-3)));
		//输出false
		System.out.println("hs是否包含count为5的R对象?" + hs.contains(new R(5)));

	}
}

 

程序运行结果:

[R(count属性:5), R(count属性:9),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9),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9), R(count属性:-2)] 
hs是否包含count为-3的R对象?false 
hs是否包含count为5的R对象?false

 

       说明:程序重写了R类的equals()和hashCode()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是根据R对象的count属性来判断。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HashSet集合中有完全相同元素,这表明两个元素已经重复,但因为HashSet在添加它们时已经把它们添加到了不同地方,所以HashSet完全可以容纳两个相同元素。至于第一个count为-3的R对象,它保存在count为5的R对象对应的位置(地址)。当向HashSet中添加可变对象时,必须十分小心。如果修改HashSet集合中的对象,有可能导致该对象与集合中其他对象相等,从而导致HashSet无法准确访问该对象。

 

       HashSet还有一个子类LinkedHashSet,LinkedHashSet集合也根据元素hashCode值来决定元素存储位置,但它同时使用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即当遍历LinkedHashSet集合元素时,HashSet将会按元素的添加顺序来访问集合里的元素。

 

3、TreeSet类

       TreeSet是SortedSet接口的唯一实现,TreeSet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元素是有序的)。

       TreeSet提供的几个额外方法:

Comparator comparator(): 返回当前Set使用的Comparator,或者返回null,表示以自然方式排序。

Object first():返回集合中的第一个元素。

Object last():返回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Objiect lower(Object e):返回集合中位于指定元素之前的元素(即小于指定元素的最大元素,参考元素可以不是TreeSet的元素)。

Object higher(Object e):返回集合中位于指定元素之后的元素(即大于指定元素的最小元素,参考元素可以不需要TreeSet的元素)。

SortedSet subSet(fromElement, toElement):返回此Set的子集,范围从fromElement(包含大于等于)到toElement(不包含小于)。

SortedSet headSet(toElement):返回此Set的子集,由小于toElement的元素组成。

SortedSet tailSet(fromElement):返回此Set的子集,由大于或等于fromElement的元素组成。

 

public class TestTreeSetComm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Set<Integer> nums = new TreeSet<Integer>();
		//向TreeSet中添加四个Integer对象
		nums.add(5);
		nums.add(2);
		nums.add(10);
		nums.add(-9);
		//输出集合元素,看到集合元素已经处于排序状态
		System.out.println(nums);
		//输出集合里的第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nums.first());
		//输出集合里的最后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nums.last());
		//返回小于4的子集,不包含4
		System.out.println(nums.headSet(4));
		//返回大于5的子集,如果Set中包含5,子集中还包含5
		System.out.println(nums.tailSet(5));
		//返回大于等于-3,小于4的子集。
		System.out.println(nums.subSet(-3 , 4));
	}
}


程序运行结果:

[-9, 2, 5, 10] 
-9 
10 
[-9, 2] 
[5, 10] 
[2]

说明:由运行结果可以看出,TreeSet并不是根据元素的插入顺序进行排序,而是根据元素实际值来进行排序。TreeSet采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对元素进行排序

Java集合框架总结(3)——TreeSet类的排序问题

 

TreeSet支持两种排序方法:自然排序和定制排序。TreeSet默认采用自然排序。

1、自然排序

    TreeSet会调用集合元素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来比较元素之间大小关系,然后将集合元素按升序排列,这种方式就是自然排序。(比较的前提:两个对象的类型相同)。

 

    java提供了一个Comparable接口,该接口里定义了一个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整数值,实现该接口的类必须实现该方法,实现了该接口的类的对象就可以比较大小。当一个对象调用该方法与另一个对象进行比较,例如obj1.comparTo(obj2),如果该方法返回0,则表明这两个对象相等;如果返回一个正整数,则表明obj1大于obj2;如果该方法返回一个负整数,则表明obj1小于obj2.

 

java常用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并提供了比较大小的标准。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常用类:

  • BigDecimal、BigIneger以及所有数值型对应包装类:按它们对应的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 Character:按字符的UNICODE值进行比较。
  • Boolean:true对应的包装类实例大于false对应的包装类实例。
  • String:按字符串中字符的UNICODE值进行比较。
  • Date、Time:后面的时间、日期比前面的时间、日期大。

如果试图把一个对象添加进TreeSet时,则该对象的类必须实现Comparable接口。

如下程序则会报错:

class Err 


public class TestTreeSetErro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Set ts = new TreeSet(); 
        //向TreeSet集合中添加两个Err对象 
        ts.add(new Err()); 
        ts.add(new Err()); 
    } 
}

 

说明:

    上面程序试图向TreeSet集合中添加2个Err对象,添加第一个对象时,TreeSet里没有任何元素,所以没有问题;当添加第二个Err对象时,TreeSet就会调用该对象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与集合中其他元素进行比较——如果对应的类没有实现Comparable接口,则会引发ClassCastException异常。而且当试图从TreeSet中取出元素第一个元素时,依然会引发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当采用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对象时,都需要将被比较对象obj强制类型转换成相同类型,因为只有相同类的两个实例才能比较大小。即向TreeSet中添加的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否则会引发ClassCastException异常。例如,当向TreeSet中添加一个字符串对象,这个操作完全正常。当添加第二个Date对象时,TreeSet就好调用该对象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与集合中其他元素进行比较,则此时程序会引发异常。

    在实际编程中,程序员可以定义自己的类向TreeSet中添加多种类型的对象,前提是用户自定义类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实现该接口时在实现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时没有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但当操作TreeSet里的集合数据时,不同类型的元素依然会发生ClassCastExceptio异常。(认真阅读下就会明白)

    当把一个对象加入TreeSet集合中时,TreeSet调用该对象的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与容器中的其他对象比较大小,然后根据红黑树算法决定它的存储位置。如果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比较相等,TreeSet即认为它们存储同一位置。

    对于TreeSet集合而言,它判断两个对象不相等的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false,或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比较没有返回0——即使两个对象时同一个对象,TreeSet也会把它们当成两个对象进行处理。

如下程序所示:

//Z类,重写了equals方法,总是返回false, 
//重写了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总是返回正整数 
class Z implements Comparable 

    int age; 
    public Z(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bj) 
    { 
        return 1; 
    } 

public class TestTreeS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Set set = new TreeSet(); 
        Z z1 = new Z(6); 
        set.add(z1); 
        System.out.println(set.add(z1)); 
        //下面输出set集合,将看到有2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set); 
        //修改set集合的第一个元素的age属性 
        ((Z)(set.first())).age = 9; 
        //输出set集合的最后一个元素的age属性,将看到也变成了9 
        System.out.println(((Z)(set.last())).age); 
    } 
}

程序运行结果:

true 
[TreeSet.Z@1fb8ee3, TreeSet.Z@1fb8ee3] 
9

说明:

    程序中把同一个对象添加了两次,因为z1对象的equals()方法总是返回false,而且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总是返回1。这样TreeSet会认为z1对象和它自己也不相同,因此TreeSet中添加两个z1对象。而TreeSet对象保存的两个元素实际上是同一个元素。所以当修改TreeSet集合里第一个元素的age属性后,该TreeSet集合里最后一个元素的age属性也随之改变了。

    总结:当需要把一个对象放入TreeSet中时,重写该对象对应类的equals()方法时,应保证该方法与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有一致结果,其规则是:如果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时,这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应返回0.

    如果两个对象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但这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不返回0时,这将导致TreeSet将会把这两个对象保存在不同位置,从而两个对象都可以添加成功,这与Set集合的规则有点出入。

如果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返回0时,但它们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false时将更麻烦:因为两个对象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相等,TreeSet将试图把它们保存在同一个位置,但实际上又不行(否则将只剩下一个对象),所以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向TreeSet中添加一个可变对象后,并且后面程序修改了该可变对象的属性,导致它与其他对象的大小顺序发生改变,但TreeSet不会再次调整它们的顺序,甚至可能导致TreeSet中保存这两个对象,它们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比较返回0.

如下程序所示:

class R 

    int count; 
    public R(int count) 
    { 
        this.count = count;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R(count属性:" + count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instanceof R) 
        { 
            R r = (R)obj; 
            if (r.count == this.count)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this.count; 
    } 

public class TestHashSet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Set hs = new HashSet(); 
        hs.add(new R(5)); 
        hs.add(new R(-3)); 
        hs.add(new R(9)); 
        hs.add(new R(-2)); 
        //打印TreeSet集合,集合元素是有序排列的 
        System.out.println(hs); 
        //取出第一个元素 
        Iterator it = hs.iterator(); 
        R first = (R)it.next(); 
        //为第一个元素的count属性赋值 
        first.count = -3; 
        //再次输出count将看到TreeSet里的元素处于无序状态 
        System.out.println(hs); 
        hs.remove(new R(-3)); 
        System.out.println(hs); 
        //输出false 
        System.out.println("hs是否包含count为-3的R对象?" + hs.contains(new R(-3))); 
        //输出false 
        System.out.println("hs是否包含count为5的R对象?" + hs.contains(new R(5)));

    } 
}

 

程序运行结果: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5), R(count属性:9)] 
[R(count属性:20),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5),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20),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5),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20), R(count属性:-2), R(count属性:-2)]

说明:

    上面程序中的R对象是一个正常重写了equals方法和comparable方法类,这两个方法都以R对象的count属性作为判断的依据。可以看到程序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有序排列的。当改变R对象的count属性,程序的输出结果也发生了改变,而且包含了重复元素。一旦改变了TreeSet集合里可变元素的属性,当再视图删除该对象时,TreeSet也会删除失败(甚至集合中原有的、属性没被修改,但与修改后元素相等的元素也无法删除),所以删除count

为-2的R对象时,没有任何元素被删除;程序可以删除count为5的R对象,这表明TreeSet可以删除没有被修改属性、且不与其他被修改属性的对象重复的对象。

    总结:与HashSet在处理这些对象时将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错。为了让程序更具健壮,推荐HashSet和TreeSet集合中只放入不可变对象。

2、定制排序

    TreeSet的自然排序是根据集合元素的大小,TreeSet将他们以升序排列。如果需要实现定制排序,例如降序,则可以使用Comparator接口。该接口里包含一个int compare(T o1, T o2)方法,该方法用于比较o1和o2的大小。

   如果需要实现定制排序,则需要在创建TreeSet集合对象时,并提供一个Comparator对象与该TreeSet集合关联,由该Comparator对象负责集合元素的排序逻辑。

如下程序所示:

class M { 
    int age;

    public M(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M对象(age:" + age + ")"; 
    } 
}

public class TestTreeSe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Set ts = new TreeSet(new Comparator() {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M m1 = (M) o1; 
                M m2 = (M) o2;

                if (m1.age > m2.age) { 
                    return -1; 
                } else if (m1.age == m2.age)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 
        ts.add(new M(5)); 
        ts.add(new M(-3)); 
        ts.add(new M(9)); 
        System.out.println(ts); 
    } 
}

程序运行结果:

[M对象(age:9), M对象(age:5), M对象(age:-3)]

说明:

    上面程序中创建了一个Comparator接口的匿名内部类对象,该对象负责ts集合的排序。所以当我们把M对象添加到ts集合中时,无须M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因为此时TreeSet无须通过M对象来比较大小,而是由与TreeSet关联的Comparator对象来负责集合元素的排序。使用定制排序时,TreeSet对集合元素排序时不管集合元素本身的大小,而是由Comparator对象负责集合元素的排序规则。

Java集合框架总结(4)——List接口的使用

    List集合代表一个有序集合,集合中每个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顺序索引。List集合允许使用重复元素,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指定位置的集合元素。

1、List接口和ListIterator接口

    List作为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可以使用Collection接口里的全部方法。List是有序集合,所以List集合里增加了一些根据索引来操作集合元素的方法:

  • 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ment):将元素element插入在List集合的index处。
  •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c):将集合c所包含的所有元素都插入在List集合的index处。
  • Object get(int index):返回集合index索引处的元素。
  • int lastIndexOf(Object o):返回对象o在List集合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索引。
  • Object remove(int index):删除并返回index索引处的元素。
  • Object set(int index, Object element):将index索引处的元素替换成element对象,返回新元素。
  • 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返回从索引fromIndex(包含)到索引toIndex(不包含)处所有集合元素组成的子集合。

    List集合可以根据索引来插入、替换和删除集合元素。

示例程序: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books = new ArrayList();
        //向books集合中添加三个元素
        books.add(new String("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books.add(new String("Struts2权威指南"));
        books.add(new String("基于J2EE的Ajax宝典"));
        System.out.println(books);
        //将新字符串对象插入在第二个位置
        books.add(1 , new String("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已添加的对象,和下面语句做对比
        for (int i = 0 ; i < books.size() ; i++ )
        {
            System.out.println(books.get(i));
        }
        //删除第三个元素
        books.remove(2);
        System.out.println(books);
        //判断指定元素在List集合中位置:输出1,表明位于第二位
        System.out.println(books.indexOf(new String("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新创建的对象
        //将第二个元素替换成新的字符串对象
        books.set(1, new String("Struts2权威指南"));
        System.out.println(books);
        //将books集合的第二个元素(包括)到第三个元素(不包括)截取称子集合
        System.out.println(books.subList(1 , 2));

    }
}
复制代码

程序运行结果: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truts2权威指南, 基于J2EE的Ajax宝典]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truts2权威指南 
基于J2EE的Ajax宝典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基于J2EE的Ajax宝典]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truts2权威指南, 基于J2EE的Ajax宝典] 
[Struts2权威指南]

程序说明:List集合可以使用普通for循环来遍历集合元素。List判断两个对象相等只要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即可。如在判断“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字符串的位置是,新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对象,但是程序仍返回第一次创建字符串对象的位置。当调用List的set(int index, Object element)方法来改变List集合指定索引处元素时,指定的索引必须是List集合的有效索引。

     与set只提供了一个iterator()方法不同,List还额外提供了一个listIteratro()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ListIterator对象,ListIterator接口继承了Iterator接口,提供了专门操作List的方法。

ListIterator接口在Iterator接口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方法:

  • boolean hasPrevious():返回该迭代器关联集合是否还有上一个元素。
  • Object previous():返回该迭代器上一个元素。
  • void add():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程序示例: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books = {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
        List book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books.length ; i++ )
        {
            bookList.add(books[i]);
        }
        ListIterator lit = bookList.listIterator();
        while (lit.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lit.next());
            lit.add("-------分隔符-------");
        }
        System.out.println("==========下面开始反向迭代===========");
        while(lit.hasPrevious())
        {
            System.out.println(lit.previous());
        }
    }
}
复制代码

程序运行结果: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下面开始反向迭代=========== 
-------分隔符-------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分隔符------- 
Struts2权威指南

程序说明:List通过ListTterator迭代集合时,即可采用next()方法进行正向迭代,迭代过程中可以使用add()方法向上一次迭代元素的后面添加一个新元素。同时程序演示了向前迭代。

 2、ArrayList和Vector实现类

    ArrayList和Vector作为List类的两个典型实现,完全支持前面介绍的List接口全部功能。

    ArrayList和Vector类都是基于数组实现的List类,他们封装了一个动态再分配的Object[]数组。每个ArrayList或Vector对象有一个capacity属性,表示它们所封装的Object[]数组的长度。capacity会添加元素的个数而自动增加。当向集合中添加大量元素时,可以使用ensureCapacity方法一次性地增加capacity。这可以减少增加重分配次数,从而提供性能。capacity大小也可以在创建时就指定,该属性默认为10.

ArrayList和Vector提供如下两个方法来操作capacity属性:

  •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将ArrayList或Vector集合的capacity增加minCapacity。
  • void trimToSize():调整ArrayList或Vector集合的capacity为列表当前大小。程序可调用该方法来减少ArrayList或Vector集合对象存储空间。

    ArrayList和Vector用法几乎相同,Vector是一个古老的集合(从JDK1.0),起初Java还没有提供系统的集合框架,所以Vector里提供了一些方法名很长的方法:例如addElement(Object obj), 等同于add()方法。从JDK1.2以后,Java提供了系统的集合框架,就将Vector改为实习List接口,作为List的实习之一,从而导致Vector里有一些功能重复的方法。Vector具有很多缺点,通常尽量少用Vector实现类。

 

   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ArrayList是线程不安全的,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ArrayList集合时,如果有超过一条线程修改了ArrayList集合,则程序必须手动保证该集合的同步性。Vector集合则是线程安全的,无线程序保证该集合的同步性。因为Vector是线程安全的,所以Vector的性能比ArrayList的性能要低。实际上,即使保证List集合线程安全,同样不推荐使用Vector实现类。Collections工具类,可以将一个ArrayList变成线程安全的

 

   Vector还提供了一个Stack子类,它用于模拟了”栈“这种数据结构,”栈“通常是指”后进先出“(LIFO)的容器。最后”push“进栈的元素,将最先被”pop“出栈。与Java中其他集合一样,进栈出栈的都是Object,因此从栈中取出元素后必须做类型转换,除非你只是使用Object具有的操作。所以stack类提供了如下几个方法:

  • Object peek():返回”栈“的第一个元素,但并不将该元素”pop“出栈。
  • Object pop():返回”栈“的第一个元素,并将该元素”pop“出栈。
  • void push(Object item):将一个元素”push“进栈,最后一个进”栈“的元素总是位于”栈“顶。

程序示例: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Vecto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ck v = new Stack();
        //依次将三个元素push入"栈"
        v.push("Struts2权威指南");
        v.push("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v.push("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输出:[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ystem.out.println(v);
        //访问第一个元素,但并不将其pop出"栈",输出: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ystem.out.println(v.peek());
        //依然输出:[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ystem.out.println(v);
        //pop出第一个元素,输出: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ystem.out.println(v.pop());
        //依然输出:[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ystem.out.println(v);
    }
}
复制代码

程序运行结果: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3、LinkedList实现类

    List还有一个LinkedList的实现,它是一个基于链表实现的List类,对于顺序访问集合中的元素进行了优化,特别是当插入、删除元素时速度非常快。因为LinkedList即实现了List接口,也实现了Deque接口(双向队列),Deque接口是Queue接口的子接口,它代表一个双向列表,Deque接口里定义了一些可以双向操作队列的方法:

  • void addFirst(Object e):将制定元素插入该双向队列的开头。
  • void addLast(Object e):将制定元素插入该双向队列的末尾。
  • Iterator descendingIterator():返回以该双向队列对应的迭代器,该迭代器将以逆向顺序来迭代队列中的元素。
  • Object getFirst():获取、但不删除双向队列的第一个元素。
  • Object getLast(): 获取、但不删除双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 boolean offerFirst(Object e):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该双向队列的开头。
  • boolean offerLast(Object e):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该双向队列的末尾。
  • Object peekFirst(): 获取、但不删除该双向队列的第一个元素:如果此双端队列为空,则返回null。
  • Object peekLast():获取、但不删除该双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此双端队列为空,则返回null。
  • Object pollFirst():获取、并删除该双向队列的第一个元素:如果此双端队列为空,则返回null。
  • Object pollLast():获取、并删除该双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此双端队列为空,则返回null。
  • Object pop():pop出该双向队列所表示的栈中第一个元素。
  • void push(Object e):将一个元素push进该双向队列所表示的栈中(即该双向队列的头部)。
  • Object removerFirst():获取、并删除该双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 Object removeFirstOccurrence(Object o):删除该双向队列的第一次的出现元素o。
  • Object removeLast():获取、并删除该双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 Object removeLastOccurrence(Object o):删除该双向队列的最后一次出现的元素o。

从上面方法中可以看出,LinkedList不仅可以当成双向队列使用,也可以当成“栈”使用。同时,LinkedList实现了List接口,所以还被当成List使用。

程序示例: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Linked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List books = new LinkedList();
        //将字符串元素加入队列的尾部
        books.offer("Struts2权威指南");
        //将一个字符串元素入栈
        books.push("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将字符串元素添加到队列的头部
        books.offerFirst("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for (int i = 0; i < books.size() ; i++ )
        {
            System.out.println(books.get(i));
        }
        //访问、并不删除队列的第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books.peekFirst());
        //访问、并不删除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books.peekLast());
        //采用出栈的方式将第一个元素pop出队列
        System.out.println(books.pop());
        //下面输出将看到队列中第一个元素被删除
        System.out.println(books);
        //访问、并删除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books.pollLast());
        //下面输出将看到队列中只剩下中间一个元素: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ystem.out.println(books);

    }
}
复制代码

程序运行结果: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truts2权威指南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truts2权威指南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Struts2权威指南] 
Struts2权威指南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说明:程序中示范了LinkedList作为双向队列、栈和List集合的用法。LinkedList与ArrayList、Vector的实现机制完全不同,ArrayList、Vector内部以数组的形式来保存集合中的元素,因此随机访问集合元素上有较好的性能;而LinkedList内部以链表的形式来保存集合中的元素,因此随机访问集合时性能较差,但在插入、删除元素时性能非常出色(只需改变指针所指的地址即可)。Vector因实现了线程同步功能,所以各方面性能有所下降。

 

关于使用List集合的几点建议:

  • 如果需要遍历List集合元素,对应ArrayList、Vector集合,则应该使用随机访问方法(get)来遍历集合元素,这样性能更好。对应LinkedList集合,则应采用迭代器(Iterator)来遍历集合元素。
  • 如果需要经常执行插入、删除操作来改变Lst集合大小,则应该使用LinkedList集合,而不是ArrayList。
  • 如果多条线程需要同时访问List集合中的元素,可以考虑使用Vector这个同步实现。

Java集合框架总结(5)——Map接口的使用

Map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key-vlaue)。Map的key不允许重复,即同一个Map对象的任何两个key通过equals方法比较总是返回false

Map中包含了一个keySet()方法,用于返回Map所以key组成的Set集合。

    Map集合与Set集合元素的存储形式很像,如Set接口下有HashSet、LinkedHashSet、SortedSet(接口)、TreeSet、EnumSet等实现类和子接口,而Map接口下则有HashMap、LinkedHashMap、SortedMap(接口)、TreeMap、EnumMap等实现类和子接口。

 

    Map的value非常类似List:元素与元素之间可以重复,每个元素可以根据索引(key)来查找。

    Map有时也称为字典,或关联数组。

Map接口中定义如下方法:

  • void clear();删除Map对象中所有key-value对。
  •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查询Map中是否包含指定key,如果包含则返回true。
  •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查询Map中是否包含一个或多个value,如果包含则返回true。
  • Set entrySet():返回Map中所有包含的key-value对组成的Set集合,每个集合元素都是Map.Entry(Entry是Map的内部类)对象。
  • Object get(Obejct key):返回指定key所对应的value;如果此Map中不包含key,则返回null。
  • boolean isEmpty():查询该Map是否为空(即不包含任何key-value对),如果为空则返回true。
  • Set keySet():返回该Map中所有key所组成的set集合。
  • Object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添加一个key-value对,如果当前Map中已有一个与该key相等的key-value对,则新的key-value对会覆盖原来的key-value对。
  • Object remove(Object key):删除指定key对应的key-value对,返回被删除key所关联的value,如果该key不存在,返回null。
  • int size():返回该Map里的key-value对的个数。
  • Collection values():返回该Map里所有value组成的Collection。

    Map接口提供了大量的实现类,如HashMap和Hashtable等,以及HashMap的子类LinkedHashMap,还有SortedMap子接口及该接口的实现类TreeMap。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Map中包括一个内部类:Entry。该类封装了一个key-value对,Entry包含三个方法:

  • Object getkey():返回该Entry里包含的key值。
  • Object getValue():返回该Entry里包含的value值。
  • Object setValue():设置该Entry里包含的value值,并返回新设置的value值。

    可以把Map理解成一个特殊的Set,只是该Set里包含的集合元素是Entry对象,而不是普通对象。

 

1、HashMap和Hashtable实现类

  HashMap和Hashtable都是Map接口的实现类,Hashtable是一个古老的Map实现类,它从JDK1.0起就有,它包含两个烦琐的方法:elements()(类似于Map接口定义的values()方法)和keys()(类似于Map接口定义的keySet()方法),现在很少使用这两种方法。

两点区别:

  • Hashtabl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Map实现,但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实现,所以HashMap比Hashtable的性能高些;但如果多线程访问同一个Map对象,使用Hashtable实现类更好。
  • Hashtable不允许使用null作为key和value,如果为null,则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但HashMap可以使用null作为key或value。

  由于HashMap里的可以不能重复,所以HashMap里最多只有一对key-value值为null,但可以有无数多项key-value对的value为null。

  HashMap重写了toString()方法方法总是返回如下格式的字符串:{key1 = value1,key2 = value2..}

  HashMap、Hashtable判断两个key相等的标准是:两个key通过equasl方法比较返回ture,两个key的hashCode值相等。

LinkedHashMap类

  HashMap有一个子类:LinkedHashMap,它也是双向链表来维护key-value对的次序,该链表定义了迭代顺序,该迭代顺序与key-value对的插入顺序保持一致。

LinkedHashMap可以避免对HashMap、Hashtable里的key-value对进行排序(只要插入key-value对时保持顺序即可)。同时又可避免使用TreeMap所增加的成本。

LinkedHashMap需要维护元素的插入顺序,因此性能略低于HashMap的性能,但在迭代访问Map里的全部元素时将有很好的性能,因为它以链表来维护内部顺序。

Properties类

  Properties类是Hashtable类的子类,用于处理属性文件(例如Windows操作平台上的ini文件)。Properties类可以把Map对象和属性文件关联起来,从而可以把Map对象中的key-value对写入属性文件,也可以把属性文件中的属性名=属性值加载到Map对象中。由于属性文件里的属性名、属性值只能是字符串类型,所以Properties里的key、value都是字符串类型,该类提供了如下三个方法来修改Properties里的key、value值。

  1.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获取Properties中指定属性名对应的属性值,类似于Map的get(Object key)方法。
  2.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String defaultValue):该方法与前一个方法基本类似。该方法多一个功能,如果Properties中不存在指定key时,该方法返回默认值。
  3. Object ge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value):设置属性值,类似Hashtable的put方法。

提供两个读、写属性文件的方法:

  1. void load(InputStream inStream):从属性文件(以输入流表示)中加载属性名=属性值,把加载到的属性名=属性值对追加到Properties里(由于Properties是Hashtable)的子类,它不保证key-value对之间的次序)。
  2. void Store(OutputStream out, String comment):将Properties中的key-valu对写入指定属性文件(以输出流表示)。

示例程序: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estPropertie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向Properties中增加属性
        props.setProperty("username" , "yeeku");
        props.setProperty("password" , "123456");
        //将Properties中的属性保存到a.ini文件中
        props.store(new FileOutputStream("a.ini") , "comment line");
        //新建一个Properties对象
        Properties props2 = new Properties();
        //向Properties中增加属性
        props2.setProperty("gender" , "male");
        //将a.ini文件中的属性名-属性值追加到props2中
        props2.load(new FileInputStream("a.ini") );
        System.out.println(props2);
    }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password=123456, gender=male, username=yeeku}

 

2、SortedMap接口和TreeMap实现类

  Map接口派生了一个SortedMap子接口,TreeMap为其实现类。类似TreeSet排序,TreeMap也是基于红黑树对TreeMap中所有key进行排序,从而保证TreeMap中所有key-value对处于有序状态。TreeMap两种排序方法:

  1. 自然排序:TreeMap的所有key必须实现Comparable接口,而且所有key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否则将会抛出ClassCastExcepiton异常。
  2. 定制排序:创建TreeMap时,传入一个Comparator对象,该对象负责对TreeMap中所有key进行排序。采用定制排序时不要求Map的key实现Comparable接口。

  TreeMap中判断两个key相等的标准也是两个key通过equals比较返回true,而通过compareTo方法返回0,TreeMap即认为这两个key是相等的。

  如果使用自定义的类作为TreeMap的key,应重新该类的equals方法和compareTo方法时应有一致的返回结果:即两个key通过equals方法比较返回true时,它们通过compareTo方法比较应该返回0。如果equals方法与compareTo方法的返回结果不一致,要么该TreeMap与Map接口的规则有出入(当equals比较返回true,但CompareTo比较不返回0时),要么TreeMap处理起来性能有所下降(当compareTo比较返回0,当equals比较不返回true时)。

TreeMap中提供了系列根据key顺序来访问Map中key-value对方法:

  1. Map.Entry firstEntry():返回该Map中最小key所对应的key-value对,如果该Map为空,则返回null。
  2. Object firstKey():返回该Map中的最小key值,如果该Map为空,则返回null。
  3. Map.Entry lastEntry():返回该Map中最大key所对应的key-value对,如果该Map为空,或不存在这样的key-value都返回null。
  4. Object lastKey():返回该Map中的最大key值,如果该Map为空,或不存在这样的key都返回null。
  5. Map.Entry higherEntry(Object key):返回该Map中位于key后一位的key-value对(即大于指定key的最小key所对应的key-value对)。如果该Map为空,则返回null。
  6. Object higherKey():返回该Map中位于key后一位的key值(即大于指定key的最小key值)。如果该Map为空,或不存在这样的key都返回null。
  7. Map.Entry lowerEntry(Object key):返回该Map中位于key前一位的key-value对(即小于指定key的最大key所对应的key-value对)。如果该Map为空,或不存在这样的key-value则返回null。
  8. Object lowerKey():返回该Map中位于key前一位的key值(即小于指定key的最大key值)。如果该Map为空,或不存在这样的key都返回null。
  9. NavigableMap subMap(Object fromKey, boolean fromInclusive, Object tokey, boolean tolnclusive):返回该Map的子Map,其key的范围从fromKey(是否包括取决于第二个参数)到tokey(是否包括取决于第四个参数)。
  10. SorterMap subMap(Object fromKey, Object toKey):返回该Map的子Map,其key的范围从fromKey(包括)到toKey(不包括)。
  11. SortedMap tailMap(Object fromKey,boolean inclusive):返回该Map的子Map,其key的范围是大于fromkey(是否包括取决于第二个参数)的所有key。
  12. NavigableMap headMap(Object toKey, boolean lnclusive):返回该Map的子Map,其key的范围是小于fromKey(是否包括取决于第二个参数)的所有key。

程序示例:

复制代码
//R类,重写了equals方法,如果count属性相等返回true
//重写了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如果count属性相等返回0;
class R implements Comparable
{
    int count;
    public R(int count)
    {
        this.count = count;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R(count属性:" + count + ")";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
            return true;
        }
        if (obj != null
            && obj.getClass() == R.class)
        {
            R r = (R)obj;
            if (r.count == this.count)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bj)
    {
        R r = (R)obj;
        if (this.count > r.count)
        {
            return 1;
        }
        else if (this.count == r.count)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
public class TestTree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eeMap tm = new TreeMap();
        tm.put(new R(3) , "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tm.put(new R(-5) , "Struts2权威指南");
        tm.put(new R(9) , "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System.out.println(tm);
        //返回该TreeMap的第一个Entry对象
        System.out.println(tm.firstEntry());
        //返回该TreeMap的最后一个key值
        System.out.println(tm.lastKey());
        //返回该TreeMap的比new R(2)大的最小key值。
        System.out.println(tm.higherKey(new R(2)));
        //返回该TreeMap的比new R(2)小的最大的key-value对。
        System.out.println(tm.lowerEntry(new R(2)));
        //返回该TreeMap的子TreeMap
        System.out.println(tm.subMap(new R(-1) , new R(4)));

    }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R(count属性:-5)=Struts2权威指南, R(count属性:3)=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R(count属性:9)=ROR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R(count属性:-5)=Struts2权威指南 
R(count属性:9) 
R(count属性:3) 
R(count属性:-5)=Struts2权威指南 
{R(count属性:3)=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

本文转自 星星传奇的博客 :http://www.cnblogs.com/zhxxcq/archive/2012/03/11/2389611.html,感谢作者的分享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