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 进阶blahblah~~

4 篇文章 0 订阅

遍历对象

for in (自身及原型对象 可枚举)、Object.keys()(自身可枚举)以及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自身不可枚举)的区别

var obj= Object.create(parent, {
    b: {
        value: 2,
        writable: true,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c: {
        value: 3,
        writable: true,
        enumerable: false,
        configurable: true
    }
});
obj.__proto__ = {age:123};

1、 for in 遍历对象,会将对象自身的属性以及原型上继承的属性都打印出来,但是不会获取不可枚举的属性。

for(let key in obj){
    console.log(key) // =>b ,age
}

2、Object.keys()遍历对象,获取对象自身可枚举属性。

var arr = Object.keys(obj);
console.log(arr) => ['b']

3、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遍历对象,获取所有自身属性,包括不可枚举的属性。

var arr = Object.getOwnPropertyNames(obj);
console.log(arr) => ['b','c']

 

Promise

 下面代码中,Promise 新建后立即执行,所以首先输出的是2,3。然后,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所以resolved最后输出。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1)
}, 0);
new Promise(function executor(resolve) {
   console.log(2);
   for( var i=0 ; i<10000 ; i++ ) {
      i == 9999 && resolve();
   }
   console.log(3);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4);
});
console.log(5);

//
2
3
5
4
1

Promise

Promise对象,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

Promise对象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成功)、rejected(失败)

JavaScript引擎提供了函数:resolve、reject

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成功”(即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reject函数的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未完成”变为“失败”(即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if(异步成功){resolve(value)}

     else{reject(error)}

})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 实例具有then方法,也就是说,then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前面说过,the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resolved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可选)是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注意,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promise.then((value)=>{//sucess}, (error)=>{//fail})

采用链式的then,可以指定一组按照次序调用的回调函数。这时,前一个回调函数,有可能返回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即有异步操作),这时后一个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该Promise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被调用。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console.log(2);
}).then(r => {
  console.log(r);
}).then(function(){console.log("3")})

.then(function(){console.log("4")})

.then(function(){console.log("5")})

.then(function(){console.log("6")})

.then(function(){console.log("7")})

.then(function(){console.log("8")})

console.log(0)

//2,0,1,3,4,5,6,7,8 

链式的then是按次序执行的。另,调用resolve(1)以后,后面的console.log(2)还是会执行,并且会首先打印出来。这是因为立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总是晚于本轮循环的同步任务

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的别名,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 {
  // ...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 getJSON 和 前一个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
  console.log('发生错误!', error);
});

上面代码中,getJSON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该对象状态变为resolved,则会调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异步操作抛出错误,状态就会变为rejected,就会调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这个错误。另外,then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运行中抛出错误,也会被catch方法捕获。

p.then((val) => console.log('fulfilled:', val))
  .catch((err) => console.log('rejected', err));

// 等同于
p.then((val) => console.log('fulfilled:', val))
  .then(null, (err) => console.log("rejected:", err));

噢,我的想法被证实了!!

如果 Promise 状态已经变成resolved,再抛出错误是无效的。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throw new Error('test');
});
promise
  .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ok

上面代码中,Promise 在resolve语句后面,再抛出错误,不会被捕获,等于没有抛出。因为 Promise 的状态一旦改变,就永久保持该状态,不会再变了

Promise 对象的错误具有“冒泡”性质,会一直向后传递,直到被捕获为止。也就是说,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catch语句捕获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 {
  return getJSON(post.commentURL);
}).then(function(comments) {
  // some code
}).catch(function(error) {
  // 处理前面三个Promise产生的错误
});

上面代码中,一共有三个 Promise 对象:一个由getJSON产生,两个由then产生。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抛出的错误,都会被最后一个catch捕获。

一般来说,不要在then方法里面定义 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即then的第二个参数),总是使用catch方法。

// bad
promise
  .then(function(data) {
    // success
  }, function(err) {
    // error
  });

// good
promise
  .then(function(data) { //cb
    // success
  })
  .catch(function(err) {
    // error
  });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finally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

finally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这表明,finally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

Promise.all()

Promise.all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const p = Promise.all([p1, p2, p3]);

p的状态由p1p2p3决定,分成两种情况。

(1)只有p1p2p3的状态都变成fulfilledp的状态才会变成fulfilled,此时p1p2p3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2)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被rejectedp的状态就变成rejected,此时第一个被reject的实例的返回值,会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Promise.race()

Promise.race方法同样是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

const p = Promise.race([p1, p2, p3]);

上面代码中,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p的状态就跟着改变。那个率先改变的 Promise 实例的返回值,就传递给p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如果指定时间内没有获得结果,就将 Promise 的状态变为reject,否则变为resolve

const p = Promise.race([
  fetch('/resource-that-may-take-a-while'),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ject(new Error('request timeout')), 5000)
  })
]);

p
.then(console.log)
.catch(console.error);

上面代码中,如果 5 秒之内fetch方法无法返回结果,变量p的状态就会变为rejected,从而触发catch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小注:

setTimeout是异步函数,需要等主进程运行完才会运行

for(var i=0;i<10;i++){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i);
    }, 0);
}
  1. 你问为什么这里输出10的原因是异步?
    我只能告诉你,因为setTimeout()函数是异步的

  2. 为什么setTimeout()函数是异步的?
    这个问题你得去问Brendan Eich

  3. 如果你想问的是这里为什么输出10?
    因为异步函数必须等主进程运行完毕才会运行setTimeout()内部回调运行的时候,主进程已经运行完毕了,此时i=10,所以输出10。

setTimeout(func,ms,x)第三个参数是要作为参数传入func中的:

如:var f=function(x){console.log(x)};
setTimeout(f,1000,456)//1秒后,打印456

定时器setInterval和setTimeout中的this指向:

var name = 'my name is window';
var obj = {
    name: 'my name is obj',
    fn: function () {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name);  //my name is window
        }, 1000)
    }
}
obj.fn()

如果没有特殊指向,setInterval和setTimeout的回调函数中this的指向都是window。这是因为JS的定时器方法是定义在window下的。setTimeout实际是window.setTimeout,setInterval实际是window.setInterval。但是平时很多场景下,都需要修改this的指向。这里总结了几种:

1、最常用的方法:在外部函数中将this存为一个变量,回调函数中使用该变量,而不是直接使用this。

var name = 'my name is window';
var obj = {
      name: 'my name is obj',
      fn: function () {
          var that = this;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at.name);   //my name is obj
         }, 1000)
     }
}
obj.fn()

   在fn中加了var that = this; 回调函数中使用that代替this即可。这种方法最常见,使用也最广泛。

2、使用bind()方法(bind()为ES5的标准,低版本IE下有兼容问题,可以引入es5-shim.js解决)

bind()的作用类似call和apply,都是修改this指向。但是call和apply是修改this指向后函数会立即执行,而bind则是返回一个新的函数,它会创建一个与原来函数主体相同的新函数,新函数中的this指向传入的对象。

var name = 'my name is window';
var obj = {
    name: 'my name is obj',
    fn: function () {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name);   //my name is obj
        }.bind(this), 1000)
    }
}

obj.fn()

在这里为什么不能用call和apply,是因为call和apply不是返回函数,而是立即执行函数,那么,就失去了定时器的作用。

3、使用es6的箭头函数:箭头函数的最大作用就是this指向。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调用的是定义时的this。

var name = 'my name is window';
var obj = {
    name: 'my name is obj',
    fn: function () {
        window.setTimeout( ()=>{
            console.log(this.name);   //my name is obj
        }, 1000)
    }
}

obj.fn()

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它的this继承自外部函数的作用域。所以,在该例中,定时器回调函数中的this,是继承了fn的this。当然箭头函数也有兼容问题,要是兼容低版本ie,需要使用babel编译,并且引入es5-shim.js才可以。

 

箭头函数=>;

转自:http://blog.csdn.net/wendelle/article/details/51804633

最近感觉ES6的代码看着帅帅哒,忍不住去看了看....

使用箭头函数=>可以省略function以及return等内容的书写,定义一个箭头函数的基本语法为

(param1,param2...)=>{

statesments;

}

1.param为参数,根据参数的不同,箭头函数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没有参数时,写一对括号()即可

②当只有一个参数时,可以省略括号

 

③当有多个参数时,用括号把各个参数括起来。

 

2.剩余参数与多行语句①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一样,也可以使用ES6的默认参数、剩余参数

 

②当语句不为单行,而是多行语句时,需要用{}把语句括起来,若将单行语句用{}括起来,则会用undefined作为返回值,而单行语句不使用{}时,执行结果即为返回值。

 

3.箭头函数内部没有constructor与prototype属性,不能被new

 

4.箭头函数内部的this被绑定为函数定义时的this,并且无法改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