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简介

一、什么是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起源
    	1968年,美国高德纳教授著作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第一卷《基本算法》的出版,开创了
    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先河。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数据之间关系和操作的学科,而非计算方法。
    数据结构+算法=程序,沃斯凭借这个观点写的论文,获得图灵奖,这句话展示了程序的本质。
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能够被程序处理的描述可观事物的符号。
    数据项:有独立含义的最小单位,也叫做域 [结构的成员项]
    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也叫做节点,有些叫记录。
             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结构变量]
    数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算法:数据结构所具备的功能、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3、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
    数据的逻辑关系
    数据的存储关系
    数据结构的运算

二、逻辑关系和存储关系

数据的逻辑关系:
    集合:      数据元素同属于一个集合,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线性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表)
    树形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树)
    图形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图)
数据的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  数据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中,用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来表示关系
        优点:支持随机访问、访问效率极高、适合查找数据
        缺点:空间利用率低、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插入、删除不方便

    链式存储:  数据元素存储在彼此独立的内存中,每个数据元素中增加一个数据项用于存储其他元素
   			的地址,以此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优点:空间利用率高、插入删除很方便、适合频繁增删数据
        缺点:不支持随机访问、只能从前到后逐个访问
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对应关系:
    表  顺序 链式
    树  链式 顺序
    图  顺序+链式
    	每种逻辑结构采用什么物理存储方式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以及空间、时间方
    面的要求,来选择最适合的物理存储结构

三、数据结构的运算

此处为函数命名的一般措辞
1、建立数据结构     create
2、销毁数据结构     destory
3、清空数据结构     clean
4、数据结构排序     sort
5、插入元素         insert
6、删除元素         delete
7、访问元素         access
8、修改元素         modify
9、查询元素         query
10、遍历数据结构    show print ergodic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