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思维与实践 Week2实验 B - 爆零(×)大力出奇迹(√)

程序设计思维作业和实验使用的实时评测系统,具有及时获得成绩排名的特点,那它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
我们千辛万苦怼完了不忍直视的程序并提交以后,评测系统要么返回AC,要么是返回各种其他的错误,不论是怎样的错法,它总会给你记上一笔,表明你曾经在这儿被坑过,而当你历经千辛终将它AC之后,它便会和你算笔总账,表明这题共错误提交了几次。
在岁月的长河中,你通过的题数虽然越来越多,但通过每题时你所共花去的时间(从最开始算起,直至通过题目时的这段时间)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你曾经奋斗的痕迹。特别的,对于你通过的题目,你曾经的关于这题的每次错误提交都会被算上一定的单位时间罚时,这样一来,你在做出的题数上,可能领先别人很多,但是在做出同样题数的人中,你可能会因为罚时过高而处于排名上的劣势。
例如某次考试一共八道题(A,B,C,D,E,F,G,H),每个人做的题都在对应的题号下有个数量标记,负数表示该学生在该题上有过的错误提交次数但到现在还没有AC,正数表示AC所耗的时间,如果正数a跟上了一对括号,里面有个正数b,则表示该学生AC了这道题,耗去了时间a,同时曾经错误提交了b次。例子可见下方的样例输入与输出部分。

Input
输入数据包含多行,第一行是共有的题数n(1≤n≤12)以及单位罚时m(10≤m≤20),之后的每行数据描述一个学生的信息,首先是学生的用户名(不多于10个字符的字串)其次是所有n道题的得分现状,其描述采用问题描述中的数量标记的格式,见上面的表格。

Output
根据这些学生的得分现状,输出一个实时排名。实时排名显然先按AC题数的多少排,多的在前,再按时间分的多少排,少的在前,如果凑巧前两者都相等,则按名字的字典序排,小的在前。每个学生占一行,输出名字(10个字符宽),做出的题数(2个字符宽,右对齐)和时间分(4个字符宽,右对齐)。名字、题数和时间分相互之间有一个空格。数据保证可按要求的输出格式进行输出。

做法:
我认为该题最重要的有三点:1、搞懂题目意思 2、解决数据的输入、转化及存储问题 3、数据之间的比较问题。然后接下来我一个一个说。
首先题意的话就是要弄明白排名的规则及数据的意思。简而言之,在这一题中,排名首先排题数,然后排时间,最后按名字字典序排。数据比较难弄懂的地方是如何算罚时。其规则大概为若该题解答出来,则总时间上要加上该题解答的时间加上罚时。这里要注意的是,即使你错了很多次,但没有解答出来的题是没有时间的,即时间为0。
然后是数据的输入、转化、存储问题。因为数据中有括号这种字符的存在,所以我全部采用字符输入,暂存在创建的缓冲区数组中。之后根据每个字符串中拥有的特殊字符如‘-’、‘(’,利用转换函数将对应的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并放入创建的结构体中。这里对于参赛者的信息我使用了结构体进行存储。
最后是数据的比较,这里我采用了操作符重载,其实在弄清题意的情况下这个比较函数并不难写,所以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弄清题意很重要。

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
	student()
	{
		for(int i=0;i<12;i++)
			name[i]=0;
		acNum=0;
		time=0;
	}
	bool operator>(const student& s)
	{
		if(acNum!=s.acNum)
			return acNum<s.acNum;
		if(time!=s.time)
			return time>s.time;
		for(int i=0;name[i]!=0&&s.name[i]!=0;i++)
			if(name[i]!=s.name[i])
				return name[i]>s.name[i];
	}
	char name[12];
	int acNum;
	int time;
};
char buf1[18];
char buf2[18];
student stu[28000];
int main()
{
//	freopen("C:\\Users\\14014\\Desktop\\in.txt","r",stdin);
//	freopen("out.txt","w",stdout); 
	int n,m;
	scanf("%d %d",&n,&m);
	int i=0;
	while(scanf("%s",buf1)!=EOF)
	{
		for(int j=0;buf1[j]!=0;j++)
			stu[i].name[j]=buf1[j];
		for(int j=0;j<n;j++)
		{
			scanf("%s",buf2);
			int k;
			for(k=0;buf2[k]!=0;k++)
				if(buf2[k]=='(')
					break;
			if(buf2[k]==0)
			{
				if(buf2[0]=='-')
				{
					
				}
				else
				{
					if(buf2[0]!='0')
						stu[i].acNum++;
					stu[i].time+=atoi(buf2);
				}
			}
			else
			{
				char buf3[12]={0};
				char buf4[12]={0};
				for(int v=0;v<k;v++)
					buf3[v]=buf2[v];
				for(int v=k+1;buf2[v]!=')';v++)
					buf4[v-k-1]=buf2[v];
				stu[i].acNum++;
				stu[i].time+=atoi(buf3)+atoi(buf4)*m;
			}
			for(int v=0;v<18;v++)
			{
				buf2[v]=0;
			}
		}
		i++;
		for(int v=0;v<18;v++)
			{
				buf1[v]=0;
			}
	}
	
	for(int z=0;z<i-1;z++)
	{
		for(int j=0;j<i-1-z;j++)
		{
			if(stu[j]>stu[j+1])
			{
				student temp;
				temp=stu[j];
				stu[j]=stu[j+1];
				stu[j+1]=temp;
			}
		}
	}
	for(int j=0;j<i;j++)
	{
			printf("%-10s ",stu[j].name);
			printf("%2d ",stu[j].acNum);
			printf("%4d",stu[j].time);
			printf("\n");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第4周的可重复研究项目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使用开放源代码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可重复性和透明度。 首先,我将继续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以便跟踪我研究项目中的所有更改和改进。这将确保我能够回溯到每个版本的数据和代码,并对项目进行可重复性验证。在本周内,我还将学习更多关于Git分支和合并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我的项目。 另外,我还将使用Jupyter Notebook来记录我的实验过程和结果。Jupyter Notebook提供了一个互动环境,可以将代码、文档和图形化结果结合在一起,使得我的研究成果更加易于理解和重现。我会确保我的Notebook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步骤和解释,以便他人能够准确地复现我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重复性,我还将采取一些数据预处理和清洗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数据和标准化数据等。我将确保我的数据处理过程明确记录,并提供相应的代码和文档,以便他人能够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处理。 最后,我还计划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实现我的研究项目的可移植性。通过将我的环境和依赖项封装在一个容器中,我可以确保其他人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轻松地运行我的代码和分析。 综上所述,第4周的可重复研究项目将继续探索一系列工具和技术,旨在提高我的研究项目的可重复性和透明度。通过使用版本控制系统、Jupyter Notebook、数据处理和清洗措施以及容器化技术,我将确保我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其他人准确地重现和验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